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龍泉山現一猛禽,專偷襲過路的小鳥,雛鳥餓了叫聲像小孩哭

2021-01-11 雪靈谷動物地理

四川境內的龍泉山高高隆起,西面是成都平原,東面是川中丘陵。龍泉山自然風光優美,是遷徙候鳥的一個臨時棲息地,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猛禽通過這裡,比如:松雀鷹、蛇雕、蒼鷹、鳳頭鷹與遊隼……

觀鳥愛好者常常相約去龍泉山觀猛禽,一隻只猛禽張開雙翅,搏擊長空,從龍泉山頂飛過,猶如空中霸主。據一位觀鳥愛好者描述,他觀察到一種松雀鷹,在猛禽的世界裡,它的外表雖然不夠霸氣,但卻別有特色。

松雀鷹是留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只有少數會進行遷徙,所以觀鳥愛好者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發現這種猛禽一些與眾不同之處。

01身披暗褐色羽毛,爪子細長鋒利,尾羽能控制飛翔方向

在眾多猛禽裡,松雀鷹體型不大,體重約160-190克,體長約28-38釐米,屬於小型猛禽。

它的上身覆蓋著暗褐色的羽毛,喉部白色,有一條寬闊而粗的黑色中央紋。它的下體是灰白色的,遍布著褐色的斑紋。

頭上沒有羽冠,尾羽較長,張開時像扇形,上面還有4道暗色橫斑。當松雀鷹張開翅膀飛翔時,尾羽起到平衡和控制方向的作用。

因此,松雀鷹在高空中翱翔,在森林裡穿梭,都不能少了尾羽。尾羽能夠讓它在茂密的樹林裡,靈巧地飛翔,及時轉換方向,而不會撞到樹幹上。

松雀鷹擁有猛禽標配的鳥喙與爪子。它的鳥喙短而彎曲,十分有力。它的雙爪是黃色的,細長鋒利,抓捕獵物時,一擊即中。

02專門偷襲過路的小鳥,還會發出尖利叫聲嚇唬獵物

松雀鷹喜歡生活在針葉林和混交林中,常常活躍在林中溪流和溝谷地帶,對環境要求不高,也不挑吃,分布較為廣泛。

從北部的內蒙古、陝西,到南部的西藏、四川,以及福建、廣東等許多地方都有松雀鷹的蹤跡。

像金雕、蒼鷹等許多猛禽,在獵食時都兇猛異常,但松雀鷹卻有一種更為便捷的方式獵食。

它以各種小鳥為食,所以經常會站在高大的樹頂上,安靜地等待過路的小鳥。一旦有小鳥獵物出現,松雀鷹就會忽然從樹葉間飛出,偷襲小鳥。

偷襲、伏擊的狩獵方式,明顯省力不少,在獵物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出擊,而且經常都能一擊即中。所以,松雀鷹專門喜歡偷襲過路的小鳥。

松雀鷹很聰明,如果與獵物的距離較遠,不能突然出擊狩獵,就會發出尖利的叫聲,嚇唬獵物,讓對方慌不擇路,那自己就有機可乘。難怪有人說,松雀鷹這種猛禽,更像個打劫的。

松雀鷹不挑吃,除了各種小型鳥類,也吃蜥蜴、蝗蟲、蚱蜢、甲蟲以及其他昆蟲和小型鼠類。吃起蝗蟲、蚱蜢來,一口一個,嘎吱嘎吱脆。

03雛鷹餓了叫聲像小孩哭,這時鷹父母就會去覓食餵它

每年的4-6月,是松雀鷹的繁殖期,這段時間鷹群間就熱鬧了,常能看到雌鳥與雄鳥,在森林上空盤旋,有時候還會在樹林間,互相追逐、嬉戲。

確定配偶之後,雌鳥與雄鳥會一同站在樹枝上,通過眼神、鳴叫的方式交流,偶爾四處觀望。雄鳥跳到雌鳥的背上,進行交尾。

它們的巢穴通常建造在高大樹木上部,位置高,隱蔽性好。藉助樹葉遮蔽,讓天敵難以發現。松雀鷹每窩產卵3-4枚,偶爾會有多至5枚的。當一隻只毛茸茸的雛鷹破殼出生時,鷹父母就有的忙了。

