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廢令」,發達國家該還的總得要還

2020-12-04 中國網

賈衛列  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長

繼中國宣布禁止進口「洋垃圾」之後,東南亞國家也陸續因為對「洋垃圾」不堪重負而發出進口禁令。最近,印度成為對「洋垃圾」說「不」的又一個發展中國家,這再度造成西方發達國家的措手不及,並引發深深的擔憂。

「文明優越感」的坍塌 

垃圾是生產和生活的廢棄物,這也決定了其中一部分仍有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雖然通過垃圾的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進行無害化處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但垃圾即便分類後還需要花費巨大的經濟成本、人力成本,再專門開闢出大量的土地去處理。

實際上,在垃圾處理方面,發達國家幾十年來對發展中國家一直有一種「文明優越心態」。原因是,發達國家早就實行垃圾分類,以較低的成本回收利用了垃圾中能夠再利用的資源。而發展中國家確實在家庭垃圾分類這方面與發達國家有差距,所以西方媒體經常將「自覺垃圾分類」當作發達國家民眾更加文明的標誌之一,從而形成了心理優越感。

通過垃圾的跨境轉移,把處理成本極高和不能最終處理的固體廢棄物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自己享受綠水青山的同時把環境災難留給了他人,這是一種以「部分人類中心主義」為準則的西方世界的文明形態,與人類整體文明的發展格格不入。而西方如今面臨垃圾回收危機加劇的情況,就使這個問題難以再掩蓋下去,從而凸顯出來。

據《紐約時報》近日報導,隨著成本飆升,越來越多的美國城市不再回收垃圾。例如,目前在費城150萬居民的可回收材料中,約有一半被焚燒處理,將垃圾轉化為能源。在孟菲斯,回收的幾乎所有罐子、瓶子和報紙都被送到垃圾填埋場。如今在美國,有數百座城鎮像這兩座城市一樣,要麼取消回收項目,要麼限制接收的回收材料類型或者同意大幅提價。

發展中國家不堪重負 

客觀說,自2018年開始,中國將4類24種固體廢物調整列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後,西方發達國家面對每天產生的各種垃圾,堆放已經成為一大難題。更令他們頭痛的是,這些垃圾難以在短時間內妥善處理。發展中國家陸續發布的「垃圾進口禁令」,實際上給西方面臨的這場危機帶來了雪上加霜的效應。

在快速城市化和人口增長的推動下,2016年全球產生了20.1億噸垃圾,至少有三分之一沒有經過環境無害化處理,其中的塑料垃圾有2.42億噸,佔固體垃圾總量的12%。而且,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不能有效處理的。另一個更讓國人和西方人驚訝的是,僅中國一個國家過去30年就消納了全球近50%的廢舊塑料。

另一方面,處理這些垃圾要耗費大量的資源。由於發達國家長久以來只享受固體廢物跨境轉移的好處和方便之處,他們在處理本國產生的固體廢物上時會不作為、慢作為。這一狀態主要由兩個因素導致:

首先,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於發展中國家環保法規的不嚴格,每噸危險廢物的處置費用僅為發達國家的1/40至1/4,而且進口固體廢物回收還可以再利用其中的鐵、銅、鋁以及金、銀、鈀等稀有金屬,帶動進口垃圾集散地的經濟發展。巨大經濟利益驅使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的垃圾消納地。有數據顯示,中國實行禁止進口「洋垃圾」之前,每年此項淨收入在10億元以上。

其次,固體廢物攜帶的有害氣體和粉塵會汙染大氣,長時間的露天堆放將造成有害成分向四周和縱深的土壤遷移,改變土壤成分和結構。此外,處理過程中的汙水直接排入水體造成水汙染,固體廢物中含有的大量有毒有害鉛化合物、汞、鎘和鉻,以及消耗臭氧的含氯氟烴氣體,更是嚴重危害公眾的健康。

可以說,越來越多國家已經認識到,進口固體廢物引起的大氣、土壤、水的汙染,嚴重破壞了進口國的生態環境。更有報導稱,「中國禁『洋垃圾』一年,東亞『接盤國』生不如死」。

隨著汙染問題對全球環境的破壞,它嚴重阻礙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展中國家自身垃圾的增長與處理能力也產生了矛盾,這些國家對發達國家的「洋垃圾」進口說「不」,其實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

發達國家的責任所系 

對於社會發展中的垃圾處理問題,各國自掃門前雪將是基本責任。此外,發達國家還需擔當起更多的人類發展責任,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普及垃圾分類和提高處理技術。

剛閉幕的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的主題,就是「尋求創新解決辦法,應對環境挑戰並實現可持續消費與生產」。會議著重討論了海洋塑料汙染和微塑料、一次性塑料產品、化學品和廢物無害化管理等全球環境政策和治理進程。遭遇垃圾危機後,美國也發出「因為中國,我們正在重新思考」的感慨。

實事求是地說,「垃圾進口禁令」之後產生的垃圾處理難題,發達國家恐怕一時沒有好的解決辦法,但這終究是要靠他們自己解決。而要引起我們足夠重視的是,自身垃圾不斷增加所帶來的難題。

