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有人嗎?他們怎麼生活

2020-11-26 中國青年網

  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牽頭,六個國際航空航天組織進行的一個太空站的建設計劃,簡稱ISS,目前已經有很多的國家參與到 國際空間站的宇宙探索任務中來,並且不斷的有新的宇宙探索實驗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主要包括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加拿大等,從1983年這個計劃提出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目前的國際空間站已經初具規模,在其上面有很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已經在上面進行了各類科學實驗,那麼 國際空間站有人嗎?一般來說,國際空間站上一直有人在進行科研活動,有長期駐紮在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也有短期進行科研計劃的太空人。

  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

  目前國際空間站上已經有過上千人次的停留記錄,而國際空間站也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按照計劃的時間,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在2020年左右,並且在2012年的時候,俄羅斯的航天署宣布,國際空間站在2020年將墜入太平洋,結束它幾十年的宇宙探索使命,並且俄羅斯科學家表示,之所以選擇這種方式來結束國際空間站的使命,主要是由於國際空間站體積過於巨大,通過回收的方式比較難以實現,而且如果將國際空間站一直放置在太空中,那麼就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太空垃圾,會嚴重威脅到其他的太空飛行器,雖然說俄羅斯提出來國際空間站會在2020年毀滅,但是許多參與過並不想讓國際空間站過早的毀滅,並且在最初的理論上,國際空間站的實際使用壽命會比理論確定的使用壽命長,因此對於這個時間點結束國際空間站的使命並沒有得到認可;但是在不久前,美國航空航天局表示,各個參與國的負責人已經達成了一致的觀點,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會延長到2028年,但是實際上,最終確定的使用時間會是在2024年,具體毀滅的方式還沒有最終確定。

