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M SUPERSONIC推出採用VELO3D增材製造的發動機零件

2020-10-12 白令三維

航空航天公司Boom Supersonic首次推出了XB-1飛機,其特色是由3D印表機製造商VELO3D製造的大量增材製造零件。

Boom的超音速噴氣機在該公司位於科羅拉多州Centennial的機庫中首次亮相,其中包括21種主要與發動機相關的3D列印組件。VELO3D執行長兼創始人Benny Buller表示,在兩家公司的合作下生產的零件標誌著超音速旅行的可行性和3D列印零件的航空航天能力的「轉折點」。

布勒說:「由於具有挑戰性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必須與卓越的耐用性和高溫要求相平衡,因此航空硬體特別難以用3D金屬印刷製造。」 「 VELO3D的技術允許在最苛刻的操作條件下為任務關鍵型應用生產輕巧,複雜的設計。」

「我們與BOOM的合作夥伴關係確實是金屬增材製造行業的一項進步,而XB-1超音速飛機是航空工業的革命者。」

Boom Supersonic的XB-1飛機

Boom Supersonic成立於2014年,其既定目標是再次使商業超聲速航空旅行成為現實。該公司的XB-1原型飛機正在開發中,以作為概念驗證,證明其具有2.2馬赫(每小時1,687英裡)的「序曲」客機的潛力,該飛機計劃於2030年投入使用。

XB-1是第一架自主研發的超音速飛機,其定製的複合結構包括3700多個零件,包括起落架,飛行控制執行器和冷卻系統。為了解決建造演示飛機的艱巨任務,Boom尋求了兩家老牌3D印表機製造商的幫助。

最初,Boom Supersonic與Stratasys合作,利用該公司的F370和Fortus 450mc 3D印表機開發了200多種與XB-1相關的工具,原型和測試臺零件。兩家公司達成了一項長期協議,該協議超出了原型應用的範圍,並且看到Stratasys的F900系統用於生產Boom的超音速飛機的最終用途零件。

在與Stratasys達成新協議後不久,Boom也開始與VELO3D合作,為其客機 開發更多的最終用途零件。當時,VELO3D聲稱其Sapphire系統經過優化以生產不帶支撐的大直徑零件,將能夠創建增強型航空航天部件,而幾乎不需要或無需進行後處理。

在使用VELO3D的機器進行了一系列成功的資格認證試驗之後,兩家公司繼續生產各種3D列印零件,現在這些零件已安裝到Boom的XB-1原型中。

Boom Supersonic的XB-1(在推出前兩個月如圖)包含3700多個零件。照片由Boom Supersonic提供。

VELO3D的超音速3D列印組件

利用VELO3D的Sapphire系統,Boom能夠為其原型噴氣機總共進行3D列印21個結構,引擎和環境控制組件,其中一些組件的壁厚僅為0.02英寸。由於許多XB-1的3D列印零件都與引導空氣有關,包括葉片,風道和百葉窗,因此它們需要狹窄而複雜,同時還應具有較高的拉伸強度。

飛機的空氣動力學部件的幾何設計包括高而薄的高縱橫比的薄壁,這是傳統工藝(例如焊接和鑄造)難以製造的。同時,VELO3D的專有SupportFree列印過程可實現高度的設計自由度和質量控制。

結果,Boom能夠實現其對飛機的願景,而不必考慮諸如支撐之類的設計約束。 與Boom的設計工程師密切合作的VELO3D的Gene Miller強調,使用更常規的生產技術不可能實現XB-1的零件。

「 Boom為他們的新型飛機專門設計了所有這些部件,」 Miller解釋說。「他們為引導流動而創建的獨特幾何形狀類型(著重於減輕重量)無法通過鈑金或鑄造或任何其他方式完成。為了同時獲得複雜設計和減輕重量的好處,唯一的選擇是使用金屬AM。

