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寶寶胃腸道發育特點,理想排便不用愁

2020-12-04 一米育兒

很多媽媽都問:「寶寶到底應該多長時間大便一次?」不同餵養方式的寶寶,大便次數、性狀也不盡相同。比如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一般每天會有2~4次,在添加輔食後大便次數會減少。每個寶寶都會存在個體差異,只要大便性狀正常,寶寶生長發育符合規律,大便次數與別的寶寶有所差別是正常現象。

一、寶寶胃腸道發育特點

1.胃的發育特點:

嬰兒的胃呈水平位,當學會走路後,胃才逐漸變為垂直位。

寶寶胃分泌的鹽酸和各種酶均較成人少,而且酶的活性低下,所以寶寶的消化功能也會比較差。

而且寶寶胃平滑肌發育也不夠完善,在充滿液體後,胃會擴張,而幽門括約肌發育較好,這時候就會發生幽門痙攣,所以寶寶很容易發生嘔吐。這都是正常現象,等寶寶大一些就會好了。

寶寶胃的容量也是逐漸在發展的:

新生兒:30~60ml1~3個月:90~150ml1歲:250~300ml5歲:700~850ml成人:2000ml

因為寶寶出生後開始哺乳不久,幽門就會開放,胃內容物逐漸通過幽門流入十二指腸,所以實際上我們給寶寶的哺乳量會略超過寶寶的胃容量。

胃排空時間因為寶寶食入的食物而不同:

水的排空時間為:1.5~2小時母乳排空時間為:2~3小時牛乳排空時間為:3~4小時固體食物排空時間約為:4~6小時

所以,未添加輔食的寶寶會更容易餓,喝奶頻率會更頻繁。

2.腸的發育特點:

兒童腸管一般是身長的5~7倍,成人的腸管僅為自己身高的4倍。

小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免疫,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儲存食物殘渣、進一步吸收水分形成大便。

兒童的腸壁薄、屏障功能差,容易引起感染性或傳染性疾病。

由於嬰兒大腦皮質功能發育不完善,進食時容易發生胃-結腸發射,產生便意,所以嬰兒大便次數會多於年長兒。

二、寶寶大便次數

食物從進入消化道到變為糞便排出體外的時間因年齡而異:

母乳餵養的嬰兒平均為13小時人工餵養兒平均為15小時成人約為18~24小時

所以,從嬰兒到成人,正常情況下大便次數也是不相同的:

胎便:新生兒最初3日內排出橄欖綠色胎便,2~3日內轉為普通嬰兒糞便母乳餵養兒糞便:為黃色或者金黃色,多為均勻膏狀或帶少許黃色糞便顆粒,或者比較稀薄,綠色、不臭,平均每天排便2~4次,一般在添加輔食後大便次數會減少。人工餵養兒糞便:為淡黃色或灰黃色,比較幹稠,有時可以見到白色酪蛋白凝塊,有臭味。平均每天排便1~2次,容易發生便秘。混合餵養兒糞便:與人工餵養兒相似,但是糞便比較軟、黃,添加澱粉類食物後大便會增多、變臭。平均每天排便1~3次不等。添加各類蔬菜、水果等輔食的時候,大便外觀會越來越接近成人大便,剛開始添加青菜泥的時候,大便可能會呈綠色。到2歲時,大多數兒童一日至少排便1次。大便質軟但為固體。

每名兒童排便情況都是有個體差異,具體排便次數因人而異,有的寶寶一周僅排便1次,有的寶寶每2天排便一次,有的寶寶會在每餐後排便,只要寶寶沒有發生便秘、腹瀉,生長發育正常,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

三、寶寶常見大便異常

1.腹瀉:

腹在寶寶的生長過程中十分常見,在6個月~2歲的嬰幼兒中發病率最高,是造成兒童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嬰兒大便較正常情況更稀薄或水分更多,或者排便頻率超過正常,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兒童,一日排稀便≥3次,就可能是發生了腹瀉,腹瀉的原因有餵養不當、腹部受涼、病毒或細菌感染、腸道菌群失調等,應帶寶寶至醫院就診,評估腹瀉原因並處理。