近年來,我國在固體廢物的處理問題上採取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方式方法,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廚餘垃圾處理上,通過生活垃圾發電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在廢舊家電的處置上,政府補助、專業回收公司回收處理再利用;對廢舊電瓶等處置企業,實行嚴格的準入門檻並嚴格監管;建築垃圾則通過掩埋、傾倒至固定場所,或使建築垃圾再生加工成可以再次使用的建築建材;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處理,則通過無害化和資源化回收利用;危險廢物的處理,也通過嚴格的管理和先進的技術逐年增加處理量。

面對不斷增長的垃圾數量,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別人,除了在源頭上嚴控外,要依靠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科學規劃,增加投入,不斷提高固體廢物的處置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國保持經濟發展的同時,避免走入發達國家當今的「垃圾門」。

相關焦點

  • 中國將全面實施禁廢令
    近日,中國造紙行業龍頭企業與政府部門開會討論下一步禁廢問題。據國內一個主要貿易協會稱,禁廢令的發布是板上釘釘了。業內人士表示,預計今後數年的供應缺口,很多公司都到東南亞投資部署。中國最大的紙業公司在提到廢紙供應問題時說,公司早已做了最壞打算。纖維出口方面的業內人士說,這些因素導致人們採取行動。
  • 中國「禁廢令」實施後,泰國等成為新興廢物目的地
    固體廢物新興目的地的出現證明中國「禁廢令」已經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提升固體廢物進口標準的舉措。 2018年1月1日起,中國禁止進口包括廢塑料、廢礦渣在內的24項固體廢物,大幅減少進口種類和數量。
  • 「禁廢令」改變再生塑料行業格局
    保護環境 「禁廢」刻不容緩  吉林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林軻表示,中國大量進口國外固體廢棄物已持續多年,佔世界廢塑料進口總額的56%。  為此,我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將禁止進口4類共24個品類的固體廢物,包括生活源廢塑料、釩渣、未分類的廢紙及廢紡織品。隨後,國家還發布了《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對一些「原則上」的規定基本都有了明確的界定。
  • 再生聚乙烯:「禁廢令」「停工令」再生塑料業颳起小旋風
    繼2017年底禁止進口生活源廢塑料後,工業來源廢塑料2018年12月31日全面禁止!在可見的10年內,不會再有進口廢塑料!「禁廢令」進一步升級!隨著國家環保整頓的推進,各地再生塑料廠家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各地的小型工廠、家庭作坊被關停,大型廠家也被要求限產、停產整頓。
  • 「禁廢令」下原料缺口增大,紙企盯上新「口糧」!
    隨著「禁廢令」的落地,國內廢品收購價格大漲,面對日益趨緊的原料缺口,造紙企業也開始從原料端布局,秸稈造紙等新興資源利用方式的市場前景被廣泛看好。 01「禁廢令」帶火廢品收購 作為國內造紙企業原料的有效補充,「禁廢令」的實施
  • 發展中國家紛紛跟進中國「禁廢令」 西方垃圾回收危機加劇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3月16日報導,環保記者、曾任清華大學講師的島津洋一認為,當前塑料處理領域的新情況可能會令發達國家陷入困境。他警告說,塑料垃圾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他說,塑料垃圾的妥善處理需要昂貴的技術。這將使塑料處理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而現在塑料處理的成本僅僅是將其運往別處。
  • 禁廢令改變造紙原料格局 行業龍頭晨鳴紙業持續受益
    作為國內造紙行業重要生產原料,「廢紙」的徹底「禁入」對國內造紙原料結構的優化升級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漿紙一體化龍頭晨鳴紙業股價應聲大漲。限制政策加碼 外廢進口量遞減2017年以來,「禁廢令」持續加碼。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連續多年保持快速增長,但早期的粗放式增長也為環境和生態保護埋下了隱患。
  • 政府發布「禁廢」令 造紙龍頭晨鳴紙業優勢凸顯!
    「禁廢令」的落地不僅宣告國內造紙行業外廢強依賴的「舊時代」結束,也意味著像晨鳴紙業一樣具備產業鏈優勢的大型紙企的「新時代」的到來。固廢「禁入」升至法律高度公開資料顯示,今年4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並於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 資訊:「禁廢令」改變造紙原料格局 行業龍頭晨鳴紙業持續受益
