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胎盤是進補仙方? 專家:和吃普通肉無本質區別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胎盤雖然「有營養」,但其營養價值跟普通的肉類食物類似,吃胎盤很難獲得確切的好處,甚至有著健康隱患。而為莫須有的好處,去冒巨大的風險,實在不算明智之舉。

  一條「產婦在醫院產子,胎盤被清潔工偷回家燉湯」的新聞,再次引發網友對胎盤的關注。很多人認為胎盤是「強身健體的補品」或「治癒疾病的良藥」,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流傳著吃胎盤的習俗。然而在一些文化中,因為胎盤與生命的誕生關係緊密,它被認為是有靈性的東西,不僅不能吃還必須按照相應的儀式進行處理。那麼,到底胎盤有沒有神奇的功效,又能不能吃呢?

  什麼是胎盤?

  胎盤是母體與胎兒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是胚胎與母體組織的結合體。「它其實就是胚胎發育時的一個特殊器官,因為受精卵在分裂的時候會形成一個小囊胚,這個小囊胚會包住最外層的細胞發育成為胎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張龑教授解釋說,胎盤細胞在懷孕早期,會不斷地侵入媽媽的子宮內壁,讓被包著的胎兒固定在子宮內壁上,同時這些細胞還與子宮的血管融合在一起。

  從現代醫學來講,雖然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全部來自胎盤,但它只是母胎間物質交換的「中轉站」,本身並不能提供胎兒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一句話說就是胎兒所需的吃、喝、拉、撒都是通過胎盤來傳進傳出的,而雙方保持相當的獨立性。」

  胎盤是不是大補?

  吃胎盤並不稀奇,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健康孕婦的胎盤經過加工本來就是一味中藥,名字叫做紫河車。

  據《本草綱目》記載:紫河車性溫,味甘、鹹;歸肺、肝、腎經,具有益氣養血,補腎益精的作用;對「疲勞、消瘦、衰弱者」有奇效,「久服者,耳聰目明,鬚髮黑,延年益壽,有奪造化之功」。但湖北省中醫院藥事部副主任黃傳俊介紹說,雖然紫河車的原材料確實是胎盤,但它是經過一定加工的中藥,並不是常規的補品。拿紫河車和胎盤相提並論,是非常錯誤的。因為胎盤需要將羊膜和臍帶去掉,然後反覆衝洗,去掉殘留的血液,接著需要用花椒和黃酒進行蒸,或者是放在開水中略煮一會,最後再曬乾或烘乾才能製成紫河車。在多重手續之下,它早就不是人們最初見到的「胎盤」了。「而現代的技術則更加規範,所以說紫河車和胎盤並不能混為一談。」

  張龑坦言,胎盤確實有不少血清蛋白、胎盤球蛋白以及幹擾素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但並不能口服被消化道吸收和利用,而是會被消化分解為並不具有抗病免疫功效的胺基酸,不能直接增強人體免疫力。

  況且大家可能都忽略掉了這樣一個事實:懷孕36周以後胎盤已經完全成熟,38周後胎盤就開始逐漸衰老,而且隨著預產期的臨近,老化現象愈發嚴重。換句話說,隨著分娩的結束,胎盤的主要功能也就徹底結束了。「從臨床上來講,它已經沒什麼作用了。」張龑說。

  胎盤有沒有毒素?

  在網上鍵入「胎盤料理」會跳出各種胎盤的食用方法,含蓄的東方人有包餃子的,有煲湯的,有做成膠囊的,勇猛的西方則選擇跟牛排一樣生煎……沒想到這麼多重口味的人對「吃胎盤」趨之若鶩。

  但是專家表示,這些「胎盤料理」會導致胎盤中的蛋白質類營養成分變性或降解,無法產生特殊的生理作用。即使有一些僥倖殘留的「活性物質」,口服下去後,經過腸胃裡的胃酸、各種蛋白水解酶的消化後,也和吃普通的肉沒有本質區別。因此,指望吃過胎盤之後能有神奇功效恐怕是不可能的,不僅如此,反而可能適得其反,對身體造成危害。

  作為一個傳輸營養的中介,雖然胎盤貌似「養分豐厚」,卻也與毒素並存。張龑解釋說,首先,胎盤在隨胎兒離開母體的進程中會受到多種細菌的汙染;其次,胎盤含有母體的血液,如果孕婦攜帶B肝或愛滋病等傳染病病毒,其胎盤也可能會攜帶,如果病毒沒有完全被殺滅,食用後就可能染上這些病毒。此外,如果胎盤發生異常現象,如胎盤腫瘤等,單憑肉眼是看不出的。