寶寶腹瀉時,尤其要注意有無脫水(口乾、口渴、嬰幼兒持續4-6小時無尿或尿布不溼、兒童持續6-8小時無尿、哭泣時無眼淚)、無精打採且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出現嚴重腹痛等緊急情況時,應緊急就醫處理。

2.便秘:

便秘是兒童期的一個常見問題,通常認為便秘是會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而消退的一種正常變化。一般認為如果腸內容物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吸收過多就容易發生便秘。

便秘是指兒童排便減少(每周不超過2次)、排便疼痛或大便粗硬,可能需要患兒排便時特別用力。

如果寶寶存在排便次數少於平常、排出的糞便堅硬或粗於平常、排便時感覺疼痛、在排出一次量比較大的便便之後陣發性腹痛有減輕等情況,可能是發生了便秘。

對於大多數輕度或短暫便秘的兒童,可以嘗試通過改變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來改善便秘:

多進食水果、蔬菜、穀類和其他含有纖維的食物飲用一些西梅汁、蘋果汁或梨汁多飲水餐後坐在便器上5分鐘或10分鐘(如果他/她接受了如廁訓練),可為此給孩子獎勵。

以下情況的便秘,應該帶孩子就診:

小於6月齡經過飲食調整後仍常常便秘糞便中、尿布上或內褲上帶血寶寶存在腹痛

嬰幼兒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與成人相比,嬰幼兒嬌嫩、脆弱,都需要我們多方位的去呵護、關愛寶寶,合理餵養、做好生活護理、密切關注寶寶的變化以及早發現不適並及時處理,是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非要重要的一點。大便不但能反應寶寶是否餵養充足,也能體現寶寶胃腸道發育狀況,我們應該多觀察,及時調整餵養策略,以促進寶寶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幾天不排便,就是便秘嗎?這7大原因媽媽們要了解
    寶寶的吃飯和便便時常是困擾父母的兩大問題。寶寶有進有出,正常規律,父母安心;寶寶有進沒出或多出,則會愁煞爸媽。在寶寶長大的前幾年,家長們總是在跟孩子的便便打交道,便便也是寶寶腸道健康的陰晴表。 尤其是寶寶幾天不排大便的時候,更是讓媽媽焦慮不已,到底該怎麼辦?
  • 寶寶便秘吃什麼好 寶寶便秘吃什麼好排便
    7、大田原症候群大田原症候群治療困難,AEDs無效,少數病例用ACTH可能有效,多數病例有重度智力低下及體格發育障礙,多數患兒早期死亡。8、Landau-Kleffner症候群卡馬西平、苯妥英(苯妥英鈉)常可控制發作,但不能改善語言功能。
  • 寶寶一天排便幾次最科學?看頻率不看次數,新手媽媽學學吧
    寶寶的排便顏色和期身體健康息息相關,這要不是寶爸說吃了番茄,可真的把我嚇到了。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寶寶的吃喝拉撒都非常重要,尤其是排便問題,每天排幾次正常,排便顏色和氣味,都會讓爸媽非常緊張。寶寶一天排便幾次最科學?看頻率不看次數,新手媽媽學學吧。寶寶一天排便幾次?
  • 寶寶聽力發育特點媽媽們知道多少?
    所以,為了保護寶寶的聽力發育,能夠享受寶寶的每一聲「爸爸」、「媽媽」,而寶寶又能夠享受乳名、音樂流水、鳥語的美妙聲音,媽媽們先來了解下寶寶的聽力發育特點吧……一、新生兒聽力有那些特徵呢?1、喜歡聽媽媽的聲音寶寶接受聲源時通常喜歡聽人說話,尤其喜歡聽自己媽媽的聲音,因為媽媽在無意中已對他說了10個月的話了,所以當媽媽在寶寶耳邊呼叫時,寶寶就會將頭轉向媽媽這邊,並專注地看著媽媽,覺得是那麼的熟悉。研究發現,出生不到3天的新生寶寶就會表現出對母親聲音的偏愛,如果媽媽在照料寶寶的同時經常呼叫寶寶的名字或說說話,5~8天後大多數寶寶就能對媽媽的呼叫聲發生反應。
  • 孩子7天不排便,是攢肚還是便秘?主要觀察這1點,就可辨別開
