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培養(組培)的含義

2021-01-21 藥用植物組培


   


     培養指把培養材料放在培養室(無光、適宜溫度、無菌)裡使之生長,分裂和分化形成愈傷組織,光照條件下進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的過程。

1.固體培養法

即用瓊脂固化培養基來培養植物材料的方法,是現在最常用的方法。雖然該方法設備簡單,易行,但養分分布不均,生長速度不均衡,並常有褐化中毒現象發生。

 

2.液體培養法

用不加固化劑的液體培養基培養植物材料的方法。由於液體中氧氣含量較少,所以通常需要通過攪動或振動培養液的方法以確保氧氣的供給,採用往復式搖床或旋轉式搖床進行培養,其速度一般為50~100r/min,這種定期浸沒的方法,既能使培養基均一,又能保證氧氣的供給。



1.初代培養

初代培養旨在獲得無菌材料和無性繁殖系。即接種某些外植體後,最初的幾代培養。初代培養時,常用誘導或分化培養基,即培養基中含有較多的細胞分裂素和少量的生長素。初代培養建立的無性繁殖系包括:莖梢、芽叢、胚狀體和原球莖等。

 

根據初代培養時發育的方向可分為:

(1)頂芽和腋芽的發育

採用外源的細胞分裂素,可促進使具有頂芽或沒有腋芽的休眠側芽啟動生長,從而形成一個微型的多枝多芽的小灌木叢狀的結構。在幾個月內可以將這種叢生苗的一個枝條轉接繼代,重複芽苗增殖的培養,並且迅速獲得多數的嫩莖。然後將一部分嫩莖轉移到生根培養基上,就能得到可種植到土壤中去的完整小植株。一些木本植物和少數草本植物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再生繁殖,如月季、茶花、菊花、香石竹等等。這種繁殖方式也稱作微型繁殖,它不經過發生愈傷組織而再生,所以是最能使無性系後代保持原品種的一種繁殖方式。

 

適宜這種再生繁殖的植物,在採樣時,只能採用頂芽、側芽或帶有芽的莖切段,其他如種子萌發後取枝條也可以。



莖尖培養是較為特殊的一種方式。它採用極其幼嫩的頂芽的莖尖分生組織作為外植體進行接種。在實際操作中,採用包括莖尖分生組織在內的一些組織來培養,這樣便保證了操作方便以及容易成活。

 

用靠培養定芽得到的培養物一般是莖節較長,有直立向上的莖梢,擴繁時主要用切割莖段法,如香石竹、矮牽牛、菊花等。但特殊情況下也會生出不定芽,形成芽叢。

 


(2)不定芽的發育

在培養中由外植體產生不定芽,通常首先要經脫分化過程,形成愈傷組織的細胞。然後,經再分化,即由這些分生組織形成器官原基,它在構成器官的縱軸上表現出單向的極性(這與胚狀體不同)。多數情況下它形成芽,後形成根。

 

另一種方式是從器官中直接產生不定芽,有些植物具有從各個器官上長出不定芽的能力如矮牽牛、福祿考、懸鉤子等。當在試管培養的條件下,培養基中提供了營養,特別是提供了連續不斷植物激素的供應,使植物形成不定芽的能力被大大地激發起來。許多種類的外植體表面幾乎全部為不定芽所覆蓋。在許多常規方法中不能無性繁殖的種類,在試管條件下卻能較容易地產生不定芽而再生,如柏科,松科,銀杏等一些植物。許多單子葉植物儲藏器官能強烈地發生不定芽,用百合鱗片的切塊就可大量形成不定鱗莖。

 

在不定芽培養時,也常用誘導或分化培養基。用靠培養不定芽得到的培養物,一般採用芽叢進行繁殖,如非洲菊、草莓等。

 

(3)體細胞胚狀體的發生與發育

體細胞胚狀體類似於合子胚但又有所不同,它也通過球形,心形,魚雷形和子葉形的胚胎發育時期,最終發育成小苗。但它是由體細胞發生的。胚狀體可以從愈傷組織表面產生,也可從外植體表面已分化的細胞中產生,或從懸浮培養的細胞中產生。

