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RNA結合蛋白Quaking在心臟肌纖維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2021-01-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真核生物有別於原核生物重要的生物特徵之一,在於其大部分基因的轉錄本都會經歷pre-mRNA選擇性剪接,由此形成不同亞型的成熟mRNA,從而促進了蛋白質組的多樣性產生。心臟作為胚胎發育過程中第一個形成並發揮作用的組織器官,在其複雜的發育成熟過程中,心臟肌纖維肌節形成相關基因的pre-mRNA的選擇性剪接調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NA結合蛋白作為pre-mRNA選擇性剪接的調控因子,其中STAR家族成員Quaking(QKI)可通過結合特定序列ACUAAC,參與調控包括肌肉祖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單核細胞、神經幹細胞等很多組織細胞的選擇性剪接,但其對心臟發育成熟的作用尚未有報導。

近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孫寧課題組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壽偉年課題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黃國英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QKI is a critical pre-mRNA alternative splicing regulator of cardiac myofibrillogenesis and contractile func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和人胚胎幹細胞定向心肌細胞分化體系,結合小鼠Qki敲除模型闡明了QKI在心臟發育成熟過程中的調控作用。

研究人員在體外胚胎幹細胞心肌定向分化第6天,即心肌細胞祖細胞形成階段發現QKI的表達開始升高,同時原位雜交技術顯示在胚胎發育E7.5天qki即表達於心生區,繼而在四腔室心臟的心室肌、心房肌以及成熟的心臟組織中持續表達(圖1)。

圖1,Quaking在心臟發生發育過程中的表達模式

由於QKI敲除的胚胎幹細胞系分化來的心肌細胞跳動顯著減弱,研究人員通過單細胞測序和全基因組分析發現與肌節Z線相關基因的表達量及其mRNA的可變剪接均發生了改變,其中以ACTN2最為顯著。ACTN2基因編碼的β-actinin蛋白是心肌細胞肌小節Z線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心肌纖維排列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還協調著肌小節細胞骨架與細胞膜的相互連接。研究人員接下來證實QKI可直接與ACTN2結合,介導其可變剪切的正常發生。QKI基因表達的缺失會引起ACTN2第8個外顯子異常被跳躍,並使其開放閱讀框發生了移碼突變,提前出現了終止密碼子,導致無義介導的mRNA降解。ACTN2表達異常會進一步影響心肌細胞的纖維排列,導致其缺少正常的橫紋結構,收縮力減弱。

綜上,該研究首次闡明了QKI通過調控Z線結構基因ACTN2等的mRNA可變剪切,參與了心肌細胞肌纖維結構的形成,這為日後人類心臟疾病的研究及關聯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陳欣雲博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劉英助理研究教授、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徐晨講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孫寧研究員、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壽偉年教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黃國英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20327-5