    但是,孩子只會使用哭泣來反饋自己的情緒,最近,許多父母都在評論區留言說:孩子排便的問題使許多寶媽媽感受到了焦慮。1歲寶寶7天未排便鄰居的母親小米最近遇到了這個問題,她的孩子才剛滿一歲。實際上,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主要取決於孩子的年齡,飲食習慣和胃腸道的發育。一般來說,母乳餵養的嬰兒很少有便秘。孩子幾天(特別是兩個月後)不排便是很常見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通常會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多吃少拉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攢肚」。對於攢肚的孩子來說,如果孩子看起來既健康又活潑,並且便便柔軟而金黃,那是屬於正常現象。
  • 五月齡承上啟下,寶寶滿足這些指標才發育良好,落下的想辦法趕超
    而五月齡的寶寶,一些典型的新生兒反射已經或正在消失,他們需要進一步練就本領,以滿足自己具有吃進輔食的行為能力,幫助自身更好的生長發育。 二、五個月的寶寶應有這些生長發育特點 大運動方面
  • 衡中班主任直言:掌握好這份「酸鹼鹽」知識點,化學高分不用愁!
    衡中班主任直言:掌握好這份「酸鹼鹽」知識點,化學高分不用愁!化學是初三才開始新增的科目。化學的難點就是酸鹼鹽這類知識點,掌握好這些知識,那麼考試肯定不會丟太多分。化學也是一門非常注重基礎的科目,學習化學首先就要掌握基礎的元素,其次就是方程式,最後就是實驗題。
  • 孕婦媽媽孕期補充這幾種營養素,再不擔心寶寶發育...
    準媽媽們在備孕時歷盡艱辛,總想著懷上寶寶之後就能鬆一口氣了;結果好不容易順利懷上了寶寶,心裡卻多了更多的憂慮,擔心自己營養不夠,擔心寶寶發育不好。其實。各位孕婦媽媽們大可不必這麼憂心忡忡,因為懷孕的不同階段,孕婦媽媽們主要需要的營養素是有所不同的,只要分階段適量進補,就不用擔心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問題。在說孕期之前,我們先來說一說哪些營養素有利於更好地備孕。
  • 「新型把尿」正毀掉孩子排便系統,年輕家長卻前赴後繼
    很多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排便排便。傳統的把尿法,就是將孩子兩腿抱開,讓孩子的屁股懸空在大人的腿前,據說這樣會激發孩子想要上廁所的意念。小王是一個新晉的寶媽,由於家庭的原因,寶寶尿不溼的支出對於小王家來說也是一件很惱火的事。在一次聊天中,小王與鄰居處了解到把尿法可以將孩子的屎尿都給逼出來。
  • 寶寶生病是有徵兆的,媽媽們學會這招,寶寶少遭罪
    寶寶生病的徵兆徵兆——識別大便異常情況觀察孩子糞便可初步丁解孩子消化道的情況只要孩子消化系統沒問題,一般是不會生病的,糞便的識別5、綠色水樣便,則表示腸蠕動加速或胃腸道炎症現象,是腹瀉的一種象徵。6、如大便呈灰白色,多為膽道阻塞。7、如大便呈黑色,則為胃腸道上部出血或因服用鐵劑等藥物所致,要加以鑑別。8、若是膿血便,則可考慮腸道感染或細菌性痢疾。
  • 容易長溼疹的寶寶如何選奶粉?
    ●胺基酸配方奶粉:胺基酸配方奶粉是將大分子的牛奶蛋白徹底分解為胺基酸分子,形成以胺基酸分子為基礎的脫敏配方奶粉,在臨床上主要用於牛奶蛋白過敏寶寶的治療。三、水解蛋白奶粉的作用與好處臨床證實,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能在24小時內有效減輕多種消化不適:吐奶次數減少36%,哭鬧時間減少33%,煩躁不安減輕31%,脹氣減輕26%,排便頻率持續改善,便便維持鬆軟。
  • 做好這6項,優生優育不用愁
    有的準媽媽輕鬆懷孕,但對於另一部分群體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一直備不上,而遭人非議,自己寢食難安,一般在孕前3-6個月,準爸媽要做一系列的檢查,排除一些孕前疾病或對寶寶不利的因素,那麼,孕前檢查都有哪些項目呢?孕前檢查都有哪些項目?
  • 深度水解奶粉肽敏舒 守護寶寶腸道健康!
