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鑄劍師竟是用這種方法冶鐵鑄劍,說出其中的原因你一定不信

2021-01-15 話說歷史那點事兒

劍,乃兵中之王,由於兩邊開刃,所以擅長以突刺,揮斬。在古代中,劍是很多人隨身的標配,文人雅客也多有配劍用作裝飾品。因此在中國古代出現了很多的劍法王者。也由此誕生了許許多多的名劍,關於他們的傳說至今還在流傳,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名劍背後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古代鑄劍師的故事。

幹將鑄劍石刻

中國古代有一個傳說,講述的便是著名的鑄劍大師幹將莫邪夫婦兩人為給吳王闔閭鑄劍而丟掉性命的故事。其中的一個版本就是幹將接受了吳王的命令,採取天下礦精冶鐵鑄劍。但是無論幹將怎麼燒火增加爐中溫度,就是化不開鐵礦石,無法提煉其中的礦資源,也就沒有鑄劍的原材料。幹將的妻子莫邪看在眼睛裡面,著急在心裏面,作為鑄劍的人,都會有他們的傳承,所以莫邪心裏面清楚為什麼礦石會化不開。

幹將劍仿品

在吳王規定的日期快到時間的一天夜裡,莫邪悄悄起床走到了院中幹將冶煉礦石的爐子邊,在她即將跳進爐子中的前一刻,她的丈夫幹將心有靈犀的起床就著急去制止莫邪,但是莫邪為了幫助幹將完成使命,和丈夫說了最後一句話就跳了下去,頃刻間大火熊熊,礦精瞬間而化,幹將顧不及悲傷,隨鑄兩劍,為了紀念妻子取名幹將莫邪。

莫邪劍仿品

上述為神話故事的流傳,但是故事往往取材於生活,在古代的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位鑄劍大家,名歐冶子,他可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鑄劍的鼻祖級人物。歷史上的第一把鐵劍「龍淵劍 」(後來改名叫做龍泉劍)便出自他手。可以說開創了中國冷兵器的另一條道路。後來歐冶子的名氣越來越大,當時的吳越地區盡皆流傳歐冶子的技藝高超,所鑄之劍皆稱得上神兵利器。這就引起了君王的注意,便下令歐冶子為君王鑄劍。歐冶子一生為君王所鑄之劍不知多少,但是件件都很有名氣,例如湛盧、魚腸、巨闕等都是歐冶子所鑄。

龍泉寶劍

在古代,要想化開鐵礦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鐵的熔點是1538攝氏度。在古代要想達到這樣的溫度需要各方條件的結合,這樣子才能夠使得鐵融化。很多鑄劍師們都會使用大的鍋爐,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溫度,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作用,方便投入大型的動物,使其動物身體脂肪和骨骼燃燒來增加碳元素的含量,進而增加溫度達到融化鐵的目的。但是在古代由於缺乏科學文化技術,就導致封建迷信活動很是嚴重,很多鑄劍者在晚年的時候會選擇以身鑄劍,他們認為這樣子鑄出的劍會有靈性,而且能夠在家族之內傳承下去,還可以護佑子孫後代。

歐冶子塑像

這種冶鐵鑄劍之法古代鑄劍的大師都知道,據說莫邪是歐冶子的女兒,所以傳說中就有了關於莫邪以身幫助幹將鑄劍的故事。當今社會,有很多人喜歡買一把沒有開刃的劍懸掛於家中用作裝飾品。可以說劍的文化從古至今源遠流長。古代的鑄劍師們的技術是沒有辦法衡量的,給我們留下的珍品只能使我們發出感嘆讚美之詞。歡迎大家討論中華歷史名劍,關於它們的傳說也是件件充滿神秘色彩。

