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比較
2.電解質的判斷
(1)從物質分類角度: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都屬於化合物。單質、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從物質性質角度:電解質導電的條件是電解質溶於水或熔融狀態下,二者具備其一即可。
①有些電解質溶於水導電,但熔融狀態下不導電,如HCl氣體。
②有些電解質只在熔融狀態下才能導電,如BaSO4。
(3)判斷物質是否為電解質的方法:
【特別提醒】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不一定」
(1)溶於水能導電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電解質,如CO2、SO2、SO3、NH3的水溶液能導電,但CO2、SO2、SO3、NH3本身不能直接電離產生離子,而是它們與H2O反應生成的H2CO3、H2SO3、H2SO4、NH3·H2O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H2CO3、H2SO3、H2SO4、NH3·H2O是電解質,CO2、SO2、SO3、NH3是非電解質。
(2)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
①Fe、Cu等金屬能導電,但它們是單質,不屬於電解質,也不屬於非電解質。
②稀鹽酸能導電,但不屬於電解質,因為稀鹽酸為混合物。
(3)電解質不一定易溶於水,易溶於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電解質。BaSO4等難溶於水的鹽,其水溶液的導電能力很弱,但其溶於水的部分完全電離,因而屬於電解質。蔗糖易溶於水,但它是非電解質。
(4)不是電解質的不一定是非電解質,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重難點點睛】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是從一個新的視角對化合物分類所得到的結果,分類的依據是化合物在溶於水或熔融狀態下能否導電。
學習時注意把握三點:
(1)物質導電與電解質的關係,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電解質不一定任何狀態下都能導電。
(2)電解質是自身可電離出離子的化合物。
(3)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重難點點睛】理解電解質的四個關鍵點
(1)物質範疇:化合物。
(2)導電條件:水溶液或熔融狀態。
(3)導電本質:自身發生電離。
(4)常見物質:酸、鹼、鹽、活潑金屬氧化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