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在長非編碼RNA調控腫瘤細胞瓦博格效應中取得新成果

2020-12-01 中國科大..

2018年1月29日,我校吳緬教授研究組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題為「LncRNA IDH1-AS1 links the functions of c-Myc and HIF1α via IDH1 to regulate the Warburg effect」的研究論文。

 

癌基因c-Myc是常氧條件下調控糖酵解的主要因子,在腫瘤細胞中的作用尤為顯著;而低氧誘導因子HIF1α通常是在低氧條件下才能被誘導表達用以調控糖酵解。但有不少研究發現,即便是在常氧條件下HIF1α也有著較高的表達水平。這兩個瓦博格效應的核心調控因子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迄今仍然沒研究清楚。吳緬研究組發現,在常氧條件下,c-Myc通過轉錄抑制長非編碼RNA IDH1-AS1,後者再通過IDH1,調控HIF1α的活性。IDH1-AS1能結合IDH1並促進其二聚化以提高其酶活,而c-Myc轉錄抑制IDH1-AS1的表達,所以c-Myc通過抑制IDH1-AS1來降低IDH1的活性,從而導致α-KG產量的減少和ROS水平的上升,這兩個因素協同穩定HIF1α,使其表達水平升高。通過上面的機制,在常氧條件下c-Myc能夠增加HIF1α的表達,從而共同調控瓦博格效應。c-Myc和HIF1α的關鍵紐帶是長非編碼RNA IDH1-AS1。進一步的實驗表明,IDH1-AS1能夠抑制細胞的增殖和裸鼠成瘤能力,這意味著IDH1-AS1具有潛在的抑癌效應,可能會成為一個有潛力的腫瘤代謝治療靶點。

 

我校吳緬教授和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張旭東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吳緬實驗室博士研究生向紹勳和已畢業的谷皓博士和金雷博士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基金資助。

 

LinRNA IDH1-AS1連結c-Myc和HIF1α功能調控Warburg效應的示意圖

 

(生命科學學院、科研部)

 