  黃傳俊也表示,食用胎盤需要經過嚴格的消毒和專業處理,確保胎盤沒有被二次汙染才可以,很多普通家庭的烹飪是達不到這個條件的,不但不能激發其中的功效,還有可能傳染某些細菌、病毒等,所以不建議食用胎盤,也不可一味盲信胎盤的價值。

  黃傳俊說:「中醫講究的是辨證論治,而且藥必須要對症才有效。對於需要的人來說,胎盤確實能起到溫腎補精和益氣養血的作用。」對於不需要的人,吃胎盤確實就跟吃肉沒什麼區別,甚至有些體質的人不適宜吃胎盤。建議應把胎盤看作藥物的一種,讓有適應症的患者或孕產婦適量地補充更為合適。

  另外,兩位專家一致強調,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產婦分娩後胎盤應當歸產婦所有。產婦放棄或者捐獻胎盤的,可以由醫療機構進行處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胎盤。

  紫河車為何被「踢出」新藥典(連結)

  在新版《中國藥典》中,作為傳統中藥材的紫河車及以紫河車配方的中成藥,如生血丸、安坤贊育丸、補腎固齒丸等不再列入收載品種目錄。

  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法講師鄧勇指出,紫河車從新版藥典中「出局」,主要出於倫理和安全兩個角度考慮。從倫理學角度來講,紫河車是人胎盤,屬於人體器官,入藥不符合倫理學的要求。從安全角度講,它是母子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是一個營養和病毒同時存在的組織,如果母體有肝炎等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而企業從醫療機構的醫療垃圾處理人員手中回收胎盤時,衛生安全的把關也是個問題。」

  「紫河車沒有收錄,的確是因為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黃傳俊解釋說,胎盤結構複雜,提取幹細胞操作繁瑣,耗時很長並涉及幾十種化學製劑,開放性採集面臨很大的外源試劑汙染風險,製備過程中很可能破壞胎盤屏障導致病原微生物汙染,安全性不能保證。「目前紫河車飲片在臨床上很少使用了,因為單味中藥『紫河車』,從性味歸經和功效分析,人參、鹿茸等功效與它比較相似。」中藥平時都是複方用藥,因此通過一定的方法,能夠用其他中藥飲片替代紫河車的功效。(李 穎)

