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研究人員發現基因不完全突變利於果蠅存活

2021-01-09 搜狐網

  新華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欒海)科學家以前已知道,果蠅的一種抑制腫瘤的基因完全突變很可能引發癌症。但俄美兩國研究人員不久前發現,如果這種基因僅僅突變「一半」的話,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果蠅存活。

  動物細胞內的絕大多數基因都有兩個副本,分別來自其父母。

一些研究人員已證實,果蠅有一種名為Lgl的腫瘤抑制基因。如果該基因的兩個副本均因突變而無法發揮作用,那麼果蠅體內很有可能出現癌症。

  但是,俄羅斯科學院和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Lgl基因的一個副本因突變而「癱瘓」,另一個副本保持完好,那麼這種果蠅胚胎在16攝氏度和29攝氏度兩個極端條件下,其存活率要比同樣條件下的正常果蠅胚胎高。

  俄美研究人員在俄科學院院刊上報告說,在最適宜果蠅生活的25攝氏度條件下,只有「一半」Lgl基因發揮作用的果蠅雖然不如正常果蠅活躍,但前者的最終壽命比後者長,抗病毒能力也比正常果蠅強。但是研究人員至今還不清楚,只擁有一個正常Lgl基因副本的果蠅患癌症的機率是否會增大。

  參與這項研究的雅科夫列夫娜指出,人體內有一種名為Hugl-1的基因,其功能與果蠅的Lgl基因相同,如果Hugl-1基因的兩個副本都因突變而「罷工」的話,人體出現癌症的可能性就會增大。俄美研究人員將進一步研究人的Hugl-1基因是否也具有新近發現的果蠅Lgl基因的各種優點。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果蠅身上證實:基因突變會有效延長壽命
    東方網3月8日消息:許多基因突變能夠有效延長壽命,這一趨勢目前在果蠅中得到了證實。一般而言,儘管許多引發壽命延長的突變現象往往會引發傷殘等副作用,但現在研究人員最新報導說,引起果蠅壽命延長的突變現象卻引發了可喜變化:果蠅突變體相對於正常體顯得更為強壯。
  • 降低生長速率可「對衝」基因突變影響,或可阻止癌症
    他們還發現,新陳代謝率緩慢的果蠅沒有microRNA(微小核糖核酸)也可存活,這顛覆了對生命體發育的認知。降低生長速率可「對衝」基因突變影響此實驗的領導者、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生物化學和分子遺傳學教授理察·卡休表示,當這些果蠅以正常速率成長時,就會出現因基因突變帶來的問題;但當降低生長速率時,這些問題會消失。
  • 基因突變可能與不孕、更年期提前有關
    位於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一種之前未知的特定基因在生育方面的作用。當果蠅、蛔蟲、斑馬魚和老鼠的基因缺失時,這些動物就無法生育或異常早地失去生育能力,但在其他方面卻看起來很健康。通過分析人類的基因數據,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基因突變與絕經提前之間的聯繫。
  • PLOS Biology|果蠅壽命期的相關的基因
    但是他們還不知道所有有助於長壽的基因。2020年3月5日發表在《 PLOS Biology》上的研究對果蠅基因組壽命的變化進行了定量分析,為持續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寶貴的見識。 題為「果蠅壽命期的相關遺傳結構」的論文是克萊姆森大學遺傳學家Trudy Mackay和Robert Anholt進行的十年研究的成果。
  • 專挑處女果蠅?實驗人員:為了科研
    比如,果蠅有明顯的突變表型,光是眼睛的顏色和形狀就分為了紅眼、白眼、心形眼等等(連眼睛都是愛你的形狀,有什麼理由不研究果蠅呢);而且,果蠅的染色體數目較少,被人類研究得最徹底的黑腹果蠅只有四對染色體,其中有一對還非常小,經常被忽略不計,這就使得基因的定位與雜交都變得簡單許多……
  • 新的研究發現了一種基因突變,可以解決結核病對抗生素的抗藥性
    此外,研究小組還發現,這種突變使感染結核病的菌株對抗生素利福平產生耐藥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利福平是治療結核病感染最有效的一線藥物. 研究人員在雜誌上描述了他們的發現。 什麼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的細菌感染。
  • 專挑處女果蠅?實驗人員:為了科研
    比如,果蠅有明顯的突變表型,光是眼睛的顏色和形狀就分為了紅眼、白眼、心形眼等等(連眼睛都是愛你的形狀,有什麼理由不研究果蠅呢);而且,果蠅的染色體數目較少,被人類研究得最徹底的黑腹果蠅只有四對染色體,其中有一對還非常小,經常被忽略不計,這就使得基因的定位與雜交都變得簡單許多……從左至右依次為:紅色圓眼雄蠅、紅色棒狀眼雄蠅、紅色棒狀眼雌蠅、紅色心形眼雌蠅、白色棒狀眼雄蠅 | 參考文獻[1
  • 丟失了一個關鍵基因,蚊子為何還能存活到今天?
    但研究人員也發現,在蚊子體內有一種相關的基因通過演化,替代了缺失的基因的工作。儘管有實驗室研究表明,相似的基因可以被改造成所需替代的基因,但這項研究首次發現,兩個基因在演化中分道揚鑣很長時間後,其中一個仍然能夠通過自然演化,替代另一個基因行使關鍵功能。這項工作說明,在使用模式生物對不同生物物種得出遺傳學結論時需要非常謹慎。它也為專門研究蚊子防治策略給出了一種潛在途徑。
  • 科學家發現男性生育能力相關基因,基因突變將致「無精子症」