文章連結: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8/01/26/1711257115

相關焦點

  • 非編碼RNA調控細胞周期研究取得新成果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吳緬研究組的研究成果,以LAST, a c-Myc-inducible long noncoding RNA
  • 中國科大在動物長鏈非編碼RNA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實驗室通過優化的基因編輯技術,對秀麗線蟲中155個基因間的長鏈非編碼RNA(lincRNA)進行逐一敲除(秀麗線蟲已知的全部lincRNA共170個),系統地研究了秀麗線蟲中lincRNA的功能。這是第一篇在多細胞動物中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全基因組水平上、對一個種類的長非編碼RNA進行敲除並系統分析其在動物中生理功能及功能機理的研究。
  • 陳玲玲等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陳玲玲博士正在介紹相關研究成果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
  • Cell:發現長非編碼RNA對細胞核仁功能的重要調控機制
    5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SLERT regulates DDX21-rings
  •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SLERT的加工產生以及其與DDX21環、RNA聚合酶Pol I的相互作用機制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
  • 科學家發現肝癌細胞增殖非編碼RNA調控機制
    我國科學家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發現了兩種非編碼RNA調控肝癌細胞增殖分子作用機制。這是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得的消息。據介紹,非編碼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主要包括微小RNA,長鏈非編碼RNA以及環狀RNA等。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組致力於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非編碼RNA的分子調控網絡及其作用機制,近日該研究組又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針對Dre-miR-21這種影響斑馬魚胚胎早期心血管發育的miRNA,研究組利用基於Tandem isobaric mass tag(TMT)的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構建了dre-miR-21在斑馬魚早期胚胎中的蛋白調控網絡,發現了兩個可能與斑馬魚心血管系統發育相關的新的dre-miR-21靶標,揭示了dre-miR-21在斑馬魚胚胎發育過程中的新的調控機制(圖1)。
  • 崔慶華:在長非編碼RNA的世界中,一定存在著長非編碼RNA中的P53, PTEN
    生物谷:去年底,您領導的長非編碼RNA疾病資料庫( LncRNADisease) 的創建可謂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收錄了160多種和長非編碼RNA有關的疾病,是國際上第一個長非編碼RNA疾病資料庫。在這之前, 您於2007年就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微小RNA(miRNA)疾病資料庫, LncRNADisease這項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做出了哪些突破與改進?
  • 【盤點】非編碼RNA與人類疾病關聯性亮點研究
    該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權威雜誌Hepatology。在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員報告稱利用全基因組分析鑑別出了一種與腫瘤相關的lncRNA——DANCR。他們在來自中國和韓國的兩個肝癌組群(n = 135 和223)中分析了DANCR的表達水平和DANCR的預後意義。通過人為地調節DANCR(降低表達和過表達),探究了DANCR在腫瘤發生和定植中所起的作用,並採用荷瘤小鼠確定了治療效應。
  •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 一種大環肽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在這裡我們發現長的非編碼RNA(IncRNA)LINC 00266-1編碼71個胺基酸肽.該肽主要與rna結合蛋白(包括m6A)相互作用。肽在細胞和組織中的存在和表達。天然的內源性RBRP肽在結直腸、乳腺、卵巢和鼻咽癌細胞中得到證實。此外,還證實RBRP肽是在5對匹配的新鮮CRC組織及其相應的鄰近非腫瘤結直腸組織中自然產生的。
  • 2017年不能錯過的長非編碼RNA研究推薦
    2017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的非編碼RNA研究取得了很多重磅級成果。與早先的主要是在不同類型的疾病(癌症)中大規模鑑定非編碼RNA,今年的研究是對非編碼RNA機制的更深入探索,給我們展現了作用方式更豐富多彩的非編碼RNA世界。
  • 楊雪瑞課題組發現長非編碼RNA LETN控制細胞核仁形態與功能活性的...
    清華新聞網1月12日電 人類等高等哺乳動物基因組中包含大量長非編碼RNA(lncRNA),其中絕大多數功能未知。在數萬個lncRNA中,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了數百個與多種細胞過程與生理功能相關的lncRNA,但在核心細胞過程中不可或缺,起決定性關鍵作用的lncRNA仍然非常少見。
  • 宋旭:長非編碼RNA-蛋白質相互作用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2015年11月1日訊/生物谷BIOON/----2015年10月30日2015(第三屆)非編碼RNA學術研討會氣氛熱烈,來自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宋旭教授為我們帶來了「長非編碼RNA-蛋白質相互作用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主題演講。
  • 我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
    最新發現與創新  本報訊 (記者王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近日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這將為進一步了解PWS症候群的病理機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四川大學黃燦華團隊 | 從非編碼RNA與氧化應激相互調控的角度重新審視腫瘤特徵 | Molecular Biomedicine
    非編碼RNA是人體中主要的轉錄產物,能夠通過調控基因的轉錄來調控細胞的各種生理和病理過程。近年來,非編碼RNA的異常表達已被證實與多種腫瘤的發生、轉移和耐藥等過程密切相關。其中,miRNA和lncRNA可通過與DNA、RNA或蛋白質結合或編碼小肽來調節大多數腫瘤特徵,使得其有望成為腫瘤診斷和治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2]。
  • 2月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推薦
    本月的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也很紅火,有很多重磅級成果,不僅解析了它們在疾病中的功能和機制,相關的方法學研究也取得了進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進展:一.長非編碼RNA研究推薦1.Nature Medicine: 調控巨噬細胞膽固醇穩態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長非編碼RNA
  • 長鏈非編碼 RNA DANCR 在部分腫瘤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lncRNAs廣泛參與包括炎症、腫瘤等在內的多種疾病的病理過程。目前,多項研究表明lncRNAs在多種腫瘤中表達失常,且失常表達的 lncRNAs常參與多個腫瘤的惡性表型的進展;lncRNAs可作為多種腫瘤的標誌物並可作為腫瘤治療的新靶點.
  • ...附屬兒科醫院周玉峰課題組揭示長非編碼RNA調控巨噬細胞活化和...
    巨噬細胞作為一種初始免疫細胞,是機體炎症反應的重要參與和調節者。巨噬細胞具有明顯的異質性和可塑性,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可以分化為經典激活(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替代激活(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兩種功能截然不同的亞型。
  • 中國科大發現新型非編碼RNA - 非編碼RNA專區 - 生物谷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革教授實驗室在國際知名雜誌《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發表研究性論文,報導了其實驗室發現的一類新型非編碼RNA以及此類非編碼RNA的功能和功能機理。非編碼RNA是一大類不編碼蛋白質而在細胞中起著調控作用的RNA分子。
  • 新技術「解密」非編碼RNA
    隨著認識的深入,人們意識到,非編碼序列經過廣泛轉錄後生成的大量非編碼RNA在個體生命中具有重要的生理調控功能。非編碼RNA有著怎樣的結構?如何發揮功能?認識這些,對於理解生命健康過程至關重要。5月6日,《自然》刊發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薛願超團隊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