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徵九號火箭出生就面臨落後?載人登月用長徵九號還是921火箭?
作為我國未來國之重器的超重型火箭「長徵九號」,承擔著我國未來載人登月、深空探測,甚至登陸火星星辰大海夢想,一直備受航天愛好者的關注。然而最近網絡有消息傳出,「長徵九號」還沒立項,並且面臨出生就落後狀況,載人登月使用的火箭是921火箭!
-
中國航天新突破,新型火箭發動機啟動!俄專家:距載人登月不遠了
中國航天技術,這六個字如今放在全球各國中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今時不同往日,五六十年前的時候,中國甚至連發射一顆衛星都比較困難,但是在2021年的如今,中國航天技術可能除了美國之外,少有國家能夠與其並肩了。
-
俄羅斯展示真實的航天實力,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運力達140噸
核動力火箭,是指使用核能為動力來替代傳統化學燃料的火箭!核動力火箭無論是推力還是續航能力上,都具有化學燃料火箭無可比擬的優勢。如果核動力火箭成功發射,必將是航天歷史上的重大裡程碑!使用化學燃料的太空飛行器進行一次火星旅行,起碼需要500天,而使用核動力的航天飛船,那麼只需要50天就可以!目前美俄中等大國都在進行核動力飛行器的研究,其中以美俄進展最快。而近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稱俄羅斯已經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拖船),並公開了相關照片!
-
俄羅斯開始組裝140噸核動力火箭,曾經的航天霸主將再次崛起?
核動力火箭,是指使用核能為動力的替代傳統化學燃料的火箭!核動力火箭無論是推力還是續航能力上,都具有化學燃料火箭無可比擬的優勢。如果核動力火箭成功發射,必將是航天歷史上的重大裡程碑!使用化學燃料的太空飛行器進行一次火星旅行,起碼需要500天,而使用核動力的航天飛船,那麼只需要50天就可以!目前美俄中等大國都在進行核動力飛行器的研究,其中以美俄進展最快。而近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稱俄羅斯已經開始組裝核動力火箭,並公開了相關照片!
-
提上日程!中國航天重頭戲將要來了,或將助力實現登月的夢想
中國航天重頭戲將要來了,或將助力實現登月的夢想自航天技術誕生以來,人類就在嘗試尋找其他星球之中生命存在的痕跡,尤其是近些年地球的資源供給漸顯不足,人類開始設想會不會還有另外一個星球適合人類居住,或者其他的星球是否有更多的資源物資以供我們利用,這也是人類航天技術探索的重要目標之一。
-
核動力火箭,30天到達火星?
最近,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正計劃建造核裂變裝置,以作為宇宙飛船的主要動力,科學家認為,如果我們使用核動力火箭飛往火星,只需要30天時間。在很多人的眼中,核能最成熟的運用就是核電站,那麼,只能發電的反應堆,又是如何用在火箭上的呢?並非新鮮事物核動力火箭,並非現在才提出來的新概念。
-
核動力飛彈、核動力轟炸機 揭秘美蘇瘋狂核競賽
1957年,美國空軍和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開始秘密籌劃一個「可以改變未來」的項目。面對在戰略飛彈領域咄咄逼人的蘇聯,美國空軍考慮到相同重量的核燃料釋放的能量是化學燃料的數百萬倍,決定研製一種利用核動力提供無限續航能力的新概念戰略飛彈,從而確定自身的絕對核優勢。
-
核動力推進火箭或成為未來火箭演化的「下一站」
在這種情況下,「快」成為人類對火箭的終極追求之一,如科幻小說中出現的曲率驅動飛船,它是一種飛行條件,要求太空飛行器必須達到光速,或甚至超過光速的幾倍的特殊狀態,這對太空飛行器有著不可替代的顯著影響。不管是電推,化學還是核動力,都是科學家們正在嘗試的途徑,而核動力推動火箭能帶來的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
-
長徵九號火箭出生就面臨落後?載人登月使用長徵九號還是921?
