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學]苯的發現和苯分子結構學說

2021-01-07 搜狐網

  苯是在1825年由英國科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 1867)首先發現的。19世紀初,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氣。從生產煤氣的原料中製備出煤氣之後,剩下一種油狀的液體卻長期無人問津。

法拉第是第一位對這種油狀液體感興趣的科學家。他用蒸餾的方法將這種油狀液體進行分離,得到另一種液體,實際上就是苯。當時法拉第將這種液體稱為「氫的重碳化合物」。

  1834年,德國科學家米希爾裡希(E·E·Mitscherlich,1794— 1863)通過蒸餾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與法拉第所制液體相同的一種液體,並命名為苯。待有機化學中的正確的分子概念和原子價概念建立之後,法國化學家日拉爾(C·F·Gerhardt,1815— 1856)等人又確定了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8,分子式為C6H6。苯分子中碳的相對含量如此之高,使化學家們感到驚訝。如何確定它的結構式呢?化學家們為難了:苯的碳、氫比值如此之大,表明苯是高度不飽和的化合物。但它又不具有典型的不飽和化合物應具有的易發生加成反應的性質。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是一位極富想像力的學者,他曾提出了碳四價和碳原子之間可以連接成鏈這一重要學說。對苯的結構,他在分析了大量的實驗事實之後認為:這是一個很穩定的「核」,6個碳原子之間的結合非常牢固,而且排列十分緊湊,它可以與其他碳原子相連形成芳香族化合物。於是,凱庫勒集中精力研究這6個碳原子的「核」。在提出了多種開鏈式結構但又因其與實驗結果不符而一一否定之後,1865年他終於悟出閉合鏈的形式是解決苯分子結構的關鍵,他先以(Ⅰ)式(如圖1)表示苯結構。1866年他又提出了(Ⅱ)式,後簡化為(Ⅲ)式,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凱庫勒式。

  

  圖1 凱庫勒提出的苯分子的幾種結構式

  有人曾用6隻小猴子形象地表示苯分子的結構,如圖2。

  

  圖2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 6隻小猴組成的苯分子示意圖

  關於凱庫勒悟出苯分子的環狀結構的經過,一直是化學史上的一個趣聞。據他自己說這來自於一個夢。那是他在比利時的根特大學任教時,一天夜晚,他在書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現了旋轉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長鏈像蛇一樣盤繞捲曲,忽見一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並旋轉不停。他像觸電般地猛醒過來,整理苯環結構的假說,又忙了一夜。對此,凱庫勒說:「我們應該會做夢!……那麼我們就可以發現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檢驗之前,就宣布我們的夢。」

  應該指出的是,凱庫勒能夠從夢中得到啟發,成功地提出重要的結構學說,並不是偶然的。這是由於他善於獨立思考,平時總是冥思苦想有關的原子、分子、結構等問題,才會夢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價的真正意義,善於捕捉直覺形象;加之以事實為依據,以嚴肅的科學態度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討,這一切都為他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

 

 

 

  來源:慧師網

(責任編輯:汪春)

