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澳洲一名 14 歲少女因不堪多年的網絡欺凌,於2018年1月3日自殺身亡。這是一起典型的因網絡人身攻擊造成嚴重後果的極端案例,值得人們反思。2017 年下半年,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曾進行過一次專項調查,調查結果表明,70% 的調查問卷填寫者有時遭遇過網絡人身攻擊,20% 的填寫者很少遭遇過網絡人身攻擊,10% 的填寫者沒有遭遇過網絡人身攻擊。
在網絡世界中,每個人都有發表看法的自由和權力,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受到他人評論的可能。有些人會對自己不喜歡的觀點發表比較極端的看法,甚至出現帶有人身攻擊的污衊性言語,對他人施加網絡暴力,給其帶來困擾和傷害。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個別網民將網絡當成了「發洩」的場所,對自己的言論無所顧忌,隨心所欲編造各種汙言穢語,對他人恐嚇騷擾、惡意中傷 ;二是網絡監管存在漏洞,個別網站實行粗放式管理,對信息來源、信息內容不做過多限制,照單全收 / 全發,沒有擔負起應有的信息管理責任。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以避免網絡人身攻擊事件的再次發生呢?
1. 積極推進網絡實名制,要求網民在網絡中的身份與現實中的身份一一對應。這樣,現實中的道德約束也可以在網絡中發揮作用,可使網絡中的貶損、侮辱、謾罵、誹謗等粗俗言語得到控制,督促大家保持良好的「網絡形象」。
2. 完善網絡信息管理機制,對網絡中一些不當言語進行過濾清除,對一些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網民進行相應程度的懲罰。只有道德自律與法律管束雙管齊下,才能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為廣大網民營造一個健康綠色的網絡環境。
3. 強化網民網絡素養教育,從根本上提升廣大網民用網的文明程度。通過媒體宣傳、舉辦活動、專項答疑、有獎競猜等多種形式,開展網民網絡素養培育,營造良好的用網氛圍。
此外,言論自由是社會先進性的體現,我們在治理網絡人身攻擊行為的同時,也要鼓勵支持理性的網絡言論和行為,建立真正的網絡倫理規範和網絡禮儀,構建文明的網絡生態環境。
來源:網信中國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