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穿過大氣層,為什麼飛船返回時會有高溫,而升空時卻沒有呢?

2020-11-12 丶燃爆時刻丶

人類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發生過不少的事故,甚至還有太空人因此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例如在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大氣層時發生了解體,導致7位太空人無一生還。

事故發生後,人們很快就找到了原因,那就是位於「哥倫比亞」號左側機翼前緣的隔熱瓦出現了一處破損,從而造成大量的高溫空氣從此處湧入太空梭。調查結果顯示,在「哥倫比亞」號升空82秒時,有三塊外部隔熱泡沫從太空梭上脫落,其中的一塊造成了此處破損。

也就是說,「哥倫比亞」號是帶著一個「破洞」升空的,期間並沒有經歷過高溫,直到其返回時才發生事故。那麼問題就來了,都是穿過大氣層,為什麼飛船返回時會有高溫,而升空時卻沒有呢?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

我們都知道,飛船至少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夠在沒有額外動力的情況下長時間地在太空中滯留。顯而易見的是,在飛船返回大氣層的時候,也會具備大致相同的速度,因為第一宇宙速度高達7.9公裡/秒,根本就不適合在地面上安全地降落,所以飛船在降落到地面之前必須要減速。

就目前來看,我們只能利用地球的大氣層的阻力來完成減速,這其實是一種有著較高風險的做法,因為當飛船以很高的速度穿過大氣層的時候,就會發生強烈的氣動加熱現象,從而導致高溫的產生。

需要指出的是,有不少人都認為這種高溫是因為飛船與地球大氣層中的空氣摩擦產生的,但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的。雖然高速的氣流會與飛船表面發生強烈的摩擦而產生熱能,但是這隻佔飛船返回大氣層時產生的熱能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熱能則是飛船迎風面的空氣因為受到劇烈地壓縮而產生的。

由此可見,飛船返回時的高溫,是其自身在高速穿過大氣層時發生的氣動加熱現象造成的,但為什麼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會有高溫,而升空時卻沒有呢?我們接著講。

雖然地球號稱有著厚度有1000公裡以上的大氣層,但是大氣層裡的空氣卻分布得非常不均勻,測量數據顯示,地球大氣層大約75%的大氣質量和90%以上的水蒸氣質量,都集中在離地球表面最近的對流層裡,而對流層的平均厚度僅有12公裡左右。

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層的密度會出現指數級地下降,當高度達到距離地球表100公裡以上時,空氣的密度就已經降至只有海平面的大約220萬分之1了。

飛船發射升空的時候,其速度不是瞬間就提升至宇宙第一速度,而是要經歷一個持續的加速過程。也就是說,飛船在升空時其實是以一個緩慢的速度穿過地球大氣層空氣最稠密的區域,而當飛船達到較高速度的時候,它早已經到達空氣極為稀薄的區域。

我們可以看到,在飛船升空的過程中,要麼就是速度很慢,要麼就是空氣很稀薄,在這兩種情況下產生的氣動加熱現象都很不明顯,所以就全程都沒有高溫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了,既然如此,如果我們讓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也緩慢地穿過空氣稠密的區域,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高溫給飛船帶來的風險了?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遺憾的是,以我們現有的科技卻很難做到,為什麼這麼說呢?

