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的描述方程LES-NS(大渦模擬) 和RANS (雷諾平均) 的區別

2021-01-15 網易

2020-07-09 20:33:42 來源: 天天雜談

舉報

  詳細講解一下LES和RANS的差別和聯繫。為簡單起見,以下討論局限於不可壓縮湍流,但對於可壓縮湍流來說,基本機理是完全類似的。

  

  1

  基礎

  用幾個詞來概括湍流的本質:三維,非定常(隨時間變化),多尺度。這就導致了直接模擬湍流計算代價非常大。為了在有限的計算機資源下模擬湍流,各種前輩大牛提出了幾種方法,包括了LES 和RANS。

  LES,中文名大渦模擬,基本思想是對NS 方程進行某種過濾,然後只計算大尺度的湍流,而將小於過濾尺度的湍流用模型加以刻畫。數學上,小於過濾尺度的湍流表現為額外的應力項,稱為亞網格應力。現有的湍流理論已經有結論,幾乎所有的湍流在足夠小的尺度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就是說,用一個普適的模型來近似亞網格應力在理論上是可能做到的,雖然目前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模型。

  RANS,中文名雷諾平均NS 方程,基本思想是對NS 方程進行(時間)平均,將非定常的湍流問題轉化為一個定常的問題研究,代價是會出現額外的未知數,形式上也和應力的地位相同,稱為雷諾應力。雷諾應力同樣需要模型進行刻畫,這也就是所謂的湍流模式或者湍流模型。然而,由於對問題進行了(時間)平均,方程本身包含的信息已經部分丟失,給出雷諾應力的模型實際上非常困難,同時也很難做到對所有流動都適用。

  從本質上看,LES 仍然是模擬非定常的湍流,只不過把計算的尺度放寬;RANS 實質上改變了問題,放棄了非定常湍流信息的模擬,而只尋求平均意義下的流動結果。兩者在思路上完全不同。

  2

  提升

  在LES 的一段中,我們談到了足夠小尺度下的湍流具有相似性。實際上,只要雷諾數夠高,尺度不那麼小的湍流也具有某種意義上的相似性。這個尺度我們稱之為慣性子區。因此,如果要對流動進行LES 模擬,那麼實際上只需要在這個尺度上進行過濾即可,小於這個尺度的湍流都可以用一個模型進行刻畫,這就是為什麼LES對網格尺度有要求。事實上,在壁面附近這個尺度往往仍然非常小,導致所需要的計算代價極大,這也是制約LES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

  而RANS 實際上都改變了求解的方程,所以對於網格的要求也和真正的非定常湍流模擬不一樣。一般而言,只需要在壁面的法向網格密度足夠即可,對於其他方向的網格要求相對較松。

  3

  加強

  在基礎部分,我們談到了RANS 對於雷諾應力如何給出模型的問題。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做Boussinesq 的大神提出了一個假設,認為既然雷諾應力既然形式上和粘性應力差不多,那麼不妨猜想性質上也差不多,這也就是著名的渦粘性假設,即雷諾應力也和平均流動的應變率成正比,比例係數稱為渦粘係數。

  從湍流的物理機理來看,這一假設基本屬於毫無道理的瞎猜,但實際應用中這一假設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在於:

  

這一假設形式非常簡單,計算代價非常小,對已有的NS方程求解程序只需要做很小的改動即可。既然渦粘係數本身就是非物理的,那麼在模型中就可以對其進行細緻的模化,通過求解額外的偏微分方程,在流場的不同區域分別得到合適的渦粘係數,從而使得計算得到的平均流動比較接近真實情況。

  但是,採用渦粘性假設在一些情況下會出現明顯的局限性,最典型的是在分離流動和有漩渦的流動中,渦粘性假設會使得計算得到的平均流動完全失真。

  在Boussinesq 大神之後幾十年,又一位大神Smagorinsky 出現了。這位大神盯上了LES 中如何進行亞網格應力的模化問題。他從Boussinesq 的思路得到啟發,提出了類似的亞網格粘性模型,稱為Smagorinsky 模型。這一模型同樣具有形式簡單的優點,但在壁面附近會出現非物理的亞網格應力劇增,所以不能簡單地直接應用於LES 中。