 

(4)初代培養外植體的褐變

外植體褐變是指在接種後,其表面開始褐變,有時甚至會使整個培養基褐變的現象。它的出現是由於植物組織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而使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所致。在褐變過程中,會產生醌類物質,它們多呈棕褐色,當擴散到培養基後,就會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從而影響所接觸外植體的培養。

 

褐變的主要原因如下:

a、植物品種 研究表明,在不同品種間的褐變現象是不同的。由於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異,因此,有些花卉品種的外植體在接種後較容易褐變,而有些花卉品種的外植體在接種後不容易褐變。因此,在培養過程中應該有所選擇,對不同的品種分別進行處理。

b、生理狀態由於外植體的生理狀態不同,所以在接種後褐變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說來,處於幼齡期的植物材料褐變程度較淺,而從已經成年的植株採收的外植體,由於含醌類物質較多,因此褐變較為嚴重。一般來說,幼嫩的組織在接種後褐變程度並不明顯,而老熟的組織在接種後褐變程度較為嚴重。

c、培養基成分 濃度過高的無機鹽會使某些觀賞植物的褐變程度增加,此外,細胞分裂素的水平過高也會刺激某些外植體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從而使褐變現象加深。

d、培養條件不當 如果光照過強、溫度過高、培養時間過長等,均可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從而加速被培養的外植體的褐變程度。

 

為了提高組織培養的成苗率,必須對外植體的褐變現象加以控制。可以採用以下措施防止、減輕褐變現象的發生。

(1)選擇合適的外植體 一般來說,最好選擇生長處於旺盛的外植體,這樣可以使褐變現象明顯減輕。

(2)合適的培養條件 無機鹽成分、植物生長物質水平、適宜溫度、及時繼代培養均可以減輕材料的褐變現象。

(3)使用抗氧化劑 在培養基中,使用半胱氨酸、抗壞血酸等抗氧化劑能夠較為有效地避免或減輕很多外植體的褐變現象。另外,使用0.1%~0.5%的活性炭對防止褐變也有較為明顯的效果。

(4)連續轉移 對容易褐變的材料可間隔2~24小時的培養後,再轉移到新的培養基上,這樣經過連續處理7~10天後,褐變現象便會得到控制或大為減輕。

 

2、繼代培養

在初代培養的基礎上所獲得的芽、苗、胚狀體和原球莖等,數量都還不夠,它們需要進一步增殖,使之越來越多,從而發揮快速繁殖的優勢。繼代培養是繼初代培養之後的連續數代的擴繁殖培養過程。旨在繁殖出相當數量的無根苗,最後能達到邊繁殖邊生根的目的。

繼代培養的後代是按幾何級數增加的過程。如果以2株苗為基礎,那麼經10代將生成210株苗。



繼代培養中擴繁的方法包括:切割莖段、分離芽叢、分離胚狀體、分離原球莖等。切割莖段常用於有伸長的莖梢、莖節較明顯的培養物。這種方法簡便易行,能保持母種特性。培養基常是MS基本培養基;分離芽叢適於由愈傷組織生出的芽叢。培養基常是分化培養基。若芽叢的芽較小。可先切成芽叢小塊,放入MS培養基中,待到稍大時,再分離開來繼續培養。增殖使用的培養基對於一種植物來說每次幾乎完全相同,由於培養物在接近最良好的環境條件,營養供應和激素調控下,排除了其他生物的競爭,所以能夠按幾何級數增殖。在快速繁殖中初代培養只是一個必經的過程,而繼代培養則是經常性不停的進行過程。但在達到相當數量之後,則應考慮使其中一部分轉入生根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講,增殖只是儲備母株,而生根才是增殖材料的分流,生產出成品。

 

3.繼代培養時材料的玻璃化

實踐表明,當植物材料不斷地進行離體繁殖時,有些培養物的嫩莖、葉片往往會呈半透明水跡狀,這種現象通常稱為玻璃化。它的出現會使試管苗生長緩慢、繁殖係數有所下降。玻璃化為試管苗的生理失調症。

 

