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飛船的返回艙落地時會不會砸到人,威力有多大?

2020-12-09 科學密探—潮

自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升空以來,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衛星以及宇宙探測器發射。運載火箭承載著飛船和衛星,高速(超7.9千米每秒)衝出大氣層,來到外太空。而隨著火箭的升空,燃料的減少,就必須要讓燃料耗盡的助推器脫離,以減輕負載。而這些火箭殘體會不會砸到人?

載人太空飛行器返回地面時,沉重的返回艙落地會不會砸到人,威力又是多大?

返回艙落地會砸到人嗎?

有可能,但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砸到建築的可能性要大於砸到人。

這個可能性在於火箭殘體和返回艙的落地並不能精確到某一個點上。但是,也不必杞人憂天。

火箭發射前,科學家會通過計算來設定其飛行途徑和落地範圍。

通常落地點選在人煙稀少,地勢平坦的地理位置。這樣的環境,一方面不會造成大的人身財產損失;另一方面,方便返回艙平穩著陸,也便於發現。

例如,本次嫦娥五號返回艙的著陸點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四王子期。



這裡地勢平坦,區域面積25513平方公裡,人口21萬,平均每平方公裡的面積上僅僅住著有8-9個人,也就是2-4戶居民。所以,砸到建築的概率極低。砸到人的可能性更小,對於返回艙著地的區域,都會提前進行人員疏散,以確保安全。所以,砸到建築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兒。但是,如果砸到建築物,當地人更開心了,畢竟這麼小概率的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並且關係著國家的重大工程,也是種榮譽和幸運,當然國家也會對此進行補償。

火箭殘體會砸到人嗎?

火箭殘體的墜落是必然的。通常運載火箭有若干助推器,當末尾的助推器燃料耗盡時就會成為累贅,此時就必須控制其離開火箭。


殘體的落地點和返回艙一樣都是科學家通過計算提前設定好的,同樣為了人身安全以及避免不必要的財產損失,火箭殘體也會墜落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如果是想回收再利用,則會控制其墜落陸地,不回收利用則可能會墜落大海。


返回艙落地威力有多大?

返回艙落地的威力與本身的質量以及落地速度有關。根據動能方程E(能量)=1/2m(質量)v²(速度的平方),返回艙陸地的能量與其質量成正比,與其落地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那麼返回艙的質量是多少?

以神舟五號為例,飛船整體重7.8噸,返回艙重約3噸。


落地速度是多少?

飛船離開原運行軌道進入大氣層之前,可視為真空狀態,由於受地球引力的影響,飛船呈自由飛行狀態。

當飛船到達地球大氣層頂部時,飛船的外殼會與地球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和燃燒(就如同隕石墜落一樣),這一過程會使飛船的頭部溫度達幾千攝氏度。


返回艙的外表會被燒焦,但是由於材料的特殊性艙內的太空人會安然無恙。


也是因為大氣的巨大阻力,飛船會逐漸減速,而且減速度可以達到飛船重力g的好幾倍。

當飛船進入地球大氣層後,大氣層就充當了飛船的「降落傘」,飛船在大氣的阻力下速度逐漸降低直至距離地面約10000米的高度降低為「音速」或「亞音速」(340米每秒),便可打開減速傘實行人工減速,最後大約以2-3米每秒的速度著陸。


