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呼吸:清理內在情緒的靜心,適合每個人甚至諮詢師療愈師

2021-01-09 夏納絲

上文說可以淨化個人磁場,包括淨化思想的和淨化身體的。

本次著重講一個淨化身體的一些方法,是我跟隨深圳一位導師(她在世界各地學習身心靈)花了幾千塊學到的,大家看完本文的收穫至少值五千塊。我上完課覺得最核心最好的就是她教的靜心練習了,理論反倒不重要了,因為這個練習,其實是每個人,不管男人女人,都可以用的,健康或是身體不太健康,都能練習,去達到身體深層的情緒,或積累很久的情緒的清理和釋放的,真的是好東西。她教了有三種靜心方式:動態靜心混亂呼吸,脈輪呼吸,昆達裡尼抖動靜心。我最喜歡的是混亂呼吸,先給大家講這種靜心方式。

有幾個方法的注意事項:準備,實施,理論講解。在本文裡先講前二件事情,後面再找時間再發文再來講解這個混亂呼吸的理論解析,也就是如何科學地解析它的理念和用途。

做這個動態靜心前的準備:

1 安靜的空間,一個小時內不受任何人的打擾,要空腹,早上練習或白天晚上練習都可以。

2 休閒的衣服,瑜珈墊子,紙巾(用來擦拭用鼻子呼吸可能呼出的鼻液。)

3 在腦袋裡先記住整個練習過程的步驟,提前準備好播放音樂的電腦。

這個混亂呼吸動態靜心的步驟如下圖:

大家可以在百度視頻上搜索:動態靜心,會有一個60分鐘的動態靜心音樂,可以打開這個視頻音樂,然後開始練習。

前期可以每天練習,練習一段時間可根據自身身體情緒的反饋作出調整。第一步驟中的練習的時候,是閉上嘴巴,只用鼻子來呼吸氣的哈!第二步中步驟,一定要做到極致,儘量去甩,喊,打,踢,全然用盡全身力氣;第三步要儘可能地往上跳,雙腳跟著地,第四步:靜止;第五步:再跟著音樂節奏去緩慢舞動身體。

每天給自己一個小時,一段時間後,就會呈現一個兌變的你。期待你們的反饋!練習中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在下方留言諮詢!儘量回復大家!

感謝大家的閱讀!