因為出現玻璃化的嫩莖不宜誘導生根,因此,使繁殖係數大為降低。在不同的種類、品種間,試管苗的玻璃化程度也有所差異。當培養基上細胞分裂素水平較高時,也容易出現玻璃化現象。在培養基中添加少量聚乙烯醇、脫落酸等物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玻璃化的現象發生。

 

呈現玻璃化的試管苗,其莖、葉表面無蠟質,體內的極性化合物水平較高,細胞持水力差,植株蒸騰作用強,無法進行正常移栽。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培養容器中空氣溼度過高,透氣性較差造成的,其具體解決的方法為:

a、增加培養基中的 溶質水平,以降低培養基的水勢;

b、減少培養基中含氮化合物的用量;

c、增加光照

d、增加容器通風,最好進行CO2施肥,這對減輕試管苗玻璃化的現象有明顯的作用;

e、降低培養溫度,進行變溫培養,有助於減輕試管苗玻璃化現象發生;

f、降低培養基中細胞分裂素含量,可以考慮加入適量脫落酸。

 

4.生根培養

當材料增殖到一定數量後,就要使部分培養物分流到生根培養階段。若不能及時將培養物轉到生根培養基上去,就會使久不轉移的苗子發黃老化,或因過分擁擠而使無效苗增多造成拋棄浪費。根培養是使無根苗生根的過程,這個過程目的是使生出的不定根濃密而粗壯。生根培養可採用1/2或者1/4MS培養基,全部去掉細胞分裂素,並加入適量的生長素(NAA、IBA等)。



誘導生根可以採用下列方法:

a、將新梢基部浸入50或100*10-6IBA溶液中處理4~8小時;

b、在含有生長素的培養基中培養4~6天

c、直接移入含有生長素的生根培養基中。

 

上述三種方法均能誘導新梢生根,但前兩種方法對新生根的生長發育則更為有利。而第三種對幼根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其原因是當根原始體形成後較高濃度生長素的繼續存在,不利於幼根的生長發育。

 

另外也可採用下列方法就可生根:

(1)延長在增殖培養基中的培養時間;

(2)有意降低一些增殖倍率,減少細胞分裂素的用量(即將增殖與生根合併為一步);

(3)切割粗壯的嫩枝在營養缽中直接生根,此方法則沒有生根階段。可以省去一次培養基製作,切割下的插穗可用生長素溶液浸蘸處理,但這種方法只適於一些容易生根的作物。

 

另外少數植物生根比較困難時,則需要在培養基中放置濾紙橋,使其略高於液面,靠濾紙的吸水性供應水和營養,從而誘發生根。

 

從胚狀體發育成的小苗,常常有原先已分化的根,這種根可以不經誘導生根階段而生長。但因經胚狀體發育的苗數特別多,並且個體較小,所以也常需要一個低濃度或沒有植物激素的培養基培養的階段,以便壯苗生根。



試管內生根壯苗的階段,為了成功地將移植到試管外的環境中,以使試管苗適應外界的環境條件。通常不同植物的適宜馴化溫度不同。如菊花,以18~20℃為宜。實踐證明植物生長的溫度過高不但會牽涉到蒸騰加強。而且還牽涉到菌類易滋生的問題。溫度過低使幼苗生長遲緩,或不易成活。春季低溫時苗床可加設電熱線,使基質溫度略高於氣溫2~3℃,這不但有利於生根和促進根系發達,而且有利於提前成活。

 

移植到試管外的植物苗光強度應比移植前培養有所提高,並可適應強度較高的漫射光,(約4000lx左右),以維持光合作用所需光照強度。但光線過強刺激蒸騰加強,會使水分平衡的矛盾更尖銳。


