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動態:認為父母充滿愛心和支持的青少年不太可能進行網絡欺凌

2020-09-14 圖說科學


研究機構:紐約大學

研究發表日期:2020年9月2號

概要:紐約大學羅裡·邁耶斯護理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認為父母充滿愛心和支持的青少年不太可能進行網絡欺凌。

紐約大學邁耶斯分校的博士生蘿拉·格魯寧(Laura Grunin)表示:&34;由於失業率上升和更多在家工作的父母,新的家庭動力和家庭壓力也在發揮作用。&34;了解與年輕人的網絡欺凌有關的因素對於發展家庭,學校和社區可以防止欺凌或在發生時進行幹預的方式很重要。&34;幾乎從未&34;幾乎總是&34;我們的發現指出,父母情感支持的重要性可能會影響青少年是否網絡欺凌,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如何看待他們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支持。&34;我會向父母強調,不一定是他們認為自己在支持孩子,而是青少年的想法。父母應該努力辨別青少年對父母情感支持的看法,因為這可能與青少年的網絡欺凌行為有關。&34;自2010年進行這項調查以來,技術和社交媒體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在當前的大流行中,屏幕時間的增加帶來了新的挑戰。帖子的在線訪問和匿名性為網絡欺凌創造了廣泛的機會。&34;雖然我們的研究並未證明缺乏父母的支持會直接導致網絡欺凌,但確實表明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可能會影響他們的欺凌行為。在制定預防網絡欺凌的幹預措施時應考慮這些關係。"


