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的構造及成因

2021-02-15 地理知識精選

火山是一個由固體碎屑、熔巖、流或穹狀噴出物圍繞著其噴出口堆積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由火山口,巖漿通道和火山錐組成。火山噴出口是一條由地球上地幔或巖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質堆積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氣攜帶到高處而擴散到幾百幾千公裡外的地方。


  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學過程。地殼上地幔巖石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產生部分熔融並與母巖分離,熔融體通過孔隙或裂隙向上運移,並在一定部位逐漸富集而形成巖漿囊。隨著巖漿的不斷補給,巖漿囊的巖漿過剩壓力逐漸增大。當表殼覆蓋層的強度不足以阻止巖漿繼續向上運動時,巖漿通過薄弱帶向地表上升。在上升過程中溶解在巖漿中揮發性物質逐漸溶出,形成氣泡,當氣泡佔有的體積分數超過75%時,禁錮在液體中的氣泡會迅速釋放出來,導致爆炸性噴發,氣體釋放後巖漿粘度降到很低,流動轉變成湍流性質的。如若巖漿粘滯性數較低或揮發份較少,便僅有寧靜式溢流。從部分熔融到噴發一系列的物理化學過程的差別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動。

火山

板塊構造學說主張板塊的運動,是由於地球內部軟流圈的熱對流造成的。而當板塊互相推擠,密度較大的一邊會下降到另一邊下方,稱作隱沒,而發生隱沒的帶狀地區稱為隱沒帶或聚合性板塊交界。地底的高溫會將隱沒的板塊熔融,形成巖漿。巖漿藉由浮力緩緩上升,最後聚集成為巖漿庫,就是火山底部儲存巖漿的場所。而當巖漿中的氣體壓力累積到一個程度,火山就爆發了。例如:環太平洋地區的火山,大多為此種火山。 有些火山分布在板塊的張裂性交界上,也就是兩個板塊分離的帶狀地區。在這種地區,高溫的地函物質會上升,形成海底火山山脈,稱作中洋脊。

還有一些火山並不位於板塊的交接處,例如美國黃石複式破火山口及夏威夷群島。火山學家稱這些火山是坐落於「熱點」上。目前熱點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但科學家普遍認同熱點是由地函底部上升的「熱柱」造成。當板塊在熱點上做水平移動時,便有一連串的火山生成。這樣作用連續發生後,會造成一系列的火山島群,而離熱點越遠的火山其生成年代越老。

