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刀明
做流式細胞術cv值控制在多少合適,我最近做treg發現cv值達到40-50%,哪位前輩能就cv的具體含、其影響因素及如何控制做一下解釋、交流一下寶貴經驗。謝謝了
儘管對質控方面不是很精通,但我還是鬥膽回答一下,拋磚引玉。
對於流式結果分布的評價指標,目前主要有兩種,SD和CV。
SD的定義就是(每個點與平均值之間的距離)的幾何平均值,用數學公式表示如下:
這裡的Σ符號就代表總和,x代表細胞群中的每個值,m代表平均值,n代表細胞群的細胞數量。
但是流式實驗中,很難用SD對比不同次的實驗結果,因為可能你不同的實驗是在不同條件或不同機器上做的,螢光值發生了變化就容易導致此值發生較大改變。
所以,可以考慮用另一個指標CV。
變異係數的定義是:
所以,CV是用百分率表示的,沒有單位,而且不同次的實驗,不同機器的結果均可以比較。舉個例子,一次實驗結果的平均值是100,細胞群分布範圍是90~110,另一次實驗結果平均值是1000,分布範圍是900~1100,兩者的SD結果不同,但CV值相同。
在儀器的質量控制時,經常需要用標準微球對儀器的各個螢光通道進行CV值的檢測,以保證CV值最小。
為了最好的區分G1和S期,就需要使G1的CV值儘可能小,如下圖,很明顯看出左側圖的CV值小,G1峰和S期的區分就更好。
當我們用染料稀釋法檢測細胞增殖時,就需要儘量使父峰和各代子峰的CV值均能達到儘可能小,以便清晰地區分出每一個峰。
上面理解了CV值的含義,現在回到@刀刀明 提出的問題,CV值在上面幾個應用中,是有要求的,質量控制方面,每家儀器廠家都會有他們相應的對每個螢光通道的CV要求,所以只要問一下工程師或者參考操作手冊即可,而細胞周期分析,Modfit軟體我記得對CV值的要求是8%,不知道有沒有記錯,對於細胞增殖倒是沒有明確要求,但當然也是越小越好。
如果你是測Treg,那麼就把CV值的要求放一邊吧,因為Treg的foxP3、CD25分布都很寬,這是正常的情況,不是儀器狀態不好或標準狀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