相關焦點

  • 古代鑄劍為什麼要用「活人祭劍」?不全是迷信,其中也有科學依據
    一把好劍需要好的鑄劍師鍛造打磨,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不光是因為它的年代久遠,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它的鑄造水平。它的劍身是黑色的菱形花紋,還經過硫化的處理,表面非常光滑;劍刃的打磨技藝完全可以和現在的精密打磨相媲美。為打磨出一把好劍,鑄劍師非常專注,可以說是廢寢忘食,必要時甚至可以拿出自己的生命去「祭劍」,只為打造出一把絕世名劍,這種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精神,實在是令人佩服。
  • 古代鑄劍師用活人祭劍,這可不全是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劍的傳說在我國歷史悠久,名劍輩出要算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著名的鑄劍師就是歐冶子,尤其是關於幹將莫邪的傳說更是讓人回味無窮。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十大名劍的排名,它們分別是軒轅劍、湛滬劍、赤霄劍、太阿劍、龍泉劍、幹將劍、莫邪劍、魚腸劍、純鈞劍、承影劍。而這些名劍基本都是記載於上古傳說或者古籍,其中《史記》、《列子》、《吳越春秋》等就有相關記載。
  • 古代工匠鑄劍時,為什麼要用「活人獻祭」,不全都是迷信
    古代有很多東西,在現代人看來是迷信。但有些東西不是全都是迷信,它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例如古人鑄劍時,為何用活人「獻祭」?幹將、莫邪是中國古代的十大名劍之一,兩把劍的來歷令人動容。據東漢末年的《吳越春秋》記載,幹將是吳國一位優秀的鑄劍師,打造的劍鋒利無比。
  • 古代鑄劍為什麼要用「活人祭劍」?其中也有科學依據,別不信
    相信現代人都對古代神話或者是歷史事件很感興趣,其中用人來祭劍的例子比比皆是。劍是我國最早的冷兵器造型之一,關於劍的起源至今沒有定論。然而早在我國的商代就出現了一些很短的古劍劍胚,現今我國出土最早的劍是用銅製作的。 後來到了春秋時期,各國君主為了防身,都會在全國搜尋高人來為自己鑄劍。
  • 鑄劍師用隕鐵打造"中華神劍"
    核心提示:鄭國榮是浙江龍泉市鑄劍名家,2006年夏天,一位山西商人慕名而來,請求鄭師傅為他鑄一把隕鐵寶劍,取名「中華神劍」,打算捐給奧運會。鄭師傅花了兩年時間終於把劍鑄成。該劍劍鞘用上等檀木製成,外飾由純銀騰龍、寶石等組成。
  • 古代鑄劍動不動就用活人獻祭,其實有一定科學道理,但不用人也行
    而有些地區更是信奉「活祭」,也就是說用活人來獻祭,以祈禱風調雨順。在現代人看來,「活祭」實在是太過殘忍,簡直和殺人沒什麼區別,可是對古人來說「活祭」卻是大事,甚至有些人認為能夠被選去「活祭」是一種榮幸,這真是典型的「封建迷信害死人」。不過也並非所有的「活祭」都是迷信,比如古人在鑄劍時,往往也會「活祭」,這其實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 鑄劍師鄭國榮:第一把劍拍賣兩萬,第2把隕鐵鑄造,第3把贈金庸
    雖然在地下埋藏了數千年,出土時依舊光芒畢露,鋒利無比,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代鑄劍技術的先進性。另外一方面,劍在中國文化裡也佔有重要位置,杜甫曾經寫出《觀公孫大娘舞劍》的千古名篇,多少俠義之人曾經幻想過自己仗劍走天涯的情形。
  • 鑄劍人龔劍和李永開:古法鑄劍 還原過去最真實的存在
    在人類從冷兵器過渡到核武器時代,成都鬧市中的兩名文人,卻致力於用最傳統的方法復原古刀劍。爐膛火熱,把人臉映得通紅。匠人掄起鐵錘,在赤紅的火星裡揮汗如雨。打鐵,淬火,百鍊成鋼。一把上好的古劍經過煉、鍛、打、燒、淬等工藝之後,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起的層層光澤讓人眼暈。在人類從冷兵器過渡到核武器時代,成都鬧市中的兩名文人,卻致力於用最傳統的方法復原古刀劍。
  • 鑄劍大師鄭國榮:打造中國史上第一把隕鐵劍「追風」,輕盈又鋒利
    我們總是只記住蓋聶,荊軻,卻忘記了歐冶子,徐夫人......以至於許多人認為現在已經沒有真正的鑄劍師。事實上,現如今不僅存在著鑄劍師,更有一位大師引領著時代,將鑄劍這門技藝發揚光大。這位大師便是「中國隕鐵劍第一人」鄭國榮大師。
  • 鑄劍師鄭國榮:第一把龍泉劍,第2把隕鐵劍,第3把贈金庸
    在《廣黃帝本紀》中有這樣一句話:「帝採首山之銅鑄劍,以天文古字銘之。」根據史書的記載,鑄劍始於黃帝時期,當時已有青銅器,並有「短兵相接」之稱,足見其地位之顯赫。在商朝,青銅劍還不是很出名,它只是長兵器下的一種輔助武器,實用性不強。
  • 電視劇《絕境鑄劍》央視熱播
    大型革命歷史題材劇《絕境鑄劍》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8日,該劇在京舉辦開播新聞發布會,總策劃袁錦貴,出品人趙依芳、王勝洪,編劇錢林森,導演黃文利,總監製千尋,製片人張敏等主創,張桐、彭冠英、王樂君、潘雨辰、賈宏偉、侯煜、張鷹、安戈等主演悉數亮相。