雛鷹的胃口大,成長速度也快,為了滿足幾隻雛鷹的食慾,鷹父母經常輪流出去覓食,找回食物餵給雛鷹吃。

有趣的是,雛鷹的叫聲很特別,飢餓時張開嘴巴大叫,「shew-shew-shew」,叫聲就像小孩在哭。這是一種討吃的叫聲,就好像在說:「我餓了,我要吃東西。」每當聽到雛鷹叫得像小孩哭,鷹父母就要去覓食餵它們了。

小小的雛鷹,餓了就知道叫,因為一發出這樣的叫聲,鷹父母就會去覓食餵它。但隨著一天天長大,小雛鷹也要學會捕食,學會獨立生存。

結語

在一眾猛禽裡,松雀鷹的身形不夠威風凜凜,捕食技巧也不夠出色,但松雀鷹有自己的生存技能,是生態系統食物鏈中的一環,被列入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四川動物、北京科普之窗網、中國科學報、中國鳥類志

相關焦點

  • 四川龍泉山現松雀鷹,專偷襲過路的小鳥,雛鳥餓了叫聲像小孩哭
    四川境內的龍泉山高高隆起,西面是成都平原,東面是川中丘陵。從北部的內蒙古、陝西,到南部的西藏、四川,以及福建、廣東等許多地方都有松雀鷹的蹤跡。像金雕、蒼鷹等許多猛禽,在獵食時都兇猛異常,但松雀鷹卻有一種更為便捷的方式獵食。它以各種小鳥為食,所以經常會站在高大的樹頂上,安靜地等待過路的小鳥。一旦有小鳥獵物出現,松雀鷹就會忽然從樹葉間飛出,偷襲小鳥。
  •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專家:雛鳥學飛行不要盲目撿
    不過,北京護鳥小隊隊長席爾瓦說,這裡面不少「求助」比較尷尬,比如,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四起都是居民誤撿了正在學飛行的雛鳥。席爾瓦趕到現場一看,喙短、尖羽、尾部細長、通體棕紅色,這是只紅隼,屬於城市裡比較常見的小型猛禽。不過,這隻紅隼並沒有外傷和中毒跡象,仔細看其飛羽雖已長齊,但身長不過20釐米,明顯是只幼鳥。「得送它回家!」席爾瓦得知,這隻鳥是在距派出所10公裡外的蓮石西路北側一處工地撿到的。當時這隻紅隼在地上一蹦一蹦的,既不會飛,又不停地叫喚,熱心市民以為它受傷了。
  • 大鳥啼叫「好餓」 兩隻小鳥捉蟲忙
    對此現象,林業人員也覺得奇怪,無法作出合理解釋  德陽一對夫婦收留了一隻受傷的大鳥,不同類的兩隻小鳥天天去林中捉蟲來餵養它,演繹「愛的奉獻」。近日記者在一茶鋪目睹了這一有趣的現象。  大鳥享福小鳥忙碌  在旌陽區揚嘉鎮影劇院茶鋪裡,這隻享福的大鳥正在籠子裡閉目養神,身長約20釐米,全身黑白相間,腹部呈褐色,小嘴為紅色,頭頂部有一圈白毛,而餵養它的兩隻鳥則「小巧」多了,與大鳥怎麼看也不像一家人。有趣的是,每當籠裡的大鳥發出一聲清脆的叫聲,兩隻淡綠色小鳥就會到樹林中捉蟲,然後迅速飛回來將含在嘴裡的小蟲餵到大鳥嘴裡。
  • 鳥兒築巢孵出小鳥 南昌縣一居民家中迎來「稀客」
    原標題:陽臺綠化好 鳥兒來築巢  南昌縣蓮塘鎮一讀者家中迎來「稀客」  「好感動,非常幸運能見證鳥兒在我們家陽臺花盆築巢、生蛋並孵化出新生命的神奇過程。」6月26日,家住南昌縣蓮塘鎮向陽路的讀者方瑛告訴記者,搭在她家陽臺的鳥巢有5顆鳥蛋,最近孵化出了5隻小鳥,她現在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著小鳥一天天長大。
  • 杜鵑鳥的叫聲 杜鵑叫起來是布穀布穀的
