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找到自旋軌道強相互作用的新材料

2020-11-27 中國科學院

美國能源部阿爾貢先進光源(APS)實驗室研究發現,一種含有重元素銥的氧化材料,受到銥5d層價態上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的控制,顯示出非同尋常的性質。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物理評論快報》上。

該研究由阿爾貢APS國家實驗室、肯塔基大學、橡樹嶺國家實驗室以及北伊利諾州立大學聯合開展,在APS的X射線科學分部用4-ID-D光束,對一種名為三氧化鋇銥的多晶體進行了X射線吸收和磁環雙色探測,在銥的5d層價態分析了電子自旋、軌道角動量和自旋軌道耦合。

研究人員本來認為,銥在5d層的電子波會和鄰位有很強的重疊並「綁」在一起,再加上一個來自氧離子的強大晶體場圍繞著銥離子,5d層電子的角動量和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幾乎會「被消滅掉」。這次研究卻發現,5d層電子存在很大的軌道角動量,約是它們自旋角動量的3倍,由此在銥原子中形成很強的自旋軌道耦合。

由於固體性質由其組成原子的外層價電子所決定,如由相鄰原子的電子云重疊而形成的晶體場等強相互作用。但當固體中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力起重要作用時,就會顯示出有趣的性質:如在含有稀土的永磁體材料中,位於4f層的電子引起的磁性,會被材料中相鄰電子5d層和6d層的價效所屏蔽。它們的自旋軌道耦合時,自旋對稱被打破,將4f層的磁性運動固定到特定的晶格方向,由此產生了很強的永磁效果。

研究人員麥可·萬·威內達爾說:「這種新材料的基本狀態不是由強晶體場作用而是由自旋軌道作用和庫侖作用這種較弱的力來最終決定。」

領導該研究的APS物理學家丹尼爾·哈斯克說,研究自旋軌道耦合具有重要意義,這種類原子行為可用於化學摻雜,破壞材料中的磁序。

研究人員稱,與砷化鎵相比,弱絕緣性的三氧化鋇銥自旋軌道相互作用更強,過渡金屬氧化物的自旋軌道特徵可能更加適於自旋控制設備。

作為下一代自旋電子設備,自旋電晶體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開發自旋電晶體需要找到具有大量電子自旋軌道的新型材料。由於自旋軌道的相互作用是隨著原子數量而迅速增加,含有重元素的材料成為該領域的最佳候選。

在半導體中,自旋軌道耦合可以通過電場調節自旋累積來控制,這是開發自旋電晶體的一個很有前途的方向。比如開發自旋電子設備,基於電子自旋而不是所帶的電荷,能使其功能更加強大、速度更高而且能耗更低。