相關焦點

  • 羊胎盤怎樣吃最有功效,和羊胚胎有什麼區別?
    很多人選擇把羊胎盤燉湯食用,但是羊胎盤經過開水煮,很容易揮發掉它的活性物質,降低保健功能。羊胎盤最有效的吃法是將其烘乾弄成粉末。▶家庭做法在家裡做羊胎盤可以把羊胎盤烘乾,高溫將羊胎盤裡面的細菌殺死。烘乾羊胎盤可以用烤箱或微波爐,將烘乾的羊胎盤剪碎放在攪碎機裡面,攪成粉末,然後用密封袋將這些粉末封起來,吃多少拿多少,這樣保存也方便。
  • 冬天進補,這野生魚一定別錯過,刺少肉多,營養鮮嫩,常吃特滋補
    導讀:冬天進補,這野生魚一定別錯過,刺少肉多,營養鮮嫩,常吃特滋補俗話說「冬季補一補,來年打老虎」,冬天是適合進補的季節,只有滋補的足夠全面,才能舒服過冬。說起冬季進補,魚肉一定不能少。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且脂肪含量低,常吃對身體特別好。魚肉分為淡水魚和海水魚,條件便利的,建議多吃海水魚。
  • 冬天就來東山島進補吃海鮮!
    這周末就是小雪了小雪過後氣溫會逐漸走低這時候少不了進補養生那麼冬天如何養生呢?專家指出:海鮮富含高蛋白、鈣、鐵和多種微量礦物質屬於冬補佳品東山島地處北緯23度清澈的海水造就了高品質的海鮮是冬補的首選哦!
  • 關於吃胎盤的真相
    如果醫生讓你將它留下,那麼你可能會將它壓縮起來,或者用油煎,再或者給它上油墨用它來製作胎盤圖片。但你至少也應該先了解科學家們是否找出了食用胎盤的健康好處。credit:123RF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找到人類食用胎盤的價值所在。確實有不少動物會食用胎盤,這個器官能夠給嬰兒和母親之間傳輸養分。會食用胎盤的動物包括齧齒動物、大型食肉動物甚至是野生大猩猩。
  • 雞鴨魚豬牛羊……冬季進補適合吃的原來是它!如何選購有提醒
    又到了時令進補的時節,雞肉、鴨肉、魚肉、豬肉、牛肉、羊肉......選擇這麼多,冬季吃什麼更好?又要怎麼挑?趕緊來看看。  缺點:豬肉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即使是瘦肉中也有約29%脂肪,超重人群以及代謝性疾病患者不宜多吃,可選用裡脊肉(脂肪含量7.9%)。
  • 吃土雞土鴨和吃普通雞鴨的區別,這些年我們都誤解了……
    「吃普通雞鴨有營養還是吃土雞土鴨有營養?」「速生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2012年發生了肯德基「速生雞」事件,引發了人們關於「速生雞」的討論。由於抗生素類的藥物有耐藥性和殘留性,隨著雞肉吃到人體內後,重者可損傷人的生殖系統,且不可恢復。「快大雞」生長快速的原因是?其實,媒體報導的「速生雞」,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快大雞」,基本是不可能餵激素的。
  • 胎盤已被全世界人民吃出花樣,但這可能是有害的
    也就是說,寶寶體內的 GBS 很可能來自他的媽媽,而這一切根源全部都是因為這些胎盤膠囊。 為了生產胎盤膠囊,這家公司會將胎盤清洗、切片、脫水和加熱,加熱溫度在 46 到 71 攝氏度,然後再將其放入明膠膠囊中。
  • 秋季進補,吃大魚大肉不如泥鰍,好吃不貴,我家隔三差五吃
    導語:秋季進補,吃大魚大肉不如它,好吃不貴,我家隔三差五吃一次有著「水中人參」美稱的泥鰍,在秋天是最佳食用期,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家便時常會吃泥鰍,比吃大魚大肉強多了,泥鰍的吃法比較豐富,泥鰍豆腐湯、酥炸泥鰍、醬燜泥鰍等都是其非常經典的做法,泥鰍不僅是口感美味,而且價格也比較實惠,屬於物美價廉的食材
  • 夫妻倆吃金蟬花進補被毒倒 很多福建人吃這個
    近日,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476醫院急診科收治了一對吃了金蟬花中毒的夫妻。這對夫妻自行上山挖了金蟬花回家燉湯補身,不料出現中毒症狀。所幸經過搶救,夫妻倆保住了性命。吃金蟬花進補不料中毒昨日,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476急診科主任肖章武告訴東南快報(微博)記者,當時夫妻倆是因為吃了金蟬花鴿子湯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頭暈、嘔吐等症狀被送到醫院急救。
  • 食人魚還能吃?老外親自試吃,告訴你和普通魚有什麼區別
    而今天的主角卻不一樣,如果人類落入它們的地盤,不僅會遭到它們的進攻,甚至還可能被其吃得乾乾淨淨,這種動物就是食人魚。食人魚是一種兇猛的魚類,通常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周圍,牙齒非常尖銳,下顎發達且有刺,攻擊性極強,獵物一旦被其盯上就會被緊緊咬住並且瞬間撕裂,它們一口就可以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一群食人魚可以在幾分鐘之內將一頭活牛吃得只剩下白骨。但是大家知道嗎?