「超音速飛行會引入許多不同的現象,而傳統航空旅行通常不會遇到這種壓力。」

還印刷了許多動臂零件,以供飛機的重要發動機區域使用,包括可變旁通閥(VBV)系統的歧管,NACA管道和兩個分流器法蘭零件。NACA管道通常用於高速飛機中以捕獲外部空氣,並將其引導到飛機中以冷卻發動機艙,這使得零件在飛行過程中對飛機的安全至關重要。

最終,由於XB-1零件的加工窗口狹窄,因此3D列印XB-1零件非常困難。鈦具有極高的耐熱性,但是如果冷卻速度太快,它就會變脆並易於破裂。而且,儘管傳統技術避免了這個問題,但通過機械加工或鑄造方法無法複製出該船的超薄設計。

VELO3D最終優化了系統的列印參數,以減少零件中的殘餘應力,但是Miller承認該項目將公司的現有技術擴展到了絕對極限。

「這是各方的學習過程,」米勒總結道。「 Boom設計了一個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零件家族,真正推動了減輕重量和薄壁幾何形狀的發展,從鈦金屬上印刷這些部件以及從印刷物理學中獲得什麼,我們還有很多知識要學習。他們。」

3D列印「飛行關鍵」引擎組件

近年來,許多公司已經開發了對飛行至關重要的發動機部件,即對飛機安全至關重要的部件,有些公司甚至獲得了其在商用飛機中的最終用途的認證。

例如,霍尼韋爾航空航天公司(Honeywell Aerospace)的3D列印#4/5軸承座已獲得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認證。該公司的飛機部件是Dassault Falcon 20G海上巡邏飛機中使用的ATF3-6渦扇發動機的關鍵結構部件 。

Additive Flight Solutions(AFS)已與3D印表機製造商Stratasys和新加坡飛機專家SIA Engineering Company(SIAEC)合作,以獲得其零件的AS9100D認證。該認證表明,AFS的組件符合管理航空,航天和國防部門的嚴格質量管理準則。

在其他地方,俄羅斯國家支持的高級研究基金會(FPI)和聯邦國家統一企業(VIAM)已對其3D列印的MGTD-20渦輪發動機進行了飛行測試。該發動機通過無人飛行器進行了測試,據報導該無人機的速度達到了154 km / h。


