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藝術人物|再看赫斯特的藥櫃鯊魚,再讀隔離期繪畫筆記

2021-01-14 澎湃新聞
1965年出生的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前不久迎來了倫敦個展「世紀末」,全面回顧他的創作生涯。年長他5歲的中國當代藝術家黃小鵬在不久前突發心臟病,於柏林辭世。在美國,建築師斯蒂文·霍爾為休斯頓美術館設計了新樓,與既有建築形成有趣對比;在上海和北京,畫家李向陽、當代書法家張瑞齡等的個展分別舉辦,其中括隔離期的繪畫筆記。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英國 | 當代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

追溯藝術生涯的開端,新展呈現標誌性的「藥櫃、鯊魚和點畫」

達米恩·赫斯特

近日,英國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在倫敦紐波特街畫廊舉辦個展「世紀末」(End of a Century),呈現其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創作的50餘件裝置、雕塑即繪畫作品,彼時的他作為英國青年藝術家團體的一員而為人所知。在展覽中,觀眾能夠看見著名的藥櫃、鯊魚和點畫。

「展示我在90年代甚至更早時候創作的作品,讓我感覺自己好老,像是上個世紀的人。」赫斯特在自己的社交平臺Instagram上發布了這一動態,並配上作品《讚歌》(Hymn,1995—2005)的照片,不久之前,這個巨型雕塑通過吊車進入了畫廊。展覽中,人們將一睹赫斯特的不少著名作品,其中包括他把動物的屍體浸泡在甲醛裡完成的系列作品《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看到達米恩的早期作品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尤其是對於下一代來說,」 富藝斯拍賣行主席夏安·韋斯特法爾(Cheyenne Westphal)說道,「他從90年代以來的藝術是具有開創性的,他是真正改變了英國藝術場景的先驅。」

達米恩·赫斯特《向上,向上,離開》(Up, Up and Away,1997)

此外,一系列此前未曾展出過的作品也出現在新展中,其中包括《藝術關乎生命,而藝術世界關乎金錢》(Art's About Life, the Art World is About Money,1988)——一個以玻璃和金屬盒為框架的拍賣場景,以及《向上,向上,離開》(Up, Up and Away,1997)——三隻鴨子被懸掛在甲醛裡。早期的拼貼畫也出現在展覽上。(文/錢雪兒)

美國 | 建築師斯蒂文·霍爾

為休斯頓美術館建新樓,與既有建築形成有趣對比

斯蒂文·霍爾

近日,由美國建築師斯蒂文·霍爾(Steven Holl)設計的新作——休斯頓藝術博物館南希與裡奇·金德樓即將向公眾開放。休斯頓藝術博物館位於美國德州休斯頓,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現代與當代藝術作品,新樓也將容納包括繪畫、雕塑、手工藝、設計作品、視頻和沉浸式體驗裝置藝術等多樣的藏品。

休斯頓藝術博物館南希與裡奇·金德樓

開放後的南希與裡奇·金德樓「將公開展出第一批完整的來自拉丁美洲及其相關藝術的收藏品,其種類包括攝影、印刷與畫作、裝飾藝術、手工藝品、設計品、現代與當代藝術」。該建築包括了不同藝術品種類的畫廊,也有跨類別的畫廊,它讓遊客可以深入研究現代和當代藝術,並探索不同藝術超越其本身界限的觀念、風格和主體思想。

南希與裡奇·金德樓的所有畫廊以一個開放的庭院廣場為中心,水平排布在兩個樓層中,每一個畫廊都有著足量的自然光線和靈活空間。此外,中央畫廊的室內廣場有著寬敞的空間,以供展出藝術品和容納通往高層的移動方式。斯蒂文·霍爾建築設計的新樓與美術館現有的畫廊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好似於1920年代威廉·沃德·沃特金所設計的Caroline Wiess Law樓與密斯·凡德羅所設計的擴建部分之間的對比張力。另一個例子則是拉斐爾·莫內歐於2000年設計的Audrey Jones Beck樓,它與野口勇於1986年所設計的Hugh Roy Cullen雕塑花園也有著強烈對比。如今,南希與裡奇·金德樓為其所在環境中添加了一棟半透明的弧形玻璃水平建築。(整理/錢雪兒)

