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民政廳關於報送對省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第0023號提案答覆的函
民建海南省委員會:
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轉來省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第0023號《關於對我省防控重大自然災害問題的建議》提案收悉。經研究,現將我廳對提案的答覆報送給你們,請審示。
附件:海南省民政廳關於對省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第0023號提案的答覆
二OO九年四月十四日
海南省民政廳關於對省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第0023號提案的答覆
民建海南省委員會:
貴委提出的關於對我省防控重大自然災害問題的建議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近年來我省各級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綜合減災規劃,堅持以防範為主、能力建設為本的指導思想,狠抓防災減災應急機制建設,深入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完善抗災備災基礎設施,全省防災減災整體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是自然災害應急救助管理體制初步確立。為做好我省自然災害應急救助的組織、協調工作,2006年我省成立了由分管民政工作的副省長擔任主任,省政府一名副秘書長、省民政廳廳長任副主任,省直11個廳(局)的有關負責同志為成員的海南省減災委員會,建立了涉災部門之間的災害信息會商、通報、共享及減災綜合協調機制。
二是自然災害預警信息平臺體系初步建立。近年來,我廳非常重視自然災害的預警、預報工作,先後與省氣象、三防等部門建立起自然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平臺體系。每當預測自然災害即將對我省產生影響時,省氣象、三防等部門及時向我廳發布信息、通報情況,讓我廳在災害來臨之前提前做好防災救災工作。
三是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體系初步建立。近年來,我省各級民政部門針對我省自然災害發生頻繁的實際,分別制定了1個省級自然災害專項救助應急預案、18個市縣救助應急預案,初步建立了包括專項救助應急預案、市縣應急救助預案和重點企事業單位救助應急預案在內的救助應急預案體系。
四是省、市縣災情信息管理系統初步建立。為提高我省民政部門災情信息管理的水平,2006年,省民政廳機關區域網與民政部相聯接,區域網內安裝了災情管理信息系統,各市縣民政局也陸續安裝了災情統計軟體,能夠通過網絡及時報送災情,救災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五是基層災害信息員隊伍體系初步建立。為提高我省災害預警預報和災情管理工作水平,進一步完善我省災害應急救助工作機制,提高我省減災救災工作能力,近年來我省各級民政部門積極構建省、市縣、鄉鎮、村(居)委會四級災害信息員隊伍體系。全省現有四級災害信息員3327名,其中省廳2名、市縣23名、鄉鎮237名、村(居)委會3065名。同時各市縣民政部門注意加強基層災害信息員裝備的建設分別給基層災害信息員配備了電腦、辦公電話等必需的辦公設備。
六是認真抓好「減災示範社區」試點工作。2008年下半年我廳選擇了海口、文昌兩個市作為海南省「減災示範社區」試點單位。在我廳的組織和指導下,兩個試點市初步健全了減災管理和組織領導機制,制定了社區災害應急預案,逐步完善了社區減災公共設施,及時開展減災知識培訓。減災示範社區的建設,有利推動我省城鄉社區綜合減災工作的全面開展,起到較好的示範推動作用。
七是做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從2004年開始,我省陸續開展了旨在提高困難群眾抗災減災能力、改善居住條件的危房改造、茅草房改造工作,有效提高了農村特別是農村困難群眾的抗災能力,有效減少了因自然災害導致的生命財產損失。5年來,全省共投入資金近2億元,改造農村危房、茅草房和恢復因災倒房2萬多間。
八是建設防洪樓工程。針對我省洪澇災害頻發的實際,從2000年開始,在全省沿海沿江地區建設防洪樓,作為受災群眾緊急轉移、防洪避險、救災物資儲備場所。到目前,全省已投入建設資金3000多萬元,建成防洪樓140多幢,可同時容納災民近3萬人。
九是積極推動救災物質儲備體系建設。針對我省四面環海,突發自然災害後,交通受限,從外省調運救災物資難度大、時間周期長的實際,我們把加強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提高應急救災物資保障水平作為大事來抓,推動了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去年3月,經省發改委立項,省財政安排建設資金810萬啟動了省級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設,預計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即將結束我省沒有救災物資儲備倉庫的歷史。為增加省級救災物資儲備的品種和數量,去年省財政還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採購救災儲備物資,確保了災害來臨時,能夠及時調用足夠的儲備物資開展減災救災工作。
近年來,儘管我省各級民政部門對防災減災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對貴委提出的意見,今後我廳將加大工作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綜合減災十一五規劃》,積極採取紮實有效的措施,繼續把我省防控重大自然災害工作推上新的臺階。
在此,對貴委提的寶貴意見表示感謝,並請貴委繼續關注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的意見,以促進我省民政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