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鑄劍師用活人祭劍,這可不全是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2021-01-14 歷史上那點事

古代屬於冷兵器時代,所以關於刀劍這一類的兵器在中國歷史上傳承了幾千年,而劍被賦予了君子的含義,所以無論是在戰場上的將軍還是江湖中的俠客,都有著對神劍的追求,那個時候的戰場,一把削鐵如泥的寶劍可以無往不利,於萬軍中取敵將首級。劍的傳說在我國歷史悠久,名劍輩出要算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鑄劍師就是歐冶子,尤其是關於幹將莫邪的傳說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十大名劍的排名,它們分別是軒轅劍、湛滬劍、赤霄劍、太阿劍、龍泉劍、幹將劍、莫邪劍、魚腸劍、純鈞劍、承影劍。而這些名劍基本都是記載於上古傳說或者古籍,其中《史記》、《列子》、《吳越春秋》等就有相關記載。但是關於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軒轅帝時代,《廣黃帝本行紀》中記載:「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判斷劍的出現至少要追溯到黃帝時代,而那個時期的劍基本都是青銅鑄造,到了商代開始有關於鑄劍的歷史記載,但是那時候的劍一般都是柳葉狀或者銳三角狀,但那個時候劍還不是主流兵器。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動亂,諸侯林立,每個地區因為文化,資源等不同,所使用的的兵器也各有不同,中原地區的士兵擅長於戈或者矛,東南邊諸侯國的士兵擅長用劍。其中尤其是吳國和越國更是用劍的高手,鑄劍技術也異常高超,每次打造出的寶劍 都能震動天下,比如曾經在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中出土了一把鳥篆銘文寶劍,上面刻著「越王鳩(句)淺(踐)自作用劍」,這把劍出土後被認定為「天下第一劍」。

每一把劍要鑄成都需要鑄劍師的打磨,而越王勾踐劍之所以成為天下第一劍,不單單是因為其年代久遠,更重要的是其鑄造水平相當之高,劍身上的黑色菱形花紋經過硫化處理後表面非常光滑,而劍刃打磨的精細程度完全可以和現代工藝媲美,鑄劍師們為了能夠鑄造一把好劍往往是廢寢忘食,有的可能花費一生的心血,更有甚者用活人祭劍,這樣的工匠精神也著實讓人佩服,但是很多人可能覺得古人用活人祭劍屬於迷信,但其實不完全是這樣,裡面是有科學依據的。

這裡面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幹將莫邪的悽美傳說,當年吳王讓幹將製作一把名劍,但是他一連鑄造了三個月都沒有成功,眼看日期馬上就要到了,如果鑄造不出來幹將會被吳王殺死,看著幹將嘆氣連連,莫邪這時候笑笑對丈夫道:這些原料都是來自五山六合中的金鐵之精,無法融化,所以也就鑄不成劍。幹將一愣,似乎明白了妻子的意思,但是他立馬阻止莫邪不能這麼做。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莫邪在臨近交劍的頭天晚上縱身跳入爐火之中,火爐中的火勢瞬間大漲,金鐵很快就融化了,幹將悲痛之中將其鑄造成兩把鋒利的寶劍,用他們夫妻的名字命名,一把幹將,一把莫邪,一雄一雌。

很多人覺得活人祭劍的方式很玄乎,但是經過一系列科學分析後你會發現,這其中是有科學依據的,春秋時期,鑄劍的材料除了青銅之外就是鐵礦石,但是鐵礦石的熔點是非常高的,是1535度,而銅的熔點是1083度,要低一些。而那時候古人能夠用來融化材料的只有木炭,木炭的溫度要達到鐵的熔點非常困難,為什麼活人祭劍後溫度就能達到了呢?

這和人體的成分有很大關係,人的身體中有大量的脂肪,可以說相當於濃度極高的油脂,用活人去祭劍能夠加速燃燒,讓爐內的溫度瞬間達到鐵的熔點,而人體內的大量碳元素可以增加這些金屬的硬度,讓寶劍更加堅韌,人體骨骼中的元素能在高溫下和鐵產生化學反應,讓鐵能夠接近鋼的程度,這樣打造出來的寶劍不但堅硬鋒利,而且還能長期保存,但是古人並不懂這些原理,所以迷信的成分就多一些。

其實未必一定要人,用些動物替代也是一樣的效果,但是古人覺得人比較有靈性,加上古人迷信已經根深蒂固,覺得用人鑄劍後人的靈魂也就變為劍靈,劍就會有靈氣,所以要將人的精氣神都灌注到劍中才算是一把絕世好劍,要是換做動物會讓寶劍變得有邪氣,所以古人一直都是選用「活人祭劍」,只能說封建迷信貽害無窮,幸好今天科學消除為了迷信。

