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松鼠會 x 巴斯夫:講出有邏輯的話,究竟有多難?

2021-02-20 巴斯夫進行時

 

要想自己不犯錯誤,還能分辨出別人的錯誤,當然最好是能全面掌握可能出現的邏輯錯誤有哪些。但我們的邏輯直覺實在太差,可能犯的各種錯誤數也數不清,僅僅是維基百科上就列出了超過一百種邏輯謬誤,實在慘不忍睹。

 

對我們漏洞百出的邏輯直覺,應該怎麼辦?漏洞總不能不補,那就應該先從最嚴重的開始,能補一個是一個。

 

在我看來,我們最容易犯的邏輯謬誤,就是訴諸情感。

 

喜怒哀樂這些情感是我們所有行為的推動者,它來自我們大腦中最古老的部分之一。所有原始而強大的本能,都通過影響情感來達到它們的目的。我們不是因為吃到美食而高興,而是因為人類有攝取營養的本能,「高興」只是演化為了讓我們乖乖覓食而提供的獎賞;我們不是因為看到殭屍而恐懼,而是因為人類有避開危險的本能,「恐懼」是演化提供的一種警報系統。可以說,情感是大腦中最強大的力量之一。

 

訴諸情感,實際上就是藉助了情緒這一系統的特洛伊木馬。只要說話的方式能激起你的情緒,內容就能得到古老而強大的情感系統的背書,繞過有意識的邏輯檢驗,暗渡陳倉植入你的大腦。能用於「偷渡」的情感多種多樣,利用恐懼的就是訴諸恐懼,利用同情的就是訴諸憐憫,利用從眾心理的就是訴諸群眾,利用萌物的就是訴諸可愛。令人盲目的何止愛情,一切情感都行。

 

當然,我不是讓大家都慧劍斬情絲遁入空門,但至少,在讀到一段富有感情色彩的話時,應該留個心眼,仔細看看它的邏輯到底是不是滴水不漏。比如有些人會發一些「不轉不是XX人」的內容,讓你看了覺得有樸素的熱情在心頭澎湃;有些「有愛的人」也會發一些「悲天憫人原諒一切」,讓你看了覺得有憐憫之情油然而生。在你感到強烈的情感時,正應該反過來想想:這件事靠譜嗎?論證成立嗎?微博上的反轉,我們見得還少嗎?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讀到的文字已經引發出了你的情感,怎麼才能儘量排除它的幹擾呢?

首先,去掉一切帶有感情色彩的字眼,將看到的文字用完全敘述性的中性語氣重寫一次。如果敘述的內容本身就帶有感情色彩,可以用效果相同的其他內容代換。

 

當然,要想完全消除文字的感情色彩,幾乎是不可能的。人總有偏見,會在潛意識中影響我們對事實的判斷。但至少,這樣的改寫會讓影響變得更低。在這個例子裡,起碼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論述暗含了一個前提,就是「不能以現代醫學的標準判斷傳統醫學的結論」。這個前提是對是錯,可以再仔細分析,但如果不改寫的話,這個前提很可能就被忽略默認過去了,非常危險。

 

避免情緒的幹擾,還能幫助我們避免另一種認知上的偏見。我們都愛聽好話不愛聽壞話,喜歡別人說自己英明,討厭別人說自己愚蠢。如果你相信某件事是對的,有人贊同你,你會高興;有人反駁你,你會生氣。這種情緒就導致了所謂的「證實性偏見」——如果一個論證的結論本來就符合我們的想法,我們就不會太挑剔論證本身;如果結論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即使論證沒有問題,我們也會拒絕接受結論。

 

要想避免這種偏見,只要反其道而行之。粗讀一遍之後,如果覺得結論很合胃口,那就要提高警惕,細細檢查論證是否正確。如果覺得結論不對的話,反正你也會仔細挑剔的。即使對於自己相信的事物,也要時刻保持懷疑,要記住自己有可能是錯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錯?

 

當然,除了訴諸情感這一大類以外,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邏輯謬誤,比如三段論的誤用(「奸商都有錢,他那麼有錢,肯定很奸詐」)、錯誤二分(「你不贊同我就是漢奸」)、訴諸人身(「她是個好人,所以她的話一定不錯」,或者,「他無惡不作,他的話肯定不對」)等等。但起碼,在排除情緒的幹擾後,我們能更好地分析各種論證,判斷它們是否正確。

