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提議,鍾南山及12位諾獎得主出席!陝西教授獲國家級大獎

2020-11-05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近日,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浙江省溫州市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阿龍·切哈諾沃等12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獲得者,以及聯合國所屬有關組織及知名國際科技組織代表、海外大院名校代表和有關國家政府官員共150多位嘉賓以視頻講話、主旨報告等線上方式出席峰會。會上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頒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劉慧泉教授位列其中。

中國青年科技獎是在錢學森、朱光亞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下於1987年設立的,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協共同設立並組織實施,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每兩年評選一屆,每屆表彰不超過100個名額。截至目前,在30年來近1500位獲獎者中,已有60位當選中科院院士,82位當選工程院院士,近10%的獲獎者當選院士。

劉慧泉,1982年生,中共黨員。現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和植物病理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糧食作物真菌病害理論基礎研究工作,在小麥赤黴病菌有性生殖和致病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特別是在真菌中發現了A-to-I mRNA編輯,並證明其對真菌有性生殖和適應性進化至關重要,開啟了真菌遺傳學研究新方向,為防控以有性孢子為主要侵染源的真菌病害提供了新思路,得到數位國際權威在F1000Prime系統或專題評述中的高度評價。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陝西省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新星)等項目,在Genome Research、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New Phytologist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曾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陝西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陝西省青年科技獎、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農業部"傑出青年農業科學家"、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

作為西北地區最早的高等農林教育學府,教育部直屬、國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十分重視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

2014年,在學校原有人才計劃基礎上,西農順應人才發展形勢,實施"青年英才工程",構築人才隊伍新格局。按照"高標準、高待遇、高要求"原則,每年引進20名左右40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青年英才工程"與"高端人才工程"共同構建起學校"兩大工程""五大計劃"人才建設體系。

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學校不斷完善人才培育體系。近年來,相繼出臺實施高端人才及團隊支持計劃、青年英才培育計劃以及優秀青年教師海外提升計劃等,探索建立了集科學研究、研究生教育、團隊建設和平臺建設於一體的新型科研組織模式——"科研特區"。2019年6月,學校還制定了"青年教授"制度,為優秀青年人才創造了快速脫穎而出的機會。

多措並舉之下,近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青年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如今,西農擁有5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包括劉慧泉教授在內的3位國家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6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歡迎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精彩資訊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素材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官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澎湃號、青塔

