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化石挑戰進化學「都市傳奇」—新聞—科學網

2020-12-07 科學網

研究人員一直困惑於真骨魚類如何進化出多樣性驚人的體型。

圖片來源:blickwinkel/Alamy Stock Photo

想像一下半噸重的金槍魚被擺在碼頭上,旁邊是海馬、鰷魚和海鱔。這只是在一種被稱為真骨魚的魚類中發現的令人嘆為觀止的多樣性一瞥。目前,真骨魚類擁有3萬個物種,比所有現存的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種類還要多。過去十幾年裡,很多研究人員推斷,之所以真骨魚類進化出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體型,是因為它們的直接祖先以某種方法重複了整個基因組,從而使整組基因得以隨心所欲地承擔其他功能。

如今,對魚類化石記錄進行的分析挑戰了這一觀點。儘管在約1.6億年前重複了基因組,但真骨魚類在最初的1.5億年裡堅守了一些傳統體型。與此同時,一個從未經歷過基因組加倍的相關種群——全骨魚類進化出多樣性驚人的身體構造。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進化生物學家Michael Lynch介紹說,基因重複和多樣性之間的關聯似乎是如此的直觀,以至於它「幾乎成為一種『都市傳奇』」。典型案例是擁有驚人多樣性的真骨魚類和目前僅擁有8個物種、兩種體型的全骨魚類之間的對比。開花植物也充滿了此類重複,並且是植物中的多樣性之王。在這兩個案例中,進化生物學家均假定,一些DNA複製「怪癖」令基因組加倍。隨後,在先已存在的基因維持物種存活的同時,額外的基因拷貝會進化出新功能,並因此加速了進化改變。

目前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古生物學家的John Clarke決定通過比較化石記錄中真骨魚類和全骨魚類的多樣性,測試這一「傳說」。他探訪了全球15座博物館,測量了來自2.5億~1億年前的樣本並拍下它們的照片。隨後,Clarke比較了它們的多樣化速度,並且作出「真骨魚類並非總是如此特別」的論斷。正如他和同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絡版上所報告的,真骨魚類在最初的1.5億年裡擁有緩慢的開始。與此同時,全骨魚類進化出各種形狀和大小,其中大多數自此以後走向滅絕。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化魚類學家Michael Alfaro表示,不具備重複基因組的魚類在多樣化方面也做得很好,多樣化速度和真骨魚類相當,甚至要更快一些。(宗華)

更多閱讀

《科學》相關報導(英文)