  • 何大軍:航天鑄劍 無怨無悔
    當時國內承研單位用了三年的時間未解決,何大軍帶領技術團隊,只用了半年多的時間,連續兩次零下40度低溫試車均獲成功,技術關鍵獲得突破,研究工作得以順利進行。2015年,何大軍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參加型號發射任務多年的「鑄劍」生涯,30多個型號的研製經驗積累,在「淬火」的歷練中,逐漸增強了他的內功,尤其在解決技術問題、故障分析中更顯出其「鑄劍師」的功力。
  • 世界上真的有隕鐵鑄劍嗎?天外來客——隕鐵劍
    ▲楊過玄鐵劍隕石(meteorite)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物質。隕星的形狀各異,最大的隕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號隕石,最大的隕鐵是納米比亞的戈巴隕鐵 ,重約60噸。中國隕鐵石之冠是新疆青河縣發現的「銀駱駝」,約重28噸。最古老隕石——瑞典Muonionalusta鐵隕石,100萬年前就落在地球上,因靠近北極圈,曾經歷了4次冰期,切片呈漂亮的縱橫交錯的維氏臺登結構。
  • 以人骨鑄劍,金庸、李安也要登門拜會的臺灣第一鑄劍師,一生的心願只為將手藝傳承下去
    其中青冥劍紋理似呈百龍盤旋,精光內斂,色略黯青,倍受其青睞。]這是那個時代的打鐵人最真實的寫照年幼的郭常喜做的再辛苦,也只是夠餬口飯吃而已但因為經濟不好也別無選擇只好硬著頭皮跟著父親一直做下去以風、調、雨、順為喻意,佛家四大天王形象為設計基點,劍刃以三千與層積層鋼打造而成,四波分別呈現四種不同鍛造花紋,這是摺疊花紋鋼工藝中幾乎無法達成的成果,也是整件作品最精細之處。
  • 李慕白青冥劍 高雄縣鑄劍師打造
    電影《臥虎藏龍》李慕白手上的青冥劍,牽動武林恩怨;這把削鐵如泥的青冥劍,是高雄縣的鑄劍師傅郭常喜打造的。      郭常喜不認識眼前這位大導演,李安問能否照圖鑄劍?他說只要有圖,就可照樣打造。隔了幾天,李安帶著青冥劍圖樣,請他打造一把。
  • 隕鐵可以鑄劍嗎?世界上真的有天外隕鐵打造的兵器嗎?
    隕石中有一種鐵隕石,隕鐵的含量很高,一般在80%以上,但這種鐵隕石的數量很少,所以,隕鐵其實是一種很稀缺的資源,堪比黃金。 石鐵隕石的鐵鎳金屬含量在30%——65%之間。 鐵隕石的鐵鎳金屬含量大於等於95%。 玻璃隕石不含金屬成分。
  • 電視紀錄片《為國鑄劍》再現航天記憶中的不朽豐碑
    二紀錄片《為國鑄劍》總體上按照時間順序敘事,同時採用倒敘、插敘等方式,除了激動人心的歷史事件,還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和感人至深的故事。當年,因為技術原因,產品性能不穩定,試驗任務一波三折、驚心動魄。東風三號多次發射失敗;東風四號兩進兩出發射場、再發射後在空中爆炸自毀……這些均是首次在影視作品中系統地向公眾呈現。
  • 13歲開始鑄劍,傳承百年,04年得一隕鐵,功夫巨星李連杰是他的鐵粉
    早已過了冷兵器時代,何況舞槍弄棒的殺氣太重,文明社會哪裡用得著這些?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使江湖中早已沒有腥風血雨,手握一支削鐵如泥的「神兵」還是會讓很多熱血男兒血脈賁張。1914年,龍泉劍第一代祖師沈庭璋在一次官方主持的比劍大會上以一口自己親手打造的寶劍一劍揮斷四塊銅錢,名聲大震,創立了沈廣隆劍鋪,從此之後,子孫後代就都繼承了他的衣缽,世世代代以鑄劍為生,歷經百年之後,已有了龍泉寶劍的第四代傳人。小時候聽說過幹將莫邪的傳說,很是為鑄劍師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如果說他是現代社會的幹將,估計也沒有人不服。
  • 中國古代歷朝刀劍圖
    ) 4) 清朝牛尾刀 (晚清老百姓用的刀, 軍人無用) 5) 明朝清朝劍 (老百姓用的兵器, 軍人少用)青銅劍-巧奪神工的中國古代鑄劍術中國古代由青銅製成的劍身很薄,質地脆,很容易折斷,只適刺殺而不適劈砍,因此當時人們把劍稱為「直兵」。
  • 獻禮祖國華誕,紀念古田會議,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境鑄劍》隆重...
    為隆重紀念黨、國家和軍隊建設史上這一光輝的裡程碑,5月11日,由華策影視、福建萬勝影視聯合出品,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浙江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聯合攝製的中宣部重點扶持項目、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絕境鑄劍》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會址正式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