    作為國內造紙行業重要生產原料,「廢紙」的徹底「禁入」對國內造紙原料結構的優化升級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一消息的刺激下,漿紙一體化龍頭晨鳴紙業股價應聲大漲。限制政策加碼 外廢進口量遞減2017年以來,「禁廢令」持續加碼。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連續多年保持快速增長,但早期的粗放式增長也為環境和生態保護埋下了隱患。
  • 「禁廢令」出臺!紙張價格1個月連漲3次,專家:漲價已成定局!
    國家公布「禁廢令」!紙張價格1個月連漲3次,專家:漲價已成定局!現在已經臨近春節了,往往在這段時間,物品價格都會上漲的,在最近的1個月裡,哪種物品漲價最多呢?應該是「紙張」了,我們知道紙張的價格跟原材料價格息息相關,這幾年造紙的原材料一直在上漲,導致紙張的價格上漲好像火箭一樣往上竄。
  • 「禁廢令」實施前夕國內多地廢紙大幅漲價 河南今年漲幅最小
    崔國洲介紹,《公告》中提及的進口廢紙,在業內被稱為「外廢」,外廢到國內的主要用途是做包裝紙箱;國內也在自行回收被稱為「國廢」的廢紙,國廢再分為兩類,即黃廢(黃板紙)和白廢(書本紙),其中以黃廢居多。「禁廢令」的實施,起碼對廢紙的影響不大。事實上,在即將正式實施《公告》所示內容前,我國在前幾年就收緊了對外廢的進口。「政策的實施是循序漸進的,給予業內一個充分適應的過程。」
  • 全面禁廢對造紙行業後市究竟有何影響
    該則官方通知發布即引起業內軒然大波,雖然業界一直對于禁外廢有所準備,但不少企業還是心存僥倖,認為距離全面禁廢的全面實行還有一段時間,而現在四部委聯合出示的一紙公告,徹底粉碎了業內對禁廢政策尚存的幻想,宣告了外廢時代的終結。  全面禁廢的政策還迅速攀上微博熱搜榜,引發廣大網友熱議,大家紛紛猜測全面禁廢這一政策的實行會對後市產生哪些影響。
  • 中國「禁廢令」讓歐洲自省
    現在中國令歐洲的這套體系陷入困境。因為中國日益依靠自身循環經濟,不想再進口塑料垃圾。德國很快將面臨回收材料過剩。因為迄今為止德國垃圾分揀站每兩噸垃圾中就有一噸被運往中國。此外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1月3日報導,中國理論上1日開始禁止垃圾進口,這可能引起全球「恐慌」,因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廢金屬、塑料和紙張的回收利用國。
  • 國家宣布「禁廢令」,紙張1個月「三連漲」,網友:要囤紙了嗎?
    每到春節期間我國不少東西都要經歷一次「漲價潮」,就好比近一個月時間中我國一些紙企出現了「三連漲」的情況,不少紙企都表示價格上漲是受到原材料價格所影響的,並且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中相關價格還將繼續上漲。毫不誇張的來說,這個物品的漲價速度真的是堪比「火箭」。
  • 「禁廢令」下廢紙進口收緊 紙企擴張欲解原料短缺之困
    山鷹紙業董秘吳星宇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行業不斷加碼產能,說明企業及政府對市場未來非常看好,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產品對外出口、未來電商發展及「禁塑令」政策的實施都會提供巨大的市場需求。在吳星宇看來,歐美等國家的造紙行業集中度非常高,前三名的企業加起來佔市場70%左右的份額,而中國不到50%,市場進一步集中空間很大。
  • 擴大「禁塑令」朋友圈勢在必行
    鄭建鋼「今年1月1日起,國家『限塑令』正式升級為『禁塑令』。這兩天我們銷售的電話可以說天天被客戶催交貨。有存量客戶,也有通過網絡搜索、熟人介紹的新增客戶,都急著要全生物降解塑膠袋。」慈谿市和達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科傑告訴記者,目前該企業的訂單已排至春節前。
  • 英科環保科創板IPO過會 稱供應商分散 「禁廢令」不會影響原料進口
    「禁廢令」下貿易類粒子銷售額佔比逐年增加根據英科環保最新回復函顯示,當前公司的主營業務有成品框、線條、再生塑料粒子、回收設備等,新增一次性防護面罩。對此英科環保稱,報告期內貿易類粒子銷售額佔比逐年增加,主要是由於在 2017 年中國實施 「禁廢令」可再生塑料進口量斷崖式下降的背景下,發行人基於多年銷售自產粒子的經驗,發覺國內再生粒子供應缺口,並開發海外再生粒子供應商,把握了商 業機會。由此,自 2017 年起,發行人貿易類再生粒子業務快速發展,發行人各 類再生塑料粒子的品質得到市場認可,貿易類粒子規模逐年增加。
  • 中國的「禁廢令」,慌亂了大半個歐洲!
    現在中國令歐洲的這套體系陷入困境。因為中國日益依靠自身循環經濟,不想再進口塑料垃圾。德國很快將面臨回收材料過剩。因為迄今為止德國垃圾分揀站每兩噸垃圾中就有一噸被運往中國。報導稱,中國和西方被禁垃圾出口商還在進行緊張的談判。西方出口商希望大大延長過渡期。英國回收利用協會負責人西蒙·埃琳希望中國最終同意給予一個過渡期。否則,西方人只好寄望本地回收企業能夠在塑料開始積壓之前迅速填補空白。
  • 時間表來了,湖州「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
    >限塑升級禁塑,真的來啦近日,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等9部門結合湖州實際,制定並印發《湖州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到2023年底 全市及各區縣均完成「無廢城市」建設;城市範圍內餐飲、商貿場所及快遞網點等重點領域不可降解塑料製品使用得到全面控制,塑料製品生產、流通
  • 森林包裝IPO:業績堪憂,「禁廢令」高懸或影響原料供應
    森林包裝IPO:業績堪憂,「禁廢令」高懸或影響原料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