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補貼清算方式引發意外效應:新能源客車要變「賣方市場」?

2020-12-05 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

  近日,一份由國家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開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清算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網上流傳。

  《通知》要求,申請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的企業,需提交2016年度(如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清算報告及產品銷售、運營情況,包括銷售發票、產品技術參數、車輛註冊登記信息等信息;並指出,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累計行駛裡程須達到3萬公裡(作業類專用車除外),目前行駛裡程尚不達標的新能源汽車,應在達標後申請補貼,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按照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

  有客車生產企業人士告訴記者,企業已經收到了這份《通知》,並表示,雖然政策並非專門針對客車,比如純電動物流車和計程車等新能源車的行駛裡程也要達到3萬公裡才能領補貼,但由於純電動客車銷量大,導致《通知》對客車領域的影響最大。

  設置3萬公裡「門檻」、先清算再撥付補貼,這些要求將使客車生產企業和行業產生什麼變化?

  達標3萬公裡「看」車型

  中國汽車報記者了解到,新能源公交車通常每天約行駛100-200公裡,一年行駛裡程達到3萬公裡問題不大,而團體接待用車、通勤班車等的行駛裡程要在申請補貼時累計達到3萬公裡有一定難度。

  再考慮到車輛的銷售時間、運營單位接車後實際投入運行的時間,如果是下半年投入使用,即便是運行強度較大的公交車,也可能達不到3萬公裡的累計行駛裡程要求。

  「這個要求制約了一部分通勤車的購買需求,有些企業單位的通勤班車,運行強度確實不大,一天可能達不到100公裡。」一位客車生產企業人士說。他還表示:「我們正在統計2016年銷售的、(累計行駛裡程)能達到3萬公裡的車輛數量。即便是公交車,有些2016年下半年銷售的、運行強度弱的,也可能達不到3萬公裡要求,尤其是10月份以後銷售的車輛。」

  「一、二線城市運行的新能源客車,一年行駛裡程就達到3萬公裡的比例較高,三、四線城市的新能源客車,達到3萬公裡的周期可能會長一些。」安源客車董事長兼總經理方俊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主要看是什麼車型,以及路線長度。」

  但也有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通知》是對「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作出了「3萬公裡累計行駛裡程」的限制,不排除有些團體接待用車、通勤班車可以上私人牌照。「雖然國家規定6米以上大客車不允許上牌到個人名下,但個別地方可能管理不嚴。」這位業內人士透露。

  資金壓力大 車企開始「挑」客戶

  可以看出,新規實施後,客車生產企業的資金周轉周期延長,企業資金壓力增大。「這樣規定之後,企業的資金佔用太厲害了。」一位客車生產企業人士說,「從2017年開始,我們會在合同條款裡進行約定,要求客戶在車輛上牌一段時間內必須達到3萬公裡運營裡程,否則我們情願放棄這個訂單。」

  另一位客車生產企業人士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為了避免出現資金困難,我們會有針對性地選擇客戶,問清楚客戶買車的用途,以及一年內能不能跑夠3萬公裡。此外,公司也考慮採取一些措施,比如讓客戶交2萬-3萬元的保證金,在合同約定時間內跑滿3萬公裡後退還保證金。」

  另外,還有客車生產企業人士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為了規避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公司有可能提高新能源客車的售價。

  利於行業發展 分段按比例補貼更好

  顯而易見,新的補貼清算方式是為了防止騙補。對此,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高級技術顧問裴志浩說:「按照行駛裡程來撥付補貼的思路很好,如果能準確的記錄下行駛裡程,就能從根本上杜絕騙補。關鍵是3萬公裡的考核指標能不能真正監管到位,行駛裡程能否準確記錄。要確保行駛裡程記錄儀不能被隨便改動。」

  同時,新的補貼清算方式也有助於鼓勵擁有新能源技術水平高的車企更快發展。質量高的車輛通常能保證更高的出勤率,更容易達到3萬公裡的累計行駛裡程要求,客戶就會更傾向於購買這種高質量高出勤率的產品;但如果產品質量差、故障率高,很難在申請補貼前達到3萬公裡要求,那麼這種車輛就會少有人買。因此,裴志浩認為,雖然《通知》的要求短期內會給客車生產企業造成資金壓力,但是有利於新能源客車行業的長遠發展。

