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要點】
影響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1、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強化法、代幣獎勵法、行為塑造法、示範法、懲罰法、自我控制法。
(1)強化法
強化法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
(2)代幣獎勵法
代幣是一種象徵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製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
(3)行為塑造法
行為塑造是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來形成某種較複雜的行為。
(4)示範法
觀察、模仿教師呈示的範例(榜樣),是學生社會行為學習的重要方式。模仿學習的機制是替代強化。
(5)懲罰法
懲罰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為。懲罰有兩種:一是在不良行為出現後,呈現一個厭惡刺激(如否定評價、給予處分);二是在不良行為出現後,撤消一個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則是讓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2、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全身鬆弛訓練、系統脫敏法、肯定性訓練。
(1)全身鬆弛訓練
全身鬆弛法,或稱鬆弛訓練,是通過改變肌肉緊張,減輕肌肉緊張引起的酸痛,以應對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
(2)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的含義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時,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
(3)肯定性訓練
肯定性訓練,也叫自信訓練、果敢訓練,其目的是促進個人在人際關係中公開表達自己真實情感和觀點,維護自己權益也尊重別人權益,發展人的自我肯定行為。
3、改善學生認知的方法:理性情緒輔導法(艾裡斯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