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是中國的春節,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我們習慣把一月稱為「正月」,這是因為在古代,每年以哪個月為第一個月,各朝代都不同。
夏朝以一月為第一個月,商朝以十二月為第一個月,周朝又以十一月為第一個月。
這些朝代每改正一次月分的次序,就把改正後的一月稱為「正月」。
此外,古代的帝王大都在一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為了表示莊重獨尊,便將一月改為了「正月」。
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出生在正月,取名贏政,為了避他的名諱,強行規定把正字讀作徵。正(徵)月的叫法,就此傳了下來。
正月初一這一天,便是歲首,又稱為春節、元春、元朔。
這是一年的開頭,也是人們美好祝願的寄託。
三陽開泰
春節的時候,我們常說:三陽開泰。
《周易》認為冬至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生」,正月則是「三陽開泰」。
「三陽」表示陰氣漸去陽氣始生,冬去春來,萬物復甦。
開泰,則是來自《易經》的泰卦。
此卦的組合是上面三陰爻、下面三陽爻,乾在下、坤在上。
意象為天在下、地在上,呈現出一種陰陽勢力均等,陽氣上升、陰氣下沉而天地相交、乾坤相合的趨勢和氣象。
泰卦,意味著陰陽相交,而這正是萬物生發的內在動力。
世間萬物都在此時獲得上升的陽能,人也不例外。
此時無論是考試、經商,都能一帆風順、亨通無礙。
趁此時機,人也可以升發自身體內的陽氣。
中醫說:動則昇陽、善能昇陽、喜能昇陽。
動則昇陽
中醫常說一句話:「陽光普照,陰霾自散。」
人體陽氣升發,自然身體健康。
人要多活動,有體力勞動,氣血才會流通,氣血流暢,才能陽氣充沛,百病不生。
現在很多人天天在電腦前面一坐一天,長此以往,就會生病。
新的一年,多注意運動,每周都要抽出點時間來鍛鍊身體。
善能昇陽
古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
別人在困難的時候,你鼓勵別人一下,別人心裡就暖洋洋的。
你幫別人一下,別人感謝你,你心裡也會暖暖的。
我們常說正能量,最有力的正能量就是來自做善事,這是最大的陽氣。
所以,行善為善,一個人的陽氣就能升發,長此以往,自然百病不生。
喜能昇陽
古代常常用操辦喜事的方式來治病,這種方法叫衝喜。
這並非迷信,而是古人一種昇陽的方法。
現代人也證明:情緒不佳會造成諸多疾病。
一個人經常發怒、經常憂懼,那麼身體一般不太好。
喜則陽氣生。
一個人保持心情的愉快,那麼體內的陽氣就會十分充沛,不僅不會受到病邪侵害,還可以讓人精神健旺,不易衰老。
喜是人生的一種大境界,能夠保持一顆歡喜心,比吃什麼靈丹妙藥都管用。
保持運動,善心善行,開心樂觀,一個人的陽氣就能充足,身體自然健康無礙。
元亨利貞
農曆正月初一,現在叫「春節」,過去稱「元旦」,又稱「三元日」。
「元」為始、開端的意思,「三元」指的是「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也就是說正月初一這一天為年、季、月之始。
元亨利貞,則是乾卦的經文,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元也代表開始,亨利貞分別是亨通、吉利、貞正。這告訴我們,事物的開始是非常吉利的。
開始意味著希望,意味著有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更為重要的是,開始意味著一個好的結果正在等待。可以說,正月初一是一年中最吉利的日子。
所以在這一天,各家各戶發壓歲錢,鄰居互相拜年,說吉祥話,以求一年有一個好的開始。
元,是開始,也是初心。
乾卦中講:元亨利貞。
開始、亨通、吉利、貞固。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後續我們依然需要「馴致其道」,付出努力和汗水。
不斷成長,不斷成熟,守住自己的基業。
新的一年裡,如何不忘初心,進取有為,《易經》的乾卦也給了答案。
1、潛龍勿用:在大環境不佳、時機還不夠成熟的時候,不要貿然行動,默默積累潛藏,提高自己的能力。
2、見龍在田:提高自己很重要,但是抓住機會也同樣重要,該出手時就出手,才能嶄露頭角。
3、終日乾乾:當你剛剛嶄露頭角的時候,很容易自滿或者被別人惦記,這時候,要提高警惕,時刻反省自己,謹言慎行。
4、或躍在淵:抓住人生的轉折點,把事業推向更高的地方。
5、飛龍在天:事業如日中天,正是大展宏圖的好機會,準備一飛沖天。
6、亢龍有悔:知進知退,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才能夠保身,保富貴,保持事業的興旺和不斷發展。
前三個是發展的初期,四五步是開始收穫,第六步是如何守成。
一步一步慢慢來,才能達成「元亨利貞」。
而這一切,都要從不忘初心、昂揚上路開始。
[儒風君說]
《易經》說初一,一年從頭吉。
身體是基礎,新的一年生發陽氣,保證自己身體康健;
不忘初心,不違本心,完成自己的人生價值;
注意方法和節奏,奮發有為,活出自己的的精彩。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前面,就是春暖花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