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病原如何精準診斷?NGS來了 | NCCPS 2019

2020-12-07 騰訊網

精準醫學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對每一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來說,治療尤為重要。而對於每一位臨床醫生來說,對感染的精準有效治療,首要考慮的就是確定造成疾病的病原體。面對紛繁複雜、多種多樣的檢測手段,在精準醫療的時代,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10月25日,來自國家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的劉鋼教授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上對精準醫學——病原診斷的進展做了精彩的演講。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病原診斷的金標準——培養?培養!

1983年4月,研究人員從血液中分離出的第一株肺炎鏈球菌,為研究肺炎鏈球菌的世界分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光陰荏苒,從1983年到現在,多種多樣的方法:塗片鏡檢、抗原診斷、抗體、病理、分子生物學等方法,已經越來越多地走向臨床,作為快速便捷的診斷方法被廣為使用。對宿主反應模式的檢測也成為我們的診斷感染病的方法之一。

反觀病原培養,陽性率較低,僅10%~30%;且需要較長的培養時間,如結核分枝桿菌需要長達45天。但即便如此,劉鋼教授指出「無菌部位病原體培養,依然是診斷感染相關疾病的金標準。

不容忽視的新生力量——基因測序

近幾年,精準醫學在病原診斷方面也勢頭漸起。從1995年完成第一株流感嗜血桿菌全基因組測序後,當代醫學對病原的基因研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對病原基因的認識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展。

隨著對各個病原的全基因組序列了解廣度的擴大,二代測序(NGS)已經能針對任一給定菌株,測定具體的序列,這些不同的獨立基因,就是病原個性化的標誌。反過來,根據對未知病原體的測序便能夠推斷並確定病原體。同時,二代測序還能夠確定耐藥基因,明確病原體的耐藥特點,以及測定其他蛋白表達水平,為我們全面立體認識患者感染的病原體提供支持。目前已經廣泛運用在MASA、結核等病原體中。

圖1:1995-2010年針對基因組研究項目的數目

臨床棘手的結核,目前診斷方法上分為兩大類:

圖2:結核診斷技術

2014年新英格蘭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報告則成了二代測序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病例:

一名14歲患有嚴重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兒童,主要症狀為反覆發熱頭痛,患病4個月後出現昏迷。

雖然醫生考慮是神經系統感染,但利用了當時多達38項各種各樣的檢測方法,均未明確病原體。

找不到病原,嚴重限制了醫生的治療選擇。

幸而,利用對腦脊液CSF的二代測序,終於有了突破性發現,測序結果發現了CSF中的鉤端螺旋體序列。在這個基礎上,醫生有方向的通過血清學檢測和特異性PCR檢測,均證實了鉤端螺旋體的感染。

最後,這名兒童在運用青黴素治療後很快好轉,治療有效!

在這個案例中,二代測序為陷於診斷泥淖中的醫生提供了一根繩索,幫助臨床醫生及時找到了病原體,在發生更嚴重的不可逆轉的神經系統損傷前挽救了這名可憐的孩子。

二代測序——不可不知的3件事

1.二代測序的特點與優點

通量極大

非靶向測序

不依賴於培養菌株

既可以發現已知病原體,又可以發現完全未知的病原體

此外,二代測序的應用還有一些優點:

對病毒檢測較為方便,尤其是HSV-1、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提高疑難感染性疾病病原診斷能力 ;

高效診斷:對於需藉助特殊的染色或免疫學檢查等方法的病原體,原本診斷需要等待時間較長,二代測序能快速鑑別診斷;

既可以發現已知病原體,又可以發現完全未知的病原體 ;

檢測結果受抗生素影響很小;

與傳統檢測方法聯用能有效提高病原檢出效率;

在局灶感染中直接檢測感染部位的標本更有顯著優勢。

2.二代測序檢測價值有幾何?

圖3:二代測序的檢測價值

對超過700例兒童進行測序,測序標本以CSF最多,其他還有血、膿液等其他組織標本。整體結果顯示,二代測序檢出陽性率,膿液標本達100%,而臨床上針對膿液的傳統檢測陽性率不到50%。

所有標本總和計算,臨床傳統方法僅9.1%陽性檢出率,二代測序則能有效提高至26%。

3.結果影響因素有哪些?

