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2021-01-11 中公教師網

之前我們學習了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本次小編帶領大家來詳細學習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論。科爾伯格的理論是對皮亞傑理論的繼承和發展,他們兩者都承認道德發展是一個固定不變的順序,都是從特殊到一般,從自我為中心到逐漸關注他人的利益。但兩者也有區別,學完之後你就會發現科爾伯格所描述的階段比皮亞傑更具體、細緻,而且他反應了一些道德認知的社會內容,更具有現實意義。

科爾伯格是通過道德兩難故事得出道德發展的階段理論的。什麼是道德兩難故事法?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故事,在故事中面臨著兩難的道德抉擇。比如漢斯偷藥的故事。漢斯是一個窮人,有一天他老婆生病了,醫生給漢斯說,本市只有一家藥店有種藥可以醫治他的愛人。藥店的老闆製造這種藥花了200元,卻要價2000元,漢斯到處找人借錢但只借到了1000元,他就給老闆說能不能賒給他,後續再還錢。藥店的老闆不願意,漢斯趁著晚上就撬開藥店大門偷藥。科爾伯格把這個故事告訴兒童,並問兒童漢斯應不應該偷藥以及為什麼?在實驗中,科爾伯格關注的不是兒童答案是或者否,而是回答中的原因和理由。他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發現,兒童不論種族、文化,家境,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隨年齡發展趨勢一致。於是通過整理,他將兒童道德發展劃分為三水平六階段。

一、前習俗水平(一般情況10歲以下)

這一水平的兒童遵守規範,但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主見,進行道德判斷主要著眼於事情的結果與自己的利害關係。前習俗水平分為兩階段:

(1)懲罰與服從的定向階段。這一階段兒童進行道德判斷時的主要依據是否受到懲罰,受到懲罰即是壞的行為,沒受到懲罰即是好的行為。比如:有人認為可以偷,因為金額不大不會受到懲罰;有人認為不能偷,偷了會挨打。處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答案的核心:是否受到懲罰。

(2)樸素的利己主義定向階段(相對功利定向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有著很強的自我中心,她們認為符合自己需要對自己有利的行為就是好,反之不好。他們關注的焦點:是否對自己有利。

二、習俗的水平(10-20歲)

10-20歲的兒童,主要特徵是認識到群體的行為規範進而接受。分為兩階段:

(1)社會習俗定向階段。順從傳統要求,符合大眾意見,期望得到別人讚許,並按照人們所說的「好孩子」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又叫做好孩子定向階段。比如:處於這一階段的兒童,有些認為可以偷,好丈夫就應該照顧好自己的妻子;有些孩子認為不能偷,偷會喪失名譽,其他人會以異樣的眼光看待自己。

(2)秩序和法規定向階段。這一時期開始深刻認識到社會秩序的重要性,開始知法懂法,開始有法律意識,尊重法律法規的權威,比如:有些孩子認為可以偷,不這樣的話妻子病死,丈夫需要對妻子的死負法律責任;有些孩子認為不能偷,偷東西屬於違法行為。

三、後習俗水平(20歲以上的部分成年人)

這一階段已經超越現實道德規範的制約,達到完成的自律水平。所以說成年人中只有少數才能達到。分為兩個階段:

(1)社會契約定向階段。進入這一階段的人開始認識到法律和道德準則是一種社會契約,是大家商定而來的,既然是商定而來的就是可以改變的。所以處於這一段的人認為法律法規應根據具體的現實情況改變或修訂。比如:有些人認為可以偷,因為國家的醫藥制度和保險制度不健全才導致平民買不起這些昂貴的藥。

社會契約定向階段與秩序和法規定向階段兩個階段都涉及到了法律法規,不同之處:秩序和法規定向階段認為法律是不能變動的,只能僵化的遵守;社會契約定向階段認為法律可以根據現實情況改變修訂。

(2)普遍的道德原則定向階段。(這是道德推理的最高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的人開始基於自己良心所選擇的普遍的道德原則來進行道德判斷,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判斷標準,知道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進行判斷是不僅考慮到法律的規定,同時還考慮到帶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原則(公平、公正、道義)。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論在考試時常以單選項、判斷題、多選題的形式考察。所以大家在學習這部分知識點時以要以理解為主。

習題演練

1.【單選題】( )的道德判斷是青春期和成人的典型狀態。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中習俗水平 D.後習俗水平

1.【答案】B。解析:大部分青春期和成人主要處於習俗水平的道德判斷狀態。

2.【單選題】可以分為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和普遍道德原則階段的定向階段是( )。