北京 | 當代書法家張瑞齡

書法多為國事服務,成立藝術基金促進交流

張瑞齡(左)在現場

張瑞齡1936年生於河北唐山,為中國當代書法家、古文漢字學家,全國政協書畫室委員、特邀書法家;1997年被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南開大學分別評定為研究館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9月29日,「張瑞齡書法作品集萃展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張瑞齡藝術基金揭牌儀式」在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舉行。藝術基金設立後將主要從事的各類文創、文化項目的組織實施;資助並宣傳推廣以張瑞齡為代表的中外傑出文化藝術家在國內外舉辦的交流、展示活動;獎勵文化藝術活動中有顯著貢獻的團體和個人等等。

展覽現場

張瑞齡的書法多為國事服務,作品曾被國家選定為國禮珍品贈送給時任日本首相海部俊樹、前任首相竹下登、自民黨幹事長小澤一郎和韓國總統金大中、金泳三等諸多國家元首、政要以及海峽對岸的華夏同胞;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大廳懸掛張瑞齡的巨幅代表作行楷《嶽陽樓記》。

此次展出包括《嶽陽樓記》《騰王閣序》等書法作品,及張瑞齡製作的「翰墨京琴」;各年代文函、記事薄、部分友好贈書;歷史圖片等二百餘件珍藏集萃多數展品為首次展出。(文/高丹)

上海 | 畫家李向陽

《空城》《宅春》《小哥》,呈現隔離期繪畫「筆記」

畫家李向陽的個展「李向陽:默見——隔離期筆記」正在上海鴻一美術館展出,集中展示了李向陽疫情期間宅家所作的六個題材方向的162件作品。水墨、丙烯、速寫、拼貼,各種材料信手拈來;寫實、寫意、表現、象徵,創作語言靈活多變。限於條件,它們大都是就地取材,有感即書。

其中,《默見》系列,記錄了疫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從悲哀悲壯到藝術無用,從無奈無助到頌讚英雄,是此次展覽的主脈。《空城》系列,以最為簡潔的線條,勾勒了藝術家目睹的周遭實況以及手機中友人拍攝的上海不同地域的空曠街頭,往日的嘈雜和當下的靜謐悵然心懷。《宅春》表現的是藝術家這段時間裡個人的生活點滴,盆景、眼鏡、洗漱用品、瓜果蔬菜、麵包牛奶、時鐘日曆等。《小哥》是一組利用包裝材料剪貼而成的實驗作品,藝術家試圖通過它們,向不懼風險、不辭辛勞的快遞小哥們送上真誠的祝福。

李向陽《封城 》 紙上油彩  2020

李向陽《宅春-05》紙上油彩  2020

李向陽1953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曾任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上海油畫雕塑院院長。對於此次展覽中的作品,他說:「之所以叫筆記,我想,那是因為面對災難,畫畫顯得那麼無用、 那麼矯情,非求助點文字不可。還因為多年不具象了,取材造型難免生疏,一旦被稱作作品,會招來許多關於畫理的爭論, 乃至意義、能量等想入非非的自虐。」 展覽將持續至11月16日。(文/宗禾)

北京 | 畫家宋雨桂

紀念展在京舉辦,斯人思索的問題仍未遠去

宋雨桂(1940-2017)

「斯人未遠去——宋雨桂藝術紀念展」日前正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展出。宋雨桂(1940-2017),出生於山東省臨邑縣,自幼隨母習畫。1960年考入魯迅美術學院繪畫系預科。1961年至1967年就讀於魯迅美術學院版畫系。歷任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院部委員、遼寧省美術館館長等職。

「斯人未遠去」既是「宋雨桂藝術大展」系列分展之一,也是有著獨立主題的畫家個展。以「斯人未遠去」為題,一方面試圖提醒觀眾「以人觀畫」,在展覽中重建作品與畫家的關聯性;另一方面也試圖討論逝去畫家曾經面對的問題,直至今日是否仍然未曾遠去。