相關焦點

  • Boom Supersonic推出部分零件由VELO3D 3D列印的XB-1飛機
    加州坎貝爾--(美國商業資訊)--數字製造的創新者VELO3D今天宣布,VELO3D的Sapphire 3D金屬印表機為Boom Supersonic的XB-1飛機製造了21個硬體組件。我們與Boom的合作夥伴關係是金屬增材製造行業的一項真正進步,而XB-1超音速飛機則是航空工業的革命者。」Boom Supersonic和VELO3D於2019年宣布建立合作,以製造複雜的飛機硬體來組建XB-1,並在VELO3D的Sapphire系統上進行了一系列鑑定試驗。列印的鈦零件用於發動機硬體、環境控制系統和結構件。
  • Boom公布超音速商用客機XB-1原型 未來3.5小時倫敦飛紐約
    其速度可達1.3馬赫(Mach),最終設計的成型機預計在短短3.5小時內可以搭載多達88名乘客從倫敦飛往紐約。其設計使用了三個J85-15發動機(由通用電氣公司製造),可為飛機提供超過1.2萬磅的推力。飛機的框架是由碳複合材料製成的,這使它特別耐熱,並配備了協和式飛機著名的特點——下垂式長鼻(dropping nose)。不過,Baby Boom在飛機機頭安裝了高解析度攝像頭,幫助飛行員在超音速飛行時進行導航。該公司稱,這「為著陸提供了卓越的跑道能見度」。
  • 生物植入物的2D/3D/4D增材製造材料,Engineering綜述
    AM是一種面向材料的製造技術,因為材料固化機制,列印結構精度,後處理過程和功能應用均是基於列印材料的。但是,用於製造生物植入物的三維(3D)可列印材料仍然非常有限。在這項工作中,對用於生物植入物的2D/3D AM材料進行了調研。此外,在呂堅教授課題組先前開發的4D列印陶瓷前驅體及陶瓷材料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軟硬集成4D增材製造概念,並對其在人體系統中複雜而動態的生物結構上的潛在應用做了展望。
  • 全球首款超音速噴氣客機,Boom XB-1裝數百個3D列印零件
    這款飛機,從設計、製造和使用的材料上,都進行全新的重構。3D列印削減大量的開發和維護成本。據了解,boom的超音速飛機,大量使用了3D列印零件。其中特別注意的是,Stratasys F900 3D印表機與飛機內飾解決方案(AIS)軟體包結合使用,為超音速演示飛機XB-1創建數百個3D列印零件,幫助改善機械性能並實現飛機零件的可重複開發。
  • 開創航空航天領域大尺寸增材製造技術新時代
    無論是3D列印的發動機零部件,還是飛機機艙中的大型零部件,在航空製造業所進行的大量3D列印探索中,輕量化設計都是這些零部件的共同特點。比如,空中巴士已經在其A350 XWB飛機上安裝了1000多種3D列印零件。在我國,這些金屬增材零件也往往都是用在國之重器上。
  • 發動機在翼時間增3成、零件少3成:GEnx發動機技術特點概述
    發動機的設計使其在翼的飛行時間增長30%, 由於發動機零件減少了30%,大大降低了維護費用。,其將是所有已生產過的商用發動機中最安靜、與乘客最為友好的發動機。兩型發動機支承方案基本相似 ,即低壓轉子支承方案為0-2-1三支點方案,高壓轉子支承方案為,1-0-1兩支點方案,共五個支點,但高壓壓氣機前支點 (3號支點) 採用了GE公司獨特的滾珠軸承與滾棒軸承並列的設計,即滾棒軸承3R承受徑向力,
  • 擁有300多個3D列印零件的GE9X 發動機獲得FAA認證
    根據3D科學谷的了解,GE 目前已經生產了八架GE9X測試發動機和兩架測試備件,並已交付給波音用於四架777X測試飛機中。GE 已組裝了幾臺GE9X生產發動機,GE航空正在完成工廠驗收測試。GE航空集團目前正在對GE9X發動機進行3,000次額外的地面測試,以支持擴展運營(ETOPS)批准。GE9X團隊還正在進行成熟度測試,從而幫助GE工程師做好準備,支持正在使用的發動機。
  • 採用3D列印鈦金屬零件 福特Bronco特別版渲染圖曝光
    答答點評:福特Bronco特別版的車身將採用部分3D列印的鈦金屬零件,配合敞篷車頂與無車門車身,整車的可玩性極強。這款車是為純粹的越野玩家打造,採用3D列印鈦金屬零件的它售價也一定會高於普通版車型。近日,一款基於福特Bronco兩門版打造的福特Bronco特別版車型渲染圖曝光。
  • 金屬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研究
    日本 DMG 公司推出了配有 2 kW 雷射器、輔以5 軸聯動數控銑床的 LDMD 設備,成形速度較普通粉床提高 20 倍,可在製造過程中銑削最終零件的不可達部位。日本 Mazak 公司推出的相關設備能夠進行 5 軸車銑複合加工,使用對象包括多稜體鍛件或鑄件、迴轉體零件和複雜異形零件。
  • 漲知識│航空發動機製造的4個難點
