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Res.│李永勇課題組綜述納米級金屬有機骨架材料(nMOFs)在癌症免疫療法的應用

2021-02-26 NanoResearch

李永勇,同濟大學醫學院PI,上海市科技啟明星,晨光學者,同濟大學青年百人。基於動態化學工程,瞄準功能分子遞送過程的共性關鍵瓶頸,發展結構崩解式納米系統。在此基礎上,聚焦免疫遞送與免疫治療。2020年,發展活細胞二硫鍵工程,在粒細胞通過ROS殺傷的天然機制之上,內置人工ROS發生器,大幅提高粒細胞的腫瘤殺傷性能(Cell Reports, 2020);發展光動力增強的疫苗新技術 (Biomaterials, 2020, 244, 119964),在基於腫瘤細胞膜包覆技術的納米疫苗上取得階段性進展;2018年,發展「minimalisit」納米疫苗新理念 (ACS Nano, 2018, 12, 6398),ACS Nano 同期以「Less is More for Cancer Nanovaccine」為題對該工作進行圖文介紹 (ACS Nano 2018, 12, 6347);發展「類發燒」免疫治療技術 (Advanced Science. 2018;1700805)。國際期刊Immunotherapy 邀請領域專家對該工作進行專題評論 (Immunotherapy 2018,10, 631)。已正式發表一作或通訊SCI論文60餘篇,包括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Advanced Science,Biomaterials,Small,ACS AMI 等期刊。論文他引總計2272次,H index 30。合作編著《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with the topic of siRNA delivery methods》及《Nanomaterials for Tumor Targeting Theranostics》。 