作為我國未來國之重器的超重型火箭「長徵九號」,承擔著我國未來載人登月、深空探測,甚至登陸火星星辰大海夢想,一直備受航天愛好者的關注。「長徵九號」是傳統的大推力發動機和助推器組合形式(土星5號結構),隨著商業航天的快速崛起,復用火箭的出現大幅度拉低發射成本,傳統火箭面臨高成本難以找到客戶的狀況。另外近幾年核動力火箭等新概念火箭又開始炒作,傳統火箭不被看好聲音日益高漲。
-
蘇聯實力堪比美國,為何從未載人登月?專家:給我們也提了個醒
美國的綜合國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美國不僅在軍事武器方面很先進,並且在航天領域也領先其他國家很多。美國是目前唯一一個實現載人登入月球的國家,這在美國的歷史上也是很大的壯舉。其實在當時蘇聯在航空領域的發展還是很好的,在某些方面還領先美國,就比如蘇聯是第一個進行載人航天的國家,在對月探測上,蘇聯的無人探測器在月球的探測成就上要遠高於美國,因為蘇聯當時的實力也不比美國差,所以很多人都覺得蘇聯會領先美國一步,率先完成載人登月。不過蘇聯確實有登月計劃,但是由於「月球15」探測器在月球墜毀了,整個項目也宣告失敗。
-
核動力火箭有多瘋狂?100天能到火星,只有美國敢測試
1955年美國輿論界炸開了鍋,矛頭對準美國軍方,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口誅筆伐,各種社會名流也在媒體上向軍方施加壓力。然而美國軍方並不妥協,雙方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這起衝突長達兩年之久,最終以美國軍方的認輸結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影響中國登月?航天工程師離職風波背後的可重複使用火箭計劃
記者此前曾從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箭航天」)方面了解到,張小平已任職公司,並預備擔任公司可重複使用火箭項目的重要工作。因可重複使用火箭經濟性強、能和傳統航天在役運載火箭形成補充,類似款為美國SpaceX在研的「猛禽」發動機。藍箭航天正將研發此類火箭作為重要戰略,他們已將該火箭項目取名為「朱雀二號」。而對張小平離職事件,該公司於今日對記者稱:無法回應。
-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要建核熱推進傳送器,登陸火星時間縮短一倍
(月球基地想像圖)自人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完成登月壯舉後,各國對於登月這件事都保持著謹慎的態度。直到21世紀美國、俄羅斯在內的航天大國才再次掀起一股登月熱潮。就拿今年的美國來講,其在太空探索方面可謂是大動作頻頻。
-
載人登月、火星基地、火箭送物流,中國航天大會透露了這些信息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於9月18日至21日在福建福州舉行,今年大會的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每一年的航天大會都會吸引國內外航天工作者和愛好者的關注,今年的大會也是乾貨滿滿,不僅公布了載人登月新方案,甚至還有地火經濟圈、自主學習的人工智慧火箭等重大構想。
-
登月之旅:中國航天正走向輝煌(附我登月艇組圖)
當時他還是復旦大學數學系的學生,再有兩年才畢業,嚴格地說是60屆的學生。「毛主席在1958年的中國八大二次會議上說,『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理解這是一個『號召』,號召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的航天領域上。」當年李大耀所在的上海機電研究院的任務就是研製我國第一枚探空火箭T-7M,「我當時也不懂什麼火箭、衛星,我的工作就是計算太空飛行器的空氣阻力。」
-
美國公開登月失敗鐵證!印度航天專家至今嘴硬:80%任務成功
深空探索工程歷來有著科學與戰略的雙重價值,美國通過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確立了科技霸主地位,同時刺激工業手段革新,由此產生的一系列技術紅利與航天文化軟實力時至今日仍然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印度作為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立志要做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他們的目光也早早盯住了月球,並於本世紀初啟動了月船系列探測器項目。
-
探月工程進入深水區,正在論證載人登月,新一代重型火箭提上日程
截至目前,僅有美國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從月球帶回大量重要的標本,為人類了解月球,奠定了基礎。由於過高的成本,美國載人登月項目最終被叫停,這也使得全球月球探測一度陷入低潮,直到中國推出探月工程,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後,全球範圍內再度掀起了一股探月熱潮,尤其是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後,美俄先後推出月球基地項目,計劃開發月球資源。
-
中國載人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搶在美國之前登月
目前,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中,按照「新華社」的報導,預計在今年11月份,我國將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用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不過要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大的工程,依靠長徵-5號運載火箭還是遠遠不夠的。
-
航天帝國被禁錮的腳步:蘇聯載人登月失敗原因分析
75噸載荷,但這取決於液氫和核動力火箭等研製進展情況。比如,美國陸軍俘獲了德國納粹火箭專家馮·布勞恩後,自認為自己最應該搞火箭,卻得不到信任;而美國海軍雖然也在研發火箭,但卻缺乏關鍵技術與人才,只能硬著頭皮發發射火箭,發射一顆影響美國人心理健康的"啞彈"。此外,還有各種名目的航天實驗室、飛彈兵工廠、發動機公司、飛機公司、大學研究所、個人團體等,都在做重複而無統一性的工作。
-
...核動力、載人航天、國家重大任務……是他們研究領域的關鍵詞
根據官網介紹,2009年林海青通過「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回國,用他多年在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形成的學術視野和科研管理經驗,創建了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是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中央企業勞動模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