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管理法則:小心猴子爬到你的肩上,下屬閒死,你忙到累死!

2020-12-06 青湘會

為什麼管理人員總是像一個陀螺一樣在工作上不停的轉動?仿佛所有工作都堆到了一起,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卻永遠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今天第一管理學派想和大家說說如何減輕自己工作的同時,又能提高管理效率

我們先來看一個銷售經理他一天的工作安排:

早上9點到公司籤到,開始閱讀郵件,回覆郵件;

11點,審閱員工A上周遞交的終端客戶活動合作方案;

下午1點,開始準備2點鐘的會議,搜集資料,整理方案;

下午2點,與同級別管理人員一同參加領導召開的會議;

下午3點,與員工A探討活動方案修改建議;

下午4點,找個安靜的會議室,集中精力審閱員工B提交的調查報告;

下午5點,閱讀員工C發來的競爭對手信息和市場信息報告;

下午5點半,看員工D的宣傳設計方案;

下午6點,查看員工E、F在上海、廣州當地的業務推廣方案;

晚上8點,還在加班,因為手頭的事務還沒處理完,帶回家繼續。

在周末,他通常選擇在家加班。

這名銷售經理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完善合作方案,如何避免數據錯誤,如何讓推廣方案更完美。但他的時間好像永遠都不夠用,手頭上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可以看出,這名銷售經理習慣大包大攬,事無巨細全部一人承擔,其中很多事本來都是應該由其員工去完成的,或者應該授權給員工去完成的,但他卻大包大攬,終日忙得不亦樂乎,但效率似乎並不高。

比爾翁肯提出過一個有趣的管理理論——背上的猴子,該理論比喻的是責任和事務在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轉移。

「猴子」也就是分配給員工的工作,原本在員工的背上,但上司在聽員工匯報、替他們拿主意出方案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就將「猴子」轉移到了自己的背上,或者是「猴子」先由員工A轉到員工B背上,再由員工B轉到管理者背上。於是上司便開始充當下屬的角色,去幫助他們完成工作,甚至,下屬還變身為監督者,他們不時地跑來問上司:「那件事辦得怎樣了?」

這樣的場景你也許很熟悉:

一天,你剛到辦公室,員工小劉就敲門進來,「領導啊,上周您交給我們的任務,出現了一些麻煩,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還得您來拿主意呀!」

接下來,小劉詳細地向你匯報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你放下了手頭的工作,認真聽著,還不時點頭,最後說:「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你們打算如何處理呢?」小劉滿臉無奈地說:「我們正是找不到解決辦法,才來找您的。」

你看了看手錶,想起十點還要參加一個中層領導的會議,「這樣吧,這件事我考慮一下,等會兒我還有個會。今天下午三點你過來找我。」

下午三點,小劉如約而來,開門見山問道:「領導,上午那件事情考慮得怎麼樣了呀?」

看到此情此景,讓人隱約有些恍惚,搞不清楚究竟誰才是領導,誰才是下屬?