A.習俗水平 B.前習俗水平 C.後習俗水平 D.超習俗水平

2.【答案】C。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皮亞傑、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重難點梳理
    2品德的心理結構道德認識對道德規範的認識品德結構的核心道德情感伴隨道德認識而產生的情感如對忠臣的崇拜,對佞臣的討厭道德意志能否堅持、抵禦誘惑道德行為與道德有關的行為衡量道德品質的標誌品德發展的階段理論題型:客觀題、簡答題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 科爾伯格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考點,常常以例子型單選的形式進行考查,由於這一部分的理論相對抽象難懂,下面我們就這一理論分別從水平、階段、特點以及對兩難問題的回答來進行闡述:(1)前習俗水平(具有關於是非善惡觀念,但是純外在的,是從行動結果及自身的利害關係來判斷)。
  • 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提出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艾森伯格教授對其理論提出了很大的異議。艾森伯格注意到,科爾伯格研究所用的兩難故事在內容上主要涉及法律、權威或正規的責任等問題。例如,在海因茨偷藥故事中,海因茨必須在違法和履行丈夫的責任之間作出選擇。她認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兒童的道德推理,使他們的推理局限於一個方面,即禁令取向的推理。
  • 2020國家教師資格證筆試 _高頻考點之「柯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0國家教師資格證筆試 _高頻考點之「柯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故事包含一個在道德價值上具有矛盾衝突的情境,讓被試聽完故事後對故事中的人物行為進行評論,從而了解被試進行道德判斷所依據的原則及其道德發展水平。
  • 如何培養孩子道德觀?巧用2種心理學道德理論,提升孩子認知水平
    而如今社會上,不知不覺家長們對道德教育已經變得淡漠無比,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已然高於做人。一個個"高分低能"的孩子,讓我們不禁為將來道德發展擔憂起來。01孩子為什麼會缺乏道德觀念呢?1、 家長忽略了孩子養成的"黃金時期"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他們所需要完成的"目標",道德觀念的養成也是有"關鍵時期"的。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就孩子道德觀念的養成提出過一個觀念。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可以劃分為四個有序的階段,在孩子的3-12歲就是他們道德養成的最佳時期。
  • 心理學之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他認為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經歷了一個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提出了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兒童的道德判斷》),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是兒童道德判斷的兩級水平。皮亞傑認為,10歲以前兒童的道德發展處於他律水平,即對道德行為的判斷主要依據他人設定的外在標準;10歲以後,兒童的道德發展進入自律水平,即兒童對道德行為的判斷大多依靠自己的內在標準。
  • 孩子沒道德觀念,巧用兩種心理學主流道德理論,提升娃認知水平
    很顯然此時孩子的道德觀念已經出現了問題,當他們缺乏道德觀的時候,自然就會做出一些無法被人們容忍的事情。當然我們要承認,孩子的道德發展有一定的規律性,家長必須遵循他們的發展規律,巧用兩種心理學主流道德理論,提升孩子的認知水平。
  • 兒童親社會道德判斷發展
    在四川歷年考試中,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經常涉及。除了大家熟知的皮亞傑和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之外,艾森伯格的親社會道德理論也是越來越頻繁出現。一、背景介紹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艾森伯格在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基礎上,創立了親社會道德理論。柯爾伯格研究所用的兩難故事在內容上幾乎都涉及法律、權威或正規的責任等問題。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教案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教案一、教學目標此部分內容是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部分非常重要的考點,考察的可能性非常大,考生對此部分的內容需要達到掌握並運用的程度。首先,對於四個階段的序列需準確識記;其次,對於每個階段兒童發展的具體特點也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最後,要結合每個階段的發展對兒童認知發展的過程有整體的認識。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掌握四個認知發展階段的具體名稱;理解每個階段的具體特點;把握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兩個階段的重點特點。
  • 埃裡克森的社會性發展階段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E.F.埃裡克森構造了人格發展的「心理社會性發展」模型。埃裡克森認為,在個體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中,一方面由於自我成長的需要,個體從環境中獲得滿足;另一方面個體又不得不受社會要求的限制,因而在社會適應上產生一定的困難,埃裡克森將這種困難稱為發展危機,發展危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表現各不相同。
  • 弗洛伊德性慾發展階段理論
    在上一月的「每月一話」的複習指導中我們共同學習了「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理論的指導。那麼在本月的講解中,我們將帶領大家共同去學習人格發展中的弗洛伊德的「性慾發展階段理論」的學習。關於這一部分在全國的考試中所佔比重來說比較少,但是呢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知識點,考試的題型有單選和多選居多,在有些地方可能會考察到論述題、簡答題等大題;此部分作為單選題一般來說考察的是通過每個時期的特點來選擇性慾發展的階段或者年齡,多選題考察的就比較簡單了,直接考察弗洛伊德的性慾發展分為那幾個階段來進行考察。
  • 教育心理學必考知識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這個知識點在教師考試中必考的內容,大多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每年考到2-3題,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考試平率比較高,其次是形式運算階段。考題比較靈活,因此需要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都要有清晰的把握並且能熟練的運用,並且掌握這個知識點還能促進對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理解。
  • 教育碩士筆記——柯爾伯格三水平六階段與埃裡克森八個階段理論
    埃裡克森提出的八個階段:①信任對懷疑——建立信任與愛——沒有安全感;②自主對羞怯——自主性行為——缺乏信心,產生羞愧感;③主動感對內疚感——自信和責任感——產生內疚;④勤奮感對自卑感——勤奮,成功感——自卑失敗感;⑤角色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 2020國家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皮亞傑道德發展...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0國家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皮亞傑道德發展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之「皮亞傑道德發展理論」   一、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 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理論總結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一個,尤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經常在考試中以客觀題甚至主觀題的形式來考察,而不同的學者又對教師專業發展進行了不同的階段劃分,這就給考生帶來了很大的困惑。那麼關於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劃分究竟有哪些理論呢,今天就進行一個總結,以方便各位考生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