  4

  鞏固

  雖然LES 和RANS 在思路上差別很大,但是LES 求解的過濾方程和RANS 求解的(時間)平均方程數學形式上卻極為類似,亞網格應力和雷諾應力在數學形式上也是完全對應的。也就是說,如果寫出了一個過濾/平均NS方程,而不對其進行說明的話,是無法判斷對NS 方程進行了過濾還是平均的。

  物理上完全不同的東西居然在數學上有一樣的形式,不能不說是一種巧合。同時,這也是一類新的湍流模擬方法的出發點,即混合RANS/LES 方法,通過在流場的不同區域分別採用RANS 和LES 進行模擬,可以有效地在計算代價和模擬精度上達到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湍流研究中的困難與誤區
    ,因此說,既使解得了N-S方程,但也不可能真正解決湍流的數學描述問題,可見,要想真正解決湍流問題,不僅要重視平動問題,還應引入旋轉參量及旋轉磁場等要素。對於湍流的非定常描述沒有問題,大規模的直接數值模擬基本可以確認就是19世紀得出的那幾個公式。湍流的未解之處在於,雖然系統是混沌的,但是試驗表明統計是很穩定的。怎麼得到這個穩定的統計,沒有完全的解決辦法。
  • 描述流體運動的Navier-Stokes方程與湍流
    這也是所有混沌微分方程中最著名的。洛倫茨系統中出現的許多現象後來在許多領域被發現。這種非線性系統區別於線性系統的主要特徵被稱為混沌。▲ 每條線都代表初值小變動後解的不同軌跡。實際上,混沌現象在很久以前就被注意並得到了一定研究,本文聚焦於「經典力學的最後未解之謎」——湍流。
  • 過程工程所用介尺度科學探索湍流取得進展
    研究發現湍流中慣性和粘性機制競爭中協調產生介尺度渦團,並形成湍流穩定性條件,利用該穩定性條件封閉湍流,建立了基於EMMS原理的介尺度湍流模型(圖1)。基於EMMS原理的介尺度湍流模型大大改進了雷諾平均方法模擬湍流的精度,譬如,高雷諾數方腔流模擬中,EMMS湍流模型成功地捕捉到了標準
  • 湍流模型選擇,必須方方面面都哇塞(RANS篇)!
    麻省理工的Emilio Baglietto表示湍流模型的基本問題為封閉問題,其用來對NS方程進行封閉並且對雷諾應力項進行封閉。不同的湍流模型通過實驗來獲取新的方程或者通過數學推導獲取新的方程來試圖對其進行封閉。在不同的湍流模型中,基於各種不同的流動問題,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假定。
  • 為什麼「湍流」是經典物理學最後的未解難題?
    湍流的運動極不規則,極不穩定,每一點的速度隨時間和空間都是隨機變化的,因此其結構十分複雜。現代湍流理論認為:湍流是由各種不同尺度的渦構成的,大渦的作用是從平均流動中獲得能量,是湍流的生成因素,但這種大渦是不穩定的,它不斷地破碎成小渦。雷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圓管水流實驗,演示了流體隨著來流速度的增加由規則的流動轉變為紊亂的流動。
  • 高溫鋼水湍流研究發展了「大渦模擬」大幅提升產品質量
    記者從東北大學獲悉,該校冶金學院李寶寬教授課題組針對1500℃的高溫鋼水湍流現象,利用先進的計算數學理論,發展了「大渦模擬」的方法研究高溫鋼水的湍流流動規律,並在認識鋼水湍流流動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形成了調控高溫鋼水湍流狀態的技術措施,大幅提升了鋼的質量
  • 湍流與渦流的區別
    湍流與粘性有關,渦流有粘無粘都有可能發生。渦流可以很有規則的數學模型來描述,而湍流的數學模型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具體地說,牛頓流體的湍流運動是Navier-Stokes 方程在高Reynolds 數條件下的不規則解。第三,超級計算機的應用和湍流直接數值模擬。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當時最大的計算機只能模擬低Reynolds 數下的簡單湍流。