相關焦點

  • 猴子管理法:如何避免自己忙死,下屬閒死?
    每個下屬都有自己的猴子,如果都交由上司管理,顯然,管理者自己的時間將變得很不夠用。威廉姆翁肯提出的猴子管理法則,目的在於幫助經理人確定由適當人選在適當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當然,這個法則只能運用在有生存價值的猴子身上,不該存活的猴子,就狠心把他殺了吧!
  • 感覺自己越來越忙?猴子法則了解一下
    其實你不知道的是,你自己背上本來已經有一隻「猴子」,她喊你過去時她背上也有一隻「猴子」,你幫她檢查時,她背上的「猴子」順勢騎跨到你倆的肩上了,你讓她把數據表發到你電腦上時,這隻「猴子」索性跳到你的背上,她跑過來催問你時卻以為這隻「猴子」是你自己要養的。
  • 100篇時間管理文章013篇:猴子理論
    從管理,尤其是時間管理的角度看,A,和B都不是正確的答案。為什麼?因為你把本應由下屬照料的猴子,抱到了自己身上。猴子理論,是由威廉·奧肯發明的一個有趣的理論。他在他著名的暢銷書《別讓猴子跳回背上》裡面,把責任或者「下一個動作」,比喻成猴子。一件事,本來是下屬的責任,但是因為每個人都有「逃避責任」的天性,他們遇到困難時,在家依賴父母,在公司依賴老闆。
  • 猴子理論:別讓猴子跳回背上
    概念:猴子理論從管理,尤其是時間管理的角度看,A,和B都不是正確的答案。為什麼?因為你把本應由下屬照料的猴子,抱到了自己身上。你的下屬,瞬間就興高採烈地不見了。過了幾天,他會出現在你的辦公室門口,探進頭來問:老闆,那件事你想得怎麼樣了?如果你回答了B,「你應該這麼做、這麼做」,就相當於說:照我說的做,給猴子吃點這個藥,打點那個針。你的下屬,瞬間又興高採烈地不見了。過了幾天,他又會出現在你的辦公室門口,探進頭來問:老闆,那隻猴子死了。你看下面怎麼辦啊?
  • 原創 | 管理學中的「猴子理論」
    一、猴子管理法則的來源    背上的猴子——是由威廉·翁肯(William Oncken)所提出的一個有趣的理論。* 想想自己是不是上交責任的下屬?問題是一隻「猴子」 一個善於處理問題的管理者要特別注意,因為問題是一隻猴子。假如你是問題處理高手,你的下屬因此特別崇拜你,你或許會相當高興。但由此帶來的是下屬幾乎每件事都向你請示,你會覺得如何呢?
  • 《跳出猴子思維》:不做餵猴子的原始人
    有一天它待在樹洞裡,這隻好奇的小熊想要爬到樹頂上去。它剛剛爬到一個樹頂,看到一個新東西,然後就死了。」相信看到這裡,大家都會笑,爸爸用非常洗腦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對恐懼保持妥協,不去嘗試新的東西,讓家人在確定的生活裡保護自己,每天的生活過的都一樣,都是在重複,這樣才能感覺到安全。我們都知道原始人之所以得到進化,是因為能創新,打破原有的模式,尋找到更好的生存方式。
  • 老闆學會管理猴子的四大法則就夠了
    比爾翁肯曾提出一個有趣的管理理論——「背上的猴子」,來比喻責任和事務在管理者和下屬之間的轉移。每個員工都有自己要承擔的責任。有的員工不作為,責任心差,習慣性的把自己的猴子拋給同事或者上級領導來背。試想一下,如果員工不能各自背好自己的猴子,都到領導這裡將自己的猴子給領導背,許多管理者身上背了太多的猴子,將會導致管理效率降低,團隊績效水平下降,員工卻無所事事;而且,大多「猴子」是管理者自己不知不覺中背的。管理中,你一定也遇到過這樣把猴子給你背的情況。你的下屬找到了你:領導,這個事情我做不好。
  • 「猴子-大象」法則:強者應自危,弱者不自卑
    大象體積越大,猴子的勝算就越大。作者:Sophie來源:世界經理人(ID:CEC_GLOBALSOURCES)小心「養虎為患」。商業世界的「叢林法則」每天都在上演。我們看到了,規模龐大如「大象」般的巨頭企業的隕落,也看到了行動靈活像「猴子」般迅速躥起的初創企業。在「你死我活」的拼殺中,大象(大企業)可以輕易踩死猴子(初創企業);但猴子也可以騷擾大象,讓它遭受挫折,以小勝大,以弱勝強。這個法則就是著名的「猴子-大象」法則。
  • 螞蚱與猴子
    螞蚱住在田壩裡,猴子住在山上。田壩可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好地方,不僅食物充足,每天清晨還可以喝到新鮮甘甜的露水。猴子王覬覦螞蚱的住所,就從山上跑下來,和螞蚱爭地盤。猴子王裝出一副心平氣和的樣子,對螞蚱王說:「你們是小孩子,不如到山上去住。我們大人好面子,想住在這田壩裡。」
  • 王者榮耀:猴子的深度解析,讓你輕鬆學會猴子怎麼玩!
    王者榮耀:猴子的深度解析,讓你輕鬆學會猴子怎麼玩!如果你提起吳承恩的《西遊記》。可能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裡面的孫悟空可謂是一心護著師傅。從東土大唐一直到西天沒有他就沒有唐僧,就更不會有後面成佛的故事。
  • 悟空毀掉生死簿為何花果山還是死了4萬多猴子?閻王不小心說漏嘴
    有一天,孫悟空喝了點小酒,突然牛頭馬面出現在他面前,拉著他的魂魄就到了陰曹地府,孫悟空還是懵懵的狀態,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當他反應過來後就問閻王,為什麼要拿他?閻王就給他看了生死簿,孫悟空看完後發現自己的壽命只有342年,他是一心想長生不老的,怎麼會允許自己只能活300多年呢?