相關焦點

  • 古代鑄劍為什麼要用「活人祭劍」?不全是迷信,其中也有科學依據
    劍的起源我國古代有十大名劍,分別是軒轅劍、湛滬劍、赤霄劍、太阿劍、龍泉劍、幹將劍、莫邪劍、魚腸劍、純鈞劍、承影劍。這十大名劍多記載於上古傳說或者古籍,比如《史記》、《列子》、《吳越春秋》等。這十大名劍中,我們常聽的可能就是軒轅劍、幹將莫邪劍。關於劍的創始,可追溯到軒轅黃帝時代,根據《廣黃帝本行紀》中記載:「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
  • 古代鑄劍為什麼要用「活人祭劍」?其中也有科學依據,別不信
    相信現代人都對古代神話或者是歷史事件很感興趣,其中用人來祭劍的例子比比皆是。劍是我國最早的冷兵器造型之一,關於劍的起源至今沒有定論。然而早在我國的商代就出現了一些很短的古劍劍胚,現今我國出土最早的劍是用銅製作的。 後來到了春秋時期,各國君主為了防身,都會在全國搜尋高人來為自己鑄劍。
  • 古代鑄劍動不動就用活人獻祭,其實有一定科學道理,但不用人也行
    在現代人看來,「活祭」實在是太過殘忍,簡直和殺人沒什麼區別,可是對古人來說「活祭」卻是大事,甚至有些人認為能夠被選去「活祭」是一種榮幸,這真是典型的「封建迷信害死人」。不過也並非所有的「活祭」都是迷信,比如古人在鑄劍時,往往也會「活祭」,這其實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劍是古代比較常見的一種冷兵器,在很多古裝武俠影視劇中,大多數行俠仗義的俠客使用的武器就是劍。
  • 古代工匠鑄劍時,為什麼要用「活人獻祭」,不全都是迷信
    古代有很多東西,在現代人看來是迷信。但有些東西不是全都是迷信,它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例如古人鑄劍時,為何用活人「獻祭」?幹將、莫邪是中國古代的十大名劍之一,兩把劍的來歷令人動容。據東漢末年的《吳越春秋》記載,幹將是吳國一位優秀的鑄劍師,打造的劍鋒利無比。
  • 古代鑄劍師竟是用這種方法冶鐵鑄劍,說出其中的原因你一定不信
    在古代中,劍是很多人隨身的標配,文人雅客也多有配劍用作裝飾品。因此在中國古代出現了很多的劍法王者。也由此誕生了許許多多的名劍,關於他們的傳說至今還在流傳,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名劍背後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古代鑄劍師的故事。
  • 鑄劍師用隕鐵打造"中華神劍"
    核心提示:鄭國榮是浙江龍泉市鑄劍名家,2006年夏天,一位山西商人慕名而來,請求鄭師傅為他鑄一把隕鐵寶劍,取名「中華神劍」,打算捐給奧運會。鄭師傅花了兩年時間終於把劍鑄成。該劍劍鞘用上等檀木製成,外飾由純銀騰龍、寶石等組成。
  • 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並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文/喵哥觀史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談一談關於生老病死的問題,誰都想長生不老,但是人必有一死,這是自然界不可逆轉的規律。始皇帝也曾尋找過長生不老的偏方,派自己的手下去蓬萊仙島,尋找傳說中的不老仙丹,但是這個人去了就沒有回來過。
  • 鑄劍師鄭國榮:第一把劍拍賣兩萬,第2把隕鐵鑄造,第3把贈金庸
    劍雖好,但名劍卻不可多得,專門從事鑄劍的人叫鑄劍師,在古代具有很高的地位。鑄劍是一個極其辛苦的過程,需要鑄劍師在燒得通透的火爐旁,連續不斷的淬鍊敲打,經過千錘百鍊,方能鑄成一把好劍。鑄劍師鄭國榮鄭國榮出生於1964年的浙江省龍泉市,少年時的鄭國榮不愛讀死書,夢想自己有一天能夠仗劍走天涯。但在現實裡,這顯然不行,畢竟是法治社會。仗劍不成,那就鑄劍。鄭國榮在17歲的時候進入了龍泉鑄件廠,跟著廠裡的老師傅學習鑄劍手藝。
  • 懷孕前三個月不能和親朋好友說,並不是什麼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可剛把好消息告訴媽媽,她就十分嚴謹地對我說:懷孕前三個月除了家裡的這幾個人,一定不要和親朋好友說否則容易驚動「胎神」,胎神如果大發雷霆了胎兒很難保住。當時覺得媽媽太過迷信,心想為什麼到現在還有人相信這些。
  • 古人打井有一個講究,一定要放兩隻烏龜在井底,這可不是什麼迷信
    古人打井有一個講究,一定要放兩隻烏龜在井底,這可不是什麼迷信文/隨憶現在我們處在科學進步的時代,不會相信那些封建迷信,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樣了,古代沒有現代的科學技術,對一些科學知識也不了解,有一些解釋不了的東西
  • 故宮為什麼沒有鳥敢大便,這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故宮為什麼沒有鳥敢大便,這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我相信許多的朋友特別好奇,讓我們看看我們一起來!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旅遊業也越來越發達,吸引了不少遊客外出遊玩,而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每天都有大量遊客前來觀光。