相關焦點

  • 國際空間站應該被放棄嗎?
    今年11月2日,我們迎來了人類連續進駐國際空間站20周年的紀念日。但是,現在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太空人是否應該掛起太空衣,將太空探索交給機器人去完成?當時,國際空間站計劃已經推遲了好幾年,而且大大超出了預算。英國航天機構的科學主管稱,該空間站是「一個在軌道上運行的累贅」,而英國政府拒絕為其提供資金。很多人都在懷疑國際空間站能否順利建成。  事實證明他們都錯了。國際空間站有一個美式橄欖球場那麼大,生活空間相當於一所擁有六間臥室的房子,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它都是一項非凡的工程成就。
  • 國際空間站的水是怎麼來的?科學家:馬桶可以直接轉變飲用水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國際空間站中,僅有的空間那麼小根本不會攜帶過多的水資源以及食物上去,那麼太空人在空間站中是如何生活的呢?而他們的水資源又是從哪來的呢?目前太空中在運行的國際空間站,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而這個空間的也已經運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似乎總有十幾名太空人都在那裡執行任務,並且所有的生活都在上面解決。
  • 國際空間站標記人類在地球軌道生活20年
    (美國宇航局)2000年10月31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太空人——美國人比爾·謝潑德(Bill Shepherd)和俄羅斯人謝爾蓋·克裡卡列夫(Sergei K. Krikalev)和尤裡·吉岑科(Yuri P. Gidzenko)從哈薩克斯坦起飛。 兩天後,他們打開空間站的門,雙手合十。星期一,標誌著20年來一直有人住在那裡。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  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如何在太空生活:我們從國際空間站學到了什麼?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11日消息,11月2日是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國際空間站(ISS) 20周年的紀念日。從那時起,這座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人造設施就一直有人類居住。在太空環境下連續運行20年,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人類如何生活的理想「自然實驗室」。
  • 國際空間站漏氣 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的每一天都是咋過的?
    為期30天的太空駐留生活如何更舒適?曾在國際空間站駐站的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和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給出了答案。  問:如何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一天,周末能休息嗎?  焦立中:正常情況下,每一天的開始是和地面任務控制中心開一個短會。短會主要是討論當天的活動。
  • 中國自己建造的空間站能比得上國際空間站嗎
    目前,還在地球軌道上漂浮的國際空間站是第四代空間站,它的大小在420噸級左右。而我國的天宮空間站的建設目標為第三代,它的大小大約為80-100噸級,但是我們還留有許多可擴展的接口,可以擴展成100多噸級的空間站。
  • 視野丨那些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的機器人
    目前新型「Robonaut 2」在空間站軌道實驗室處於試驗階段,計劃明年年初進入「國際空間站」。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Astrobee 由三個自由飛行的立方體機器人組成,分別名叫Honey、Bumble、Queen,2019年4月前兩個飛抵「國際空間站」,第三個7月份飛抵,它們使用電風扇作為推進系統,允許它們在「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中自由飛行。
  • 警惕:國際空間站微生物變異,太空船墜落或帶給人類恐怖病毒?
    而最近的一則報導顯示,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上對微生物的變異情況進行了細緻的研究,他們用嚴謹的實驗證明了空間站的微生物其實並不那麼可怕。這一消息讓空間站的潛在對環境危險進一步降低。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沒有氧氣?原因很簡單
    這航天工程是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空間實驗室,運行在靠近地球的軌道上。距離的地面大約400公裡。之所以被命名為國際空間站,是因為它參與了16個國家的空間站的建設、運行、試驗和使用,是人類空間史上(1998-2010)最大、最長的時間試驗平臺。國際空間站最大的特點是支持多人多天在空間站工作上生活、試驗和停留。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示意圖 | 國際空間站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順利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開展科研活動並對空間站進行維護。作為國際空間站的第63批科考組的成員,三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
  • 美太空人珍妮特·埃普斯將成首位在國際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女性)
    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珍妮特·埃普斯(Jeanette Epps)明年將創造歷史,她將成為首位在國際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女性)。十多名非裔美國太空人曾進入太空並訪問過空間站,但這次任務將使埃普斯成為第一位在空間站生活的黑人太空人。「我覺得責任很大。曾有三位非裔美國人訪問過國際空間站,但他們沒有完成我所承擔的長期任務。」「作為一名太空人,我想好好享受這份榮譽。我想讓年輕人知道,這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埃普斯說。
  • 國際空間站上的生活並不美好:臭氣燻天、嘈雜髒亂、充斥死皮細胞
    各國太空人連續20年的太空生活,使國際空間站成為了解地球以外的社會如何運作的理想的「自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是25個空間機構和組織之間的合作項目,20年來,國際空間站已經接待了來自19個國家的241名太空人和一些遊客,這裡接待了43%的去過太空旅行的人。
  • 國際空間站再次發生漏氣事件,看來距報廢不遠了,坐等天宮空間站
    「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現象,據稱目前他們已經將故障排除。這已經不是國際空間站第一次出現漏氣事件了,早在2018年國際空間站就已經檢測到了有氣體洩漏,最終經過排查他們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聯盟MS-09」飛船上發現了一個2毫米的洞。無獨有偶,在大約一個月之前,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國際空間站上發現了輕微的空氣洩露,而洩露的艙段很可能就在美國艙段,只不過還沒有威脅到太空人的生命安全。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科幻史
    國際空間站不僅是太空人們探索宇宙空間的高科技之家,更是一個理想 「天然實驗室」。國際空間站這個獨特的實驗室可以允許機組人員進行許多在地球上無法進行的實驗,探索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活的科學研究。20 周年似乎並不是一個裡程碑,對於在危險的太空環境中運行的複雜機械而言,國際空間站正接近老齡化。近年來,它也遇到了幾個問題,比如,最近俄羅斯模塊 Zvezda 發生了漏氣事件。國際空間站的運行史已經證明人類可以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但上面的環境如何?是否存在著能夠威脅常駐機組人員生命健康的微生物或細菌?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並且中國空間站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每組3人任務周期是3到6個月。據澎湃新聞報導,10月1日,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加入航天員隊伍,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飛行任務。事實上從2017年3月開始,航天員訓練就全面轉入了空間站的任務準備。
  • 中國空間站正式部署,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為什麼?
    }今天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9月24日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大家可能都聽說過,我國自己建造空間站跟現在的光刻機一樣都是被逼出來的,在國際空間站多國合作之初,某國就把我們排除在外,而如今,中國空間站即將成為天上唯一運行的空間站,我們會報復性拒絕某國進入中國空間站的進行科研項目嗎?
  • 中國空間站正式部署,為什麼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
    今天看到一件有趣的事情,9月24日NASA局長要求保住國際空間站,他建議可以把它承包給私人公司進行維護。而就在此前三天,我們剛好宣布了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當然,我不認為NASA的反應能如此神速,事實上我國的空間站建設早在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後就已經開始正式部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