  裴志浩還補充指出,行駛裡程達標後給補貼的思路很好,但是還應該把管理方式更細化。比如,採取「多用多補、少用少補、不用不補」的方式,將補貼按比例分配,行駛裡程未達到一萬公裡不發放補貼,達到一萬公裡發放一部分補貼,2萬公裡再發放一部分,累計行駛裡程越高發放補貼比例越大。「3萬公裡『一刀切』的方式,對客車生產企業造成的資金周轉壓力比較大,分段按比例補貼,企業負擔會小一些。」裴志浩說。

  雖然補貼方式變化給客車生產企業帶來了資金周轉壓力,但也有一些企業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他們無畏這種變化,並且更歡迎這種變化。「真正做新能源客車的企業,不懼補貼方式的變化,哪怕沒有補貼也會繼續做下去。我們企業就希望補貼減少、公平競爭。」方俊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以往過高的補貼,導致新能源客車銷售不是拼技術,而是拼誰關係硬。現在,隨著補貼金額降低和補貼方式的變化,各生產企業都在降成本、提質量、增加研發投入。」

  方俊還強調,現在新能源客車相比傳統柴油客車的價格優勢已經不再明顯。「我國新能源客車市場正在從政策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用戶真正願意使用的新能源車,才是好的新能源車。」