    2017年5月26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一類與男性不育直接相關的基因被發現。該基因Piwi (Hiwi)的三種突變,均會導致男性不能產生成熟的、有活力的、合格的精子,即「無精子症」,造成男性不育。該研究成果或將為臨床治療帶來新的轉機。
  • 研究新發現!這個致癌基因成了那些吃不胖的瘦子的「變瘦基因」
    通過將瘦弱組的DNA樣本和臨床檢測數據與標準體重的對照組對比發現,瘦弱組的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中的第一個內含子發生了基因突變。這裡簡單介紹一下ALK基因是啥玩意。這個基因最大的特點就是經常在各種類型的癌症中發生突變,因此也被稱為致癌基因。
  • 果蠅睡眠時間和小孩相仿 科學家發現相關基因
    參考消息網6月20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發現控制睡眠的基因,這是針對果蠅的研究,但是對我們人類也有啟迪意義。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6月18日報導,研究發現,果蠅的睡眠時間大約和小孩差不多。雄蠅每天需要約12小時睡眠,雌蠅則每天需要約10小時睡眠。
  • 上海生科院發現TMC基因調節果蠅幼蟲的位移運動
    TMC家族蛋白TMC1和TMC2最近因其在哺乳類聽覺中的重要作用而被廣泛研究。TMC1和TMC2的基因突變在人類或小鼠中均會導致耳聾。TMC1和TMC2極有可能是我們內耳毛細胞中機械轉導通道的組成部分。然而它們的具體功能仍然不是非常清楚。另外,TMC蛋白是否參與其它類型的機械感受也是未知的。  6月28日,《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了題為《TMC基因調節果蠅幼蟲的位移運動》的研究論文。
  • eLife:發現傷害雄性的線粒體DNA突變支持「母親的詛咒」假設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範德堡大學和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黑腹果蠅中的一種mtDNA突變使得「母親的詛咒」的假設在動物體內得以證實:隨著年齡的增加,它降低雄性果蠅後代的生育能力,但不會對雌性果蠅後代產生任何可觀察到的影響。
  • PNAS:研究發現RNA m6A修飾和果蠅性別決定新因子
    該論文發現並鑑定了RNA 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新成員Xio,且該基因也是果蠅性別決定信號途徑新的組分。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豐富的化學修飾之一,影響剪接、穩定性、摺疊、出核、以及翻譯等一系列mRNA代謝過程。
  • PNAS:劣質基因可能導致突變熔毀
    多倫多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已經發現,劣質基因個體可能產生更劣質染色體的後代,可能導致世代中某些物種滅絕。此研究發表在PNAS上,指出:相對於高質量基因個體來說,遺傳缺陷生物可能經歷DNA突變量增加。該研究以果蠅為研究對象,因為果蠅的簡單系統是更複雜系統中生物學諸多方面的模仿,因此,此研究發現可能對人類有所啟發。
  • PLoS Biol:科學家識別出影響機體壽命的關鍵基因
    2020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壽命大約25%的差異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而其它則是由環境和生活因子所決定的,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促進機體長壽的所有基因。
  • 上海生科院等發現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的不孕不育夫婦中,男性因素約佔50%,非梗阻性無精、弱精及精子畸形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但其致病原因及機制還不甚了解,導致臨床診斷和治療策略極其有限。為鑑定此類突變是否是造成這些患者發生無精/少弱精的原因,研究人員將其中的一組突變條件型敲入小鼠Piwi基因(Miwi),在小鼠模型中研究此類突變對精子發生的作用。
  • 研究發現抑制動物午睡的基因 能根據外界溫度調節果蠅在白晝的行動
    研究發現抑制動物午睡的基因 能根據外界溫度調節果蠅在白晝的行動 來源:新華網 • 2019-05-13 16:28:35
  • 科普:果蠅打架 基因作怪
    新華網華盛頓11月21日電人類個體之間的敵對行為有生物學基礎,對小小果蠅來說,個體之間的敵對或暴力行為的表現方式也存在深層次的基因源頭——控制它們這些行為的基因之一是被戲稱為「無結果」(fruitless)的基因。  「無結果」基因因在雄性果蠅求偶過程中扮演的作用而為研究人員所熟知,但它在果蠅打架過程中也扮演了某種角色。
  • Cancer:基因KRAS突變與晚期肺腺癌患者更短存活相關聯
    根據一項於2012年7月18日在線發表在Cancer期刊上的研究,就晚期肺腺癌患者而言,基因KRAS突變就能夠預測更短的存活時間。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Melissa L.Johnson博士和同事們在2002年到2009年期間評價了1036名晚期肺腺癌患者(59%為女性;33%為從沒有吸過煙的人)體內的基因EGFR和KRAS的突變狀態,並利用這些數據研究了KRAS突變的預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