相關焦點

  • 曲靖魚化石為中國志留紀生物地層研究提供新證據—新聞—科學網
    「成果主要基於研究團隊近年來完成的兩條連續的關底組剖面(上鐵路-東坡剖面、劉家衝剖面)的實測資料,並在前人古生物學研究與地層學劃分對比工作的基礎上,依據巖性變化及古生物化石特徵,對曲靖地區含豐富志留紀魚化石的關底組重新進行了釐定與劃分,並在結合關底組中魚類微體化石新發現的基礎上對其地質時代開展了深入討論。」 趙文金告訴《中國科學報》。
  • 鼠刺化石揭示東亞常綠闊葉林悠久歷史—新聞—科學網
    以往由於缺少東亞地區的化石證據,一般認為北美和歐洲的常綠闊葉林區系更為古老,東亞的現存只是它的「孑遺」或「博物館」。然而,近年來在東亞地區發現的古近紀化石正在逐步挑戰這種看法。 在滇東南文山盆地中發現的漸新世文山植物群,是我國目前為止物種最為豐富多樣的新生代植物群。它具有較早的地質時代,對解決東亞常綠闊葉林的起源問題有重要作用。
  • 「北京猿人」的遺產—新聞—科學網
    「根據人類化石的形態特徵及其地質年代,周口店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的演化地位分別被歸納為直立人、古老型智人(或者早期智人)和早期現代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說。 「北京人」代表了人類演化中的一個特別階段——直立人,它是從猿到人演化中的一個過渡階段,具有直立行走的能力,中文通常稱其為「猿人」。
  • 科學網—雲南孔骨魚化石:肉鰭魚類起源中國說再獲驗證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朱敏等人,在雲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地層中,發現了迄今為止最早的空棘魚化石——雲南孔骨魚。 朱敏等人發現的這種空棘魚,在學界被稱為「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此前,最早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型空棘魚」化石,出自距今約3.9億年的中泥盆世晚期地層中。
  • 研究揭示化石燃燒源水汽對關中地區冬季霧霾貢獻—新聞—科學網
    (a)化石燃燒源水汽對於PM2.5濃度貢獻;(b) 化石燃燒源水汽對於PM2.5濃度貢獻百分比; (c) 化石燃燒源水汽對於關中盆地PM2.5濃度貢獻的空間分布
  • 中國科學家有望揭開肉鰭魚類演化之謎—新聞—科學網
    這是一群神秘的魚類,它們的全部演化歷史都局限在泥盆紀的六千萬年中,目前已知的爪齒魚類僅有六個屬,而且化石大都很破碎,多數情況下,只有巖層中散落的長而彎曲,頗類似猛禽利爪形狀的可怕牙齒標誌著這些掠食者的存在。直到20世紀下半葉在澳大利亞發現了比較完整的爪齒魚化石,才讓我們對這類魚的全貌有所了解。
  • 西藏昌都發現恐龍足跡群—新聞—科學網
    馬門溪龍類復原圖 12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發現了多處蜥腳類恐龍足跡點。此次發現增加了昌都地區的恐龍足跡數量,豐富了當地恐龍足跡類型,並擴大了西南地區的恐龍的分布範圍。從此前記錄的骨骼化石來看,昌都地區的恐龍動物群與四川中侏羅世蜀龍動物群類似。科學家認為,這批大、中、小三種足跡的造跡者體長對應22米,10米和5米,其中大型足跡的造跡者很可能屬於中晚侏羅世廣泛分布於中國西部的馬門溪龍類。
  • 基因編輯成進化發育生物學領域「殺手級」技術—新聞—科學網
    基因編輯成進化發育生物學領域「殺手級」技術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並於3月14日在網際網路上率先推出在線訪談《聚焦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邀請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項目主要參與人、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科學網知名博主曹俊、邢志忠兩位老師同廣大網友交流。
  • 今日科技話題:「科學號」、淡水蟹和魚類新種、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今日科技話題:「科學號」、淡水蟹和魚類新種、白堊紀生物群化石、肥胖、新材料 2020-12-21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撒哈拉沙漠出土大量魚類化石,大象、河馬和犀牛也在那裡生活過
    據《每日郵報》2月19日報導,撒哈拉沙漠的一座山裡出土了大量化石,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絕大部分化石都屬於魚類。一名羅馬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表示,撒哈拉沙漠在很久以前不僅有河流,而且還生活著許多大型動物。據報導,古生物學家在撒哈拉沙漠的Tadrart Acacus山發現了17551塊可辨認的化石,這些化石的年代覆蓋了10200年前到4650年前之間。羅馬大學的Savino di Lernia和他的同事對這些化石進行了分析。di Lernia說:「在此期間,撒哈拉中部比現在潮溼得多。那是一個類似於大草原的環境,生活著大象、河馬和犀牛等大型動物。」
  • 化石分析發現史前利茲魚身長可達16米—新聞—科學網
    利茲魚是恐龍時代一種體型巨大的魚類,但它到底能長多大卻一直是個謎。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最新報告說,這種魚可長到16.5米,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魚類之一。
  • 二齒獸類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白氏桃河獸化石標本(劉俊供圖) 近日,《古脊椎動物學報》刊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成果。文中報導了對其中一件來自於孫家溝組底部保存的近完整頭骨及部分下頜的研究成果,根據化石產地及發現者將其命名為白氏桃河獸。 這一新屬種有下列特徵區別於其他屬種:犁骨腹面光滑,缺乏翼骨龍骨突,翼骨中板窄,淚骨與隔頜骨接觸,翼骨不與上頜骨接觸,枕髁寬、弧形,側齒骨架細、但有明顯的背腹面。研究團隊先前還報導了其中一件不完整的頭骨,將其歸入隱齒獸目,是其某個支系在中國的首個代表。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吳季(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報》是中國的科學事業和公眾的橋梁。
  • 研究發現神秘的化石原來是一種軟骨魚類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最近對70年前在堪薩斯州發現的一塊1.5英尺長(0.45米)的化石進行了重新研究。
  • 《神鬼傳奇》都市尋寶贏定製鍵鼠套裝
    《神鬼傳奇(微博)》大型資料片「東方傳說」即將於8月30日震撼公測!為迎接「東方傳說」的到來,「東方探險 都市尋寶」線下活動熱力助陣,體驗尖端潮流戶外運動,贏取高端Tt定製版鍵鼠套裝!探險尋寶的絕佳利器,讓你在《神鬼傳奇》的魔幻世界中開心尋寶、輕鬆升級、暢快PK!
  • 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6600萬年前魚類化石
    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6600萬年前魚類化石) "← →"翻頁 當地時間2019年3月29日,美國北達科他州,當地發現一堆纏結成團的鉸接式魚類化石
  • 全球甲烷排放達歷史最高點—新聞—科學網
    其主要來源包括農業、廢物處理、化石能源使用和開採中的人為排放,以及溼地、淡水系統和地質來源中的自然排放。 研究主要作者、史丹福大學的Rob Jackson說:「天然氣的使用在美國和全球都快速增加。用天然氣發電也許能抵消一部分煤電的碳排放,但天然氣開採和運輸過程中卻會洩露大量的甲烷、推高溫室效應。」
  • 典藏化石界傳奇--貝殼化石
    化石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骨變成的石頭。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化石先後被發現,據考古學家統計現發現的化石達到了上百種。最讓人知曉的有貝殼化石、恐龍蛋化石、珊瑚化石、糞化石、三葉蟲化石、植物化石、海洋化石、動物化石等等··大多數化石是史前生物的能保存下來的堅硬部分,而且這些生物是在化石採集地區生存的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並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保存在地殼的巖石中的古動物或古植物的遺體或表明有遺體存在的證據都謂之化石。
  • 參與《神鬼傳奇》都市尋寶 暢遊呼倫貝爾大草原
    》大型線下活動「東方探險 都市尋寶」現正火爆招募中,為配合8月30日《神鬼傳奇》全新資料片「東方傳說」的推出,我們特為玩家精心準備了現實世界的真實尋寶體驗!「東方探險 都市尋寶」火爆招募此次「都市尋寶」活動,《神鬼傳奇》聯手中國領先的旅遊搜尋引擎網站:酷訊旅遊網(Kuxun.cn),為最終冠軍隊伍提供一次全程免費的呼倫貝爾草原體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