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最大陰謀:張衡—候風地動儀

2020-08-26 ORANGE醫心

——地震能被預測嗎?

——可以的。

我先不說張衡的候風地動儀靠不靠譜,後面我會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為什麼說地震能被預測呢?我們知道,在地震前期,幾分鐘到兩三天內(一天內的居多),很多動物都會有異常的反應,例如,牛、馬、驢、騾驚慌不安、不進廄、不進食、亂鬧亂叫、豬 不進圈、不吃食、亂叫亂鬧、鼠 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發呆、不怕人、驚恐亂竄、叼著小鼠搬家,還有蛇冬眠出洞,這些都可以說明,地震前期是能夠被感知的,只不過人感知不到。那我們再來看看地動儀。

古代科學家張衡的「候風地動儀」能不能預測地震?相信大家小時候的歷史書當中都有地動儀的圖片和記載,但在前幾年,地動儀的圖片從歷史教科書上&34;。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地動儀預測地震的真偽爭論也火熱了起來,那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地動儀的發明。

關於地動儀的記載,在《後漢書·張衡列傳》中也僅有二百多個字的記載。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蟾蜍,是蝦蟆也。蟾音時佔反,蜍音時諸反。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也正是這寥寥無幾的文字記載,候風地動儀也失傳了,地動儀就變得撲朔迷離。那地動儀的發明是不是陰謀呢?反正方舟子是噴了,他靠這個吃飯的,咱們要有自己的辯證能力。

首先張衡出身名門望族,其父張堪歷任蜀郡太守、漁陽太守,也是著名的「聖童」,基因好,成長環境佳,所以張衡也有著很深的學問淵博,並且有充足的時間。

其次,張衡任職太史令。太史令除了修繕歷史外,還負責天文、曆法,從專業研究方向上來講也是可以的,在他任職的20多年裡,單是有記載的地震有18次,還有很多大型山崩和地裂。研發地動儀的需求和研發時實驗條件也都是有的。

所以,造出一個測試地震發生瞬間的儀器是可能的,但是預測儀器挺難的。因為要提前感知地震,這個儀器需要很精密,其次,還需要準確,不能稍有震動、聲音就觸發地動儀(例如打雷)。模糊不清,相信這也是為什麼歷史課本刪節的原因。

以下是陰謀論分析。

首先,地震是什麼?天災。在古代的時候,天災往往會成為叛逆大臣造反造謠的一個點:「這是上天的旨意,連老天都對當政者不滿」,因此,張衡造出地動儀是當時的需求。張衡隨即也得到了高升。

第二點,地動儀是133年被發明的,但是從永建四年(129年)到陽嘉元年(133年)的4年內沒有發生地震的記載,候風地動儀卻神奇般地誕生了。

高升之後,東漢又進入了一波高頻率的地震,沒過多久,張衡就被扳倒了。後來甚至引發了「黨錮之禍」。張衡的失勢被後代士人所同情,於是張衡漸漸被吹捧起來,地動儀也就從一個換取盛寵的陰謀模型成為了神乎其神的科學儀器。