相關焦點

  • 地震成因
    地震成因:板塊構造學說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稱作地殼。地殼巖層受力後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由於地質構造活動引發的地震叫構造地震;由於火山活動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固巖層(特別是石灰巖)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 原生裂隙構造是什麼?
    原生裂隙構造是什麼?礦床構造主要是指控制礦化及礦體分布的構造。本區控制礦化及礦體分布的構造(以下簡稱控礦構造)多數是複合成因的,往往是在原生構造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控礦構造中大量發育的各種角礫巖,不僅是找礦的重要標誌,而且還是探索礦床成因的重要現象。下面就以巖體原生構造為主要內容,介紹與次火山巖體有關的的構造。(1)邊緣冷縮裂隙帶產於巖體的接觸帶內側,由密集的層節理帶組成,並伴有斜節理。
  • 地震的分類與成因
    1 地震的分類構造地震:地殼運動時在其薄弱部位發生斷裂錯動火山地震:火山爆發,巖漿猛烈衝出地面而引起 陷落地震:溶洞陷落誘發地震:由於人工爆破、礦山開採及工程活動所引發的地震2 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說斷層說Wegener大陸漂移假說:假定一個超級大陸於3億年前破裂,其碎塊漂移出去形成現今的大陸。
  • 菲律賓塔爾火山出現火山閃電,科學家也不知成因,或促成火山預報
    我們都知道閃電是一種常見的大氣放電現象,但是並非所有的閃電都是大氣放電現象,人為的放電現象也可以產生閃電,從本質上講,閃電就是一種電火花,是一種含有強大能量的等離子體,比如在地震和火山爆發中也經常會發生閃電,地震時產生的閃電被叫做地光,火山閃電也並非罕見。
  • 隕落成因決定了地質構造的方向性
    如果巖漿完全來自於上地幔,就無法形成蛇綠巖套、雙模式巖套、埃達克巖等地質構造。只有小行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隕石坑巖漿衝擊波層流裡的物質才會產生金屬氫;在金屬氫聚合了二氧化矽的同時,金屬態還形成了矽酸鹽、硫酸鹽、碳酸鹽、烴等等。
  • 自然地理|水文-湖泊的分類及成因分析
    眾多湖泊性質有別,成因不同,下面進行簡要的介紹。一、分類1、按性質分為鹹水湖、淡水湖(要求能根據等高線判斷鹹淡,有河流流出的一般淡。只是判斷依據,不是形成原因)3、按成因分為內力與外力。內力成因湖有:構造湖(是在地殼內力作用斷裂或陷落形成的構造盆地上經儲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滇池、貝加爾湖、維多利亞)、火山口湖、堰塞湖(由於地質變動,例如火山熔巖流、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之後儲水形成的湖泊。
  • 研究超級火山成因秘密 浙大學者揭示地球內部奧秘
    2018-01-22 06:3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周煒超級火山噴發概念圖多次引發地球巨變的超級火山,其成因卻與水有關。超級火山噴發概念圖超級火山成因四大因素,其中水最難捉摸超級火山是最為暴烈的地球運動,在超級火山面前,我們熟知的西西里島火山、夏威夷火山和菲律賓火山等可謂是小巫見大巫,只可稱作「小火山」。
  • 了解地震分布規律 掌握板塊構造學說
    注意:海嘯是指海底地震、火山噴發、風暴潮或陡崖崩塌等引起海水劇烈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淹沒甚至摧毀的災害。  二、地震的基本要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線等。  三、震級和烈度的關係:一次地震,震級只有一個,烈度可有多個。
  • 美國西海岸的地震活動與地震柱構造(中文版)
    按照這個思路,首先研究了U01地震子柱構造的火山成因及其前兆信息,然後研究了U02地震子柱構造的殼內強震活動成因及其遷移規律,並就2019年7月6日M7.1地震的前兆信息進行分析和總結,給出了未來處置類似事件的基本方法。
  • 太湖成因之謎之隕石撞擊坑學說
    關於太湖的成因,學術界長期存在著瀉湖說、堰塞湖說、構造沉降說和火山說等多種假說。近年來,太湖西南側的圓弧地貌特徵引起國內外學者對「隕石衝擊坑成因說」的關注及爭議。這一學說又分「隕石撞擊成因說」和「彗星爆炸成因說」兩種。
  • 四大類島嶼及成因
    大陸島的成因主要有:①因構造作用,如斷層明掘高或地殼下沉,致使沿岸地區一部分陸地與大陸相隔成島;如中國的海南島和臺灣島。青海湖鳥島遠景火山島是因海底火山持久噴發,巖漿逐漸堆積,最後露出水面而形成的。我國火山較少,火山島也主要是大陸架上的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澎湖列島、釣魚列島、渤海海峽的大黑山島等都是火山島。
  • 高考地理小專題——板塊構造學說
    典型例題一:讀「亞歐大陸東岸某地區地質構造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圖示海域中島弧的形成原因。如果該海域存在海溝,最可能分布在島嶼的東側還是西側?(1)運用板塊構造學說,簡釋秘魯境內高大山脈的成因。(2)概述秘魯地形和氣候類型的分布狀況。(3)秘魯西海岸形成了南北延伸的荒漠帶,從自然地理的角度簡析其成因。
  • 專家:構造地震佔全世界地震90%以上 破壞力最大
    專家:構造地震佔全世界地震90%以上 破壞力最大 2008年05月28日 15:14 來源:成都晚報 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成因,可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一是由於地下深處巖層錯動、破裂造成的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次數最多,破壞力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這次汶川大地震就屬於構造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邊緣龍門山中央斷裂帶。二是由於火山作用,如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它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 不同成因的巖石形成條件、物質成分、結構和構造各不相同,其中大
    不同成因的巖石形成條件、物質成分、結構和構造各不相同,其中大 2019-01-22 18:15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揭秘火山、地震的深部成因
    蘇格蘭西岸海域的海底地貌,南太平洋的海底火山,非洲南部的穹窿構造……全球都能見到板塊構造論所無法解釋的地貌。板塊構造論從50年前開始被廣泛認可,其中心內容是:地球的最上層——巖石圈或稱陸界(厚度為60~250千米)由一連串堅硬的板塊組成,漂浮在黏稠的地幔之上。
  • 淺談地震成因之我見(上)
    地震成因的真相為什麼難以攻克呢?雖然科學發展了,但人類還沒發明探測地心的儀器,對地球的整體生理構造機能理解不清,因此研究地震成因根源無法切中要點,預報震情也無據可依。雖然科學家以蛋的結構描述地球內部構造,但對地球內的地核與地幔的循環原理認識不清,易產生錯誤認知。在我看來,實際上,地球不僅像蛋結構,也是一種生物體,但與動植物的生長形式不一樣,地球具有的是星系類的生命特性。
  • 西太平洋大塔穆火山形成機制研究獲進展
    該火山具有時空分布連續的火山結構、較薄的火山蓋頂沉積、良好的地磁場分布以及成熟的大洋地殼等特徵,同時具有洋中脊三聯點的構造背景,是研究巨型海底火山、洋底高原、海洋大火成巖省等形成機制、驗證地幔柱和板塊成因假說的天然實驗室。
  • 38億年前地球構造致火山活動 海洋地殼沉入地幔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儘管研究人員對早期歷史中和地球形成相關的火山作用一直處於不斷研究中,但仍有許多此類知識等待探尋。由弗朗西絲-詹納(Frances Jenner)帶頭的一支研究團隊最近發現的新證據,表明引起火山活動的一些構造運動,比如現在還在發生的一些構造運動,可能早在38億年前就已處於進行之中了。目前,該研究結果已被刊登在期刊《Geology》上。
  • 西太平洋大塔穆火山形成機制的新認識—新聞—科學網
    該火山具有時空分布連續的火山結構、較薄的火山蓋頂沉積、良好的地磁場分布以及成熟的大洋地殼等特徵,同時具有洋中脊三聯點的構造背景,是研究巨型海底火山、洋底高原、海洋大火成巖省等形成機制、驗證地幔柱和板塊成因假說的天然實驗室。
  • 地貌成因分析大全
    最近整理了一系列構造地質學的科普文章,不僅涵蓋了鬼斧神工的地質之美,還對其地質成因進行了分析。愛走彎路的河流美國Arizona州大峽谷,Colorado河    這些蛇樣扭曲的河道,叫曲流,特別常見於衝積平原。在基巖出露的山區在一定構造條件下,亦可形成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