宋雨桂、王宏《黃河雄姿》 紙本水墨設色 2016年 國家博物館收藏陳列

宋雨桂、馮大中 《長江明珠圖》局部 紙本水墨設色 1986年 中國美術館藏

展覽將畫家生前畫室的創作場景遷移到展廳中,以製造畫家暫時離場的狀態。同時從他生活、工作的地方調取了原始檔案,選取部分鮮活的材料,向觀眾呈現極具細節感的生命歷程,以此呼應「斯人未遠去」的主題。另外,展覽以「巨製山水」、「鄉水篇」、「長跋作品」三個系列的展品組合,對宋雨桂藝術進行了全新梳理,以期討論這一代畫家共同面對的藝術問題,以及他們構想的解決方案,乃至作品中顯現出的相互交往與時代痕跡。其中,「巨製山水」選擇《長江明珠圖》、《黃河雄姿》等代表性的主題創作,討論了中國山水畫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以民族象徵物的方式建構「現實性」;「鄉水篇」圍繞宋雨桂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一直創作的名為《鄉水篇》的系列作品,試圖探討這一代畫家以抽象語彙為方式的「現代性」;「長跋作品」則選擇了多件具有長篇題跋的作品,以直觀顯現畫家個人的生活經歷與內心情感。展覽將持續至10月13日。(文/畹町)

德國柏林 | 中國當代藝術家黃小鵬

突發心臟病去世,最早展開國內「當代藝術」大學教育

黃小鵬(1960-2020)

據《藝術新聞中文版》報導,10月6日,中國藝術家黃小鵬在柏林突發心臟病去世,這位深度捲入藝術教育實驗,身體力行地影響了多位年輕藝術家的當代藝術教育先行者在異鄉的突然離世,讓很多人感到非常傷感。

黃小鵬1960年出生於山西,1983屆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後留學英國,於倫敦大學斯萊德美術學院碩士畢業。黃小鵬2003年開始在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教育的先行者和實驗者,黃小鵬於擔任2005-2012年間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五工作室主任、研究生導師、副教授。第五工作室是國內最早以「當代藝術」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單位之一。黃小鵬現任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及香港浸會大學大學院士,他也是廣州黃邊站(當代藝術研究中心)創辦人之一。

作為藝術家,其錄像和公共裝置作品主要探討現代化語境下文化複製–轉換過程中出現的「誤譯」問題,研究我們何以在「錯位」的處境下詮釋他者,以及這種想像與全球化的困境有何關係。作品亦嘗試把語言和日常圖像之間的關係推到極端,探索意義的邊界,並質疑日常經驗的「正確性」。

