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城鄉分治」看首屆中央研究院與首批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分布

2020-09-03 巴爾庫的風

1948年中央研究院自然科學部分首屆院士53位,其中,數理組28位,生物組25位;1955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被追認為首批院士的共172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30位,化學部學部委員22位,生物學部學部委員60位,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36位。從中研院首屆院士到中科院首批院士人數合計225位。首屆與首批&34;院士人數在兩人以上的縣市及院士名單如下:

江蘇省武進縣6:李宗恩、張景鉞、孟憲民、吳學藺、 秦仁昌、惲子強

江蘇省常熟縣6:夏堅白、李 強、張光鬥、王淦昌、張青蓮、 戴松恩

福建省閩侯縣5:侯德榜、張鈺哲、虞宏正、傅 鷹、嚴 愷

福建省福州市4:吳 憲、薩本棟、鄧叔群、劉崇樂

浙江省鄞縣4:翁文灝、童第周、紀育灃、章名濤

上海市3: 葉企孫、謝家榮、陳克恢

浙江省吳興縣3: 朱家驊、葉桔泉、趙九章

浙江省湖州市3: 錢三強、梁 希、陸學善

浙江省嘉興縣3: 黃 昆、褚應璜、汪胡楨

浙江省諸暨縣3:金善寶、斯行健、趙忠堯

廣東省梅 縣3: 鍾惠瀾、梁伯強、李國豪

湖南省長沙市3: 張孝騫、沈其震、盛彤笙

浙江省紹興縣3: 俞大紱、竺可楨、錢志道

貴州省貴陽市2:殷宏章、樂 森

四川省江津縣2:李先聞、周澤昭

廣東省汕頭縣2:馬大猷、侯祥麟

浙江省紹興市2:陳建功、朱物華

浙江省平陽縣2:姜立夫、蘇步青

浙江省臨海縣2:朱 洗、馮德培

浙江省嘉善縣2:顧功敘、程裕淇

江蘇省無錫縣2:錢臨照、錢偉長

江蘇者無錫市2:諸福棠、錢令希

江蘇省揚州市2:吳徵鎰、黃鳴龍

江蘇省金壇縣2:華羅庚、吳定良

陝西省華州縣2: 楊鍾健、段學復

從上面名單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縣市的名稱是完全一樣的,如江蘇的無錫縣和無錫市、常熟市和常熟縣、浙江的紹興縣和紹興市、湖南的長沙市和長沙縣,以及上海縣和上海市等等。如果這些地名省去後綴的省、縣、市字樣,直接稱為江蘇無錫、浙江紹興、湖南長沙的話,同名縣市就會給人以是同一個地方的感覺。事實上,它們也確實是「同一個地方」,畢竟同名縣市是同一個地方按「城鄉分治」規則進行行政區劃而被分割開來的。如無錫市就是將無錫縣的縣城和城鎮化水平較高的近郊劃為市,其餘以鄉村為主的地方劃歸縣管轄的。

除了這些同名縣市外,也有被「城鄉分治」的縣市是不同名的。這些不同名的縣市以市稱帶有「州」字的居多,如福州市和林森縣(閩侯縣)、蘇州市和吳縣、常州市和武進縣、湖州市和吳興縣,梅州市和梅縣,當然,也有不帶「州」字,而縣市名卻不相同的,如寧波市和鄞縣。

林森與蔣介石(林森縣因之而得名)

按「城鄉分治」前同縣屬於同一個地方的原則,再排中研院首屆院士和中科院首批院士籍貫分布情況如下:

1、閩侯(福州)9:侯德榜 張鈺哲 虞宏正 傅 鷹 嚴 愷 吳 憲 薩本棟 鄧叔群 劉崇樂

2、武進(常州)6:李宗恩 張景鉞 孟憲民 吳學藺 秦仁昌 惲子強

2、常熟(常熟)6:夏堅白 李 強 張光鬥 王淦昌 張青蓮 戴松恩

2、吳興(湖州)6: 朱家驊 葉桔泉 趙九章 錢三強 梁 希 陸學善

3、鄞縣(寧波)5:翁文灝 童第周 紀育灃 章名濤 李慶逵

3、紹興(紹興)5: 俞大紱 竺可楨 錢志道 陳建功 朱物華

4、梅縣(梅州)4: 鍾惠瀾 梁伯強 李國豪 黃子卿

4、無錫(無錫)4:錢臨照 錢偉長 諸福棠 錢令希

5、上海(上海)3: 葉企孫 謝家榮 陳克恢

5、長沙(長沙)3: 張孝騫 沈其震 盛彤笙

5、嘉興(嘉興)3: 黃 昆 褚應璜 汪胡楨

5、諸暨3:金善寶 斯行健 趙忠堯

中研院首屆院士與中科院首批院士人數合計排名前八的地方分別是福州、常州、常熟、湖州、寧波、紹興、梅州和無錫。現在這幾個地方除了江蘇常熟為蘇州市代管的縣級市外,其他都是地級設區市。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分布
    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最高的城市居然不是北京,上海,而是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其次是位於長三角的寧波。以下是詳細統計,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城市排名前251 蘇州市 67人2 寧波市 56人3 福州市 51人4 上海市 45人5 常州市 41人6 無錫市 40人7 紹興市 36人8 杭州市 31人9 嘉興市 23人10 南京市 22人11
  • 江南才子多過江北名士,看院士籍貫分布及院士工作地分布情況
    一份關於院士籍貫分布表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情況下圖為2016年某網院士籍貫信息排行表↓表格中為院士籍貫人數大於13人的城市分布情況。在中國,現在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士。院士發展歷史,中國最早的院士產生於1948年,即中央研究院院士,當時有81人入選,主要來自北大·清華·南京大學·浙江大學。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233人。
  • 兩院院士最牛群體的構成來源——國籍與籍貫分布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通常被簡稱為「兩院」。兩院院士中,以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個群體為整體學術水平與科技成就最高。中科院外籍院士泰半是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科學家。在接近70年的歷程中,中國科學院先後共產生115名外籍院士。外籍院士中的華人院士為46人,其中,在中國出生的44人,在國外出生2人。
  • 獨家:60年來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分布
    原標題:獨家:60年來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分布 這幾天今2015年兩院院士的增選結果引發了大家很大的討論,大家也一直都聽聞說江浙地區歷來高產院士,可是對於江浙地區究竟出了多少院士其實並沒有太直觀的概念。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副所長韓斌
    個人簡介韓斌(1963.4-),安徽阜陽人,籍貫安徽太和[1]。中國科學院院士[2],研究員。現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副所長;科技部863生物領域專家組成員,主持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2013年12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616位兩院院士籍貫分布!看來自哪個省份的多
    院士是我們國家最高的學術榮譽,下面是1955-2019年2616位兩院院士籍貫統計,看來自哪個省份的多!(轉自青塔)
  • 安徽哪個市「出產」兩院院士最多?
    中國第一批院士由「中央研究院」於1948年評選產生,華羅庚、蘇步青、郭沫若等81人入選。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233人,華羅庚、蘇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楨、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學家進入新中國第一批院士(學部委員)的行列。可以說,院士群體代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
  • 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按照中國科學院官網信息整理:中國科學院化學部江桂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1957年11月生於山東萊陽,籍貫山東萊陽。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1987年、1991年先後獲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博士學位。現任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化學會ES&T雜誌副主編、《環境化學》主編、《科學通報》執行副主編。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兩院院士籍貫榜單公布,第一463人,網友:果然是它
    而在科研院所又有研究員等稱呼,提到兩院院士其實是我國人才水平的最高標準了,甚至被親切地稱為領域內的學家,在我國如今存在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兩種院士,從目前我國院士數量來說還是十分稀少的,特別是兩院院士的評選超級嚴格,需要層層把關才行,甚至連原清華大學最有名的顏寧博士最終都落選了兩院院士評選。
  • 江西又多一位院士!江風益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55年當選為首屆中國科學院院士。1940年8月生於福建省光澤縣,籍貫江西萍鄉。1963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曾獲日本學術振興協會獎學金赴日本大阪大學任客座研究員。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國之棟梁——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材料類)