圖4:二代測序的影響因素

在眾多可能影響因素中,對臨床工作最具有指導意義的,即儘可能縮短患者出現主訴後的時間,和留取標本距發病的時間,這樣能最有效的提高測序所能測得的序列數,增加檢出可能。簡單來講就是,早發現,早取樣,二代測序不用怕。

二代測序未來之路

雖然二代測序在輔助進行病原診斷上具有很大的貢獻,尤其是疑難、少見病原體。但是臨床上僅僅二代測序的結果陽性,其他傳統方法陰性的現象並不少見。對於這種情況,是繼續堅持傳統方法檢測直至陽性用藥,還是基於二代測序結果嘗試性用藥?目前仍主要依賴於臨床醫生的個人判斷。

所以,臨床亟需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評價二代測序的結果可信性。目前採用二代測序的結果尚需要慎重判斷。

但是無論如何,基因診斷、精準醫學的時代已經到了。手握一個未知菌株,便能很快通過二代測序確定具體菌株,掌握耐藥特點和菌株毒力,還能預測抗生素的敏感性——這將是最好的時代!

新的診斷技術已經來到身邊,為了避免濫用,劉鋼教授提出將重視臨床診療規範和重視新技術應用規範與評價相結合,利用二代測序新技術助力病原精準診斷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報導專家:國家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 劉鋼教授

本文整理:醫學界NCCPS 2019報導組-cosine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相關焦點