黃小鵬對於藝術教育實驗的理想主義色彩和獨立精神,在現實環境中遭遇到種種「失意」,60歲時在柏林的驟然離世,在藝術圈激起了極大的心理波瀾。而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本土藝術生態的改善,也影響了多位年輕藝術家的黃小鵬,經常提到貝克特的名言:「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他並不相信「成就感」,而更認同過程本身的意義。侯瀚如也在紀念文章中寫道,「小鵬有口皆碑的創新性教學,不僅鼓勵後進勇於實踐,更讓他們自由面對這個荒誕的世界,用想像和創意去掙扎著生活」。(整理/畹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藝術人物|翠西·艾敏記錄隔離日記,希門尼斯因新冠病逝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英國 | 藝術家翠西·艾敏記錄「隔離日記」,與蒙克的平行展被延期翠西·艾敏近日,英國當代藝術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通過白立方(White Cube)Instagram帳戶分享自己在防範隔離期的生活日記
  • 一周藝術人物|共「畫」疫情的孩子們,隨火箭升空的伊頓畫作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過去我畫數字和字幕,但隔離後我看了很多911電視節目,所以畫了這些。」展覽現場,蔡兵(左2 )在介紹作品蔡兵,1943年出生於上海,曾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是日本名古屋藝術大學研究員。他是較早從事現代中國畫創作的畫家,他的繪畫營造一個寧靜、美麗、和諧的世界。
  • 一周藝術人物|妹島和世眼裡的「瓊花」:崑山博物館設計公布
    在巴黎,拉丁美洲動態藝術與波普藝術的先鋒卡洛斯·克魯茲-迭斯上周逝世,享年95歲,他曾在抽象藝術史上佔據重要一席。《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整理/畹町)巴黎 | 委內瑞拉藝術家卡洛斯·克魯茲-迭斯拉丁美洲動態藝術與波普藝術先鋒於巴黎逝世,在抽象藝術史上佔據一席之地卡洛斯·克魯茲-迭斯,身後是其作品。
  • 歐洲繪畫藝術的巔峰級巨匠,至高無上的巴洛克繪畫大師——魯本斯
    魯本斯作品《耶穌上十字架》一、源起——魯本斯弗蘭德斯藝術風格的養成十七世紀,弗蘭德斯受到義大利藝術的影響,同時也因為宮廷貴族和貴族化的資產階級團體的審美需求,在藝術中發展出一種色彩強烈、生動流暢的裝飾繪畫風格
  • 彝族的傳統繪畫,藝術水平極高,畢摩繪畫內容最豐富
    少數民族的服裝都非常富有藝術氣息,作為服飾藝術重要的轉化步驟,彝族剪紙、彩繪等藝術也十分豐富根據美術的定義,今天小編將要和大家從繪畫方面來探討彝族民間美術的具體形制,一起來看一看吧!繪畫是造型藝術之一。用筆、刀等工具,墨、顏料、化合物物質材料,在紙、木板、紡織物或牆壁等平面上,通過構圖、造型和設色等表現手段,創製可視的形象。
  • 藝術:繪畫是視覺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
    【藝術:繪畫是視覺藝術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繪畫是將油漆,顏料,顏色或其他介質應用於固體表面(支撐底座)的做法。介質通常用刷子施加到基座上,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工具,例如刀,海綿和噴槍。最後的作品也被稱為繪畫。
  • 為什麼西方神話題材中的繪畫人物很多是面無表情?
    西方神話題材中的繪畫人物很多是面無表情。這是因為,畫家要表現這些人物的「神性」。從古希臘時期,一直到古羅馬時期,直至歐洲的中世紀,藝術所表現的題材,大多與宗教有關。不能簡單地說,那時的繪畫人物的表情木然,而是畫家們心存崇敬,想表現神話人物的莊嚴肅穆之感。
  • 梁小民:一條售價近億元的鯊魚標本
    這幅畫強烈震撼了我,與過去看印刷品時感覺完全不同。還看到了許多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我覺得這十五美元太值了。但當我到另一個展室時,又驚呆了。不過不是太好了,而是完全看不懂。一堆糖果,旁邊寫有「請拿一顆」之類的字樣;兩堆白紙沒寫什麼;白白一個似門的牆上有一個黑鈕……這也叫藝術?當時頗為自己不懂現代藝術而羞愧。
  • 浙江中醫藥大學舉辦解剖學繪圖賽,學生課堂筆記堪比藝術繪本
    浙江中醫藥大學舉辦解剖學繪圖賽,學生課堂筆記堪比藝術繪本 林曉瑩/錢江晚報 2017-04-26 09:15
  • GMAT閱讀:到底做不做筆記?
    02筆記要點 人物:社科類文章容易出現人多觀點多的情況,所以文章出現過哪些人物一定要記清楚; 低頻詞:咱們筆記的要點是幫助回文定位的,所以一定要記低頻詞,不要去記高頻詞,這樣可以很快定位;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阮勇作品賞析
    他由唐代文人繪畫的鼻祖王維始,董源、巨然、李成、範寬、李公麟、米芾至元四家黃王倪吳再及明代的文沈,長於「士氣」,以雍穆神秀、溫潤和雅為特質的藝術風尚,他的文人畫確立了在中國繪畫體系中的正統地位。在淡化環境景物,突出人物形態中心的過程中,他畫面的空間結構和人物造型構造出畫面的意境變化,整個畫面充滿了如夢似真的奇妙效果。其水墨人物淡雅唯美,繼承了傳統的雅致精細,另具有當代風俗畫的裝飾效果。在幾乎撐滿整個畫面的人物身上,有著漫畫式誇張的人物神態和表情,看後,令人拍手叫絕。王國維在《人間詩話》中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繪畫也是如此。
