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2020-11-26 光明網新聞中心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87歲的蘇興普怎麼也不會想到,62年前的那一次工作調動,如此深刻地改變自己,以及自己後輩的命運。

  1957年,蘇興普被領導找去談話:明天調到北京工作。蘇興普問,幹什麼工作。領導說,到了就知道了。一頭霧水的蘇興普從東北奔向北京,晚上坐著卡車來到了北京西南郊區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第二天報到時才知道,他將負責我國第一臺重水反應堆的核輻射防護工作。

  蘇興普不會想到,這片荒涼的郊外,人才濟濟。于敏、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陳芳允、錢三強、彭桓武這些後來聞名中國、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曾在此建功立業,還有67位院士在這兒工作過,上萬名科技人才從這兒走向全國核科技領域,原子能院還先後派生或援建了14個核科技骨幹單位。

  蘇興普不會想到,當時只有一個月大的兒子蘇勝勇將來會繼承他們那一代人的事業,成為原子能院最厲害的技術能手之一。像蘇興普父子兩代、甚至一家三代人都奉獻給核事業的例子,在原子能院並不少見。

  多年後,蘇興普和身邊許多人一樣,如此認識這個改變他命運的工作單位:原子能院被譽為「中國核科學技術的發祥地」「中國核工業的搖籃」、核工業人才的「老母雞」。

  在中國核工業科技館的展牆上,有這樣一句話: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直徑不及原子直徑的萬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宮殿,原子核只有黃豆大小。藉助這個比喻,我們可以說,無論是「錢三強」,還是「蘇興普」,這些無私奉獻的個體,就像原子中的「原子核」,共同開拓了中國核事業的廣闊空間。

  不同時代的共同擔當

  在原子能院,老一輩科學家的故事離我們並不遙遠,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等科學家的印記至今猶在。關於他們的故事,每個人都能講幾段。比如這個故事——20世紀60年代,從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回國的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接到研製原子彈任務時,說了這樣一句話:「我願以身許國!」

  以身許國,這是原子能院的精神。對於當時「一卡車一卡車」地來到原子能院的大多數人而言,「以身許國」這個詞兒或許太大,他們習慣用另一個詞兒來代替——埋頭做事。

  蘇興普1957年來到原子能院時,能做輻射防護工作的,只有他一人。這位基本不懂核知識的前電廠技術安全科負責人,邊幹邊學,籌備隊伍。到1979年他離開時,從事輻射防護工作的專業人員有了118人。

  那時候條件艱苦,整個原子能院只有一臺磁帶式計算機,大家排隊用。「好不容易排到你,結果發現程序可能有問題,得下來去查程序,讓後面的人用,查完回來繼續排隊。」原子能院原院長趙志祥回憶,當時他們一家人擠在一間房子裡,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他晚上搬個小凳子去水房,查計算機算出來的紙帶。

  這種艱苦奮鬥、埋頭做事的精神,在今天的原子能院仍然到處可見。不同時代和不同外部條件下的核科技工作者們,有著共同的擔當。

  4月17日22點42分,中核集團首席專家、原子能院回旋加速器研究設計中心主任張天爵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其團隊的工作狀態:「剛處理完實驗數據回家。昨天夜裡和大前天夜裡,兩個通宵的實驗數據看起來比較符合預期。」再往前翻,是一條發於3月23日23點12分的留言:「小夥子們還在實驗室熬夜,從現場傳回消息判斷,小線圈測磁綜合精度有可能達到我們自己的一個新紀錄。」

  在原子能院從事放射化學研究的晏太紅研究員告訴記者,為了防止輻射,做實驗時必須穿防護服、戴帽子和手套,而且不能吃飯、喝水。這個過程不好受,「做半個小時實驗,指甲套裡就積滿了汗水」。