    相信在餵養寶寶的道路上,有媽媽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寶寶喝奶粉時總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現象,由最先開始的皮膚發紅到後面的腹瀉和溼疹等。其實,這可能是因為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導致的。對此,媽媽們也不用太過緊張,乳蛋白深度水解奶粉肽敏舒,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 胃腸道黏膜免疫細胞化學特點
    胃腸道與外界相通,其黏膜表面附著各種細菌和病毒。黏膜含有各種組織溶解酶,而且胃黏膜呈酸性,腸黏膜偏鹼性,因此在進行免疫細胞化學染色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  一、抗原的穩定性  免疫細胞化學和組織化學就是檢查、鑑定、定位和示蹤組織中各種抗原成分。
  • 嬰兒期寶寶老是放屁的3大原因
    而剛出生十幾天的寶寶,一直母乳餵養,他們放屁時有時會帶出一點屎,肚子裡面還經常咕嚕咕嚕響。圖片來源於太平洋親子網  嬰兒胃腸發育不成熟,造成嬰兒各階段腸道蠕動不協調,引起腸道脹氣——肚子咕嚕咕嚕響,排氣多,放屁多,並頻繁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醫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嬰兒腸絞痛。
  • 寶寶7天未排便以為生病,醫生卻說很健康,可能是「肛欲期」
    01寶寶一周未排便,醫生說很健康同事小莫的孩子今年2歲了,談起孩子小莫總是一臉驕傲,孩子學什麼都很快,紙尿褲說戒就戒了,小小年紀還很貼心。孩子排便出現異常,可能是「肛欲期」到了02什麼是寶寶「肛欲期」?
  • 崔玉濤答疑:關於寶寶上廁所的25個問題,一次說清!
    答:一般來說,小孩子的消化系統和膀胱沒有發育成熟,他們是無法自己控制排便和排尿的功能,把便屬於人為地迫使孩子進行排尿或排便,不利於孩子膀胱和肛門肌肉的發育,且把便對孩子之後學習自主如廁也沒有任何幫助。而在把便的過程中,家長要一直舉著孩子的雙腿,這個動作也非常不利於孩子的髖關節發育。
  • 如何才能改善寶寶腸道功能,提高吸收能力呢?
    原來主要取決於孩子腸道益生菌數量的多少,益生菌過少,便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成長發育。一般來講,剖腹產的孩子腸道益生菌較一般孩子差。因為胎兒的腸道內是無菌的,當媽媽分娩時,媽媽產道中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益生菌被孩子吸入,再定植在孩子的腸道中,生長繁殖,構成了一個良好的腸道微生態環境,這種細菌將陪伴終身,保衛著人體健康。
  • 「黃」寶寶曬太陽有用嗎?
    對於大部分小寶寶來說,經歷黃疸只是客串一下「小黃人」,數天之後便安然度過;但對於有些小寶寶來說,黃疸就是異常兇險的關卡。因此,家有新生兒,寶爸寶媽們都要對「黃疸」有充分的了解、重視和警覺。黃疸為何青睞新生寶寶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症狀,通常情況下,60%的足月寶寶都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早產寶寶的發生率則為80%。
  • 科學家認為: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腦力開發讓寶寶更聰明
    文 | 小書蟲媽媽擁有一個聰明健康寶寶,是每對父母的美好願望。如何讓寶寶變得聰明呢?科學家發現,0~6歲這個階段是兒童腦部細胞、腦部結構、腦部功能發展的黃金期,也深刻影響著未來智力潛能的發展。因此,父母要抓住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充分開發大腦,打造聰明寶寶。 01大腦發育過程大腦是人體「最高司令官」,人的行為、語言、判斷、感覺、思考均由大腦指揮。我們首先來了解孩子大腦的發育過程。寶寶出生後,寶寶的大腦會以迅猛的速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