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9月6日訊(記者毛茵)「前幾天是父親生日,看著他日漸衰老的容顏,我突然擔心有一天想擁抱時沒有機會了……」諮詢師蔣學松眼眶紅了,另一名諮詢師孟雄偉抱住了他,輕聲安撫著。 小蔣數度流淚,動情地說:「擁抱激發了我內心對父親的感受,真的就像抱著我的父親。從來沒有這麼強烈的情緒,諮詢師很有力量!」這是9月5日晚,一群心理諮詢師在中德心理研究院同輩督導的一個團體活動場景。 「我們從來沒想到可以這樣地體驗,轉換角色感受來訪者心情,也情不自禁地『出演』了真實的自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諮詢師可不可以擁抱來訪者?這一直是心理諮詢中讓很多諮詢師糾結的問題。在此次團體活動的組織者、諮詢師小殷看來,諮詢師所作的一切行為是否合理、有益,有一個最根本的衡量標準:即是否有利於來訪者的「心靈成長」。 在電影《心靈捕手》中的那位心理醫生不正在某個瞬間擁抱了他的病人嗎?一個兒童在極度害怕的狀態下,得到了諮詢師溫暖的擁抱,這不是很合人性、同時也一點不違背職業倫理嗎? 在情景設置下,10位諮詢師也打開了自己:諮詢師邵老師充當來訪者講述母親要分配家產時不公,和媽媽吵了3個小時的她現在很難過很後悔,「從有記憶開始,我媽從來沒抱過我。」諮詢師代蕾並沒有將思維固著於「抱」的動作,而是問她:你是什麼意義上的難過?邵老師在和她的一番對話後,她感覺是「自已抱了抱自己」。 諮詢師小楊作為來訪者回憶兒時奶奶在農村帶大一群孫輩,經常到塘裡洗尿片,雙手關節炎紅腫變形,老了糊塗時只認得小楊,而她在老人彌留之際卻在給學生上課趕不回來……當她接受到諮詢師陳精妮的擁抱時,淚如雨下:「臉貼著臉,蹭的感覺仿佛就是奶奶給的,皮膚接觸的感覺特別好,想起奶奶抱我的感覺。」 「我們平時各人面對自己的來訪者,彼此很少有這樣的交流和了解。我們也從沒有這麼融入過,這種信任讓我們感覺到生命如此交叉融入,太驚喜了!」諮詢師賀敏說,沒想到每個人都這麼「入戲」,通過擁抱激發自己內心的情感,雖然姿勢動作不同,但都是真實的情感,這種體驗性的感受很難得。 諮詢師劉南雁說,現場活動讓大家感動且受啟發:每個人都需要情感上的回應,給更多語言上的還是肢體上的並沒有模式;情緒一直在那裡,就需要有一個契機去表達。諮詢師邵貴珍表示,很多諮詢師的受訓和經驗背景是不鼓勵甚至不建議肢體接觸的,但人的情感是複雜變化而多維度的,作為諮詢師,我們不是消耗,而是治癒。我們需要用最合適的方式走近來訪者,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 【編輯:姚昊】 【來源:長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