相關焦點

  • 極端光學團隊在強雷射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微觀粒子的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是描述粒子複雜動力學行為中最基本的兩個物理量,這兩個角動量之間的耦合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之中。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應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可以分為自旋-軌道轉換和軌道-自旋轉換。
  • 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發現自旋電子超交換相互作用如何調控鋰電池...
    【成果簡介】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發現三元層狀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離子之間「自旋電子超交換」作用。本工作由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鄭家新副研究員指導碩士生滕高烽、辛潮博士後、博士生卓增慶共同完成,研究成果以「Role of Superexchange Interaction on Tuning of Ni/Li Disordering in Layered Li(NixMnyCoz)O2」為題發表J. Phys. Chem. Lett.上。
  • 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帥、鄧友金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新進展。
  • 自旋軌道轉矩
    既然自旋極化的電子們在材料中會以自旋流的形式集體運動,由於實際的材料是有邊界的,所以自旋極化的電子們「跑」到邊上只好「靜靜地」待著了,這就形成了自旋積累(spin accumulation)。也正是這種非平衡態的自旋積累,s 軌道和d 軌道電子之間的自旋傳遞,產生了影響磁化強度的力矩,這些堆積的自旋極化的電子們會像磁鐵一樣產生等效的磁場,進而影響界面材料的磁化方向。
  • 在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張昌錦課題組在5d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Sr2IrO4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 量子模擬—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量子模擬—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陳帥、鄧友金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合肥研究院等在4d關聯電子體系中的自旋-軌道耦合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軌道耦合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由於強的自旋-軌道耦合,4d、5d電子體系展現出與3d電子體系迥異的物理現象,如自旋-軌道誘導的金屬-絕緣體轉變、強磁各向異性導致的自旋液體行為然而,由於實驗現象的複雜性和理論計算技術的限制,人們對這類體系中一些非常基本的物理機制還不清楚,特別是自旋-軌道耦合與電子間的庫侖相互作用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方面。
  • 鑽石或是自旋電子元件潛在材料
    最近,研究人員探尋了一種被稱為自旋電子學的新技術潛力。自旋電子學依靠探測並控制粒子自旋。該技術或能帶來新的更加高效和強大的設備。 在一篇日前發表於美國物理聯合會(AIP)出版集團所屬《應用物理快報》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測量了電荷載子的自旋同鑽石中的磁場發生相互作用的強度有多大。這種關鍵屬性證實,鑽石可作為自旋電子元件的一種頗有前景的材料。
  • 鈣鈦礦:新一代自旋電子器件的「神奇材料」
    之前一直受忽視的電子另一特性「自旋」(它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角動量,要麼「向上」,要麼「向下),獲得了科學界的普遍重視。如今,「自旋電子學」成為了一個熱門的前沿科技領域,自旋電子學研究有望帶來性能更好、能耗更低的新一代電子器件。自旋與磁學的關係密切。
  • 物理所等證實具有強自旋-軌道耦合的鈣鈦礦銥氧化物體系中
    金屬-絕緣體相變(MIT)是體現電子關聯的典型宏觀表現,其背後往往蘊藏著非常豐富的物理內涵,因此是強關聯電子體系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引起MIT的機制多樣,包括Mott相變(電子間的庫倫相互作用造成半滿能帶打開帶隙)、Anderson局域化(無序雜質造成傳導電子的局域化)、Peierls相變(在準一維金屬體系中由於晶格畸變造成平移對稱性降低而打開帶隙)等。
  • 高壓下晶格阻挫的自旋軌道Mott絕緣體Sr3Ir2O7
    在高軌道5d 材料中不同相互作用的競爭,包括電子間庫侖相互作用、晶體場、洪特耦合能、以及自旋-軌道耦合作用等決定了其宏觀物性。在外場擾動下,如壓力、溫度和電磁場,這些作用既會耦合又有相互競爭,從而使磁性變得更加複雜和有趣。研究高軌道材料中磁性如何隨壓力(及溫度)而改變,發現新的磁有序行為,可以為在微觀量子尺度上理解其磁性機制提供重要的基礎。
  • 自旋基量子材料的新設計原理
    這項研究標誌著隆迪內利(Rondinelli)致力於開發非易失性,節能且發熱量少的新材料的重要一步,這是未來超快,低功耗電子和量子計算機的重要方面,可以幫助滿足世界對數據不斷增長的需求。固態自旋基材料不是利用電晶體中的電子電荷進行功率計算的某些類型的半導體,而是利用電子的自旋並具有支持低能量存儲設備的潛力。
  • 自旋軌道耦合的起源
    自旋軌道耦合在凝聚態物理中幾乎無處不在,原子的精細結構、晶體的SOC能帶分裂等都可以直接觀測的到,很多新的物理現象都與它密不可分
  • 負自旋軌道耦合是什麼鬼?
    編者按:本文介紹自旋軌道耦合(SOC)符號變化引起的拓撲相變:拓撲絕緣體,拓撲半金屬(包括Dirac半金屬和Weyl半金屬)。
  • 當材料內部電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新的物理行為,如莫特絕緣體!
    當材料內部的電子相互作用時,會產生新的物理行為,如莫特(Mott)絕緣體行為、非傳統超導行為和量子自旋液體行為。當電子被限制在較低維度(如二維平面)時,這些效應可能會變得更強。指出這種材料中的電子關聯,導致了堅固的莫特絕緣體狀態,並伴隨著不尋常的軌道織構。
  • 新型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狄拉克點
    類似的,二維材料中的矽烯、鍺烯、黑磷結構的第五族元素單質中也都發現存在 Dirac 型的線性色散關係。 然而,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考慮自旋軌道耦合 (SOC) 的情況下,這些二維材料的 Dirac 點都會打開一定的能隙  (gap)。因此,在嚴格意義上這些材料實際上都是絕緣態,這些二維的 Dirac 點都被 SOC 所破壞了。
  • 科學家們打破了量子材料的自旋和軌道態之間的聯繫
    在設計電子器件時,科學家們尋找操縱和控制電子的三個基本屬性的方法:電子的電荷;電子的自旋狀態,即產生磁力;以及電子在原子核周圍形成的模糊雲的形狀,也就是軌道的形狀。直到現在,電子自旋和軌道被認為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石,在一些材料中,電子自旋和軌道被認為是齊頭並進的;你無法在不改變其中一個的情況下迅速改變另外一個。
  • 軌道電子學向前一步:自旋與軌道態的捆綁被打破
    現代材料中電子一般具有很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如果改變電子的自旋態,其軌道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最近,一個國際團隊在量子材料釹鍶錳氧(NSMO)實現了自旋與軌道態的「獨立」變化。這項成果或將對新一代邏輯和存儲設備的研發開闢新道路。
  • 一口氣搞懂強相互作用
    粒子的三種內稟屬性分別是:質量、電荷和自旋。這裡的自旋和地球自轉是不同的。它具體指的叫做角動量,實際上角動量並不能連續變化。只能取0、1/2、1、3/2等值。這就好比人就只有男和女兩種性別可以選,不能有30%男,70%女這種說法。夸克的自旋量值是1/2。
  • 科學家加強了裡程碑式量子計算機規模增長的關鍵的自旋軌道量子位
    由於在自旋軌道耦合中非常強的吸引力2020年7月20日發表在《自然材料》上的研究表明,自旋軌道耦合足夠強時,可能會有較長的相干時間。實際上,科學家證明了相干時間比以前記錄的自旋軌道量子位長10,000倍,這使其成為擴展矽量子計算機的理想候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