    1、生長繁殖杜鵑(布穀鳥)是典型的巢寄生鳥類,它不築巢,不孵卵、不哺育雛鳥,這些工作全由小杜鵑的義父母代勞。關於這些,有許多有趣的秘密。首先是杜鵑怎樣能將卵寄生在別的鳥巢中而陰謀不會被發現?春夏之交,雌杜鵑要產卵前,它會用心尋找畫眉、葦鶯等小鳥的巢穴,目標選定後,便充分利用自己和鷂形狀、大小及體色都相似的特點,從遠處飛至。杜鵑飛翔姿式也很像猛禽巖鷂;飛得很低,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地急劇轉彎。間或拍打著翅膀,拍打得很響,用來恫嚇正在孵卵的小鳥。正在孵卵的小鳥看見低空翱翔而來的猛禽的身影,嚇得棄家逃命時,杜鵑就達到了它恫嚇的目的。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一次罕見的調查一天時間記錄到大型猛禽5種共41隻進入秋季,候鳥進入遷徙期。
  • 成都境內記錄鳥類496種 白喉斑秧雞首現四川
    報告顯示,2020年夏秋季(7月1日-10月31日)調查共記錄到鳥類238種23576隻,相較一、二季度261種不重複記錄56種。其中白喉斑秧雞為成都鳥類新記錄,亦是四川鳥類新記錄。目前成都市記錄鳥種達496種。
  • 美洲紅䴉雛鳥養成記
    它的身影如同一團團跳躍的火焰,鮮紅而熱烈,總是讓人眼前一亮,它是世界上顏色最紅的鳥類之一。今天小動就帶大家一探究竟!上海動物園的美洲紅䴉每年在6、7月產卵,每窩產3~5枚。卵由繁殖場進行人工孵化,孵化期通常持續19~23天。
  • 雛鳥落難被人收留 鳥父鳥母每天入戶餵食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小小的鳥籠內,蹲著一隻嗷嗷待哺的小白頭翁;  籠外,白頭翁媽媽叼來一條青蟲,隔著籠子鐵絲,一口一口地餵養著孩子。  10米開外的對面樓上,白頭翁爸爸正嚴陣以待地站在空調架上,守候著母子倆的安全。
  • 久聞終撞見,大葦鶯餵杜鵑雛鳥
    我舉起望遠鏡上上下下仔細觀察,忽然發現在這棵小樹的下端橫枝上,端端的站著一隻大鳥,猛一看以為是紅隼, 我喃喃自語,難道是猛禽進到了鳴禽葦鶯的地盤,葦鶯在驅逐它?再看, 不對呀,兩隻鳥並非對立的敵人,而是相呼的「親人」,我忙不迭地舉起相機,拉近再拉近,先輕易地拍攝到了大鳥——一隻杜鵑穩健的雄姿,這隻棕色的、渾身帶有棕色虎斑花紋的杜鵑,還在不斷哆嗦著翅膀,並發出雛鳥乞食的鳴叫,而急來疾走的小鳥——一隻淺褐色的大葦鶯,竟是頻頻來餵食的媽媽角色。拍攝到了杜鵑圖片,得到了投餵的珍貴視頻,雖然僅僅幾秒,但見好就收,鳥兒還在那片樹叢,我已悄悄退身而去。
  • 四川大學生家門口撿到受傷小鳥 送往救助發現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柯辰 羅世波是四川阿壩職業學院畜牧獸醫專業大二學生,家住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太平鄉春風村三組。由於疫情,學校暫時還沒開學,目前正在家裡上網課。
  • 發現陽臺上有個鳥窩 杭州徐阿姨寫日記記錄小鳥破殼
    因為那雙眼,也有一圈黃色的細紋。以前外婆說,小孩不能見鳥的眼睛,會被攝去魂魄。當我與它對視的短短一瞬,我仿佛也被深深吸引定格。一雙清澈無比的圓眼,沒有哀怨,沒有雜念。這可真攝人魂魄。」  一場暴雨  拉近人和鳥的距離  徐阿姨介紹,烏鶇的鳥窩建在她家陽臺的外沿上,大約二十釐米寬。
  • 琥珀中發現古雛鳥 古生物學家也好奇雛鳥死前一刻在幹嘛?
    6月8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 記者6月8日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處獲悉,該研究成果將於6月24日來到上海自然博物館,展出1個月的時間。