相關焦點

  • 飛船同樣穿過大氣層,為何返回時會有高溫,而升空時沒有?
    飛船在穿過稠密的地球大氣層時,將會產生上千度的高溫,威脅飛船的安全。那麼,為什麼宇宙飛船要冒著燒毀的風險加速穿過地球大氣層?為什麼宇宙飛船不在太空中直接打開降落傘,然後慢慢降落回地球呢?速度過快,氣動熱效應過強,巨大的熱量會燒毀飛船。另一方面,飛船進入地球的角度也不能太小。否則飛船在飛向濃密的地球大氣層時,會被反彈回太空中,無法正常受控返回地球。
  • 都是高速穿過大氣層,為何火箭返回時會高溫燃燒,升空時卻不會?
    在人類眾多的航天活動中,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個讓你費解的現象,那就是都是高速穿越地球大氣層,火箭升空穿越大氣層時不會燃燒,可是當火箭或宇宙飛船返回地面穿越大氣層的時候卻會劇烈的燃燒,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差異呢?
  • 當宇宙飛船返回地球時,為何要不惜燃燒的代價來高速穿過大氣層?
    當宇宙飛船返回地球時,總是以極高的速度穿過大氣層,像流星一樣划過天際,直到快要接近地面的時候,才打開減速傘慢慢地降落。不得不說,雖然這種返回地球的方式很帥,但是卻存在著很大的風險,事實上也是如此,例如在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就在以這種方式返回地球時因為高溫而解體。
  • 火箭返回地球時會燃燒,發射時穿過大氣卻不會燃燒,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當我們發射火箭的時候,我們很少看到大氣層燃燒,但是當它返回的時候卻會因為摩擦力而燃燒起來呢?同樣是穿過地球的大氣層為什麼會有這樣巨大的區別呢?所以當火箭從太空中返回的時候,會燃燒的原理其實和隕石是一樣的,火箭從宇宙中返回到地球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當然沒有隕石的速度那麼快,速度應該是和第一宇宙速度差不多,所以對大氣中空氣的壓縮程度非常之高,溫度也非常之高,往往會產生燃燒的現象。那麼為什麼地球的火箭上空卻不會摩擦燃燒呢?
  • 同是穿梭地球大氣層!返回飛船為何存在高溫,飛離地球不存在呢?
    返回飛船為何存在高溫,飛離地球沒有呢?如今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我們對於地球之外的世界越來越嚮往,而現階段想要脫離地球,全部都是依靠航天火箭之力向太空傳輸,然而不管是載人航天或者是貨運飛船,它們不同於衛星,是一次性用品,一旦進入太空之後,只能永遠的停留,為此向載人航天它們在完成任務之後,究竟是怎麼能從新返回地球?
  • 同樣都是穿過大氣層,為什麼火箭返程會出現高溫,而升空卻不會?
    有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了,為什麼火箭在返回陸地的時候會產生大量高溫呢?火箭在下降的過程中受阻力影響,會產生高溫火箭之所以能夠升空,依靠的是火焰的溫度,火焰溫度足夠高,才能為火箭提供更強的推動力,促使火箭極速的升空。而當進入了太空後,由於宇宙的引力是非常強大的,因此火箭這個時候所受的壓力與太空引力是平衡狀態的。即使這個時候火箭不運作,也不會在太空中掉下來。
  • 飛船返回地球時不能火箭減速嗎?為何要頂著燒毀風險穿過大氣層?
    如果沒有發現錯誤,那麼就接受大氣層的洗禮吧。一般再入階段有兩種方式:彈道再入升力再入彈道方式再入時,大氣層對太空飛行器只有阻力卻沒有勝利,或者說儘管有升力,但卻無法控制軌跡的方式,都成為彈道載入,比如前蘇聯早期的「東方號」返回艙就是一個球體,美國「水星號」則是一個鐘形,兩者都是彈道再入的方式。
  • 航天飛船的返回艙落地時會不會砸到人,威力有多大?
    自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升空以來,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衛星以及宇宙探測器發射。運載火箭承載著飛船和衛星,高速(超7.9千米每秒)衝出大氣層,來到外太空。而隨著火箭的升空,燃料的減少,就必須要讓燃料耗盡的助推器脫離,以減輕負載。而這些火箭殘體會不會砸到人?
  • 「龍」飛船以25倍音速穿過大氣層,並順利返回地球,此役堪稱完美
    上周日,本肯和赫爾利搭乘SpaceX的載人「龍」飛船以25倍音速的速度極速墜落穿過地球大氣層,趕在安全在佛羅裡達州彭薩科拉沿海著陸前及時減速,最後,他們成功安全著陸。成為首批搭乘商業飛船去玩空間站和順利返回的太空人。