  • 一周藝術人物|隈研吾建展廳植物館,斯洛維尼亞一館長被解職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澳大利亞 | 建築師隈研吾攜新作「植物館」亮相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三年展隈研吾隈研吾與藝術家Geoff Nees合作,在2020年12月19日開幕的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簡稱NGV)三年展上創造了一個「立體拼圖」般的木質臨時結構——植物館。
  • 表現主義繪畫:黑天使的搖籃,破碎與絕望的藝術
    表現主義繪畫興起於20世紀初期的德國,藝術生口裡說的「德表」就是此意。表現主義有三大要素,其一,強調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其二,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甚至怪誕的藝術效果。其三宣洩內心苦悶,鞭撻社會醜惡現象,其中德表的戰爭題材尤為突出。藝術家有時通過批判觀眾來尋找情感共鳴,一楊的藝術移情。
  • 赫斯特「風格無界」獻禮,三刊聯袂演繹新幸福
    在設計咖啡館中樂享生活 上海2013年11月12日電 /美通社/ -- 由赫斯特中國攜手靜安嘉裡中心打造的「風格無界」系列生活方式展,已在靜安嘉裡中心持續了一個月的熱潮。11月8日起,赫斯特的三個雜誌品牌:《ELLE DECORATION家居廊》、《Psychologies心理月刊》、《Woman's Day健康之友》帶大家樂享生活,在靜安嘉裡中心打造設計咖啡館,開設心理健康課堂,贈送健康飲品,為都市白領構建起在CBD中的理想樂活空間,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一片適合身心放鬆的淨土。
  • 丁乙 繪畫性的叛變和皈依 | 別克2017魅力人物
    作為中國抽象藝術領軍人物,丁乙三十多年的耕耘,幾乎為純粹抽象在中國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的道路。在他高產而又過目難忘的作品中可以瞥見他始終獨立思考和保持堅韌鬥志的人格。「絕對不是回顧展,我還在奮鬥中,還有很多東西要做,不能過早回看。」深夜回到上海的工作室,處理完雜務,應該回家了,但牆面上掛著的未完成的畫作,看了幾眼就生出磁力,把一個疲倦的旅人吸到了他平日的位置上,開始畫畫。這種繪畫的慣性,把他納入了軌道。案頭好多個透明的大罐子,裡面裝滿了五顏六色的顆粒,遠看以為是蜜餞糖果,都是他從畫面雕刻下來的碎屑,因為數量龐大而獲得了美感。
  • 繪畫是視覺的藝術
    繪畫是視覺的藝術,一個正常的人,不管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其眼睛的視覺功能應該沒有根本性區別沒有證據表明中西繪畫特性的不同緣於人種的差異。按說、使用同樣功能的視覺器官去看眼前的任何一景,所獲得的信息應該是一致的、正如一架照相機拍攝下來的圖像,一個載果就是一個蘋果、一個月亮也就是一個月亮,不管操縱快門的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可實際情況不是這樣。我們的任何一種觀看都是在自我的情感、審美與文化經驗中進行的。文化會在人類觀看時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 課堂塗鴉,相比之下更喜歡街邊藝術,3D立體繪畫以假亂真
    不少課本上的人物形象加上現實元素形象,給人的感覺確實耳目一新。不過,也會被冠上「不珍惜課本」等頭銜。相比之下,街頭塗鴉深受大眾的喜愛。街頭塗鴉不少漫迷們私下也接觸過。這類作品看似毫無章法,整個作品下來的話卻深受大家的喜愛。街頭藝術所表達的不僅是作者對繪畫的喜愛,還是結合現實元素。街頭塗鴉通常會在空曠的地方出現。不過,街頭塗鴉確實有一個好處。
  • 人物| 忻東旺:我希望自己的繪畫具有人類審美的教養
    原創 藝術頭條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藝術184#人物272014年1月11日,忻東旺匆忙的走完了他的藝術人生,離開了這個世界。眨眼間,時間已經過去了7年,又一次來到了1月11日,這個讓人們思念的日子,我們謹以此篇文字,紀念這位摯愛藝術並為之奉獻一生的藝術家,我們並沒有忘記。「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人文關懷的精神,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民族的氣質,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當代文化的深度,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人類審美的教養。」——忻東旺
  • 論油畫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繪畫材質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它包含很多方面,不只是藝術作品成呈現出來的整體的樣式,還應包含隱藏在作品之後的藝術家獨特的生活經歷、思想情感、藝術手法等等,它是一個綜合的結果,是一個藝術家有意識的追求和繪畫個性成熟的表現。藝術風格滲透於藝術創作的各個環節,是使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統一的一種核心力量。風格,不僅能夠對個體之間的藝術作品區分,而且也能夠在比較的層面上把作品之間的差異區分開來。
  • 一周藝術人物|紐約大都會館長履新百天,班克斯作品遭扣押
    如果說,面容神秘的班克斯已經夠奪人眼球,那麼觀念藝術家塔瓦雷斯·斯特拉坎的藝術思維更是「腦洞」大開,因為他以已故太空人小羅伯特·亨利·勞倫斯半身像製作了一個24K金「罈子」,打算用此容納勞倫斯的「靈魂」並發射到太空,以此向故人致敬。《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