所以,返回艙落地的速度是2-3米每秒。通過計算我們得知,返回艙的落地的能量有6000-13500焦耳。對於直徑兩米多的返回艙,這樣的衝擊力可以忽略了,只能砸對地面一個數釐米淺坑。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返回艙內蒙著陸時,砸到人後,怎麼處理?
    這一消息傳來後網友們議論紛紛,眼看成功在即,但假如嫦娥五號降落時出現意外,落地時砸到人或者牛羊可怎麼辦?甚至有朋友問萬一被砸到會不會有賠付?賠付多少合適呢?對此你怎麼看?,嫦娥系列探測器發展至今偏離誤差幾乎可忽略不計,並且因為嫦娥五號返回艙的降落傘設計,使它在進入地球時自動打開,天空便會出現一面顏色鮮豔的降落傘,返回艙的下降速度也將從200米每秒降到8米每秒,當距地面約2米時反推火箭點火,速度又會降至2米每秒,人們自然能夠輕易避開它。
  • 新飛船太空打水漂!返回艙一身焦黑落地,目標:實現載人登月任務
    自從「長徵5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入軌後,其能否順利返回地面便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據航天部門消息稱,經過67小時的在軌飛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在預定區域,從現場照片看,返回艙整體焦黑一片,這說明它的任務是要實現後續載人登月的偉大目標。
  • 「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
    在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中,有這樣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展區———「飛天攬月——實現中華民族千年夢想」。這個展區以館藏的「神五」「神六」的珍貴文物來表現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偉大成就。新中國的航天工業起步於1956年,迄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和水平。
  • 為何嫦娥5號返回艙要降落四子王旗?有可能砸中人嗎?怎麼處理
    ,中途預計有三次軌道修正,與地球距離縮短到5000公裡時,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然後返回器將受控降落在我國內蒙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內,如果真的到了這一步,那麼就代表著嫦娥5號月球取樣大功告成了。可能有人不禁要問,嫦娥5號返回艙在返回地球時會砸中人嗎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美麗的降落傘碩大的氣囊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回歸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 成為我國航天工程返回艙著陸場的「四子王旗」有何來歷
    其返回艙攜帶兩公斤珍貴月壤,將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落地回家。)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特別是「神舟」系列飛船的數次成功飛返,內蒙古自治區的「四子王旗」,成了世人矚目的熱點。它有何來歷?已引起無數人興趣。
  • 東北歷史:神舟飛船返回艙,為啥藏身長春?
    神舟飛船返回艙什麼是神舟飛船返回艙呢?也就是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一個國家的強大,與航天科技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當航天員遨遊天際的時候,會讓很多中國人頓生自豪感。在中國的航天事業中,神州一、二、三、四號發生後,是沒有載人的,而神州五號才真正載人,飛翔太空。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5號順利落地內蒙古,返回艙貼滿暖寶寶,保暖可愛感十足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後一個環節,嫦娥5號無人月球探測器已經搭載著從月面搜集的月巖返回地球,綜合國內多家權威媒體報導的消息顯示,今晨嫦娥5號返回艙已經順利落地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嫦娥5號的落地也意味著項目取得了勝利,不過現場公布的一組照片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是2噸多。
  • 返回艙開艙了!神舟十一號飛船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這些剛剛完成太空遊的「寶貝」一一亮相,現場的掌聲和快門聲此起彼伏。
  • 新載人飛船返回艙黑匣子公開!海外網友:中國航天實力已超乎想像
    圖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帶回了什麼?
    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願者旗幟……在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京舉行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上
  •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60周年成就主題展19日在廈門開展,曾於2013年6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的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等珍貴航天實物「空降」廈門,將展出一個多月。  今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凱旋,順利完成在太空中長達33天的工作任務。這既標誌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也在中國大地掀起了關注航天的熱潮。
  • 柔性貨物返回艙返回時出現了什麼問題?這樣的「異常」不能算失敗
    2020年5月5日,我國長徵五號b型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然而5月6日下午,長徵五號發射上天的柔性充氣式貨運返回艙試驗艙在返回地球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常,當時官方並未通報是怎麼回事,只說是返回艙返回時「出現異常」,那麼到底是出了什麼樣的問題?表現為什麼樣的「異常」呢?
  • 航天時事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運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5月15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順利運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並在此舉行了歡迎及交接儀式。後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人員將對返回艙試驗艙帶回的相關數據及空間實驗成果開展進一步採集和研究分析。(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開發和製造的面向中國空間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
  • 「神七」返回艙首亮軍博 航天服「坐鎮」展廳
    記者 張斌攝   昨天(9日),《飛天壯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紀實攝影展》在軍事博物館開幕,神舟七號飛船返回艙、艙外航天服、翟志剛漫步太空的紀實圖片等首次露面。  同時,展覽還展示了大量珍貴實物,包括胡錦濤總書記為我國研製的艙外航天服親筆提名「飛天「的圖案,飛船返回艙、飛船主降落傘、艙外航天服、翟志剛出艙使用的手套和太空行走揮舞的小國旗,以及部分飛船搭載物品和載人航天發射場模型等。   展覽將於明天正式對外開放,預計於本月22日結束,票價20元/人。
  • 新飛船返回艙外層燒黑,還有艙皮脫落,怎麼回事?專家稱表現完美
    針對網友們這樣的疑問,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設計師王平稱,飛船外表「白漆燒蝕是正常現象」,這是因為當飛船重新返回大氣層的時候,運行速度非常高,約為每秒鐘10.9公裡,相當於音速的32倍,飛船以如此之高的速度闖入大氣層,表皮會與空氣劇烈的撞擊摩擦,前端會形成激波,極大的壓力和摩擦瞬間產生極高的溫度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安家」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現場。昨天(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湖南韶山舉行。今後,返回艙將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陳。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徵太空,15天後,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十號飛船完成與「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自動交會對接、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高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此前曾在多個重要展覽中對外展出。此次交接後,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展陳。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2名航天員安全返回
    vid=397383  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於子茹)記者今天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