來源:BioArt

相關焦點

  • RNA結合蛋白Quaking在心臟肌纖維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被揭示
    心臟作為胚胎發育過程中第一個形成並發揮作用的組織器官,在其複雜的發育成熟過程中,心臟肌纖維肌節形成相關基因的pre-mRNA的選擇性剪接調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NA結合蛋白作為pre-mRNA選擇性剪接的調控因子,其中STAR家族成員Quaking(QKI)可通過結合特定序列ACUAAC,參與調控包括肌肉祖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單核細胞、神經幹細胞等很多組織細胞的選擇性剪接,但其對心臟發育成熟的作用尚未有報導。
  • 冷藏過程中蝦夷扇貝橫紋肌微觀結構變化與肌原纖維蛋白穩定性
    通過以上研究以期明確橫紋肌冷藏過程中肌原纖維蛋白理化性質的變化規律,為最終解決貯藏過程中的「硬化」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1、蝦夷扇貝冷藏期間橫紋肌組織結構的變化  蝦夷扇貝外觀形態變化  通常魚類死後,貯藏過程中魚體在肌肉收縮力和骨骼支撐力的作用下,呈現「僵直-解僵」過程並出現裂縫。而扇貝橫紋肌離體後無骨骼支撐,貯藏過程中肌肉收縮導致宏觀呈現出逐漸「硬化」的狀態,未觀察到「解僵」過程和裂縫現象。這種宏觀變化對肌肉的微觀結構和功能性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如攀鱸魚在貯藏過程中持水能力會逐漸下降。同時,肌肉中水分含量的降低也會對其微觀結構產生影響。
  • Nature:揭示心肌纖維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位於心臟內表面肌纖維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心肌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 Nature:揭示DNA依賴性蛋白激酶在rRNA加工和造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儘管科學家們早在幾十年前就知道了這一點,但他們還不完全了解哺乳動物細胞中DNA-PK結合哪些類型的RNA,也不了解這種結合的生理後果。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DNA-PK與參與核糖體組裝的RNA結合的機制。作為細胞的蛋白合成裝置,核糖體可確保幹細胞產生足夠的紅細胞。
  • 蛋白連連看,揭示激酶GSK3是心肌纖維化的關鍵靶點
    心肌纖維化是HCM的一個特徵,被認為是導致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其特徵是心肌成纖維細胞過度增殖、肌成纖維細胞活化和纖維細胞外基質(ECM)蛋白沉積增加。靶向心肌纖維化是備受關注的治療幹預方式,然而,驅動纖維化進展的潛在分子信號機制仍然有待研究。
  • Nat Genet | 龍伊成等揭示RNA在調控PRC2基因組分布和組蛋白修飾中的關鍵作用
    表觀遺傳在生長發育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一個生物體內的所有細胞的DNA序列完全相同,而各種細胞的功能和表徵卻各不相同。這真是因為各種表觀遺傳因子在胚胎發育和細胞分化中發揮作用,在不同的細胞內打開或者關閉不同基因的表達。在這個過程中,生物體是如何準確控制這些表觀遺傳因子的功能,以至於它們可以準確地打開或者關閉特定基因的表達?這正是生命的美妙之處,也一直是一個科研難題。
  • 科學家揭示平滑肌蛋白重要功能
    ,並能指導肌動蛋白裝配形成「心臟泵」。他說:「我們比較了Lmod和原肌球結合蛋白(Tmod,已知能在肌細胞中綑紮肌動蛋白絲)的胺基酸序列,發現Lmod有一部分與Tmod特別相似。因為Lmod比Tmod大,具有自己的特徵,所以我們懷疑它可能裝配心肌的肌動蛋白絲,實驗結果證實了我們的想法。」 肌動蛋白是大部分動物細胞中最豐富的蛋白,它形成聚合體構成細胞骨架。
  • 肌動蛋白纖維間聯繫及形成的分子機制
    細胞運動是一個周期性的過程,其中包括運動方向前端細胞部分的「突出」和後端細胞部分的「收縮」。肌動蛋白纖維的多聚化驅動細胞向前「突出」,而這些纖維的空間組織情況則決定「突出」結構的性狀。
  • 多篇文章聚焦成纖維細胞研究新進展!
    這種疾病的五年生存率約為5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等研究結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腫瘤及其周圍組織---特別是周圍組織中的稱為成纖維細胞的正常細胞---的系統性調查,揭示出一種新的治療靶標可能潛在地阻止與HGSC相關的快速傳播和預後,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研究者表示,在此之前,科學家一直專注於腫瘤本身。每個人都這樣。
  • 科學家研究構成肌細胞基本收縮單位的蛋白質有了意想不到的發現
    具體來說,他們能夠從「Z-圓盤」開始,從相鄰肉瘤之間的邊界開始,在肌層的特定亞區繪製蛋白質圖譜。這本身就是在研究橫紋肌方面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做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肌球蛋白,組成條紋肌纖維的三種主要蛋白質之一,似乎進入Z盤。肌球蛋白、肌動蛋白和彈性支架蛋白Titin共同作用的模型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肌球蛋白纖維穿透Z盤結構的可能性。
  • 如何研究RNA結合蛋白?
    RNA結合蛋白(RBPs)在基因調控過程中扮演著關鍵作用,目前除了少數的RNA能以核酶的形式單獨發揮功能
  • .| 惠靜毅團隊揭示RNA結合蛋白QKI調控肺癌關鍵可變剪接事件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在腫瘤細胞中,mRNA 可變剪接發生顯著變化,並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Song et al., 2018)。然而,一直困擾我們的問題是如何在眾多腫瘤相關的可變剪接事件中有效地發現並鑑定發揮關鍵作用的靶基因。
  • 科學家揭示DDX5對體細胞重編程的關鍵作用
    RNA結合蛋白DDX5在體細胞重編程中的關鍵作用和調控機制 1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姚紅傑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RNA Helicase DDX5 Inhibits Reprogramming to Pluripotency by miRNA-based
  • Nature:揭示泛素在囊泡塗層形成中的作用
    將來自內質網的新合成蛋白質轉入到COPII囊泡中是蛋白質分泌的必要條件。在細胞中,COPII囊泡的直徑大約60-80納米,但其中一些必須增加它們的大小來適應運載較大的蛋白,如300-400納米的膠原蛋白纖維或乳糜微粒。
  • 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只有結合遺傳學、臨床研究和生物工程,我們才發現心肌小梁在成人心臟功能中的意外作用。」雖然達·文西當時的推測有些淺顯,但數百年過去了,人類對於理解心臟內部結構及運作,仍然充滿了未知。現在科學研究已經知道,在胚胎心臟發育過程中,心肌細胞增殖形成向心腔內突起的網狀心肌小梁。這些在人類心臟內表面覆蓋著的複雜肌束網絡,與平滑的大血管內皮細胞不同,比如雙心室的心內膜表面排列有肌小梁的有孔網絡,並延伸到腔內。
  • 《自然》:回答500年前達文西的疑問,揭示人類心臟未知的秘密
    對人類來說,心臟是第一個發育的功能性器官,在受孕後僅四周就開始自發跳動。在心臟發育的早期,心臟會生長出複雜的肌肉纖維網絡——稱為小梁——在心臟的內表面形成幾何圖形。這些結構被認為有助於心臟發育,但它們在成人中的功能自 16 世紀以來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 上海有機所揭示RNA調控漸凍人症致病蛋白TDP-43形成應激核體
    TDP-43是一種重要的RNA結合蛋白,其基因突變可引起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症」)。在正常細胞中,TDP-43蛋白主要彌散分布於細胞核內,但可穿梭至胞漿並與其它蛋白相互作用形成應激顆粒等各種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參與RNA剪切、成熟、加工、運輸、轉運、翻譯、降解等多個步驟的調控。
  • ...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同濟大學心律失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孫雲甫團隊和梁興群團隊等揭示Isl1在心肌細胞凋亡表觀遺傳控制中的關鍵作用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19
  • 9月29日世界心臟日 關注心臟健康!這些研究成果值得一讀!
    【2】Nature:揭示心肌纖維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doi:10.1038/s41586-020-2635-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位於心臟內表面肌纖維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心肌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 Ras蛋白在癌症擴散過程中的作用
    2018年2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Ras蛋白是構成複雜信號通路的關鍵分子,它調控了細胞的分裂,但在一些情況下會導致細胞癌化,甚至會導致癌細胞向全身的擴散。舉例來說,98%的癌症都是由於Ras蛋白突變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