  • 小白頭翁掉落鞋廠被收留 小鳥爸媽「偷偷」餵食
    半天過去,趁小白頭翁身邊無人時,白頭翁爸媽兩次「偷偷」餵食,還將另一隻小白頭翁從它們的「家」中轉移到這鳥窩,來陪伴這隻掉落在地面被人收留的雛鳥。昨天,記者在市區雙嶼鞋都一期的一家鞋廠內,看到了這幕發生在白頭翁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動人場景。收留小白頭翁的湯先生說,現在它們還不會飛翔,等再過一段時間羽翼豐滿,就能自己飛到父母身邊,全家團聚。
  • 睫毛驚豔了世界的秘書鳥,卻是你想不到的猛禽
    它名叫蛇鷲,是一種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草原地帶的「大型陸棲猛禽」。看起來狂野之中又有一絲優雅,不羈之中又帶有一點精緻,簡直像是另一個次元的生物。而且,越是了解這種「猛禽」,就越能發現它的神奇之處…腿部上方長著黑色的短絨毛,像一條馬褲,小腿和腳面上長有厚厚的鱗片,就像一雙肉色長襪。但這個馬褲+長襪的搭配不單純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防禦:這厚厚的鱗片,不僅能讓它在荊棘叢生的灌木叢裡怡然自得地踱步,也能能防止蛇鷲受到毒蛇的侵咬。
  • 英一隻白鼬太勇猛,竟敢偷襲幾隻烏鴉,可轉眼烏鴉就飛走
    在動物世界中,鼬科動物的個性是比較兇猛的,而烏鴉也是一種比較兇猛的鳥類,個性兇猛不輸猛禽,它們相遇會是哪種動物先動手
  • 農村一種奇怪大鳥,叫聲像牛叫,老人說它一叫喚天就要開晴了
    摘要:農村一種奇怪大鳥,叫聲像牛叫,老人說它一叫喚天就要開晴了!文/農夫也瘋狂在農村因為山林多,各種野生動物也比較多。走在農村的小路上,經常能聽到各種各樣的鳥叫聲。說起農村的各種小鳥,那估計幾天幾夜也說不完——種類實在太多了。其中農民比較熟悉的有燕子、喜鵲、麻雀、烏鴉、布穀鳥等。這些鳥都是經常能看到的,有些還喜歡在農民的房子附近築巢。不過,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介紹的這種鳥有點神秘,很多人只是聽過它的聲音,並沒有見過它長什麼樣。這種鳥常在下雨後叫喚,聲音很像老牛,農民叫它「老牛哞」,農村的老人還說它能預測天氣,只要它一叫喚,天就要開晴了,你認識嗎?
  • 青藏高原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雛鳥
    據了解,2020年3月22日和5月13日,西寧野生動物園再次成功繁育兩隻高山兀鷲,這兩隻雛鳥是中國境內人工繁殖成活的第三隻和第四隻高山兀鷲。鳥綱隼形目鷹科兀鷲屬,是我國體形最大的一種猛禽,也是為數不多能夠飛躍珠穆朗瑪峰的鳥類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區,包括雲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
  • 廣西崇左查獲200餘只野生活體雛鳥
    法制網訊 記者馬豔 通訊員周鍇 孫衛衛 日前,記者從廣西崇左邊境管理支隊獲悉,該支隊愛店邊境派出所於2月21日查獲一批無主野生雛鳥,經相關部門鑑定,該批鳥類中有花頭鸚鵡115只、八哥120只,均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