相關焦點

  • 組織培養在草莓生產中的優勢及組培苗移栽技術
    組織培養在草莓生產中的優勢及組培苗移栽技術馬繼文草莓,別名又叫洋莓、地莓、地果、紅莓等,在園藝上屬漿果類果樹,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是漿果類水果,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草莓組織培養可以在較小的空間內有效的保存大量的種質資源,避免病蟲害威脅,有利於草莓的快速繁殖。採用莖尖、葉片培養的組培苗,在定植後期生長勢強,抗逆、抗病能力提高,植株較為健壯。一、草莓組織培養影響因素1、外植體材料組織器官的不同,組培後代的變異程度也不同。
  • 蝴蝶蘭組培種苗生產技術 蝴蝶蘭組織培養技術
    蝴蝶蘭組培種苗生產技術 蝴蝶蘭組織培養技術1 蝴蝶蘭組織培養技術1.1 無菌苗獲得 蝴蝶蘭花梗作為外植體,不僅易獲得,而且不會損傷植株,容易誘導。選擇側芽飽滿、新鮮、無病毒的蝴蝶蘭花梗,整枝取下。在切取花梗時要注意將刀片消毒,以防微生物感染。
  • 什麼是組織培養(組培)
    植物組織培養概念(狹義)指用植物各部分組織,如形成層、薄壁組織、葉肉組織、胚乳等進行培養獲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養過程中從各器官上產生愈傷組織的培養,愈傷組織再經過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用組織培養法繁殖植物,這是組織培養應用於生產的主要的和成效最大的實例。首先是在蘭花上的成功應用。自Morel在1960年得到蘭花組織培養苗後,很快應用於生產,形成了組織培養法繁殖蘭花工業。由於組織培養法繁殖植物的明顯特點是快速,每年可以數以百萬倍速度繁殖,因此對一些繁殖係數低,不能用種子繁殖的名特優植物品種的繁殖,尤為意義重大。
  • 組織培養的定義、培養步驟和組培苗的馴化移栽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組培快繁什麼是組織培養(組培)植物組織培養概念(廣義)又叫離體培養,指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器官或細胞,原生質體等,通過無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條件下進行培養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其他產品的技術。
  • 【中科起源】植物組培機器人研究進展與展望——繼代培養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逐漸增加,組培生產作為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急需採用自動化生產技術,以提高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機器人技術的應用將對組培產業的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植物組織培養是以Haberlandt提出的細胞全能性作為理論依據,採用環境控制方法創造出適於植物組織或細胞生長的理想條件,對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及原生質體進行培養,獲得完整植株或組織器官的技術。
  • 東北刺人參組培快繁及種質保存技術&附培養基配方
    *【易生組培】植物組織培養一站式服務平臺*【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小圖標,分享到朋友圈*【新朋友】點擊上方標題下藍色字
  • 參薯組織培養的初步研究&附培養基配方
    *【易生組培】植物組織培養一站式服務平臺*【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小圖標,分享到朋友圈*【新朋友】點擊上方標題下藍色字
  • 植物組織培養的技術原理
    而組培苗是在母株器官、組織或細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以保持母株的全部特性(花形、花色、株形、開花習性、抗逆性等),因而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集多種優良性狀於一體的植株加以分生,從而得到大量與母株一模一樣的植株。  2.培育脫毒苗木採用組織培養技術,利用植株的分生組織不易感染病毒的原理,可以對花卉植株的分生組織進行組織培養來繁殖苗木,防止親代植株的病害傳遞給子代,從而達到脫毒的目的。
  • 植物組培汙染完美解決方案
    植物組培廣泛應用於植物科研,如模式植物,作物育種等,工廠化生產,如觀賞花卉植物,中藥材生產,園林園藝等,但是組培過程中種苗的汙染是廣大工作者最頭疼的問題,尤其是真菌汙染,常用的抗生素根本無法有效的抑制和清除,來自美國Plant cell Technology公司的專家針對這一問題,研發了一款高效的植物組培微生物汙染清除試劑——PPM(Plant Preservative
  • 我國首批油棕樹組培苗大田試種成功