文:科學松鼠會 方弦

圖:科學松鼠會

相關焦點

  • 科學松鼠會&巴斯夫:你的防坑指南,請查收
    學過的科學知識就等於科學嗎?上周末,由科學松鼠會主辦,巴斯夫支持的科普線下沙龍「別讓你的『邏輯』騙了你——尋找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在上海舉行。我們的嘉賓從生活中的科學思維、謠言傳播和科學教育等方面入手,帶領聽眾們進行了一場科學思維探索之旅。
  • 人類想要飛出太陽系,究竟有多難?科學家:看看太陽系有多大!
    人類想要飛出太陽系,究竟有多難?科學家:看看太陽系有多大!地球一直是我們人類唯一的文明家園,但是未來有一天我們肯定會離開地球,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地球的壽命是由太陽來決定的,太陽一旦走向生命的終點,地球也將難以倖存,人類想要飛出太陽系,究竟有多難?科學家:看看太陽系有多大!
  • 科學松鼠會為什麼要做一門這樣的MOOC?
    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推動中文世界科學傳播事業發展為己任。科學傳播重要嗎?當然!但,說易行難。科學這枚可口而難剝的堅果,從象牙塔到大眾的傳播過程,每個關卡都充滿不確定。科學傳播如此重要,科學松鼠會願與你一道為之添磚加瓦。
  • 科學網—科學松鼠會:讓科學流行起來
    以這隻小松鼠為「形象代言」的科學松鼠會也正是這樣的充滿快樂與朝氣,這是一個科學傳播的公益團體,現在已經有100多位成員(還在繼續擴大著),他們都是年輕人,有大學的副教授、博士後、研究生、本科生、科學記者編輯。和所有年輕人群體一樣,他們郊遊、交友,不同的是,他們還聚在一起聊科學、作講座、看紀錄片、辨星星、認植物……當然,他們最擅長的是文字表達,一起寫作科學博客。
  • 科學松鼠會:借網絡走紅的新科普群落
    夢想讓科學流行起來科學松鼠會是由「姬十三」為首的一批科學作者創立的科學傳播公益團體,試圖通過新鮮的角度和輕鬆有趣的寫作傳播並普及科學,倡導理性思考。「科學松鼠會」的名字來自一個有趣的比喻:松鼠會的創始者們認為科學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就像味道鮮美卻又不方便吃的堅果,而他們就是要像松鼠一樣,「剝開科學的堅果,幫助人們領略科學之美妙」。
  • 26年59顆衛星,北鬥精準定位到底有多難,西瓜視頻告訴你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北鬥在在軌道上運行的衛星數量要多於其他三個系統,但我國能取得這樣的成果並不容易,究竟有多難呢?回形針PaperClip是一個優質的西瓜視頻創作人,在他的視頻裡講了很多關於科學世界的知識,視頻風格也較為活潑,可以學到很多知識,開闊網友的眼界。
  • 公益+商業:科學松鼠會架構升級
    這個擁有復旦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學位、同時還是新銳科普團體科學松鼠會創始人,以及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CEO的年輕人,還有著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叫做姬十三。 2008年11月,上線僅7個月的科學松鼠會網站摘取了「德國之聲」全球最佳博客公眾獎,這為松鼠會贏得了諸多媒體的關注。
  • 製造一枚氫彈究竟有多難?
    原標題:製造一枚氫彈究竟有多難?  自從美國第一次氫彈試驗成功已經過去60年有餘,而至今也只有四個國家(俄羅斯,法國,中國和英國)能夠獨立製造一枚這樣的武器。近期朝鮮宣布自己的氫彈試驗成功,但是你目前完全可以將金正恩的吹噓拋之腦後。
  • 科學松鼠會首場高校巡講在南開大學舉行
    左起:主持人孟繁達、姬十三、拇姬、史軍、段玉科學寫作:有些經驗可以分享 「這是科學松鼠會巡講活動的第一站,這系列活動希望與年輕人分享科普寫作的入門經驗,幫助有志於這個行業的年輕人入門松鼠會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成為科普作者。」科學松鼠會創始人、果殼網CEO姬十三說。常被稱為「松鼠」的科學松鼠會成員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當中有高校教師,有研究院所在讀生,也有國內媒體中的科學編輯,「科學松鼠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跨越地域、時差和專業背景的交流平臺,「松鼠」們在這個平臺上自由平等地交流探討,互相督促,寫出有容、有趣的科學文章。
  • 探究科學松鼠會出名背後的原因
    雖然不能說絕對真實可靠,但我們會盡全力來做到真實可靠。」「謠言粉碎機」科學編輯秋秋說道。  來自民間  在北京生活的劉瓊從2008年開始關注科學松鼠會,很喜歡在閒暇時候看看「松鼠」們寫的文章。「以前看到什麼我就相信什麼,但是現在我會問問自己,這是真的嗎?有時候我還會自己動手做做實驗哩。」