  傳技術更要傳精神

  回首與加速器相伴的一生,83歲的原子能院正研級高工張興治一股熱血湧上心頭:「一個人的一生能有幾件事情值得一輩子去堅守?」

  不僅一輩子,還可能兩輩子、三輩子,甚至是更多代人的堅守。當蘇興普的核輻射防護隊伍在不斷壯大時,他的兒子蘇勝勇從部隊轉業,回到原子能院,做了一名鉗工。

  「我的成長經歷離不開父親的影響。」如今已是全國技術能手、中核集團首席技師的蘇勝勇至今記得,父親即使在家休息,只要有工作任務,說走就走。這種印象給予了蘇勝勇極大的精神激勵,使他在從事串列加速器的技術保障工作時總是要做到極致。2017年,原子能院成立以蘇勝勇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蘇勝勇不僅要把技術傳下去,更要把讓自己受益一生的老一輩科學家無私奉獻的精神傳下去。

  比蘇勝勇更年輕一輩的80後魏國海,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來到原子能院。2005年在吉林大學讀大四的他,第一次聽說原子能院,對這個承載著王淦昌、鄧稼先等科學家精神的核科技單位心生嚮往,期望踩著他們的腳印在核物理這條路上走下去。他努力爭取到了在原子能院讀研究生的機會,畢業後如願留了下來。「老一輩科學家們胸懷祖國、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無私奉獻,我們年輕一代要以他們為榜樣,投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實踐中。」魏國海說。

  每個人都可以是「名角兒」

  那些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核工業人,成就了今日中國的核事業以及原子能院的核工業人才「老母雞」之名。原子能院黨委書記萬鋼指出,在原子能院成立之初,院長錢三強先生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為核工業發展延攬了大量優秀人才。當今時代,人才依舊是核工業創新發展的根基。

  因為偏居一隅,待遇也跟不上,原子能院曾經一度人才流失。近年來,中核集團和原子能院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和「人才特區」建設,拓展事業空間,提高待遇水平,改善生活配套設施。讓一流的人才享有一流的待遇,激發科技創新。

  其中,「人才特區」尤其值得一提。對科技工作者最好的尊重,是給予他們最自由、最開闊的科研空間。原子能院設立「人才特區」,立足科技人才成長的全職業周期,細化完善人才發展通道,實施科技人才工程「龍馬計劃」、海外引才工程「鳳凰計劃」、技能人才工程「藍翎計劃」、管理人才工程「百靈計劃」四項人才計劃,以期為我國核工業發展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新鮮的「血液」。

  已經退休的原子能院正研級高工張文惠向記者打過一個比喻:在人才輩出的原子能院,當年參與科研工作就像「跟著名角兒跑龍套」。「名角兒」發揮關鍵作用,作為普通一員踏踏實實做好科研,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張文惠口中的「龍套」,更多是一種自謙。在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今天,每個人都可以是「名角兒」。有了「名角兒」,我國核事業的「節目」會一直精彩地演下去。

  《光明日報》( 2019年04月26日 06版)