相關焦點

  • 錢學森提議,多位中央領導、鍾南山院士出席!南京大學教授榮獲國家級大獎!
    10月18日,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戈惠明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阿龍·切哈諾沃等12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獲得者,以及聯合國所屬有關組織及知名國際科技組織代表、海外大院名校代表和有關國家政府官員共150多位嘉賓以視頻講話、主旨報告等線上方式出席峰會。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
  • 一獎勝百獎!諾貝爾科學獎在中國仍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大意是:走過近120年的歷史,諾獎顯得有些老邁,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此文甫出,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人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是反科學的公然喧囂 。」[1]儘管王教授的許多論證不值一駁。如他為論證「諾獎的評審規則和結果也跟不上時代」,提供了諾獎得主中女性比例過低的一組數據:截止2019年,在所有597次科學獎頒發中,只有54次授予女性,即女性獲獎的比例為9%。
  • 12年前,錢學森侄子拿下諾獎後,為何當眾強調自己是美國科學家
    這句話曾經在12年前引起熱議,因為它出自錢學森侄子錢永健之口。對中國人而言,錢學森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國士無雙,他所做出的貢獻,值得每一個中國人永遠銘記。就這樣,錢學榘也進了麻省理工,與錢學森同校同系。拿到博士學位的錢學榘一直在美國進行航空研究,他發明多項專利,獲波音公司青睞。1949年,錢學森勸錢學榘回國,錢學榘有些顧慮,沒答應。兄弟二人自此天各一方,錢學榘與夫人在美國生下三子,最小的就是錢永健。因為父親喜歡畫畫,錢永健也受到了很大影響,他小時候就經常拿著顏料擺弄,尤其擅長用化學物質調配不同顏色。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原標題:理論物理大獎狄拉克獎揭曉,MIT教授文小剛等三人獲獎本年度的狄拉克獎揭曉。義大利當地時間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揭曉了本年度的狄拉克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教授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文小剛。該獎項於1985年為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設立,每年頒發給理論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獎金5000美元。8月8日是狄拉克的生日。文小剛是第三位華裔狄拉克獎得主。
  • 12位諾獎得主參與,100名科學家獲獎,溫州如何成為世界焦點
    鍾南山致辭,12位諾獎得主參與,老一輩科學家為新生代站臺。在本次峰會開幕式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致辭,指出在本次抗疫戰爭中,70%以上是青年科學家和醫護人員,充分肯定了他們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還有12位諾獎得主通過視頻的方式參與了本次大會,為青年科學家的成長建言獻策。
  • 山東大學誕生四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三人與數學系有關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和彭實戈獲獎。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統計發現,2016年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至今共產生20位獲獎人,其中已有四位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的科學家獲獎,是目前誕生未來科學大獎得主最多的高校。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首位「物質科學獎」得主誕生,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
  • 山東大學誕生四位未來科學大獎得主,三人與數學系有關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統計發現,2016年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至今共產生20位獲獎人,其中已有四位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的科學家獲獎,是目前誕生未來科學大獎得主最多的高校。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首位「物質科學獎」得主誕生,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他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2020-08-3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時佔祥 全球醫生組織 諾獎風向標
  • 16位華人獲「諾獎風向標」斯隆獎,4人來自北大數院
    當地時間2月12日,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斯隆研究獎公布了最新獲獎名單。獲獎者一共126人,其中有16位華人學者。作為中國第一系,「四大瘋人院」之首的北大數院,一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斯隆獎之所以全球矚目,還因為歷來有「諾獎風向標」的美譽。比如「納什均衡」的提出者約翰·納什、知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都曾先有斯隆獎殊榮,後來加冕諾貝爾。迄今為止,共計有50位獲獎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另有17位獲獎人獲得了「數學菲爾茲獎」,69位獲獎人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9位獲得「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 錢學森堂侄、諾獎得主錢永健逝世 享年64歲(圖)
    原標題:錢學森堂侄、華裔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在美去世中新網9月1日電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官網消息,該校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華裔科學家錢永健(Roger Tsien)於當地時間8月24日在俄勒岡州去世,享年64歲。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來源:格隆匯作者 | 諾勒圖吉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上周,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頒發給三位得主:德國的John·B·Goodenough、英國的M·Stanley·Whittingham、以及日本的吉野彰(Akira Joshino)。
  • 諾獎得主麥可?楊教授訪問浙大
    未來網高校頻道12月6日訊(記者 耿玥 通訊員 林釗宇)12月3日,2017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遺傳學家麥可·楊(Michael M.Young)教授到訪浙江大學,正式拉開2018年諾貝爾獎創新啟迪項目(Nobel Prize Inspiration Initiative, NPII)序幕。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會見項目團一行。吳朝暉表示,在全球科技和經濟協同、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諾獎科學家成為溝通高校及青年科學家的橋梁,不僅對浙大,而且對中國的科技和教育將產生重要意義。
  • 薛其坤將獲諾獎嗎?楊振寧也看好他,該獎項已有5人成諾獎得主
    12月13日,第五屆「復旦-中植科學獎」將獎項頒給了三位中外科學家,分別是英國的麥可·貝裡教授、美國的查爾斯·凱恩院士和中國的薛其坤院士。由於此前這個獎項的獲獎者中有5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大家推測薛其坤院士將成為下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其實,楊振寧先生早有這樣的觀點。
  • 在校生2200名,卻曾有74位諾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是怎樣的存在?
    2019年,持續更新長達12季之久的著名美劇《生活大爆炸》圓滿落下帷幕。整部劇的背景設定在加州理工學院,講述了在這所享譽世界的高等院校四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生活,也為我們「展示」了科學天才與眾不同的日常。作為一部喜劇,劇中所展示的情節必定有加工和演繹的成分。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加州理工學院,的確是一個天才聚集,實驗設備先進,研究成果豐碩的世界頂級研究型大學。
  • 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
    原標題:發明DNA測序法的兩次諾獎得主桑格逝世他是第四位兩度諾獎得主,唯一兩獲化學獎的諾獎得主,唯一兩獲諾獎的英國人。他被認為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根據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11月20日證實的消息,桑格是19日在劍橋一家醫院熟睡中去世的。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前主任科林·布萊克莫爾教授說,桑格發明的兩項技術打開了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的大門。
  • 頂尖科學家論壇 | 鍾南山:科學事業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諾獎得主
    "任何國家的科學事業,特別是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最終目的都不是培養諾獎得主,獲獎只是溫度計。"在今天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以視頻形式參與「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發表致辭。
  • 凌晨兩點,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敲另一位諾獎得主的門
    12日,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頒給了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以表彰他們在拍賣理論與形式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保羅·米爾格羅姆(右)和羅伯特·威爾遜宣布獲獎者的時間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是12
  • 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被聘為南京大學名譽教授
    自稱不喜歡被名利所累摘得諾貝爾大獎,在常人看來是無限風光,但夏普裡斯坦言,他並不喜歡這個獎。「科學家需要不斷深入思考,但得獎後會接到社會各種邀請,工作會受到幹擾。還有,得到諾貝爾獎對申請經費並沒什麼幫助。」不過,坦率的夏普裡斯還是想到了得獎的一點好處:「拿到大獎,成了世界名人,到哪坐飛機都是頭等艙,可以好好睡一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