  • 非培養的新型診斷技術迅速發展,如何順應感染性疾病病原學診斷的...
    前言   感染性疾病仍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數據,患感染性疾病死亡人數佔全球死亡總人數的28%,由於傳統病原學診斷滯後,難以滿足感染性疾病的診療需要,故WHO提出,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應儘可能把目標集中於快速診斷方面
  • 傑毅生物完成近億元首輪融資,用NGS和CRISPR技術革新病原微生物...
    傑毅生物由貝瑞基因(SZ:000710)創始團隊成員王珺博士和浙江大健康產業基金原合伙人鍾傑先生共同發起成立,是一家以高通量測序(NGS)和基因編輯(CRISPR/Cas)為技術平臺,產品創新與數據驅動相結合,致力於革新感染性疾病檢驗未來的新銳科技公司,是阿里雲在感染性疾病AI應用的戰略合作夥伴,是中國唯一一家提供病原宏基因組mNGS全自動檢測產品解決方案的公司
  • 36氪首發|臨床微生物精準診斷成新風口,「迅敏康」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迅敏康組建於2014年,專注於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療,開展創新分子診斷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轉化,是中國最早從事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組測序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企業之一。另外,針對常見病原快速診斷、耐藥基因檢測等臨床需求,公司還推出了IngeniFast「一步法」螢光定量PCR檢測平臺以及病原耐藥全基因組測序等系列產品,未來也將圍繞臨床微生物精準診療提供整套解決方案。
  • 揭開病原宏基因組學技術的神秘面紗
    mNGS中文全稱是宏基因組新一代測序技術,mNGS在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領域大顯身手,尤其在新冠肺炎的病毒檢測中發揮出色,科學家採用mNGS系統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 mNGS不依賴於傳統的微生物培養,直接對臨床樣本中的核酸進行高通量測序,能夠快速、客觀的檢測臨床樣本中的多種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尤其適用於急危重症和疑難感染的診斷。
  • 我院「2020年兒童疑難肝病精準醫療論壇 暨兒童肝病及感染性疾病...
    我院「2020年兒童疑難肝病精準醫療論壇 暨兒童肝病及感染性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成功舉辦 2020-12-25 1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華大基因感染分子診斷高峰論壇圓滿結束
    推動感染性疾病精準醫學的發展,探討變革現有疾病診斷、治療和控制模式的新路徑,促進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融合,本次華大基因感染分子診斷高峰論壇圓滿結束。論壇邀請了疾控、臨床、檢驗等感染相關領域的大咖專家,就感染性疾病分子診斷的現在與未來,以及臨床宏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兩大專題進行溝通交流,同時華大因源在本次論壇上重磅發布了病原分子診斷的一系列新產品。
  • NGS腫瘤基因檢測賽道火熱:精準診斷來了,我們離精準醫療還有多遠?
    可以看出,精準診斷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前提。而二代測序技術的發展無疑為精準診斷提供了更大可能性。中日友好醫院病理科主任鍾定榮對精準診斷做出了一個很巧妙的比喻。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包括二代測序在內的分子病理檢測,實際上跟中醫有默契之處。
  • 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於病原感染診斷,「予果生物」獲北極光創投首輪...
    予果生物成立於2017年,專注於微生物核酸檢測,專注於將宏基因組技術應用於病原感染診斷,現在北京建立近4000平米的總部;在西安建立了近2000平方米的醫學檢驗實驗室,具備臨床基因擴增檢驗資質。據悉,予果生物創始團隊在2016年便開始創業,專攻腸道微生物領域,但很快他們發現,病原微生物檢測市場空間極大,在感染性疾病領域有著大量的未滿足需求,遂轉換跑道至病原體檢測領域。
  • 一項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血漿游離DNA的mNGS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的應用
    Impact of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of Plasma Cell-Free DNA for the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中文題目:血漿游離DNA的mNGS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的應用效果
  • 1年完成3輪融資,源生基因如何解決感染病原檢測的臨床痛點?
    源生康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源生基因」)是一家專注於感染性疾病病原體精準檢測領域的生物技術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7月,落地中關村海澱創業園,構建了國內領先的雙維度感染病原實時精準檢測平臺,可實現24小時內出具檢測報告。
  • 新冠疫情影響下,引燃臨床病原微生物診斷百億市場
    新發感染性疾病的不斷出現,病原微生物診斷成為行業風口 2002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我國的出現及迅速蔓延,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的橫行肆虐,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這些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對臨床上病原微生物診斷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
  • 青州人民醫院開展結核病分子診斷新技術精準醫療沙龍會
    齊魯網濰坊8月22日訊(通訊員 王和平)19日,由青州市人民醫院檢驗科組織的「結核病分子診斷新技術」精準醫療沙龍會,在該院綜合樓二樓會議室準時舉行。通過此次沙龍會的舉行,助推醫院精準醫療的診斷水平再上新臺階。副院長閔素娟、楊允東及相關臨床科室主任參加了會議。
  • 將建感染性疾病生物樣本庫!深三院與華大建全球頂尖醫學聯合實驗室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文燦/文 李博/圖 通訊員 深三院 4月21日,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與華大集團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核酸突變分析方法抉擇: PCR、雜交、NGS?
    日前,以"精細管理、精準醫療"為主題的2016屆CSCO學術年會在廈門落下帷幕,精準檢測作為臨床實踐中實施精準醫學的第一步,成為本屆CSCO學術年會的熱點話題來自不同企業的分子診斷技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面對新技術與成熟技術的較量,在"精準醫學"時代下,如何選擇合適的檢測技術,實現精準治療成為新醫學形態下人們亟需解決的問題。近期,美國萊斯大學DmitriyKhodakov教授在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IF=15.606)發表的綜述文章,也許能給我們一個答案。
  • 精準醫學方興未艾,分子診斷大有可為
    臨床應用發展階段國內市場從90年代就開始引進了PCR儀器,最開始的分子診斷就是應用在感染性疾病與單基因遺傳性疾病。分子診斷的臨床應用場景包括無創產檢、遺傳生殖、伴隨診斷、液體活檢、基礎科研、感染性疾病等。分子診斷用於藥物研發還處於早期;在腫瘤、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診療方面已經進入導入期;在遺傳疾病診斷、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和植入前基因診斷均已經進入成長期,在感染性疾病的診療方面已經進入到成熟期。
  • 分子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及投資策略:精準醫療,看PCR還是NGS
    分子診斷是發展最快的 IVD 細分領域,國內分子診斷市場廣闊、增長迅猛。相比生化診斷、免疫診斷等,分子診斷憑藉檢測時間短、靈敏度更高、特異性更強等優勢,在精準醫療和個性化治療需求的推動下,成為 IVD 賽道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
  • 助力精準醫療,「高通量、低成本」NGS市場規模超百億
    2018年,腫瘤靶向藥物一再給我們驚喜,肝癌的倉伐替尼開售、K藥在中國大陸上市等,腫瘤的精準醫療時代已經到來。而這均離不開對基因的突變或融合檢測,本文將對不可或缺的基因測序予以介紹。1、精準醫療處於爆發點, NGS引領潮流精準醫療,著重「精、準「兩個字,是一種考慮到每個人基因、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個體化差異的用於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的新興醫療方式。
  • 疾病管理、健康管理,流式細胞術來引領
    對於疾病機制研究、預防、診斷、進展和治療監測均有重要意義。流式細胞術的臨床應用,也從經典的血液腫瘤免疫分型,逐步發展到人體免疫功能評估等健康管理方面。為幫助廣大醫務工作者解決日常工作中的疑問,了解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提高和改善疾病的精準診療,2020年9月20日,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主辦的「臨床流式應用高峰論壇」以線下+線上的方式順利舉辦。
  • 精準醫療時代如何實現整合診斷?聽聽這些大咖的看法
    自精準醫療概念被提出的五年以來,醫療行業在悄然發生改變,從疾病篩查到慢性病管理以及日常健康管理,整合診斷成為關鍵一環。2019年11月16日,由藥明奧測與Mayo Clinic Laboratories聯合主辦的「向新而行,智享賦能」2019新診斷國際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
  • 山大二院舉辦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診治學習班
    5月25日,由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辦的山東省繼續教育項目「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診治新進展學習班」暨山東省衛生與健康新技術「腦脊液細胞學檢驗技術」培訓基地培訓班在濟南舉辦。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畢建忠出席會議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