[ 責編:石佳 ]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原子核」裡的硬擔當 原標題: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87歲的蘇興普怎麼也不會想到,62年前的那一次工作調動
  • 為什麼原子核裡的核子數越多,原子核就越不穩定?
    原子核是有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中性電荷的中子構成。除了只有一個質子的氫以外,其餘所有元素的原子核裡都含有中子這種中性強子。這是因為質子帶有1個正電荷,由於電荷排斥,它們將很難穩定聚合在一起,而中子這充當一個粘合劑的作用,把互相排斥的質子聯合在一起,所以當原子序數降低的時候,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相同時元素會比較穩定。
  • 發生在中子星的爆炸,如何讓原子核產生?原子核內部發生了什麼?
    這一突破揭示了存在於原子核中的對稱性,並不像科學家認為的那樣基本。這一發現揭示了原子核內的作用力,為更好地理解宇宙打開了大門,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期刊上。在實驗室裡,科學家們創造了奇異的原子核來測量它們的性質,以便了解它們作為物質、宇宙和生命本身基石所扮演的角色。原子是物質的一些最小單位,每個原子都包括圍繞其核心深處微小原子核運行的電子,原子核幾乎包含了其所有的質量和能量。
  • 既然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帶正電,那為什麼電子不會掉入原子核裡?
    那麼「為什麼電子不會掉進原子核」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解釋嗎?答案是否,因為電子是帶電粒子,它在運動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產生電磁輻射,從而降低自身的動能,如果電子真的如地球圍繞太陽一樣運行,那電子將會因不斷的失去動能而掉入原子核裡。
  • 原子核的組成
    α 射線、β 射線、γ 射線的對比原子核的組成2、電荷數 ( Z ):原子核所帶的電核總是質子數的整數倍,用這個整數表示電荷量。3、質量數( A ):原子核的質量等於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和,所以原子核的質量幾乎等於單個核子質量的整數倍,這個整數,叫質量數。4、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元素的原子序數 = 荷外電子數,質量數 = 核子數 = 質子數 + 中子數
  • [趣味物理]原子核的質量虧損
    但科學家發現,如果把1個單位質量的中子和1個單位質量的質子放在一起,形成的原子核的質量並不等於2個單位質量。科學測量一再證實,任何一個原子核的質量總是小於組成這個核的質子和中子的單獨質量之和。科學家把少掉的那一份質量稱為原子核的質量虧損。   20世紀初,愛因斯坦從相對論思想出發,導出了著名的質量能量相互聯繫關係式:E=MC2。
  • 耳垂裡面長了個硬疙瘩 耳垂裡長硬疙瘩怎麼辦
    耳朵是聽覺器官,出現任何問題我們都不能忽視的,那麼耳垂裡面長了個硬疙瘩是什麼原因呢?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是也不能忽視。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耳垂裡長硬疙瘩怎麼辦吧!耳垂裡長硬疙瘩如果我們非常重視,或者經常的摸來摸去可能會導致疙瘩越來越大,如果不理會也可能會消下去,所以我們應該要了解耳垂裡長硬疙瘩到底有哪些原因吧!
  • 原子核結構是怎樣的
    如有錯誤還請各位專業大大指出來,閒話不多說了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知識原子核結構。原子核的半徑為10-~10- cm.約為原子半徑的萬分之一。如果把原子設想成一個直徑為10 m的球體,那麼原子核也只有芝麻那麼大,所以說原子內部的絕大部分是空的。
  • 【核磁共振基礎】磁性原子核
    原子核的磁性起源於原子核的磁矩。而原子核的磁矩又起源於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可統稱為核子,都有自旋角動量。在微觀世界,自旋和質量一樣,是所有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質子、中子的自旋量子數都為1/2。在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都有自旋運動和軌道運動,原子核自旋角動量等於組成它的所有原子核的角動量的矢量和。
  • 原子彈誕生之前,科學家是如何知道原子核裡藏著巨大能量的?
    那麼在核武器被研發出來之前,科學家是怎麼知道原子核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呢?前段時間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熱潮,這種科學家已經研究了長達70年左右的神秘天體終於現身了。具有異於常人的前瞻性是愛因斯坦的一大特點,然而他生前的科學成就對人類科學發展的促進作用是直接明顯的,例如他對原子核的研究。提到人類首顆原子彈的發射,很多人也會聯想到愛因斯坦,據傳聞當時美國軍方邀請他參與到原子彈的研發計劃。儘管對於愛因斯坦是否接受了這個邀請目前仍未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愛因斯坦在原子領域的研究是卓越的。
