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衛列 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長
繼中國宣布禁止進口「洋垃圾」之後,東南亞國家也陸續因為對「洋垃圾」不堪重負而發出進口禁令。最近,印度成為對「洋垃圾」說「不」的又一個發展中國家,這再度造成西方發達國家的措手不及,並引發深深的擔憂。
「文明優越感」的坍塌
垃圾是生產和生活的廢棄物,這也決定了其中一部分仍有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雖然通過垃圾的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進行無害化處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但垃圾即便分類後還需要花費巨大的經濟成本、人力成本,再專門開闢出大量的土地去處理。
實際上,在垃圾處理方面,發達國家幾十年來對發展中國家一直有一種「文明優越心態」。原因是,發達國家早就實行垃圾分類,以較低的成本回收利用了垃圾中能夠再利用的資源。而發展中國家確實在家庭垃圾分類這方面與發達國家有差距,所以西方媒體經常將「自覺垃圾分類」當作發達國家民眾更加文明的標誌之一,從而形成了心理優越感。
通過垃圾的跨境轉移,把處理成本極高和不能最終處理的固體廢棄物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自己享受綠水青山的同時把環境災難留給了他人,這是一種以「部分人類中心主義」為準則的西方世界的文明形態,與人類整體文明的發展格格不入。而西方如今面臨垃圾回收危機加劇的情況,就使這個問題難以再掩蓋下去,從而凸顯出來。
據《紐約時報》近日報導,隨著成本飆升,越來越多的美國城市不再回收垃圾。例如,目前在費城150萬居民的可回收材料中,約有一半被焚燒處理,將垃圾轉化為能源。在孟菲斯,回收的幾乎所有罐子、瓶子和報紙都被送到垃圾填埋場。如今在美國,有數百座城鎮像這兩座城市一樣,要麼取消回收項目,要麼限制接收的回收材料類型或者同意大幅提價。
發展中國家不堪重負
客觀說,自2018年開始,中國將4類24種固體廢物調整列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後,西方發達國家面對每天產生的各種垃圾,堆放已經成為一大難題。更令他們頭痛的是,這些垃圾難以在短時間內妥善處理。發展中國家陸續發布的「垃圾進口禁令」,實際上給西方面臨的這場危機帶來了雪上加霜的效應。
在快速城市化和人口增長的推動下,2016年全球產生了20.1億噸垃圾,至少有三分之一沒有經過環境無害化處理,其中的塑料垃圾有2.42億噸,佔固體垃圾總量的12%。而且,這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不能有效處理的。另一個更讓國人和西方人驚訝的是,僅中國一個國家過去30年就消納了全球近50%的廢舊塑料。
另一方面,處理這些垃圾要耗費大量的資源。由於發達國家長久以來只享受固體廢物跨境轉移的好處和方便之處,他們在處理本國產生的固體廢物上時會不作為、慢作為。這一狀態主要由兩個因素導致:
首先,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於發展中國家環保法規的不嚴格,每噸危險廢物的處置費用僅為發達國家的1/40至1/4,而且進口固體廢物回收還可以再利用其中的鐵、銅、鋁以及金、銀、鈀等稀有金屬,帶動進口垃圾集散地的經濟發展。巨大經濟利益驅使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的垃圾消納地。有數據顯示,中國實行禁止進口「洋垃圾」之前,每年此項淨收入在10億元以上。
其次,固體廢物攜帶的有害氣體和粉塵會汙染大氣,長時間的露天堆放將造成有害成分向四周和縱深的土壤遷移,改變土壤成分和結構。此外,處理過程中的汙水直接排入水體造成水汙染,固體廢物中含有的大量有毒有害鉛化合物、汞、鎘和鉻,以及消耗臭氧的含氯氟烴氣體,更是嚴重危害公眾的健康。
可以說,越來越多國家已經認識到,進口固體廢物引起的大氣、土壤、水的汙染,嚴重破壞了進口國的生態環境。更有報導稱,「中國禁『洋垃圾』一年,東亞『接盤國』生不如死」。
隨著汙染問題對全球環境的破壞,它嚴重阻礙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展中國家自身垃圾的增長與處理能力也產生了矛盾,這些國家對發達國家的「洋垃圾」進口說「不」,其實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
發達國家的責任所系
對於社會發展中的垃圾處理問題,各國自掃門前雪將是基本責任。此外,發達國家還需擔當起更多的人類發展責任,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普及垃圾分類和提高處理技術。
剛閉幕的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的主題,就是「尋求創新解決辦法,應對環境挑戰並實現可持續消費與生產」。會議著重討論了海洋塑料汙染和微塑料、一次性塑料產品、化學品和廢物無害化管理等全球環境政策和治理進程。遭遇垃圾危機後,美國也發出「因為中國,我們正在重新思考」的感慨。
實事求是地說,「垃圾進口禁令」之後產生的垃圾處理難題,發達國家恐怕一時沒有好的解決辦法,但這終究是要靠他們自己解決。而要引起我們足夠重視的是,自身垃圾不斷增加所帶來的難題。
近年來,我國在固體廢物的處理問題上採取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方式方法,而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廚餘垃圾處理上,通過生活垃圾發電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在廢舊家電的處置上,政府補助、專業回收公司回收處理再利用;對廢舊電瓶等處置企業,實行嚴格的準入門檻並嚴格監管;建築垃圾則通過掩埋、傾倒至固定場所,或使建築垃圾再生加工成可以再次使用的建築建材;塑料等可回收的垃圾處理,則通過無害化和資源化回收利用;危險廢物的處理,也通過嚴格的管理和先進的技術逐年增加處理量。
面對不斷增長的垃圾數量,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別人,除了在源頭上嚴控外,要依靠不斷進步的科學技術,科學規劃,增加投入,不斷提高固體廢物的處置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國保持經濟發展的同時,避免走入發達國家當今的「垃圾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