  • 科學松鼠會創始人姬十三:當理工科博士愛上寫作
    姬十三,一個逃離實驗室愛上科普寫作的神經生物學博士,當他進行科普工作時,科學不再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報告,而是能流行起來的一種時尚。為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科學的魔力,他創辦了一個叫「科學松鼠會」的組織,「科學知識匱乏的人也是弱勢群體,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些人了解科學。」
  • 清華北大究竟有多難進,是不夠努力還是天賦不行?內行人告訴你
    清華北大究竟有多難進,是不夠努力還是天賦不行?內行人告訴你清華北大是所有中國讀書人心中的夢想,要是能夠考上這其中的一所學校的話,很多人都會覺得,祖宗臉上都有光了,很多人小的時候還糾結過,清華和北大都不錯,復旦也還可以,長大了以後究竟要上哪一所學校呢?
  • 黃山松鼠與紅腹松鼠是同品種嗎?黃山松鼠多少錢哪裡有賣黃山松鼠
    黃山松鼠與紅腹松鼠其實不是同一種品種的,但這2種松鼠在一起繁殖出小崽的。黃山松鼠與紅腹松鼠在外觀上區別不大,都是大大的尾巴,但是可從松鼠的顏色上可以區別的,黃山松鼠全身都是黃色的,而紅腹松鼠就不一樣了,紅腹松鼠的肚子是紅色的,背部是黑灰色的,尾巴尖是白色的,從智商上講,紅腹松鼠的智商是比黃山松鼠要高很多的。
  • 科學網—力學究竟有多難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理論力學課主講教師曹樹謙告訴《中國科學報》,力學運用到較多抽象的邏輯能力以及數學知識,的確相對難學。尤其難在理論力學,這在考試中特別明顯,相對於材料力學,理論力學的掛科率更高。 目前,高校中的力學課程主要針對工科專業開設,機械、土木、海船、水利、航空航天等專業均涉及,屬於專業基礎課。
  • 魔王松鼠飼養注意事項?魔王松鼠多少錢?哪裡有賣魔王松鼠的?
    現在天氣不冷了,餵的話就酸奶,等他牙齒癢的話,他自己會吃瓜子,如果要換奶,按這個方法更換:松鼠換奶易拉稀,如果非要換的話,第一天在原奶裡加10%的新奶,第二天+20%,第三天+40%,第四天+80%,第五天完全給新奶,這樣可以避免拉稀的情況。二、剛到家的松鼠能洗澡嗎?
  • 火星,中國來了:去火星究竟有多難?
    但是去火星究竟有多難?火星上有可能會發現什麼?今天就來說說...登陸火星到底難在哪裡?天問一號著陸器前端有一個整流罩,這是一個隔熱裝置,用於保護天問一號的著陸器,其使用的是航天級的耐熱材料製造,這方面我們不存在技術瓶頸。
  • 【科學松鼠會】世界真的存在嗎?——霍金《大設計》讀書筆記
    為「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這種終極問題傷透腦筋的不是只有謝爾頓一個,古今聖賢多有鑽在這個牛角尖裡出不來的。電影《楚門的世界》中,楚門的整個生活都是由人一手安排的虛擬人生,我們怎麼說服自己,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真實的、我們自己是真實的?是否有辦法證明「真實」這個命題?解答:真實還是虛幻並不那麼重要要判斷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真實存在還是虛擬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科學松鼠會網站遭到不明攻擊 何時恢復仍不清楚
    科學松鼠會網站被黑  他們到底得罪了誰?  從昨天中午開始,科學松鼠會網站遭到持續攻擊,至昨晚8點,網站還沒能恢復正常。科學松鼠會的讀者為此心急如焚,到處詢問:「松鼠會到底得罪了誰?」
  • 科學松鼠會架構升級 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上線
    2010年11月14日,北京——秉持面向大眾傳播科學文化的使命,著名民間科普組織科學松鼠會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全新升級,創建民政註冊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哈賽科技傳播中心,管理以科學松鼠會為旗艦的科普項目群;以及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推出泛科技主題網站果殼網(Guokr.com)和圖書品牌果殼閱讀
  • 力學究竟有多難—新聞—科學網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理論力學課主講教師曹樹謙告訴《中國科學報》,力學運用到較多抽象的邏輯能力以及數學知識,的確相對難學。尤其難在理論力學,這在考試中特別明顯,相對於材料力學,理論力學的掛科率更高。 目前,高校中的力學課程主要針對工科專業開設,機械、土木、海船、水利、航空航天等專業均涉及,屬於專業基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