    中國科學院簡介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由學部主席團根據學科布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各學部的名額分配。院士增選採用分學部選舉的方式,分別由各學部選舉產生。增選工作主要包括推薦初選、評審、選舉三個環節。
  • 我國有一個省份,出了21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你家鄉嗎?
    蘇州最近,中國科學院了新增院士64名,分別來自不同高校及科研機構等,說到院士。不由也讓人們想起來了各省出來了多少院士?哪個城市出了院士最多?截至目前,中國科學院共有院士 833人,外籍院士108人。經過收集與整理,至目前為止,中國科學院院士籍貫最高的省份,是江蘇省,江蘇籍貫院士總數達到了219名。在江蘇籍的院士當中,都集中在蘇南和沿江地區。
  • 袁隆平為什麼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拋開成就貢獻不說,光他在科研路上的幹勁就十分令人敬佩。當袁隆平到了90歲的高齡時,他還率領他的科研團隊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試種高寒耐鹽鹼水稻(又稱海水稻)。 袁隆平於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並於2000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之一。他還於2006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老美主動評的。
  • ...記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袁亞湘
    現任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他在科研工作中銳意創新,在非線性優化計算方法及其理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他投身教育事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同事和學生廣泛好評。
  • 首屆天壇醫藥健康院士論壇召開
    原標題:首屆天壇醫藥健康院士論壇召開   首屆天壇醫藥健康院士論壇日前在京舉行。
  • 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入榜院士候選人 兩院院士原來有這麼多江西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 (共44人)1.王梓坤數學家,1929年4月30日生於湖南零陵,籍貫江西吉安。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數學系。1958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副博士學位。1988年獲澳大利亞麥克裡大學名譽科學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熊大閏天文學家 1938年9月16日生於江西吉安,籍貫江西南昌。
  • 伉儷情深:盤點19對院士夫妻
    1942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機械系,1948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理論物理博士學位,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主要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45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195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設計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臺自行設計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在高速計算機的研究和設計方面做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果。
  • 就職於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甘肅慶陽籍科學家
    慶陽市地處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這裡地處黃土高原,是甘肅的東大門,素有「隴東糧倉」、「皮影之鄉」、「香包之鄉」的美稱,慶陽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被稱為「中國杜拜」,這裡人傑地靈,素來人才輩出,古有中醫鼻祖——岐伯、周先王——不窋、西漢丞相——公孫賀、西漢關內侯——李息等名臣大家,建國以來,慶陽人才輩出,先後從慶陽走出三位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多人就職於中國科學院相關科研院所
  • 中國科學院學部和院士
    1993年10月19日,國務院第十一次常務會議決定,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中國科學院學部進行增選工作,於11月選舉出59名院士。  1994年6月3日召開了中國科學院第七次院士大會,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了全體院士,江澤民同志作了重要講話。會議修訂通過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選舉產生了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4名。
  •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舉辦
    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舉辦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8月18日訊(記者 邢晨) 8月18日上午,中國·煙臺首屆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院士論壇在煙臺召開。本次論壇邀請中國工程院蔣莊德、徐芑南、侯立安、王浩和中國科學院姚熹、宋振騏等6位院士,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的深度融合與發展。蔣莊德院士發言院士齊聚煙臺 暢談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製造微納傳感技術是高端傳感器智能製造的核心、關鍵環節,能夠結合產業需求,進行定製化的設計和加工,有效解決封裝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標準化等一系列關鍵性、共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