  • 科學家: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科學家: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在古代的時候,人類對於一些難以解釋的自然事件,往往會給它們披上神秘的色彩,然後通過神話或者迷信的方式來說進行解釋,但是隨著人類進入科技文明時代,很多古代的迷信神話,都被人類用科學的手段分析了出來,也證實了僅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自然現象而已,根本不存在所謂的鬼神世界。
  • 並非迷信,有相關科學依據
    在農村長大的人,或者參加過葬禮、見過不少世面的人,應該對民間的一種喪葬習俗有所了解:人死後,家人收拾遺體、擇時下葬時,大多會讓死者含上一件物品,用這種方式送到入土為安。其實,這種習俗並不都是迷信,也有相關的科學依據。
  • 專家: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
    專家: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在很多恐怖片或者恐怖小說裡,都會有關於鏡子的場景或描述,把一個普通的人置身於鏡子前,再營造一種非常經常而驚悚的氛圍,鏡子會讓這種效果加分,更顯得可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有關於鏡子的迷信的,比如半夜起來不要照鏡子,有人去世了的家裡也是不能擺放鏡子的、如果床的對面放著鏡子的話,要是晚上睡覺醒來很是容易嚇到自己。
  • 以人骨鑄劍,金庸、李安也要登門拜會的臺灣第一鑄劍師,一生的心願只為將手藝傳承下去
    郭常喜十七年前,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在國際間滿獲大獎讓全世界看到了武俠世界的磅礴壯麗以及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但是卻鮮少有人知道這滿載獎項的電影背後是一位名叫郭常喜的七旬老人親手鑄造了電影內的百餘件兵器
  • 為啥沒有鳥敢在故宮上拉屎,並不是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為啥沒有鳥敢在故宮上拉屎,並不是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相信許多小夥伴都特別好奇,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現如今人們的生活質量已經變得越來越高了,而且旅遊業也是變得越來越發達,這也就吸引了非常多的遊客外出遊玩,而北京作為我們國家的首都,每天都有大量的遊客前來遊玩。
  • 是因為故宮有迷信?其實背後有科學依據
    我們經常聽到關於故宮的各種說法,甚至說故宮鬧鬼,事情的真相很多紀錄片都有解讀。而關於故宮,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的說法,有人說故宮的屋簷是沒有鳥敢在上面拉屎的,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鳥也被皇家的威嚴給震懾到了,從而敬而遠之了嗎?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它可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故宮的豪華瑰麗可是經歷過幾百年歷史的,一代代的傳承過程中,工匠技藝的不斷改善也會被運用到皇家宮殿建設的方方面面。
  • 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句話,就是睡覺的時候腳不能朝西,而且大家可能也聽說過這句話,在睡覺的時候頭最好也不要朝西,是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呢?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話之所以會從古代流傳下來,上次也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我們的老祖宗之所以總結出這樣的規律也是有據可依的,如果你留心觀察可以發現,我們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按照坐南朝北的方向進行建造的,而且相信大家在買房子的時候,也總歸講究南北通透的方位,儘量會選擇採光度高的房子,而且大家在選房子的時候都會選擇朝陽的臥室。
  • 並非迷信,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其實這並非迷信,科學家已經給出了答案。火葬中奇怪的現象古人在對很多事情不夠了解的情況下,相信人死後會去到另一個世界,並認為「人死後入土為安」,所以一直比較推崇土葬。直到宋朝由於土地兼併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很多平民缺少土地或沒有土地,連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需要花費不少錢的土葬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選擇火葬了。
  • 鑄劍師鄭國榮:第一把龍泉劍,第2把隕鐵劍,第3把贈金庸
    在《廣黃帝本紀》中有這樣一句話:「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根據史書的記載,鑄劍始於黃帝時期,當時已有青銅器,並有「短兵相接」之稱,足見其地位之顯赫。在商朝,青銅劍還不是很出名,它只是長兵器下的一種輔助武器,實用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