那小編也希望隨著現代科技日益強大,有朝一日地震能夠真正的被預測到,避免像汶川地震這樣的重大自然災害的發生。

相關焦點

  • 張衡的地動儀是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年),張衡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但他的地動儀早在公元20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失傳了,我們在教課書中看到的地動儀是上個世紀我國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設計出來的「仿製品」,很多人感慨被這個假文物騙了幾十年。有人說,中國人對張衡地動儀的情緒是一種宗教式崇拜,地動儀失傳了,說明它不科學,不實用,沒有不失傳的道理。中國科學院院士傅承義也說,「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地動儀飽受詬病,是因為這件讓人們引以為豪的高科技產品,除了文獻,我們找不到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它確實存在過,其仿製品也對預測地震沒有任何作用。
  • 再說張衡的地動儀是否管用
    根據陰陽學說,天是陽的、動的,地是陰的、靜的,張衡在《靈憲》一文中說:「天體於陽,故圓以動,地體於陰,故平以靜。」那麼本來是靜的大地突然動起來,發生了地震,就是陰陽不和、動靜無常,是因為陰氣(地氣)太盛,侵犯了陽氣(天氣)。張衡在製作地動儀時,只能根據他對地震的這些玄虛的認識來設計。地動儀的全稱叫「候風地動儀」,候風,就是觀測風向,風是氣的流動引起的,候風就是為了觀測氣的變化。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消失」
    張衡地動儀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中有都柱……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在2010年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曾經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
  • 方舟子:再說張衡的地動儀是否管用
    地動儀的全稱叫「候風地動儀」,候風,就是觀測風向,風是氣的流動引起的,候風就是為了觀測氣的變化。地震發生時陰氣上洩,而氣瀰漫宇宙之間無處不在,即使在遠離地震的地方感覺不到地動,也能通過觀測氣的變化知道地動,所以叫「候風地動儀」,這應該就是張衡的設計思路。
  • 科技史上的3月1日 張衡地動儀真假難辨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3月1日)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被刪出教材?因為不科學?真相是…
    不過沒關係,說到他的名字,你肯定會很熟悉,他就是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而說起張衡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無疑就是候風地動儀了。圖片來源:華西都市報歷史:教材上的地動儀是怎麼來的?不過,據史料記載,候風地動儀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殆盡。那麼,那個印刷在中國現代教材之中,讓我們對其充滿想像的「地動儀」,又是怎麼來的呢?
  • 張衡的地動儀,為什麼會從歷史課本上刪除?原因很簡單真實!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這位在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張衡。 張衡,漢朝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除了詩人,張衡對於天文學、地理學也有著深刻的研究。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精準預測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莫非怕洩密
    張衡地動儀真能準確預報地震嗎?教材為什麼把它刪掉了?你怕洩露嗎?張衡之所以能被稱為聖人,是因為他達到了中國古代科學領域的高峰,最大的證明就是他發明了候風地動儀。有人說,"地動儀"應該是地震儀、地動儀,但更普遍的說法是,這是地震儀,也就是用來預報地震的儀器。前綴"候風"指的是如何預測地震的具體方法。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後,引來一片質疑,難道張衡地動儀不存在
    相傳,張衡地動儀共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在公元132年時,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被後世之人稱為候風地動儀。
  • 被刪除的張衡和地動儀,是外國的質疑?還是對自我文化的不自信
    2100年前,中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就是張衡。曾經,張衡和他的地動儀是我們歷史課本上的必將知識,但是只因為一些所謂的外國學者的質疑,我們的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從此就消失在了我們的歷史課本上。張衡是東漢人,是南陽五聖之一,他學識廣博,天文地理、諸子百家,兼蓄包容,自成一家。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課本刪除,專家:它的原理錯了
    公元132年,54歲的張衡發明了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而西方第一臺地震儀是有義大利人路吉·帕米裡在1856年,關於張衡製作的地動儀,被記載於了《續漢書》、《後漢紀》和《後漢書》。據《後漢書》記載:「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
  • 比西方早一千七百年 張衡的地動儀是否真實存在?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對於張衡和他所製作的候風地動儀,想必國人一定不會陌生。因為早在中學時期,人們就在歷史教材上學習瞻仰了這段故事,並為古人的智慧自豪不已。教材中的張衡地動儀東漢時期,地震頻繁多發。於是,他潛心研究數年,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臺地動儀。據史料記載,地動儀上有八個方位,且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課本刪除,專家:它原理是錯的
    九零後在念中學時會學習到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地動儀,老師甚至會生動形象的講解,但在近年的中學教材中,卻發現張衡的地動儀知識不見了,為何地動儀會被刪除?專家:它原理是錯的。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教科書移除?專家發現了不對
    我國古代歷史上,也曾經誕生過很多的發明,如果還記得歷史書的讀者,一定對於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不陌生。根據《後漢書》的記載,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家測驗地震的儀器,由張衡在公元132年發明,候風地動儀用精銅製作而成,員徑八尺,漢八尺約合當今之一米八-九的樣子,其外形像一個酒樽。地動儀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和它周圍的八套牙機裝置。而在外面,則有八個龍首,對應八個蟾蜍,如果哪裡有地震,龍口變回張開,小銅珠就會落到蟾蜍口中。
  • 張衡地動儀被貶「一文不值?」已經移出教科書?
    大家都學過歷史課本中一篇文章,是被老師重點強調的,關於張衡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發明家,科學家。就今來說,算河南南陽人。而張衡一生最傑出的發明就是能夠預測地震的候風地動儀。相信不少小夥伴還記得歷史課本中紙張與墨的香氣,以及那一頁泛著古色的候風地動儀圖片。候風地動儀外表精細,華麗,內部結構複雜,有一根支柱和八道機關。
  • 張衡的地動儀真有效嗎?為何初中教科書要刪除其內容,原因很意外
    其中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十幾年來被當作偉大的發明,在世界各地展出數次,前段時間卻傳出要撤出歷史教科書,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地動儀是用來預測地震的動向,外表像一個酒罈子,周圍鑲嵌了八條龍柱,分別指向了八個方位。
  • 張衡「地動儀」為何退出課本?究竟什麼地方出錯了?
    中國泱泱大國,上下五千年歷史,自然不會只有四大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祖衝之的圓周率、郭守敬的《授時曆》等成就均享譽世界。張衡結合自己所學的天文地理知識,參考全國地震資料,研究出了候風地動儀,最初並沒有人相信張衡的地動儀能預測地震,直到漢順帝陽嘉三年,張衡的地動儀才一躍成名。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語文教材,老教授:房梁上吊塊肉都比他的那個強
    張衡身處的漢朝多地震,《資治通鑑》有詳細的記載:漢孝景帝中元二年,春,正月,地一日三動;漢孝成帝元延三年,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壅江三日,江水竭;漢孝和帝永元九年,春,三月,庚辰,隴西地震…… 為了應對地震,張衡苦心鑽研出了候風地動儀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如果活在現代,能否獲得諾貝爾獎?
    地震就是威力最大的自然是災害之一,地震來臨的時候,房屋頃刻間倒塌,良田陷入了地下,所到之處,生靈塗炭。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件被發明出來的寶貝是與地震有關的,這件寶貝就是「地動儀」。公元132年(東漢時期)的時候,經常發生地震。當時張衡絞盡腦汁發明了「地動儀」,它也被叫做「候風地動儀」。這既然是為了地震而發明的,那麼這件寶貝可以預測地震嗎?張衡發明的這件「地動儀」不能預測地震,它只能知道震後的方位。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如果活在現代,能否獲得諾貝爾獎?
    地震就是威力最大的自然是災害之一,地震來臨的時候,房屋頃刻間倒塌,良田陷入了地下,所到之處,生靈塗炭。一、地動儀地震所帶來的傷痛大家都知道,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所帶來的傷痕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目前為止人們依然沒有有效的技術工具,在地震來臨之前就準確地預測到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