  • 【科學講座】周善貴:超重原子核與新元素
    在低能核物理研究領域,隨著中子數或質子數的增加,還有一些性質獨特的核結構,如奇特原子核、集團結構、奇異原子核、轉動原子核、超重原子核、緻密星體如中子星等。奇特原子核就是相對於穩定原子核來說性質奇特的原子核,就拿僅有11個核子、卻具有巨大體積的奇特原子核鋰-11來說,其許多性質與常見核素相悖。
  • 在原子內的空間裡,除了原子核和電子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嗎?
    經過簡單的計算我們就可以得出,氫原子的半徑大約是其原子核的63385倍,按照這個比例,假如我們把原子核放大到一個足球(足球半徑約為0.11米)的大小,那麼氫原子就是一個半徑為6.972公裡的巨大球體,而在這個球體裡的電子大概就與一顆普通的玻璃彈珠差不多。
  • 小小原子核,曼妙舞精靈
    近來,來自清華大學,湖州師範學院和美國範德比爾徳大學的核物理團隊,從數以百萬次的、Cf-252原子核裂變的數據中,挑選和統計了數十萬個鋇-144 (該原子核中含有個56個質子和88個中子) 原子核衰變發出的伽馬射線,通過分析這些伽馬射線之間的關聯屬性,擴展了這個原子核的能級綱圖,從中看到了其表現出來的「橄欖球形」和 「梨形」共存的特徵。
  • 為什麼雪糕這麼軟,冰塊卻這麼硬?|No.217
    夏天的味道是各種口味的雪糕是加了冰塊的可樂但同樣是消暑良品為什麼冰塊很硬,雪糕卻很軟呢?Q1我住在幾樓蚊子才會少一些呢?真的是越高越好嗎?by 小可樂答:夏天到了,蚊蟲大軍又出動了,為了防蚊大家可謂是什麼招都用了,但蚊子依舊生命力頑強,那麼,惹不起我還躲不起麼?住高一點蚊子總飛不上去了吧,但事實是,高層住戶也依然被蚊蟲問題困擾。
  • 哈佛學霸關於原子核的簡介
    原子核有多大測量核子大小的相關長度標度為1 fm=10^-15m。物理學家通常稱這個長度為1費米。原子核的半徑大約為一個到幾個費米。回想一下,氫原子的波爾半徑是10^-10米,所以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盧瑟福是第一個測量原子核大小的人。儘管它的體積很小,但原子核的質量約佔原子質量的99.97%。
  • 精確計算原子核的結構?
    新研究為精確計算原子核的結構開闢了道路,在一項結合實驗研究和超級計算機理論計算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確定了硼兩種同位素的核幾何形狀。這一結果將為科學家們精確計算其他原子核的結構開闢一條道路,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實驗驗證這些結構。
  • 原子彈沒發明出來之前,愛因斯坦怎麼知道原子核裡有著巨大力量?
    在當時,人們並不知道中子可以打開原子核,不知道中子在打開原子核的過程中,不僅不需要中子的速度很快,而且打開原子核,不需要非常大的能量,更不知道的是打開之後的原子核,居然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那麼為什麼打開重核原子核之後會釋放出如此大的能量呢?
  • 重原子核自發裂變
    裂變的發現是原子核領域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其直接導致了原子彈的發明和核能的利用。現在,裂變產生的核能不但已經成為僅次於煤炭和石油的一個重要能源,而且通過裂變產生的中子和其它放射性同位素在農業、生物、醫學等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電子為什麼不會落入原子核中
    微觀粒子中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電子在原子核靜電引力作用下最終卻會形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原子系統,並不會落入原子核中,這是經典電磁理論無法解釋的:經典電磁理論認為電子由於繞原子核作加速運動將會不斷輻射電磁波導致能量減少並最終落入原子核中。實際上電子不會落入原子核中主要有兩點理由:一是電子被原子核靜電引力拉近時會不斷&34;放出光子獲得反衝從而避免落入原子核中。
  • 高二物理教案:《原子核》教學設計
    ②三種射線都是高速運動的粒子,能量很高,都來自於原子核,這說明原子核內部也有複雜的結構。  3.原子核的組成①1919年用α粒子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質子帶  電荷,電荷量與一個電子所帶電荷量, ②盧瑟福提出了在原子核內部存在的設想,1932年通過實驗證實了這個猜想。中子不帶,mn=1.6749286×10-27kg③數據顯示: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十分接近,統稱為,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