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擊上面藍色字「本樸投資」即可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滾水壩其實就是低溢流堰,一種高度較低的攔水建築物,其主要作用為抬高上遊水位、攔蓄泥砂。主要原理是將水位抬高到一定位置,當漲水時,多餘的水可以自由溢流向下遊。因此,除了滿足取水的工程要求外,還要滿足衝砂的要求。具體根據其作用、地質、水文等因素來確定規模。
坐落在恆口示範區西北黎家灣的滾水壩又名「犀牛望月」。出自《關尹子·五鑑》:「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在恆口人民的談資裡,關於犀牛望月大致有這樣三種描述:一說是歷史成語:
「吳牛喘月」!「吳牛喘月」就是一條成語。吳牛,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水牛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因懼怕太陽曝曬而喘息不止。比喻害怕類似的東西,亦指炎熱的暑天。此語出自南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這是晉武帝嘲笑一位有風溼病大臣的俏皮話,沒想到竟成了一個成語。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丁都護歌》一詩中曾有:「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之句,感嘆船工之苦。
一說是一個神話:
犀牛原來是天上的一位神將,受玉皇大帝的指派,向下界傳達起居規範,要求人們:「一日一餐三打扮」。意思是注重禮儀,少食甘味。而犀牛到花花世界後被擾亂了心神,將玉皇大帝的旨意傳達成「一日三餐一打扮」,把天帝的意思全弄反了。天帝大怒,將它罰下天界。由於它思念天宮生活,一到晚上就抬頭望月,這就是「犀牛望月」的緣起。
還有一說是一個傳說:
雁蕩山下有個姑娘叫玉貞,父母早亡,六歲就給花老財當牧童。玉貞每日晚睡早起,與牛相依為命。花老財是個貪色鬼,他見玉貞生得這麼漂亮,起了邪心。
一天夜裡,花老財叫管家和打手將玉貞綁起來,正要朝姑娘撲去,豈料一條鐵鞭似的牛尾巴朝花老財臉上打來,並聳起兩隻鋒利的角,戳中老財的眼睛。老牛乘機咬斷了玉貞姑娘的繩索,跪下講:「快,快騎到我背上!」原來老牛是神仙下凡,只見它撒開四蹄,朝凌霞山頂跑,打手們叫喊著圍了上來。跑呀跑,跑到山崗頭,沒地方好跑了,老牛叫玉貞姑娘站在一隻牛角上,玉貞姑娘就乘著牛角飛上天去了。老牛變成了只獨角的石犀牛。玉貞姑娘一直飛到了月宮裡,從此犀牛仰頭朝天,在想念女主人。於是有了犀牛望月的典故。
另見《莊子.逍遙遊》」今夫犀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借犀牛通神靈的傳說,暗指道學通天徹地的智慧,是世俗學說不能企及的。
"本樸•發現恆口"素材持續徵集中,期待您的參與!
人·厚德誠信
事·以行合道
物·真樸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