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本庶佑的研究20年前就被看中和投資,這家日本藥企大大地火了!

2021-03-03 日本關西華文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的本庶佑教授

  10月1日,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因「利用阻止陰性免疫規則來治療癌症」的重大發現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消息傳出後,日本以及全球的各大媒體持續不斷地進行了跟蹤報導。特別是關於本庶佑教授和他的研究成果的新聞,更是受日本媒體的注目。

早在2016年就被關注的「小野藥品工業株式會社」和「opdivo」

《關西華文時報》總編叢中笑探訪報社附近的「小野」總部

   而這其中被大大地帶火出來的,就有這麼一家日本藥企:小野藥品工業株式會社!它生產的抗癌新藥「opdivo」(日文名:オプジーボ),其理論發現者正是本庶佑。

所謂免疫療法,是指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擊癌症的療法。根據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說法,這兩位獲獎者通過刺激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細胞的能力,建立了癌症治療的一套全新原則。「免疫檢查點治療」為癌症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並且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看待癌症治療的方式。

其中,詹姆斯·艾利森一直致力於研究免疫系統和癌症的相互作用,他主要研究一種名為「T細胞」的白細胞,而本庶佑則是發現了T細胞抑制受體PD-1,並於2013年依此開創了癌症免疫療法。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小野」跟本庶佑教授始於20多年前的合作

日本《產經新聞》昨天透露了日本小野藥品工業株式會社跟本庶佑教授合作開發新藥的艱難過程:早在20多年前,「小野」就因為相信本庶佑教授的研究確實有效,決定買下研究成果用於開發新藥。當時,「小野」覺得自己僅依靠自身實力不夠,還便尋求跟其他公司合作,但遺憾的是當時日本對於免疫療法普遍還持懷疑態度,沒有得到其他日本公司的理會,結果反而是得到了一家美國公司的支持。2014年,日本小野藥品工業研製的「opdivo」上市,投入臨床使用,並獲得了60多個國家的認可。在當時,得到美國FDA批准的「opdivo」可以說直接扭轉了「小野」的命運。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也用「opdivo」

這種免疫療法對皮膚,肺,腎臟,血液,胃等7種癌症有效,目前連身患肺癌的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在去年接受手術治療沒有控制住,面臨癌細胞轉移時,都已經於去年12月開始「opdivo」注射治療,據說現在身體恢復得不錯。

據了解,「opdivo」剛上市時,每一小瓶(100毫克)需73萬日元,按每個月400毫克使用量的話,一年需3500萬日元。但隨著今年11月該藥將執行新的價格,在日本將降至17萬日元/瓶,相當於人民幣12000人民幣。而如果享受日本的醫療保險,患者的負擔並不高。

《讀賣新聞》報導「小野」股票上漲

    另外據日本《讀賣新聞》的消息,本庶佑教授獲得諾貝爾獎的消息傳出後,從10月1日開始,作為上市公司的「小野藥品工業株式會社」的股票已經大漲!

叢中笑總編輯在「小野」總部

「小野藥品工業株式會社」的200年發展史

最早的地點模樣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的總部所在地,與日本《關西華文時報》社步行距離不過幾分鐘時間。10月3日上午,本報總編輯叢中笑專程來到了「小野藥品工業株式會社」的辦公大樓作了實地考察,了解了這家藥品生產企業的從1717年以來,從藥品批發商轉型為製藥企業,共200年的發展過程。

    同時請收看本期「叢中笑大話日本」視頻直播—— 

簡單極了!長按下面二維碼掃描關注我們,每天都會努力發布更多猛料!              