  策劃編輯:薛亞培

相關焦點

  • 中通客車6.83億新能源補貼到帳 還有30多億「在路上 」
    新能源補貼遲到導致的應收帳款高企,也在增加中通客車的財務支出。中通客車2018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下降的同時,公司財務費用達到1.57億元,相較前一年增加24.92%,原因主要是借款增加利息支出增加所致。之前,有中通客車人士告記者,「補貼資金欠錢挺多,我們銀行融資成本也挺高,銀行為控制風險,原來可能利率下浮,現在可能都要上浮」。
  • 新能源汽車補貼滑坡效應繼續 宇通客車2018年淨利潤下滑26.45%
    宇通客車的大股東包括宇通集團和公司高層。宇通客車表示,其盈利表現受到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變化影響。2018 年,國家新能源補貼標準進一步下調,宇通新能源客車盈利能力受到較大影響,但仍好於行業整體水平。資料顯示,2016年,宇通客車獲得應結算補助資金約28.9億元,成為當年獲新能源汽車補貼最多的車企。2017年,其獲得補助資金為4.44億元。而到了2018年,該金額進一步下降。
  • 補貼退潮外企入局,囚徒博弈下的新能源汽車會漲價嗎?
    6月25日是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前的最後一天,在這前一天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造車新勢力紛紛打出保價牌,一方面向未下單的用戶進行「溫馨提醒」,另一方面則宣布不漲價。對於此次「斷奶」,各大車企早已有心理準備,但實際上該如何應對退坡帶來的連鎖反應仍舉棋不定。新能源補貼退坡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若車企選擇漲價,則必然面臨銷量不振的後果。但不漲價,車企則需要割讓利潤保住市場。
  • ...財政部提前下達2021年新能源補貼預算 利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07:18:52 來源: 證券時報 舉報   11月20日,國家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預算
  • 直驅、輪邊、輪轂——新能源客車電機進化之路
    那麼直驅電機、輪邊電機、輪轂電機以及相應的動力總成系統各自是什麼特點,市場應用以及未來發展情況到底如何?  為此中國客車網先後採訪了多名汽車電機行業專家,聆聽他們對行業的思考和探索,同時深入調研中國新能源客車電機企業的最新技術和前瞻研發,歷時一月有餘,三易其稿,匯總成文。
  • 2017上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大事件一覽
    此外,《通知》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門檻、建立了懲罰機制,且補貼金額退坡,即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各類車型2019年至2020年中央及地方補貼標準和上限,在現行標準基礎上退坡20%。2.新能源汽車準入新規發布影響指數:★★★★★1月16日,《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正式發布。
  • 解讀|財政部解讀可再生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可獲哪些補貼?
    答: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堅持以收定支原則,新增補貼項目規模由新增補貼收入決定,做到新增項目不新欠; 二是開源節流,通過多種方式增加補貼收入、減少不合規補貼需求,緩解存量項目補貼壓力; 三是凡符合條件的存量項目均納入補貼清單;
  • > 國網新能源雲來了 數百億元市場正在開啟 - 新能源雲
    數百億元市場正在開啟 - 新能源雲 推進新能源雲建設,構建線上線下全面支撐的新能源產業生態圈,並形成融合跨行業、跨專業以及跨地域的新商業模式,無疑是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有效路徑。
  • 解析新能源客車電池安全
    2020年5月12日,工信部組織制定的GB 18384-2020《電動汽車安全要求》、GB 38032-2020《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布,將於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 那些年兩會傳遞出的新能源汽車「好聲音」
    安進:新能源汽車在價格上要走「大眾化路線」  全國人大代表、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安進提出,「新能源車只有保有量大了才能實現節能減排的作用」,因此在價格上要走「大眾化路線」,而充電樁等配套設施的建設也應加速。他建議政府加大對新能源車及充電樁建設的補貼力度,並提供優惠電價。
  • 中國新能源 「後補貼時期 」發展分析
    近年來,隨著成本大幅下降,新能源發電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國家近期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降低補貼強度、加快補貼退坡,鼓勵建設不需要國家補貼的新能源發電項目,推動風電、光伏平價上網,新能源發展正逐步進入「後補貼時期」。
  • 新的國補政策將比此前的版本出現較大變化
    社會各界翹首以盼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今日終被四部委會正式籤定完畢,經歷了騙補風波後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何去何從,將於本月中旬正式發布的文件中便可一見分曉。 據報導,2016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有望在12月上旬發布,新的國補政策將比此前的版本出現較大變化。
  • 中通「新N系」更懂市場所需
    發布會現場中通客車為何要在這個時間點發布「新N系」全系產品?對於「新N系」全系產品,中通客車有著怎樣的期望?在即將到來的「後補貼時代」,「新N系」全系產品能否輕鬆破局?在發布會現場,記者找到了答案。2019年,中通客車基於對未來市場的預判,開發了『新N系』全系產品。希望『新N系』全系產品的發布,能夠助力5G時代的『智慧公交』和『公交都市』建設,助力踐行屬於公交人的『大時代』與『中國夢』。」截至目前,中通客車已累計銷售新能源客車約70000輛,其中純電動客車市場佔有率達20%左右,燃料電池客車佔有率高居榜首,產品已遠銷至德國、韓國、以色列、沙特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 從客車行業領頭羊到工人欠薪維權 製造「水氫車」的青年汽車集團...
    從市場飽和度達70%到2019年僅銷售幾十臺旅遊車,從行業翹楚到經營陷入困境引發職工討薪,從創新領先企業到被指虛假炒作,一直處於輿論漩渦中的青年汽車在經歷了幾次被申請破產後,終於在2020年年末宣布進入預重整階段。對於青年汽車為何僅不到10年就從高光跌到低谷。
  • 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2020年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
    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技術高度重視,從汽車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的戰略出發,頒布制定了優惠的政策措施,積極促進本國新能源汽車工業發展,以期提升本國汽車工業國際競爭力、在全球汽車工業新一輪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進入市場競爭階段。
  • 2021年新能源補貼新政解讀:補貼退坡20%,裡程補貼退坡是關鍵
    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內容解讀  2021年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方向    由於四部委於2020年4月聯合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表示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並提前明確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退坡幅度,穩定市場預期。  因此,在補貼退坡已有預告且退坡幅度小的情況下,威爾森認為,整車廠家進行上調車輛指導價抵消補貼退坡的可能性較小。
  • 後補貼時代的電池技術趨勢和市場格局
    後補貼時代,市場化、產業化將取代補貼,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核心要素。那時的動力電池技術趨勢和市場格局會怎樣呢?一、總覽動力電池技術後續趨勢(1)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磷酸鐵鋰是最早應用於動力電池的正極材料。
  • 再見2020丨這一年,這些政策影響了新能源車市 - 第一電動網
    在新冠疫情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漸退坡影響下,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呈低迷狀態,銷量低於2019年同期。進入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單月產銷量快速轉正,8月開始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從整體車市來看,新能源汽車仍然是拉動國內車市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 中通客車:工業設計大賽金獎的「耦合」之路
    伴隨主持人洪亮的聲音 「下面有請,金獎獲得者,中通客車代表上臺領獎!」中通客車新能源項目負責人,山東省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聯盟首席專家,泰山學者王欽普激動的跨向領獎臺,代表公司和創作團隊從省領導手中接過金獎獎盃和證書。
  • 新能源補貼「30萬元」門檻之下 特斯拉不降反升?
    就在昨天,根據財政部發布的信息,為了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好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工作,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