來點不一樣的資訊,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關注最新科學發展

相關焦點

  • 青少年欺凌自殺行為背後包含著他們無助的吶喊
    大概每年有3200萬的青少年,遇到各式各樣的欺凌活動;每年會有120萬的學生輟學;平均每天會有幾千的學生因為各種事件從中學離開;第一種思維模式:青少年比看起來更需要你很多媽媽說不可能,他就是排斥我,孩子一天到晚的就是不想見我!但是,請相信我:孩子在用這樣的方式在不斷地試探你,因為一個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他沒有更多的時間跟自己的父母相處了。
  • 調查顯示8成人認為青少年了解性知識首選網絡
    張翼飛攝(資料圖片)   近日,一個女孩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發帖,詳細介紹了意外懷孕後的處理經驗和注意事項。該帖迅速在網上走紅,被網友稱為「教材版懷孕應急手冊」。有人感嘆,為什麼這麼多青少年不懂得事先保護自己,非要應急?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對303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5%曾經遇到過性方面的困擾。
  • 專家共議善用短視頻助力青少年成長 讓青少年成為網絡媒介的主人
    讓青少年學會和短視頻「交朋友」短視頻為青少年教育和成長帶來便利的同時,孩子沉迷於網絡的擔憂始終困擾著廣大家長,但簡單粗暴地制止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往往適得其反。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雷靂認為,就短視頻而言,家長們其實可以採取更多理性的方法去引導和幫助孩子,既通過短視頻讓孩子獲得教育和成長,又讓他們避免受不良信息的影響。
  • 田野調查:誰是校園欺凌的隱形推手
    浙江工業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校園欺凌」研究團隊(以下簡稱「團隊」)用半年的時間對某省4100名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3753份,並以此作為數據分析的基礎,從個人、家庭和學校3個角度走近校園欺凌,試圖尋找影響中學生捲入校園欺凌的因素。
  • 網絡科普,點燃青少年的科學好奇心
    網絡科普,點燃青少年的科學好奇心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11日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 拒絕校園欺凌沒有旁觀者
    筆者認為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來,由於名校被炒得火熱,「升學率」、「上線率」成為部分學校追求的目標,於此忽略了對於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鑑於如此情況,筆者認為學校在加強文化教育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基準,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主義。針對未成年教育,學校更應該關懷,多一份包容,培養學生正確的健康心理。
  • 社交網絡使用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該模型認為,那些外傾型與得到社會支持較多的個體,相對於內傾型與社會支持有限的個體來說,能夠從社交網絡使用中得到更多的益處。社會化程度比較高的個體更願意通過社交網絡和他人進行交流、與老友加強聯繫並結交新朋友。彼得(Peter)等人的研究顯示,外傾型青少年的在線自我表露和在線交流均比內向型個體多,他們能夠通過社交網絡的使用獲得更高的社會捲入和心理健康水平,這促使他們能更快更好地形成在線友誼。
  • 劉思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劉思宇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青少年愛心大使」、NPP國內外多個組織的志願者和註冊會員同時,劉思宇擔任了國內外多個組織的志願者和註冊會員——聯合國志願者項目(The United Nations Volunteers (UNV) programme)的註冊成員、世界銀行青年戰略Youthink的註冊成員、全球愛心人士在線社區ammado的註冊成員、青年行動網絡(YouthActionNet®)的註冊成員、全球青年應對氣候變化在線社區
  • 守護惠州青少年成長的藍天
    心理護航為368名問題青少年進行「一對一」服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不僅需要學業上的支持,更需要守護好心理健康,用愛為他們撐起一片藍天。最近,惠州市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的社工王琳收到了林琦(化名)的節日祝福。「這是中心試運營後介入的第一個個案。」
  • 青少年網絡沉迷的幹預與應對要多方協同、社會共治
    內容方面,網上的內容很難控制,網絡中涉及色情、暴力、賭博的內容會對青少年造成危害,商業娛樂軟體中帶有攻擊性和競爭性的內容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由於網際網路具有社會化的功能,人們花了很多時間在網上進行即時互動,但也可能導致社會疏離和人們日常社會生活功能的損傷。過度的網絡使用可能影響人們的生活和興趣,導致與家庭成員溝通的下降、社交圈子的縮小,以及孤獨感和抑鬱情緒的增加。
  • 12355青少年心理知識微課堂開講啦
    綜合服務臺三、課程內容及主講專家 邀請青少年心理專家志願者,圍繞契合當前實際的主題,分別從中高考減壓、校園欺凌、青春期煩惱、親子溝通、網絡成癮、青少年心理問題識別與早期預防等方面錄製視頻課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心理免疫力。
  • 觀《少年的你》有感:用實力和鬥爭對校園欺凌說不
    為主人公的遭遇同情,對那些欺凌別人的學生充滿了憤怒。不僅想起了我的年少時期的往事。70後的我也是少年欺凌的受害者。曾幾何時,年少的我,性格懦弱,也曾經被幾個不良少年欺負過。和現在網上的視頻差不多,被他們推搡,打耳光,扒衣服。不過那個年代沒有手機,甚至電話也很少見,所以我的受害視頻在網上也沒有。
  • ...之三、青少年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 & 四、青少年面臨的心理社會...
    (三)自我同一性1.馬西婭的自我同一性理論按照探索(危機)和自我投入兩個維度,將自我同一性探索分為四種重要方式:(1)同一性擴散(探索、投入均無)這類青少年既沒有經歷過同一性危機,也沒有各種生活上的嘗試和選擇,他們既不行動,也不積極探索,或認為這樣做太危險、太困難。
  • Arxiv網絡科學論文摘要18篇(2020-11-03)
    儘管到目前為止已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大多數現有的網絡欺凌檢測工作的重點仍在於社交媒體會話中對不同評論的獨立內容分析。我們認為,這種領先的分析概念受到三個主要限制:它們忽視了不同評論之間的時間相關性;他們只考慮單個評論中的內容,而不考慮評論中的主題一致性;它們保持通用,並利用社交媒體用戶之間有限的交互。
  • 「防治校園欺凌」第三講:不做校園欺凌事件的旁觀者
    煽風點火者,常常通過煽動性的語言或行為鼓動欺凌者繼續實施欺凌行為;如果旁觀者支持欺凌者,為欺凌行為叫好,甚至參與到欺凌中來,會給欺凌者提供一定的正面鼓勵,強化欺凌者的行為,激發起欺凌者的表現欲,讓欺凌者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使欺凌行為持續時間更長、強度增大或發生次數增多。
  • 小學生暑假第一天,騰訊開了一場青少年網絡素養公開課
    和生長在 PC 網際網路時代的其他人不同,00 後這一代人很多從小就開始玩手機、平板等各種行動裝置,他們對網際網路的認識要接觸得更早、更深,也同時面對了很多誘惑和考驗。青少年該如何在這樣複雜的網絡環境中生存?騰訊和中國科技館合作辦了個特殊的活動——DN.A 網絡素養公開課,目的是幫助和引導孩子們建立科學健康的上網習慣。什麼叫「DN.A」?
  • 「綠色網絡 助飛夢想」網絡關愛青少年行動 青少年網際網路法律知識...
    為了淨化網絡文化環境,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工作,2013年9月下旬至12月下旬,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婦聯四部門指導全國百家網站開展「綠色網絡助飛夢想」——網絡關愛青少年行動,受到了廣大網民的積極參與和熱情響應。其中「青少年網際網路法律知識競賽」作為網絡關愛青少年系列行動之一,於11月6日在全國各大網站啟動。
  • 保護少年的你丨@各位家長 孩子遭遇學生欺凌事件該咋辦?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做了定義
    海南昌宇律師事務所律師連章松表示,以前對學生欺凌事件的處置是有關部門發文進行指導,不具備強制性,與規範性文件不同的是,上升為法律條文之後,學校必須執行。連章松稱,新法可以對受害者進行更有力的保護,並界定了學生欺凌範圍,不僅限於暴力,也包括語言辱罵甚至是網絡暴力。
  • 江蘇省青少年「詩詞裡的科學」網絡挑戰賽落幕
    9月19日,由省文明辦、省科協首次主辦的江蘇省青少年「詩詞裡的科學」網絡挑戰賽在南京閱江樓落下帷幕。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葛萊,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孫春雷,中國科學院院士戎嘉餘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頒獎儀式。
  • 治理校園欺凌誰都不是「局外人」誰也不能當「旁觀者」
    即便是2018年,校園也並不平靜,欺凌仍在個別地方有所發生:此前,一段「隆堯一初中生遭同學毆打被逼跪地、打臉」的視頻在網絡流傳;隨後,一段關於「鹽津縣普洱鎮某班欺凌女同學」的視頻被熱轉微信朋友圈;再之後,網上又出現「安徽黃山某中學一男生遭同校女生現金扇臉」視頻……  校園欺凌當然不只是中國式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