相關焦點

  • 林文斌 JACS : 納米金屬有機框架-可服缺氧的光動力治療癌症免疫療法
    【引言】最近,癌症免疫療法成為一種高效的癌症治療方法。免疫檢點封鎖(ICB)利用抗體阻斷負性免疫調節通路,已經在幾個晚期癌症中獲得了臨床成功。然而,由於宿主免疫系統的激活不足,導致ICB對許多癌症的系統性抗腫瘤反應的比率是有限的。將ICB與其他免疫原性治療相結合可提高非炎症性腫瘤的反應率。
  •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2月18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科學進展》及《Research》上發表系列文章《摻雜碳材料親鋰性化學誘導鋰金屬均勻形核》(Lithiophilicity Chemistry of Heteroatom-Doped Carbon to Guide
  • Materials Today Nano:生物質納米材料助力高安全金屬鋰電池
    但是鋰金屬電池存在固態電解質界面(SEI)不穩定以及負極鋰枝晶生長等瓶頸。為了拓展金屬鋰負極應用,科學家們不斷探索電解液修飾、人工保護層、隔膜改性、準固態電解質及固態電解質、結構負極等策略來抑制鋰枝晶的生長和提高SEI穩定性。與合成材料相比,天然生物質材料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豐富的極性官能團、結構的多樣性、以及可再生和生物降解性等多重優勢,近年來在金屬鋰負極保護方面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 AOM:「金屬透明導電薄膜」綜述——材料製備、光學設計和應用場景
    Jay Guo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張誠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寧波融光納米科技CTO季陳剛博士、密西根大學Yong-Bum Park博士系統總結了金屬透明導電薄膜在材料選擇、微納加工製備、性質表徵、光學結構設計以及光電子器件應用等方面的最新進展。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作為晶態雜化多孔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與孔體積等優點在諸多應用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然而, 此類材料所存在的水穩定性差等問題, 嚴重限制了其實際工業應用.
  • 武漢理工大學李能教授課題組綜述論文在Cell子刊《Chem》刊登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30日訊(記者 高越 通訊員 林釗宇)近日,武漢理工大學李能教授課題組應邀在國際著名刊物《細胞》(Cell)的子刊《Chem》上撰寫題為「Surface and Heterointerface Engineering of Two-Dimensional MXenes
  • 北京大學發布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納米能源材料特刊
    其中,催化領域以數篇綜述討論了以下幾方面內容:可控合成稀土摻雜二氧化鈰基納米催化劑用於水汽變換反應與一氧化碳氧化(嚴純華院士課題組);黑色二氧化鈦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進展(黃富強教授課題組);金屬有機骨架衍生電催化活性材料(鄒如強教授課題組);鉑基多金屬納米晶用於高效氧還原催化劑(郭少軍教授課題組)以及非鉑基納米結構催化劑用於氧還原反應(夏定國教授課題組)。
  • 【材料】磁性氧化鐵複合納米材料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中的前沿應用
    21世紀以來,磁性納米氧化鐵顆粒合成技術日漸成熟,為磁性氧化鐵複合納米材料(MHN)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磁性氧化鐵複合納米材料不僅具有類似氧化鐵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超順磁性,而且能與其他功能納米材料結合,如貴金屬、放射性同位素等。
  •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2021-01-06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綜述:金屬納米材料誘導的可見光催化
    可見光激發下載流子在Au/TiO2體系中的分離 直接利用光來驅動化學反應的光催化在解決能源短缺和環境問題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而開發高效的可見光(約佔太陽光能量的43%)響應材料是目前光催化領域所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
  •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打開APP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09:43:43 近日,IEEE
  • 崔屹《ACS Nano》綜述:教你玩轉「冷凍電鏡」
    成果介紹 作為第一個在材料領域應用冷凍電鏡的科學家,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總結了近年來冷凍電鏡技術在材料和納米科學中的應用進展,發現隨著冷凍電鏡技術的日臻完善,在電池、聚合物、金屬有機骨架、
  • 【綜述】碳納米材料的結構應用多樣性
    利用在1000℃下的H2催化下合成的三種不同結構的碳材料(碳球、竹狀碳納米管、直碳納米管),可通過大氣壓力化學氣相沉積(APCVD)來改變其流量。 形成方法: 雷射蒸發石墨法:該方法是在使用金屬催化劑的情況下,用脈衝雷射轟擊石墨表面,在石墨表面[2]上製備納米級碳材料。
  • 《ACS Nano》綜述: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和塗層的現狀和未來展望
    Didar等人以抗菌素研究為出發點,對抗病毒材料和表面研究的現狀進行全面總結。綜述首先對金屬和無機材料進行全面概括,重點是具有抗病毒特性的納米材料。然後,討論了使病毒滅活的聚合物和有機表面塗層(圖1)。還討論了每種方法考慮的毒性和環境問題。
  • 科研人員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 《自然-光》:中國科學家將金屬有機骨架微晶應用於多色寬帶雷射
    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或稱金屬有機框架材料,英語:Metal Organic Frameworks,縮寫:MOF,是新材料在金屬有機材料中的一個重要分類,是新無機有機材料中研究最熱門的一個領域,因為他們將兩門經常被分開的化學學科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結合了起來。
  • 《納米研究(英文版)》(Nano Research)期刊和高被引文章簡介
    由史丹福大學戴宏傑課題組發表的這篇短綜述展示了目前鎳基產氧催化劑的研究進展,涉及鹼性條件下產氧的機理研究、納米級鎳金屬和鎳合金催化劑、鎳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催化劑、硫化鎳及磷化鎳催化劑、鎳基異質結複合催化劑的研究進展及相應的催化性能(見圖1)。
  • 華僑大學JMCA在限域空間合成金屬有機骨架催化劑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這是化工學院詹國武教授課題組在限域空間合成金屬有機骨架催化劑領域的又一重要研究進展。 JMCA是英國皇家化學會材料化學領域內具有高影響力的國際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為11.301。論文第一作者是化工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黃忠亮,唯一通訊作者是化工學院詹國武教授。
  • 「綜述」碳納米材料的結構應用多樣性
    利用在1000℃下的H2催化下合成的三種不同結構的碳材料(碳球、竹狀碳納米管、直碳納米管),可通過大氣壓力化學氣相沉積(APCVD)來改變其流量。形成方法:雷射蒸發石墨法:該方法是在使用金屬催化劑的情況下,用脈衝雷射轟擊石墨表面,在石墨表面[2]上製備納米級碳材料。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Terasaki生物醫學創新研究所Ali Khademhosseini和俄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Priyabrata Mukherjee對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