  • 《猴子很忙》:賤萌動物,硬核玩法
    最初是被《猴子很忙》的動物吸引的,玩過後又被玩法徵服,根本停不下來。一個看似簡單的手遊到底隱藏了什麼玄機呢?《猴子很忙》是一款休閒競技的彈射類手遊,利用碎片時間來一局,這就要求了遊戲必須短時間內讓玩家體驗到樂趣。
  • 別讓猴子跳回背上:擺脫做超能領導,無能下屬的6大規則
    職場中,許多管理者都會碰到工作計劃執行不下去、組織目標難於實現的問題,搭進了自己所有可以支配的時間,仍舊是焦頭爛額,顧此失彼;而下屬則因為被授權的層次過低,樂得靜候差遣,無事一身輕。今天第一管理學派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別讓猴子跳回背上》,本書借用猴子譬喻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企業組織一旦受困於任務逆轉,猴子就會跳回管理者的背上,而不是理應完成任務執行的下屬身上。通過職場情景再現的方式提出了如何成為專業管理者的六大規則,淺顯易懂,實用有效。
  • 「無限猴子定理」為企業管理帶來的啟發
    ,只要給它無限的時間,總能彈出「第九交響曲」;讓多隻猴子敲擊鋼琴,只要猴子的數量足夠多,就必然會彈出「第九交響曲」(就總有一隻能彈出「第九交響曲」),這就是著名的「無限猴子定理」。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待「無限猴子定理」,會給企業的管理者帶來許多啟發。對於企業員工,經過專業的職業培訓和專業技能學習之後,可以按照程序化過程,完成組織給定的任務,這體現了管理的科學性;而圍繞組織目標成立項目管理團隊,將企業中具有卓越才能的員工集合到一起,則能夠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能夠在短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組織給定的任務,這體現了管理的藝術性。
  • 《Atlas》阿特拉斯怎樣馴養猴子 馴養猴子技巧分享
    導 讀 Atlas怎麼馴養猴子?玩具有時候不小心會把猴子嚇著的,然後就躲起來。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阿特拉斯馴養猴子方法介紹,想養猴子的玩具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2隻獅子為了吃得,爬到樹上捉猴子,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
    2隻獅子為了吃得,爬到樹上捉猴子,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要說起會爬樹的動物,各位小夥伴會想到哪些動物呢?是貓咪還是猴子?在大自然中,獅子與花豹也是爬樹的高手,畢竟兩者都是屬於貓科動物,一隻貓頭鷹在樹洞中休息,一切看起來都非常的和諧。
  • 莊子:社會人,讓我給你講一個猴子炫技被射死的故事!
    你很牛,那也是看起來很牛而已,或者說只是暫時很牛而已,沒有必要傻到非要把自己牛的一面展示出來,那就叫做露拙,用現代的語言就叫做炫技必死!  莊子大概是中國哲學家中最冷的一個了。他眼中常常泛冷光,嘴角常常掛著冷笑,時常說一些深邃的冷笑話。我覺得莊子有三冷。第一是冷靜看世界。我們常說要投身於火紅的世界,但在莊子看來,這就是傻。
  • 24歲閨蜜忙到絕經:中國人你為什麼不敢閒
    她一頭霧水:「我忙得男朋友都沒有,男人的手都沒牽過,怎麼懷孕?」最後診斷是,過度勞累,生活不規律,導致短暫停經。長此以往,就可能永遠絕經了。我相信,閨蜜絕對不孤獨。中國人就是閒不下來,也不敢閒。01一周休3天,你敢休嗎?如果說每周只上4天班,休息3天,你願意嗎?願意倒肯定是願意。但是你能嗎?你敢嗎?
  • 別人猴子那麼強,而你的猴子敲人跟「撓痒痒」一樣,為什麼?
    我們不能因為不喜歡猴子,就把猴子歸類到「無腦」英雄行列,也不能因為隊友用猴子,就把隊友想像成一個菜鳥。如果你認為猴子很簡單的話,那麼我問你:其他玩家用猴子的時候,兩棒敲死脆皮,而你用猴子的時候,很多棒都敲不死人,打在敵人身上就跟撓痒痒一樣,這是為什麼呢?所以,我們現在就好好分析一下,你和猴子的大神玩家之間差距那麼大的原因。
  • 在南灣猴島猴子是主人真正霸王,遊者是客人,而經營管理者是僕人
    據了解,這裡猴子已經從最初的28群擴展到了2000多隻,可謂是猴子的王國。在這裡呢,猴子是主人,遊者是客人,而經營管理者是僕人。坐纜車我其實心裡有些害怕的,有點恐高,但是2138米的跨海纜車,絕美的自然風光令人讚嘆不已,如果你在南灣猴島乘坐過跨海纜車,你一定會為纜車底下的一排排連成網狀的疍家漁排感到壯觀;你一定會為纜車穿過濃密的熱帶叢林感到大自然的愜意;你一定會為纜車經過的浩瀚南中國海感到大自然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