  • 麼馬攻略:會玩,鴕鳥肉你吃過沒有
    這一次,小麼馬膨脹到飛起,帶大家來打卡一家能吃鴕鳥肉的店!鴕鳥肉營養價值豐富,富含高蛋白,易消化,肉質鮮嫩滑潤,屬純紅肌,汁多味鮮,口感好,無異味。在廣東的吃法就是把鴕鳥肉蒸個桑拿,煲個湯,這種再正常不過的操作啦~清蒸鴕鳥肉真正的美食,往往樸實無華。清水作湯底,芋頭或者南瓜作底,放上鴕鳥肉。經過桑拿後的鴕鳥肉一點都不腥,中翅爽口彈牙,鮮甜多汁。鴕鳥展肉,幾乎不帶脂肪,鮮嫩多汁,又香又嫩。
  • 「細胞培養肉」你敢吃嗎?
    想必大家在科幻電影中也看過這麼一個場景,在光亮的培養室內,一群機器噴頭向下噴灑著營養液,而下面的託盤裡、培養基中一塊塊的肉在培養液的澆灌之下不停地繁殖。培養肉雖說是肉類,它並不取自動物身上,而是通過營養液將幹細胞不斷地繁殖,從而形成大塊的肉類。那麼問題來了,這種肉和普通的肉有什麼區別呢?雖說誰都沒有沒有見過,但是可以大概的推理一下。
  • 你的胎盤居然被人偷偷做成黑心藥
    昨天,蝌蚪君的小夥伴跑來留言↓↓蝌蚪君看到以後內心是崩潰的:原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吃胎盤啊……變著法兒吃:蒸、煮、煎、製成膠囊、甚至還包成了餃子圖自水印我的天,真是太厲害了!當真是做飯呢胎盤倒賣者正在出租房內將胎盤煮水,撈出漂浮的雜質圖自新京報透過烤箱玻璃,觀察烤箱中胎盤切片的狀態圖自新京報檢查胎盤切片是否已被徹底烘乾圖自新京報將烘乾的胎盤打成粉末後,裝入空膠囊內圖自新京報那麼,吃胎盤真的是進補仙方?
  • 【科普】冬季進補有三句口訣五道菜
    (健時)俗語「冬季進補,上山打虎」,但是也不能盲補。如何進補?中醫專家和營養專家給了三句進補口訣和五道營養菜。三句口訣: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原則,應該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
  • 【提醒】肉放冰箱多久堅決不能再吃?
    據春城晚報報導,雲南省河口縣一犯罪團夥在3年多的時間,走私了14087噸「殭屍肉」,包括無確切來源的冷凍雞爪、冷凍牛肉等。 「殭屍肉」聽起來有一點兒可怕,到底怎樣的肉屬於「殭屍肉」?
  •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專業建議值得一聽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需要注意的是,公雞為「發物」,應儘量少吃,尤其是過敏體質、皮膚病患者需忌食。冬至進補吃雞一般以母雞為主,可在燉雞湯的同時加入一些溫補氣血的中藥,如當歸、黃芪、黨參、生薑、紅花等,可益氣補血活血補虛。適用於老年體弱、面色不華、產後或病後睏倦乏力、頭暈心悸、食欲不振、睡眠欠佳等氣血虧虛之證。進補雖好,但並非所有人都需特別進補。
  • 秋天進補,吃肉不如吃它,蛋白質含量高比牛羊肉強,比豬肉便宜!
    秋天進補,吃肉不如吃它,蛋白質含量高比牛羊肉高,價格比肉便宜時間來到了秋天,我們也終於感受到了與夏天不同的秋天的乾燥。此時也是很多人選擇給家人以及自己進補的時候,但是進補並不是亂補,我們要有所選擇的選用食材。
  • 初冬進補 醫生推薦養生「乾貨」
    受北方弱冷空氣持續補充影響,氣溫小幅下降,北風和大太陽打配合,更是乾燥得讓人難受,眼睛幹、嗓子幹、皮膚幹……很多街坊都在問「廣東正式入冬了嗎?」  中醫認為,人體養生不能光看溫度,而是要跟著二十四節氣走。所以,在大雪節氣即將到來之際,如何順應時節進補又避免上火,這是初冬時節科學養生的關鍵。
  • 建議腸胃差的中老年人,少吃大魚大肉,這4種「營養黃金」可多吃
    老年人都信奉吃啥補啥,年紀大了以後,腿腳出現問題,就喜歡熬點骨頭湯,或者吃點雞鴨魚肉。這些食物看起來很有營養,畢竟都是肉嘛,但是老年人可不僅僅是骨頭脆弱,腸胃一樣脆弱。雞鴨魚也不能多吃,很容易消化不良的。老年人的飲食,最重要的應該是注意飲食平衡,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營養物質,所以雞鴨魚肉可以少少的吃一些。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草食動物的肉,不吃肉食動物的肉?
    吃個肉還更熵增扯上關係了嗎?正是,而且這關係大了去!從能源開始說起我們日常使用的能源中,有水電也有火電,還有核電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更有汽油柴油和焦炭等,但這些能源中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比如天然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氣就是一次能源,而電力,煤氣和蒸汽以及汽油柴油就是二次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