  • 螺旋湍流研究取得進展
    螺旋度的定義是速度與渦量的標量積,螺旋湍流指平均螺旋度或局部螺旋度不為0的湍流流動狀態,廣泛存在於龍捲風、颱風等自然現象及航空發動機、離心泵等旋轉機械流動中。螺旋度守恆性定理為系統研究三維湍流的時空演化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作為三維湍流僅有的兩個二次無粘不變量之一(另一個為動能),Noether定理決定螺旋度具有時空多尺度分布和多尺度多方向手性間的傳輸特徵。
  • 雪梨大學王柏森博士後應邀做「對液體燃料霧化大渦模擬的模型研究」的學術報告
    本次講座,我們有幸邀請到雪梨大學王柏森博士後為大家講解燃料霧化的數值模擬和模型相關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40餘人參加了報告。王柏森也是AECT團隊的畢業學生,2014年在北航獲碩士學位。隨後,介紹了發展湍流燃燒模型的意義以及湍流燃燒理論和實驗研究的進展,針對噴霧燃燒、高壓燃燒以及多組分燃料等現今面對的挑戰性問題指明了湍流噴霧燃燒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之後,針對初始霧化過程,王柏森介紹了現在比較常用的兩種基於VoF的大渦模擬方法,即湍流濾波VoF方法和尖銳連續界面+離散區湍流濾波VoF方法,並驗證了這兩種方法數值收斂性的不足。
  • 教程 | 湍流邊界條件設置
    下面具體討論這些湍流參數的含義,以保證在設置模型時不出現違背流動規律的錯誤設置:(1)湍流強度(Turbulence Intensity)湍流強度I的定義為:I=Sqrt(u』*u』+v』*v』+w』*w』)/u_avg  上式中u',v' 和w' 是速度脈動量,u_avg是平均速度。
  • 湍流邊界條件設置詳講
    是平均速度。(2)湍流的長度尺度與水力直徑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大渦結構中,而湍流長度尺度l則是與大渦結構相關的物理量。在充分發展的管流中,因為漩渦尺度不可能大於管道直徑,所以l 是受到管道尺寸制約的幾何量。
  • 基於K-Epsilon變型模型模擬後臺階平均流
    這種結構只存在於平均流場中,通常不會存在於瞬態流動中(Le et al. 1997)。非常有用的BFS平均流場示意圖。剪切層定義為從臺階邊緣到在附著點Xr, 湍流對剪切層的影響體現在Xr和氣流分界線。二次渦位於再分離點Xs和再附著點Ys之間可以看出明顯的交界面。主要渦和二次渦都在底部表面分離,這些點採用試驗的方法是難以測量的通常會被忽略。
  • 湍流燃燒建模新進展
    在大渦模擬(LES)框架下,根據濾波平均的火焰特性,研究人員推導出了新的濾波火焰面方程,並由此出發,構建了濾波火焰面模型。由於在LES概念上的自洽,濾波火焰面模型不再需要對標量耗散率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數和標量脈動方差做模化,與其他燃燒模型相比,在原理上也減小了數值模擬的不確定性。
  • FLUENT常用的湍流模型及壁面函數處理
    1、湍流模型描述模型描述Spalart-Allmaras單方程模型,直接解出修正過的湍流粘性,用於有界壁面流動的航空領域(需要較好的近壁面網格)尤其是繞流過程;該模型也可用於粗網格。Standard   k-e雙方程模型。是默認的   k-e 模型,係數由經驗公式給出。
  • 用超級計算機,解決了「湍流」難題中的一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先進的超級計算機模擬,已經解決了湍流流體流動中的一個難題,這個問題可能會促使更高效的渦輪和發動機誕生。當流體(如水或空氣)流動足夠快時,流體(將經歷湍流——流體內部的速度和壓力似乎是隨機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