  • 為何嫦娥五號返回時會燃燒?
    並沒有遭遇高溫的情況,外表也並沒有燃燒起來。那麼,同樣是穿越地球大氣層,為什麼嫦娥五號返回時會遭遇溫度升高,表面劇烈燃燒的情況,而升空時卻沒有呢?相比之前的嫦娥系列探測器,嫦娥五號的結構更加複雜,重量也要大得多,嫦娥五號總質量高達8.2噸。
  • 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會燃燒,為什麼從太空跳回地球沒燃燒?
    當飛船返回艙在返回地球時,進入大氣層,在濃厚的大氣層中高速下降時,會與大氣層產生摩擦,導致返回艙外表溫度大幅升高,溫度至少可達1000度。這麼高的溫度是會產生燃燒的,這麼高的溫度,就算是鐵、銅、甚至是金,都有可能被融化
  • 載人飛船返回大氣層,熊熊大火包圍下,太空人是怎麼生存的?
    載人航天飛船完成任務後,在返回地球時是由返回艙和推進艙的,但是我們只能看到返回艙安全落到地面,那推進艙去哪了?其實在進入大氣層後,二者就分開飛行了,因為大氣摩擦的因素,推進艙就只能被燒毀了。
  • 嫦娥五號苦等6天才返回,為什麼比阿波羅飛船直接返回地球更先進
    相信大家最近都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嫦娥五號終於帶著月球樣本返回地球了。在2020年11月24日發射升空以來,嫦娥五號探測器先後完成登月、月面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等過程,最後返回地球,整個月球任務耗時23天。
  • 太空飛船如何安全返回地球?經歷哪幾個階段?了解一下
    馬斯克公司的「龍」號太空飛船兩個月前從佛羅裡達發射升空,返回艙降落在距彭薩科拉海岸約40英裡的平靜海灣水域,這是美國太空人45年來的第一次以濺落方式返回,也是人類第一艘商業建造和操作的載人飛船,讓以後的商業太空旅行充滿了可能。
  • 柔性貨物返回艙返回時出現了什麼問題?這樣的「異常」不能算失敗
    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然而5月6日下午,長徵五號發射上天的柔性充氣式貨運返回艙試驗艙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常,當時官方並未通報是怎麼回事,只說是返回艙返回時「出現異常」,那麼到底是出了什麼樣的問題?表現為什麼樣的「異常」呢?
  • 一文讀懂:天宮一號無控返回大氣層 以最絢爛的方式回家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有關機構監測分析,4月2日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再入大氣層,再入落區位於南太平洋中部區域,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天宮一號是中國研發的一個目標飛行器,目的是作為其他飛行器的接合點,為中國太空實驗室計劃的實驗性軌道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507秒發射升空。
  • 沒有火箭,載人飛船登陸月球後怎麼返回?專家:回來了更簡單
    除美國以外,至今仍未有其他國家的人類能完成登月壯舉。但是太空人們不是嫦娥玉兔,月球也不是傳說中的廣寒宮,完成探索任務後,太空人還是需要返回地球的,事實上他們也都安全回來了。對此有網友發出疑問:月球上沒有氧氣可以點火,也沒有像離開地球時一樣搭建火箭發射裝置,太空人是如何返回地球的?
  • 趣太空科普 | 太空梭和載人飛船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太空梭幾乎被淘汰?
    載人飛船與太空梭的最大區別在於:載人飛船完全依靠火箭助推升空,完成任務後經過減速,沿彈道式軌跡穿過大氣層軟著陸後就不能再使用了
  • 25倍音速穿過大氣層啥感覺?
    從國際空間站成功返回地球的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鮑勃·本肯(Bob Behnken)、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出席了NASA新聞發布會,回顧了他們在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返回地球時的體驗。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是2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