    新華社海口11月17日電(記者劉鄧)記者從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獲悉,我國首批油棕樹組培苗在海南省儋州市經過兩年大田試種,已實現100%正常開花掛果,這意味著我國油棕組織培養技術已經成熟,有望在數年內實現優質油棕樹組培苗的商業化生產應用。
  • Nature Biotechnology 無需組培實現植物基因編輯
    通過組織培養創建經過編輯的植物通常效率低下,費時,僅適用於有限的物種和基因型,並且會導致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發生意外變化。在這裡,本研究報告兩種通過從頭分生組織誘導產生基因編輯的雙子葉植物的方法。發育調節劑和基因編輯劑被輸送到整個植物的體細胞中。這會誘導分生組織產生具有目標DNA修飾的芽,並將基因編輯傳遞給下一代。植物組織培養一直是植物擴繁的重要技術手段。
  • 當我們種植草莓的時候,該如何去給草莓進行組織培養呢?
    培養無病毒苗通常有莖尖培養、花葯培養和熱處理3種方法。熱處理法受條件限制,國內應用不多。組織培養或叫離體繁殖,通常是培養草莓匍匐莖頂端的分生組織(莖尖),誘導出幼芽,然後通過腋芽的增殖,迅速擴大繁殖幼株經馴化培育後,移植到大田,也可進行花葯培養。
  • 植物組織離體培養出來的植物和種子種出來的植物有什麼區別?
    植物組織離體培養和種子繁育是植物繁殖常用的兩種擴繁技術,從表現來看雖然我們都可以通過這些途徑獲取一個單獨完整的植株,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兩種繁育方式卻存在著根源基因遺傳上的區別。今天就簡單和大家講解一下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
  • 組培大講堂 | 植物組織培養的一般方法(4)——原生質體培養
    原生質體培養的基本方法包括:材料的選擇與處理、原生質體的分離、純化、培養、誘導愈傷組織和再生植株。(1)材料選擇。葉片是植物原生質體最方便和最普遍的來源,葉片中的葉肉組織是游離原生質體的一種經典材料。它來源方便,供應及時,當有明顯的葉綠體存在時也便於在細胞融合中識別。(2)材料預處理預。
  •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重點資料整理,自學、考試、工作必備!
    1、什麼是植物組織培養? 在生物技術領城中有什麼地位?指無菌條件下,在特定的培養基上對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和原生質體甚至包括完整植株進行培養的技術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從屬於生物技術領域中的細胞工程:生物技術是以生物學科為基礎,利用生物個體或生物器官、組織、細胞的特性,設計構建具有預期形狀的新物種,以及與工程原理相結合進行產品加工的綜合性技術體系
  • 特色樹種香葉樹、半楓荷種質組織培養技術
    特色樹種香葉樹、半楓荷種質組織培養技術陳齊明半楓荷(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又名邊荷楓、楓荷梨,是金縷梅科半楓荷屬常綠喬木,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也是我國特有的材藥兩用樹種[1][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
  • 黃花菜組培苗生產的小技巧
    導語:歡迎來到蕩起的波瀾,黃花菜組培苗生產的小技巧。長期以來,在黃花菜生產中存在著種源不足的問題,即使有了優良品種,用傳統的分蔸方法(1畝種苗只能分鐘4~6畝)繁殖也難快速發展。但是用組培克隆技術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因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而可實現「一株傳」,即用組織培養繁殖一苗圃一大田生產比分株繁殖要快百萬倍以上。將黃花菜的任何幼嫩部分(根、莖及莖盤、葉、花及花絲、花薹尖和剛分化的幼蕾、種子無菌苗等均可)。
  • 組織培養育苗的技術你知道嗎?看完懂了
    大家好,小編很高興又一次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組織培養育苗,希望大家能夠學到三農的一些知識。組織培養育苗組織塔養也叫微體繁殖,是根據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原理,在無菌的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原生質等在適宜的培養基上培養,促其分裂分化,變成幼苗和成苗的技術。
  • 繞開組培的高效基因編輯方法
    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優化使得通過基因編輯改良作物性狀的限速步驟轉移到組培轉化階段上。
  • 櫻桃樹栽培技術|櫻桃砧木組織培養繁殖
    先用70%酒精浸泡2~4秒,再放到0.1%新潔爾滅中15分鐘,再用0.1%升汞消毒5~10分鐘,其間用無菌水衝洗2~3遍,然後剝去葉柄、鱗片,取出帶數個葉原基的莖尖接入培養基,半包埋。櫻桃培養基多採用MS培養基,附加BA0.1~1.0毫克/升+IBA0.3~0.5毫克/升,蔗糖30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