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1-27 科學網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張昌錦課題組在5d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Sr2IrO4的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工作以Enhanc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diluted Ir4+ spin orders in electron doped iridates Sr2–xGaxIrO4 為題發表在《應用物理快報》上。

銥氧化物具有強度相當的電子關聯與自旋-軌道耦合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與競爭帶來許多新奇的物理現象,如Mott絕緣體、拓撲晶體絕緣體、Weyl半金屬、量子自旋液體等。其中的熱點研究體系Sr2IrO4,具有不同於傳統能帶理論的Jeff=1/2電子結構,並且表現出傾斜反鐵磁的自旋基態。此外,由於其晶格結構和電子結構均與銅基超導體以及Sr2RuO4相似,Sr2IrO4近年來被眾多理論工作者預言為新型高溫超導體。此前,有科研人員在電子注入樣品中探測到了一些超導的跡象。然而,體超導的實現依然任重道遠。

張昌錦課題組對該體系進行了退火、化學摻雜等一系列研究。不同位置、不同元素的摻雜,不僅能夠改變體系的晶體結構,而且能夠改變載流子濃度,對體系的電、磁性質影響顯著。其中,對Sr位摻Ga的工作發現,隨著摻雜的增加,電阻率降低,導電性增強;當摻雜濃度達到5%時,電阻-溫度關係上出現一個絕緣體到金屬的轉變。磁性測量上,隨著摻雜的增加,鐵磁性被抑制;當摻雜達到2.5%時,在低溫下出現另外一個磁轉變,該轉變隨著摻雜的進一步增加而迅速消失。同高溫磁轉變相似,新的低溫相也是一個傾斜反鐵磁相,並且與稀釋的Ir4+離子間的交換作用有關。該研究通過化學摻雜對Sr2IrO4電、磁基態進行調控,對於在該體系中尋找高溫超導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合肥研究院院長基金的支持。(來源: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帥、鄧友金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新進展。
  • 量子模擬—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量子模擬—人工合成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陳帥、鄧友金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合肥研究院等在4d關聯電子體系中的自旋-軌道耦合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軌道耦合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採用精確的局域密度近似+動力學平均場方法(LDA+DMFT) 確認了該體系中自旋-軌道耦合的庫侖增強效應,闡明了中紅外區光電導峰的起源電子體系展現出與3d電子體系迥異的物理現象,如自旋-軌道誘導的金屬-絕緣體轉變、強磁各向異性導致的自旋液體行為
  • 中科院半導體所在隱藏自旋軌道耦合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61888102)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駱軍委研究組與科羅拉多大學Alex Zunger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劉奇航教授、深圳大學張秀文教授合作在隱藏自旋軌道耦合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極端光學團隊在強雷射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劉運全教授和龔旗煌院士等結合高分辨光電子成像技術,對光場調控對強雷射場中光子自旋軌道相互作用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應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可以分為自旋-軌道轉換和軌道-自旋轉換。光子的自旋-軌道轉換在近十年來得到廣泛的研究,然而它的逆過程——軌道-自旋轉換至今仍未在實驗中得到很好的觀測和調控。
  • 中國科大在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何俊峰研究組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對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展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首次在電子摻雜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Sr2IrO發現和理解摻雜莫特絕緣體產生的奇異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核心問題。摻雜莫特絕緣體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
  • 我國科學家在低維拓撲超晶格中可調控的自旋輸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然而對於大多數具有單一表面態的三維拓撲絕緣體來說,它們的自旋流到電荷流轉化效率(λIEE)仍舊相對較小,亟待提高。
  • 進展 | 低維拓撲超晶格中可調控的自旋輸運
    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主要分為兩類:重金屬和拓撲材料,對於這兩類材料,其自旋流-電荷流轉化分別歸因於(逆)自旋霍爾效應和(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典型的拓撲材料包括拓撲絕緣體、狄拉克半金屬和外爾半金屬等,與傳統重金屬相比,它們的電荷流-自旋流轉化效率要大一個量級以上,十分引人矚目。