相關焦點

  • 這個訓練開發孩子大腦,同時教會孩子專注、安寧和情緒控制的技能
    有趣的是,有許多學校已經著手在教室裡練習了,孩子們每天都有呼吸、冥想和正念的日常訓練活動,這有點像我們中國學生的眼保健操。對兒童的正念訓練開闊了我們開發兒童潛力的方法。它在訓練大腦的同時,教會孩子學會共情、安寧和情緒控制的技術。通過將您的孩子帶入冥想世界,讓孩子與自我的聯繫變得更加容易,從而能夠輕鬆適應任何情況。
  • 頌缽療愈:用音波重啟人體內在能量!
    情緒失控的問題瀰漫在人與人之間,越是緊密親近的關係就越容易產生磨擦與衝突這些失衡、扭曲的能量頻率,也會產生一根共振效應,迂迴在整個社會人心之中。銅缽對於身、心、靈的深度聲音按摩,可以舒壓、排毒、浮化、釋放內在負面的衝突,甚至給予正能量的共鳴和充電。
  • 如何將靜心練習的定靜延續到日常生活中?
    靜心呢,看起來很簡單,但修起來會發覺,沒那麼簡單核心在於「意境」或「心境」既然是意境,也就是意識的狀態,它涉及到思想、念頭以及情緒等等意識活動,或者說思想與觀念,但它又不屬於它們,可以說是超越的。也就是說,無法通過思維來理解生命的本來面目那,靠什麼?
  • 用情緒正念冥想消除憤怒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調整自己處在良好狀態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令自己和他人滿意的關係,但由於性格原因或信念不同,會讓很多人在矛盾的衝突之中讓自己處於委曲求全,想獲得別人滿意的評價。它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讓人更好地了解自我。冥想訓練投入的時間越多,就越能更好地了解自我,從而提升自我認知能力,更清楚自己的優缺點,甚至可以覺察自己尚未解決的心理問題。3正念幫助人明確自己的問題很多心理求助者想以成熟、有效的方式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與他人之間的問題。但不確定自己的問題是什麼,那就根本無從下手,更不要說圓滿地解決問題。
  • 正念冥想消除憤怒情緒
    現代人如果想過健康快樂的生活,就要學會正確地處理情緒。生氣憤怒影響人們的身心情緒狀態,過度的生氣與憤怒還會產生對身心毫無益處的壓力和焦慮。2正念冥想對憤怒的意義正念冥想幫助人們更好地度過那些怒火中燒的時刻,不僅可以使人儘快從令人沮喪、大為光火的情境中走出來,更可以讓人保持在心境穩定的狀態中,這樣人們就不易被外在的人、事、物激怒了。
  • 生命之輪——心理治療與靜心公益課
    這是我和犀源(明欣)老師來共同帶領的心理團體治療課程。在一月份的課程報名之後,課程主辦方會將一些簡短的心理問捲髮給同學,請大家進行填寫,使得我們的治療課程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 生命之輪的兩天課程裡,包含靜心,催眠,身體,舞蹈,情感工作,家庭系統排列,認知行為治療團體治療。
  • 硬核知識分享大賽 心理諮詢師《心理評估》筆記總結思維導圖
    中斷的操作方法:當求助者因情緒激動或思維混亂而喋喋不休時,可以倒一杯水、或請他取一樣東西、或建議他換一個地方再繼續談等。3、情感反射:指心理諮詢師有意識地刺激一下來訪者,使他把會談轉向某類問題。慎用。4、引導:指由目前的話題引向另一話題。(五)對會談內容歸類(會談之後必須對問題歸類):一般情況下,不能做詳細的筆錄,非經求助者同意也不能錄音和錄像。
  • 年薪百萬的音樂療愈師,讓無數人睡一晚好覺
    有人用狂歡來宣洩,有人用晚睡去對抗,也有人不斷嘗試新鮮的夜生活,去消解白天面具下積壓的種種情緒。   還有一批更加與眾不同的人。他們遠離喧囂,回歸寧靜,用傳統樂器、自然天籟甚至電子科技作為手段,試圖幫助當代人消解無處不在的焦慮。   他們是一群音樂療愈師,為人們打造出放鬆心情的又一個音頻技術的新選擇。
  • 給每一個情緒一個名字
    要是我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的,你可以告訴我。」她沒有多說,但是我明顯看出來她平靜了很多。我前幾天看到《穿越力》(Empathy) 一書作者說到,當他的小孩鬧情緒的時候,他就幫助把小孩的情緒表述出來,他說的結果和我的體驗完全一樣:小孩每次惡劣的情緒都能因為有準確表達和溝通,而舒緩下來。這種情感的準確表達,有助於促進人與人的相互了解,繼而改善關係。
  • 我想心理諮詢師抱抱我,可不可以?這群諮詢師互換角色扮演來訪者
    從來沒有這麼強烈的情緒,諮詢師很有力量!」這是9月5日晚,一群心理諮詢師在中德心理研究院同輩督導的一個團體活動場景。 「我們從來沒想到可以這樣地體驗,轉換角色感受來訪者心情,也情不自禁地『出演』了真實的自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諮詢師可不可以擁抱來訪者?這一直是心理諮詢中讓很多諮詢師糾結的問題。
  • 荷歐波諾波諾清理問答
    是的,你必須不斷地清理,但是這到底有多難?你只是要在心裡說「我愛你」和「謝謝你」而已啊。此外,在最後一場零極限活動中,修·藍博士提供了一個捷徑:由於你的內在小孩擁有你潛意識裡的所有資訊,因此你可以教內在小孩如何清理,這樣一來,當你的意識忘記清理,或是需要休息一下時,你的內在小孩無論如何都會全年無休地清理。 Q:我的內在小孩叫什麼名字?
  • 知樂日記:金光七脈輪清理
    內在還有對立,因此還在外在的世界繼續(體驗/創造)二元對立的遊戲。巴夏在他最近的視頻中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很喜歡他的觀點。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選擇相信外面的世界而不相信自己,所以才會有控制的存在。
  • 「精選15句」關於靜心讀書的句子
    1,清心寡欲,寡慾益行;養心為善,為善濟貧;靜心讀書,讀書求知;安心修性,修性健身;寧心練功,練功益壽。2,人之初,性浮躁。落草而長,漸入世俗,於滾滾不息、塵土飛揚的人流中,人很難駐足,稍作停頓,更難脫濁流而出,獨居一隅,凝思冥想。
  • 方方日記,可以當「心理諮詢師」用!
    雖然方方沒有被感染也不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但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她說,「連我自己都想找一名心理諮詢師,疏導心理問題,我天天寫武漢日記,也算是自己疏導情緒的一種方式吧」。原來方方寫日記,是在充當自己的「心理諮詢師」。不管多麼不像「正能量」,只因它的真實,同時撫慰著寫的人和看的人。02 為什麼「負能量」能治癒?
  • 三級心理諮詢師
    一、職業前景: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競爭的激烈,人們的壓力和衝突越來越大,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救助的人也越來越多。專家統計:我國約80%的人民都處在心理亞健康狀態。其中包括:人際關係障礙、婚姻家庭矛盾、子女教育不良、情緒調節障礙、失眠記憶力下降、學習動力不足、社會適應性下降等問題。
  • 郴州市精神病醫院走進社區開展情緒管理曼陀羅繪畫減壓活動
    近日,郴州市精神病醫院心理危機幹預中心講師團開展「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公益項目:情緒管理--曼陀羅繪畫減壓活動。此次活動由郴州市精神病醫院心理危機幹預中心講師團心理諮詢師、曼陀羅繪畫分析師傅荷蓮帶領完成。隨著舒緩的音樂,在傅老師的引導下,會員們進入冥想放鬆狀態,專注地參與到曼陀羅繪畫當中,開心的、不開心的、嚮往的、期待的、甜蜜的、失去的都通過彩筆在畫紙上呈現。緊接著,大家兩人一組互相交換自己繪製曼陀羅的感受和心得。
  • 如何喚醒你潛在的療愈能力,讓自己成為療愈師
    要你有一張證書與一群追隨者才能當療愈師,如同跟你說你需要大學學歷才有辦法賺錢一樣。對,也許大家都這樣說,可是如果你不覺得成功得單靠一張文憑,那一定也不認為你需要有如同心靈導師般的身分地位才能喚醒你自身的療愈能力。
  • MBA關注:情緒敏感的人如何自我管理,提升自己?
    如果這些描述非常符合你的情況,那麼,你很有可能是個情緒敏感的人。這個人群當中,有些人隨遇而安,也有些人雄心勃勃,有些人耐心包容,也有些人固執嚴厲,有些人外向,也有些人內向,但在自我管理和提升自己方面,都容易因為負面情緒而面對一系列的問題,像是拖延、無序、混亂、低效等等。你可能嘗試了很多辦法,想讓自己變得更自律、更高效、更有條理、更少拖延……卻往往收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