相關焦點

  • 火爆全網的「苯寶寶」表情包中的「苯寶寶」結構到底是誰發現的?
    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其產品在今天的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應用廣泛。苯的發現距今已有190年,但當時的科學家怎麼也不會想到,看似簡單的這種物質,其結構的分析竟然困擾了科學家們整整一個世紀。在這漫長的時間裡,眾多科學家設計了許多巧妙的實驗,利用眾多的科學儀器才研究出苯分子的結構。而苯分子完美的結構也引起了有機化學結構理論的重大飛躍。
  • 苯分子結構是被「夢到」的嗎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在夢中發現苯分子結構的故事,一直被各種科普文章津津樂道,並被作為心理學研究的典型案例。然而本書指出,凱庫勒實際上並非揭開苯分子結構之謎的第一人;「在夢中受到啟發」之說,更像是他對抄襲前人學術成果的一種掩飾。
  • 苯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Benzene)
    苯是有機化學工業基本原料之一
  • 科學發現 苯分子環狀結構--中國數字科技館
    最終珀金說服自己的父親和弟弟開辦了一家染料企業,自1857年起開始生產苯胺紫染料。  隨後,苯胺紫染料家族成員激增——品紅、洋紅、苯胺藍、猩紅、黑和綠色先後問世。市場的需求又促成諸如偶氮染料等新式染料的發現。1868年兩位德國化學家合成了廣受歡迎的天然紅色茜素顏料。
  • 夢中取得的科學發現——有機化學的興起
    當分子、分子量的概念逐步確立以後,人們又發現有機物較之無機物往往有大得多的分子量,道爾頓的原子結合最簡原則並不適用於有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必然有更複雜的結構。及至同分異物體的發現,啟示了化學家們去探索有機物質的內部結構—分子中原子的排布和組合方式。這樣,有機化學的理論就逐步發展起來了。1832年,維勒和李比希首先提出了「基因論」。
  •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苯
    1.苯的結構苯分子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單雙鍵交替的環狀結構,苯中的碳碳鍵是一種介於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特殊共價鍵。苯分子是一個12原子共平面的平面結構。2.苯的性質(1)物理性質苯是一種無色、有特殊氣味,難溶於水,比水輕的液體,有毒,熔沸點低,易揮發;它是一種常用的有機溶劑。(2)化學性質氧化反應:火焰明亮,冒濃烈黑煙。取代反應:生成物溴苯是一種無色,難溶於水,比水重的液體。
  • 90年後,科學家終於揭示了苯的結構
    C–C鍵電子的兩個自旋以藍色和紅色顯示。C–H鍵顯示為。圖片:新南威爾斯大學澳大利亞科學家已經解決了化學的基本謎團之一,其結果可能對太陽能電池、有機發光二極體和其他下一代技術的未來設計產生影響。自1930年代以來,化學界內部就苯的基本結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 哪位化學家提出了苯分子結構理論?
    3.17世紀西方對東方進行商業壟斷貿易和殖民擴張中,一些國家紛紛建立「東印度公司」,其中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最為人熟知。下列國家中,也建立「東印度公司」的是()A . 德國B .4.1979年為紀念某位德國化學家誕辰150周年發行了郵票(圖2),該化學家提出了苯分子結構理論。這位化學家是()A . 凱庫勒B . 拉瓦錫C .
  • [趣味化學]苯的發現者—法拉第
    1825年6月16日,在英國皇家學會舉行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宣讀了他的關於發現苯的論文,敘述了他是怎樣從一種複雜的混合物中分離出這種碳氫化合物的,還介紹了這種化合物的性質和測定組成的方法和結果。當時年輕的法拉第還只有三十四歲,但是他已經在皇家研究院工作了十二年之久。
  • 苯環的發現,原來和夢並沒有關係!
    據說德國的化學家 凱庫勒因為對某一種物質的結構式未搞清楚而非常煩惱。1865年的晚上,他夢見了一幅蛇咬自己尾巴的圖,因此而發現了 苯環的結構,而延續到現在的 凱庫勒式。但事實並非如此。通常把苯環苯的這種鍵型叫做大π鍵。苯分子中π鍵電子云完全平均化,使苯環中每個碳碳鍵的鍵長和鍵能都是相等的。這就說明苯分子的對稱性和穩定性。
  • 科學家發現有126個維度的分子結構
    NEXTMIND在電學之父法拉第發現苯近200年後,科學家終於揭示它的複雜電子結構——存在於126個維度。據外媒sciencealert報導,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關於苯分子結構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圍繞這種分子結構的爭議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儘管它的原子成分很少,但它的狀態遠遠超過4個維度,具體數字是一個謎。
  •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成長——做夢夢見的苯結構?!
    有機物苯的結構上一期我們說到,化學家李比希不經意間闖進了有機化學這一原始森林,他和他的夥伴維勒一起,從研究的杏仁油當中得到一系列的安息香醛類化合物,同時又結合了法國化學家杜馬提出的「取代說」,發展了他們的有機「基」的學說,並且也對有機化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 高中化學中的共軛大π鍵
    高中化學中的共軛大π鍵π鍵:原子軌道垂直核間聯線並相互平行進行同號重疊(肩並肩)。
  • 化學家終於搞清了苯環上的電子結構
    在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現苯分子近200年後(凱庫勒發現的是苯環分子結構),研究人員終於釐清了它複雜的電子結構。這不僅解決了自1930年以來一直在進行中的激烈爭論,而且對光電子材料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許多光電子材料都是基於苯分子的。眾所周知,苯分子是由6個碳原子和6個氫原子組成的環。
  • 剛剛,科學家揭示苯環結構!
    苯環的DVMS結構。任意自旋的電子位置顯示為黃色的小球。碳氫鍵用灰色表示。每個自旋的電子位置分別顯示為黃色和綠色的小球。自發現以來,苯的結構就引起人們的興趣。1861年奧地利化學家洛希米特(Joseph Loschmidt)以及1866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August Kekule von Stradonitz)分別獨立提出了苯的環狀結構。凱庫勒隨後還提出了以他命名的凱庫勒結構式。1931年,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提出,苯具有單一結構,是兩個凱庫勒結構式的共振雜合體。
  • 科學家發現將氘策略添加到苯中的一種新方法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策略性地將氘策略添加到苯中的一種新方法,苯是一種常見於原油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當用於摻入氘的藥物有效成分時,它可以顯著提高藥物的功效和安全性,甚至可以引入新藥物。Wang成功地驗證了使用單晶中子衍射法對苯分子進行選擇性氘化後產生的氘原子的確切位置。「由於中子對氫及其氘同位素的高度敏感性,我們不僅可以定量分配氘原子在原子水平上的位置,而且可以精確地確定在苯分子的每一側添加了多少。」王說。「這對設計新的治療藥物很重要。」
  • 含有苯並咪唑結構的合成砌塊簡介
    圖1 苯並咪唑結構苯並咪唑
  • 《化學提高》苯可以和溴水發生反應嗎
    苯不能與溴水反應,苯只能和液溴反應(在溴化鐵催化下進行)。
  • 天大設計出光敏分子/納米模板複合結構
    2016-5-8 01:29:57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靳瑩 記者馮國梧)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設計出國際首個光敏分子/納米模板複合結構,並製備全新的單枝/雙枝偶氮苯分子共價接枝石墨烯雜化材料,突破了分子級光熱能存儲與可控釋放的難題,為未來太陽能的高能、長效存儲與轉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礎和設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