  • 進展|低維拓撲超晶格中可調控的自旋輸運
    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主要分為兩類:重金屬和拓撲材料,對於這兩類材料,其自旋流-電荷流轉化分別歸因於(逆)自旋霍爾效應和(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典型的拓撲材料包括拓撲絕緣體、狄拉克半金屬和外爾半金屬等,與傳統重金屬相比,它們的電荷流-自旋流轉化效率要大一個量級以上,十分引人矚目。
  • 合肥研究院在有機半導體自旋傳輸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在聚合物半導體的自旋流探測及其薄膜結構-自旋傳輸性能關係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ACS)旗下期刊《ACS應用材料和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在線發表。
  • 自旋霍爾效應研究新進展
    自旋軌道耦合是影響常見的半導體材料自旋調控和弛豫的重要物理機理, 因此是半導體自旋電子學器件應用必須考慮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國際上關於半導體中自旋軌道耦合引致的各種新奇的物理現象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如本徵自旋Hall效應等。這些研究為在半導體中產生自旋流提供了新的途徑,並為未來的全電操縱的自旋電子學器件提供了物理基礎。
  • 物理所等揭示低維拓撲超晶格中能帶依賴的自旋輸運現象
    自旋流的產生、操控與探測是自旋電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目前人們致力於尋找、設計出高自旋流-電荷流相互轉化、高電導率的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以期實現具有超低功耗的自旋電子學器件。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主要分為兩類:重金屬和拓撲材料,對於這兩類材料,其自旋流-電荷流轉化分別歸因於(逆)自旋霍爾效應和(逆)埃德爾施泰因效應。典型的拓撲材料包括拓撲絕緣體、狄拉克半金屬和外爾半金屬等,它們的電荷流-自旋流轉化效率與傳統重金屬相比大一個量級以上。然而對於大多數具有單一表面態的三維拓撲絕緣體來說,它們的自旋流到電荷流轉化效率(λIEE)仍舊相對較小,亟待提高。
  • 科學家在自旋極化輸運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小宏小組與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山西大學等國內外單位合作,在基於二維垂直異質結獲得完全自旋極化電流的研究中取得新的進展
  • 物理所在退相干對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影響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由強磁場引起的量子霍爾效應是第一類被發現的拓撲絕緣態。它的發現已對現代物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二次共四人從而獲得諾貝爾獎。最近幾年人們陸續預言並實驗發現幾種二維或三維材料在特定條件下會形成新的拓撲絕緣態。這類拓撲絕緣態由材料的強自旋軌道耦合引起,不破壞時間反演對稱性,被稱為Z2類拓撲絕緣態。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是最早被實驗證實的二維該類拓撲絕緣體。
  • 進展|第二類狄拉克半金屬材料PtTe2薄膜中的高自旋霍爾電導
    電流在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中的自旋軌道力矩(SOT)效應提供了一種超快、高效的操縱磁矩的方式,是研發下一代自旋邏輯和自旋存儲的重要基礎。應用該效應於當前自旋電子學金屬多層膜器件中需要尋找既具有大自旋霍爾角又具有高導電性(即高自旋霍爾電導)的材料。
  • 進展| 過渡金屬硫化物中伊辛超導電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化物MX2(M代表Mo,Nb,W;X代表S,Se,Te)中的強自旋-軌道耦合作用與結構的多樣性賦予這類材料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如在少數層1Td相的WTe2中觀測到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在少數層2H相的MoS2與NbSe2中觀測到伊辛超導電性等。這些發現使得MX2材料成為當前凝聚態物理學和材料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 物理所壓力誘導的強自旋軌道耦合化合物超導研究獲進展
    自旋軌道耦合(SOC)可在量子功能材料引發重要物理現象,如理論成功預言了由強自旋軌道耦合能帶翻轉形成的Bi2Te3、Bi2Se3和Sb2Te3類拓撲序化合物,引發了國際上對拓撲序量子化合物的理論和實驗研究熱潮。
  • 進展 | 在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首次提出「自旋軌道極化子」概念
    在這些近層狀堆疊的晶體材料中,過渡金屬元素原子呈三角形和六邊形在平面內交替排列,形成了獨特的拓撲結構,例如具有狄拉克錐的電子能帶結構特徵和強自旋軌道耦合的平帶特徵等。並且,這些材料表現出鐵磁、反鐵磁以及順磁等豐富的磁性基態。因此,它們成為人們廣泛研究的對象。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美找到自旋軌道強相互作用的新材料
    研究人員本來認為,銥在5d層的電子波會和鄰位有很強的重疊並「綁」在一起,再加上一個來自氧離子的強大晶體場圍繞著銥離子,5d層電子的角動量和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幾乎會「被消滅掉」。這次研究卻發現,5d層電子存在很大的軌道角動量,約是它們自旋角動量的3倍,由此在銥原子中形成很強的自旋軌道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