相關焦點

  • 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澄清「病毒起源」謠言
    (抗擊新冠肺炎)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澄清「病毒起源」謠言中新社東京5月3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有人假借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日本著名免疫學家本庶佑之名,通過英語等語言傳播「新冠病毒是人工製造的」等虛假消息
  • 中國的動向引人關注,日本諾獎得主癌症免疫專家本庶佑如是看新冠
    據日本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指出,"儘管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但人類的活動不會永遠停止。我不認為全球化的趨勢會倒流。中國的動向引人關注。雖說中國最先出現疫情,不過毫無疑問中國將最早實現經濟復甦。日本經濟新聞採訪諾獎得主本庶佑談新冠疫情。本庶佑是日本分子生物學專家,2018年因發現癌症免疫療法獲得諾貝爾獎。在新型冠狀病毒對策方面,本庶佑建議大幅增強檢測能力。據本庶佑表示,僅僅是一個變異的病毒就能讓世界陷入混亂。估計會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但這就是現實。
  • 關注|日本諾獎得主將把藥企告上法庭
    撰文 | Leon責編 | 雪月上周五,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宣布將起訴位於日本大阪的小野製藥公司(Ono Pharmaceutical),原因是後者拖欠了220億日元(約合14.4億人民幣)的專利費用。
  • 銳參考 | 諾獎新晉得主本庶佑的獨創秘訣?答案就是六個「C」
    這幾天,這些年輕人格外神採飛揚,因為他們的教授、這裡的 「掌門人」 本庶佑剛剛獲得2018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的,這裡就是京都大學免疫基因組醫學研究室。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1日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免疫學家——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症免疫治療方面的貢獻。本庶佑的主要成就是對免疫細胞「剎車」分子PD-1的發現和應用。
  • 諾獎得主本庶佑透露搞科研的背後原因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被授予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發現可使攻擊體內異物的免疫反應停下的蛋白質,為癌症免疫療法藥物研發開闢了道路。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諾獎委員會成員透露,當76歲的本庶佑在電話那頭得知自己獲獎時表現得很平靜,甚至還有些害羞。本庶佑在日本國內的記者會上稱:「感到非常光榮。
  • 本庶佑獲諾獎:獎是真獎 藥非神藥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2日報導,本庶佑在接受該報專訪時,談到了他獲獎的原因、獲獎後的打算和希望。他說,他開展研究工作時,正趕上日本科研經費增長期,從年輕時就能夠獲得研究補助資金,得到周圍人們的各種支持,所以他從來沒有過放棄研究的念頭。他打算把獎金捐贈給支持青年科研人員基礎研究的基金。
  • 本庶佑獲諾獎:獎是真獎 藥非神藥—新聞—科學網
    本庶佑獲獎的理由是:發現抑制人體免疫能力的物質並弄清其機制,對研製癌症藥物Opdivo(Nivolumab)、確立「癌症免疫療法」作出了貢獻。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2日報導,本庶佑在接受該報專訪時,談到了他獲獎的原因、獲獎後的打算和希望。他說,他開展研究工作時,正趕上日本科研經費增長期,從年輕時就能夠獲得研究補助資金,得到周圍人們的各種支持,所以他從來沒有過放棄研究的念頭。
  • 諾獎得主本庶佑稱新冠病毒系「人造」?本人親自澄清怒斥假信息
    帖子稱,曾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訪問研究員的日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爆料說,新冠病毒是「中國研製」的。然而,帖子出來沒兩天,本庶佑教授就親自發表聲明予以澄清,怒斥這些帖子都是假信息。美國媒體也以事實說話,再次給新冠病毒起源陰謀論打了臉。 △美國媒體Heavy報導, 無證據表明本庶佑教授曾說過新冠病毒系「人造」。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諾獎得主本庶佑起訴小野製藥,尋求226億日元抗癌藥專利費
    日前,現年78歲的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宣布將對日本小野藥業(Ono Pharmaceutical Co.)提起法律訴訟,要求獲得226億日元(約合2.07億美元)的PD-1抗癌藥物Opdivo的專利使用費。
  • 2018年諾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高中差點「肄業」
    當天14時,201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的演講在卡羅琳斯卡醫學院主禮堂舉行,現場座無虛席。在今年10月1日,共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P·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發表演講。他們以「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獎表彰。
  • 諾獎得主漏報22億專利收入!日本醫藥圈到底發生了什麼?
    柯北很少講諾貝爾獎,一是因為諾獎很專業,即使專利文本能看到,也搞不清楚在說些什麼;二是僅僅說專利,貌似沒什麼意思。不過,今天這個很有意思,日本的一位諾獎得主居然因為漏報專利收入,而被告上了法庭。1、 諾獎得主本庶佑的「專利風波」本庶佑在日本醫學界有很高的地位,他是日本免疫學家、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並且在2018年因發現了抑制負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與美國醫學家詹姆斯
  • 諾獎得主本庶佑起訴小野製藥拖欠220億PD-1專利費,並承諾將全部捐獻用於支持年輕學者
    上周五,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
  • 諾獎遇冷,日本緣何如此焦慮
    日本人獲得的諾獎數僅次於美國,列世界第二,在亞洲穩居第一。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說:「花30年到40年的時間,一個基礎科學的發現才能夠被認可。諾獎就是告訴人們,一個國家30年前或者40年前做了什麼。」
  • 諾獎得主本庶佑:到2050年憑藉免疫療法可治療癌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6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學院召開正式記者會,談及對未來的展望時稱「到2050年,幾乎所有癌症都能憑藉免疫療法得到治療
  • 諾獎得主本庶佑:2050年免疫療法可治療癌症—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6日下午在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學院召開正式記者會
  • 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貝爾獎 你與諾獎之間差了什麼?
    新世紀以來已有18位日本人獲諾獎,距日本2001年出臺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已實現大半。實際上,2000年後,獲得諾獎的日本科學家人數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二位。這個傲人的成績,和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密不可分,當然,還有基礎研究的累積和人才的大量培養。
  • 馬成三: 諾獎遇冷,日本緣何如此焦慮
    本年度諾貝爾自然科學三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日本人榜上無名,給日本列島帶來了一抹失落感。進入新世紀,日本曾掀起「諾貝爾獎熱」,而今年遇「冷」讓日本知識界對科學的「爆發力」有了更多思考。在諾獎設立後的近半個世紀裡,這個國際大獎並沒有光顧日本。
  • 日本諾獎得主解讀「它編入了DNA」
    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嘗試從生物學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他認為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對五官的適當刺激以及對不安感消除的基礎上,他甚至認為幸福感或許已經寫入了人類的DNA中。唯有這樣的幸福「獎勵」,人類才得以生存至今。
  •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盛讚臺灣「健保卡」IT戰略防疫立功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得主本庶佑(美聯社)現年78歲的本庶佑是分子生物學者,曾於2018年10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在談到面對新冠病毒的防疫對策上,他提議應該採用普篩。本庶佑還分析,目前人們會感到恐慌是因為感染病毒後可能會死亡,若要減少死亡的話,就需要有治療的藥物。本庶佑指出,現在的醫療水平相較於20年前雖然大有進步,但新的病毒一出現,仍需要新方法來因應,尤其生命科學仍有很多未知存在,所以還是一門未成熟的學問,因此只要一個變種的病毒出現,整個世界就像要被掀翻了一般,這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