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就開設的科學課學什麼?怎麼學?怎麼教?
家長、老師都很關注
28日晚,浙江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布消息:今年9月,浙江小學一年級將開設科學課程,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同時發布,還同時「劇透」一年級新科學教材的封面。
消息中列出了新科學課程標準的變化、教育部對小學科學的要求以及課程標準提及的主要內容,包括科學課程內容、基本理念和目標。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小學生們放假了,也給廣大家長再做個提醒,關於課時安排、科學老師怎麼上等問題,秋季開學前還會有詳細的通知發布。
新標準下的科學課學什麼?
科學課程學什麼?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
從《課程標準》看,技術與工程學是新增部分,如果用現在STEAM教育體系結構來看,明確了T和E即技術和工程的重要性。還新增了對社會與環境的責任,不僅僅是科學技術在現實上的應用,還新增了對倫理、環境、生活影響的思考。
從學段看,劃分1-2年級、3-4年級、5-6年級三個學段,階段知識更細化,每個學段都有學段目標。
學習評價方式更多元。從之前的行為表現評價、紙筆測試評價、綜合評價等轉變為課堂教學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以及終結性評價。其中終結性評價就包括紙筆測試評價、表現性評價、真實性評價以及檔案袋。
教育部要求,原則上要按照小學一、二年級每周不少於1課時安排課程,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時數保持不變。
新加的科學課怎麼學?怎麼教?
對於這個消息,小學科學老師們表示「早知道了」。但是有兩個問題,科學老師們討論得最多。
文海實驗學校科學老師董銀萍告訴記者,一是課從哪裡來?小學課時是規定的,現在多出的科學課時要怎麼安排?二是學校科學老師的師資問題。
「像文海一年級現在14個班,我們是有專職科學老師的,有的學校6個班8個班的可能就沒有專職科學老師,到時候就需要其他老師兼任。」董老師說,科學老師的招聘、培養都需要時間。
怎麼教一年級學生科學?這個問題對於專職的科學老師來說也是陌生的。下沙景苑小學校長、科學特級教師邵鋒星表示,大部分科學老師習慣了高段的教學,不排除到時候低段的科學課由低年級的語文或數學老師兼任。
到幼兒園「取經」
遊戲式學習值得借鑑?
「現在學校裡的科學老師都會去幼兒園聽課,項目式的,在這之前還要組織課標學習。」董老師說。其實幼兒園教學裡也有科學的部分,但幼兒園和小學有區別,幼兒園人數很少,一個班不超過20人,老師可以都照顧到。一年級的孩子不太坐得住,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調動他們的興趣,對老師來說很有挑戰。
「不過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培養科學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更重要。」董老師強調。
教育部的要求中提到,要重視實驗教學,努力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引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實驗。教師要加強實踐探究過程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和實踐能力怎麼來?從動手操作小實驗開始。
邵鋒星表示,科學現在是基礎性課程,這表示它的地位和語文、數學一樣重要,而綜合性、實踐性則是這門課的特徵,探究活動變成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發,發現和提出生活實際中的簡單科學問題,並予以解決。以幼兒園為例,就會有簡單的浮沉、軟硬等現象,用遊戲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