    相信很多關心航空發動機發展的金粉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斷言:航空發動機不好是因為材料不行。材料是問題之一,但難題是多方面的。一臺民用發動機需要無故障地、穩定地工作3萬小時,在工作過程中,一方面轉速極高(每分鐘約15000轉),需要承擔葉片本身重量1萬倍的離心力;另一方面,燃燒室溫度達到1800K以上,與之對照,目前熔點最高的鎳基高溫合金初熔點不到1600K。
  • 世界航空發動機製造三巨頭哪家強? 附:探秘世界發動機巨頭—羅爾斯...
    航空發動機的使用期限不盡相同,軍用飛機發動機一般為100~1000小時;民用機發動機甚至要求1萬小時以上,所用材料的組織和性能須保持長時間穩定。航空發動機早期採用鋁合金、鎂合金、高強度鋼和不鏽鋼等製造;後期為適應增加發動機推力、提高飛機飛行速度的需要,鈦合金、高溫合金和複合材料相繼得到應用。
  • 勞斯萊斯製造的飛機發動機還安全嗎?
    勞斯萊斯研發發動機的歷史已經超過百年,勞斯萊斯從1906年開始研製製造發動機,1914年勞斯萊斯推出第一款飛機發動機。如今,勞斯萊斯與通用電氣以及普惠公司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實力的三大航空發動機供應商,今天的波音公司客機包括大部分幹線客機或絕大多數支線飛機、大型豪華公務飛機等,都是採用的勞斯萊斯的飛機發動機。例如空客A380或者波音787,在引擎上會看到「雙R」標誌。
  • 理想製造ONE,採用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三缸發動機帶動發電機
    本文由汽車的中心獨家發布,及時關注吧,了解更多的汽車資訊哦~近段時間在汽車行業上又有了一個大動作,汽車行業最年輕的頂級高管李想,在北京推出了他的最新的公司還有它旗下的首款理想車型,理想製造ONE。這款新車的定位也可以定為了當中大型的suv,而且新車也採用了一個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
  • 優化ABS零件的生產與無障礙增材製造
    正因為如此,ABS被用於製造我們身邊的許多日常用品,從汽車儀錶盤到電器外殼,從電腦鍵盤到兒童玩具。在傳統的注塑成型的工藝成為生產ABS零件最大來源的同時,工業級增材製造是另一個受歡迎的快速生產ABS原材料的選擇,因為產量大成本又低。
  • 網絡研討會:增材製造啟航—GE航空通往批量生產的道路
    GE9X 發動機由兩部 GE9X 發動機所驅動的波音 777X首飛為增材製造締造了歷史。每部發動機具有約300 個增材製造零部件,由GE航空和 Avio Aero生產。GE航空的增材之旅始於將近十年前, 從CFM LEAP 發動機上的燃油噴嘴進行了重新設計開始,一直到2015 年獲得 FAA 認證。
  • 未來航空製造的四大關係
    實際上現在看一架波音787飛機,除了起落架、發動機和尾部的一些地方以外,所有你能看得到的地方全都是這種材料。所以說從外表看,講波音787就是個「塑料飛機」一點也不為過。其實這種複合材料在很多直升機的用量早就超過60%,有些無人機90%都是它製成的,這就完全顛覆了我們之前認為的飛機是金屬做的概念。
  • 電弧增減材複合製造精度控制研究進展
    絲材電弧增材製造(WAAM)通常以熔化極惰性氣體保護焊(MIG)、鎢極惰性氣體保護焊(TIG)、等離子電弧焊(PAW)等電弧為熱源,將金屬絲熔化後按照設定成形路徑進行層層堆敷,直至整個零件近淨成形[1,2],如圖1所示。與金屬材料其它形式的增材製造工藝過程相比,電弧增材製造具有沉積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製造成本低、對零件尺寸限制少、零件易於修復等優點[3,4],相關對比如表1所示。
  • 1萬億美元規模 這位院士說這項技術可克服中國製造「心臟病」
    製造,從技術上而言,可分為增材、等材、減材三種。盧秉恆預測,未來這三種技術將是「三分天下」的局面,這也意味著中國製造業體量近3萬億美元,增材製造將會佔1萬億美元的體量。3D列印作為新興的技術,為什麼能一夜之間與擁有3000年歷史的「等材製造」、300年歷史的「減材」製造平起平坐?它在製造業有什麼樣的「魔力」?
  • 中國製造能力那麼強,為何仿不出日本發動機?但幸好有他們在
    隨著我國製造能力的不斷提高,在國際上也贏得了廣泛的市場,這主要是我們所生產的產品不僅物美而且價格也非常實惠,而各國也不禁讚嘆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而日本在發動機這一領取所取得成就要比我國好很多,雖然我國的製造能力很強,但是卻仿製不出日本的發動機,這又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