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乃兵中之王,由於兩邊開刃,所以擅長以突刺,揮斬。在古代中,劍是很多人隨身的標配,文人雅客也多有配劍用作裝飾品。因此在中國古代出現了很多的劍法王者。也由此誕生了許許多多的名劍,關於他們的傳說至今還在流傳,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名劍背後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古代鑄劍師的故事。
中國古代有一個傳說,講述的便是著名的鑄劍大師幹將莫邪夫婦兩人為給吳王闔閭鑄劍而丟掉性命的故事。其中的一個版本就是幹將接受了吳王的命令,採取天下礦精冶鐵鑄劍。但是無論幹將怎麼燒火增加爐中溫度,就是化不開鐵礦石,無法提煉其中的礦資源,也就沒有鑄劍的原材料。幹將的妻子莫邪看在眼睛裡面,著急在心裏面,作為鑄劍的人,都會有他們的傳承,所以莫邪心裏面清楚為什麼礦石會化不開。
在吳王規定的日期快到時間的一天夜裡,莫邪悄悄起床走到了院中幹將冶煉礦石的爐子邊,在她即將跳進爐子中的前一刻,她的丈夫幹將心有靈犀的起床就著急去制止莫邪,但是莫邪為了幫助幹將完成使命,和丈夫說了最後一句話就跳了下去,頃刻間大火熊熊,礦精瞬間而化,幹將顧不及悲傷,隨鑄兩劍,為了紀念妻子取名幹將莫邪。
上述為神話故事的流傳,但是故事往往取材於生活,在古代的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位鑄劍大家,名歐冶子,他可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鑄劍的鼻祖級人物。歷史上的第一把鐵劍「龍淵劍 」(後來改名叫做龍泉劍)便出自他手。可以說開創了中國冷兵器的另一條道路。後來歐冶子的名氣越來越大,當時的吳越地區盡皆流傳歐冶子的技藝高超,所鑄之劍皆稱得上神兵利器。這就引起了君王的注意,便下令歐冶子為君王鑄劍。歐冶子一生為君王所鑄之劍不知多少,但是件件都很有名氣,例如湛盧、魚腸、巨闕等都是歐冶子所鑄。
在古代,要想化開鐵礦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鐵的熔點是1538攝氏度。在古代要想達到這樣的溫度需要各方條件的結合,這樣子才能夠使得鐵融化。很多鑄劍師們都會使用大的鍋爐,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溫度,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方便投入大型的動物,使其動物身體脂肪和骨骼燃燒來增加碳元素的含量,進而增加溫度達到融化鐵的目的。但是在古代由於缺乏科學文化技術,就導致封建迷信活動很是嚴重,很多鑄劍者在晚年的時候會選擇以身鑄劍,他們認為這樣子鑄出的劍會有靈性,而且能夠在家族之內傳承下去,還可以護佑子孫後代。
這種冶鐵鑄劍之法古代鑄劍的大師都知道,據說莫邪是歐冶子的女兒,所以傳說中就有了關於莫邪以身幫助幹將鑄劍的故事。當今社會,有很多人喜歡買一把沒有開刃的劍懸掛於家中用作裝飾品。可以說劍的文化從古至今源遠流長。古代的鑄劍師們的技術是沒有辦法衡量的,給我們留下的珍品只能使我們發出感嘆讚美之詞。歡迎大家討論中華歷史名劍,關於它們的傳說也是件件充滿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