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聲學和信號專家向大威逝世,曾拒絕金錢、綠卡毅然回國

2021-01-09 澎湃新聞

上海市聲學學會微信公眾號 圖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聲學學會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聲學和信號處理專家,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科學大會先進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勞動模範,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東海研究站資深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向大威先生於2020年4月27日3時26分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3歲。

公開資料顯示,向大威1958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急國家之需」是向大威先生的信念。他一生從事聲學和信號處理研究工作,是我國聲學和信號處理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在水聲、醫療超聲、信號與信息處理等方面貢獻卓著,獲得國家、各部委、中科院、上海市等22項科技進步獎。著有專著《水聲信號的被動檢測與參數估計理論》,在學術期刊、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5篇,內部學術培訓專用論文74篇。

1958年以來,向大威先生共培養了數十位研究生,現今都已成為各行業的科研領軍人才或擔任領導崗位。1991年向大威先生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多次被評為各部委、上海市、聲學所、東海站先進科技工作者。他同時兼任歷屆中國聲學學會常務理事,1996年任上海市聲學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長,2007年任上海市聲學學會名譽理事長。

上海市聲學學會方面介紹:向大威不僅成就顯赫,論著等身,更具有滿腔的愛國熱情。1988年,中國科學院與美國Analogic公司合資組建安科公司,並組織以向大威先生為核心的多名科研人員赴美進行彩色超聲診斷儀科研攻關。美方總經理以金錢、綠卡等物質承諾,苦苦挽留向大威先生,但向先生不為利益所動如期歸國。回國後,向大威先生依舊全身心投入聲學研究事業,直至2020年初,83歲高齡的向大威先生依然奮鬥在科研一線。向大威先生默默為國家聲學事業奮鬥60餘載,奉獻出了他畢生的智慧和年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著名聲學家向大威病逝,將聲吶技術運用於港口建設、醫學診斷等
    4月27日,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東海研究站發布訃告稱,我國著名聲學和信號處理專家,在該所工作逾60年的資深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向大威,4月27日3時26分在上海病逝,享年83歲。4月27日下午,上海市聲學學會亦發專文,沉痛悼念這位曾經的理事長。
  • 曾拒絕美國高薪毅然回國,不能被人遺忘的周培源
    他假滿回國,抗日戰爭爆發,侵華日軍開進了清華園,周培源受校長梅怡琦之託,周培源受校長梅貼琦之託,安排學校進行南遷,曾先後任長沙臨時大學,和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教授,在這期間,他抱著科學家應為反戰服務,以科學拯救祖國危亡的志向,毅然地從廣義相對論的純理論研究,轉向了有著更大應用價值的,流體力學湍流理論
  • 他放棄美國綠卡和千萬年薪,堅持回國培養多位科學家,名字很耳熟
    錢學森在美國多所高校學習知識之後,拒絕了美國高校提出來的高薪待遇,之後又對抗美國金布爾等人的軟禁後於1955年回到國內,為我國的航天和飛彈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施一公1967年出生於河南,他的祖父就是著名的愛國學者施平,父母也都是名校的高材生。受到家庭的影響施一公從小就熱愛學習,並且希望能夠為國家做貢獻。1985年施一公進入了清華大學生物系,在大學期間刻苦讀書並不斷鑽研,一直都排名年級第一。僅僅三年施一公就獲得了學士學位,而且是生物加數學的雙學位。
  • 「美國綠卡算什麼,中國人就要回國」?中國天才堅持棄美籍回國
    美國高度重視曹原的才能,開出了很高的條件邀請曹原留在美國發展,主動提出要給曹原綠卡。但是曹原卻拒絕了這一切,他說&34;。曹原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自己的根在中國。科技雖然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籍的,美國綠卡算什麼,作為中國人學成之後就要回國發展,報效國家!
  • 向大威學習
    必剩客  ■梁靜大威雖然沒有姣好的臉蛋(跟莎娃相比),也沒有傲人的身材(跟小威的上圍比),球技也慢慢在走下坡路,但是她每一次出現在大滿貫的賽場上,絕對是驚呼一片。在當今網壇,好看的球衣有很多種,可是雷人的球衣卻只此一家———大威製造。「用漁網跟愛麗絲夢遊仙境相配合(上大圖)」是她今年澳網球衣的主題,當然少不了的還有她那條雷遍天下無敵手的「肉色內褲(上小圖)」。結果,這套裝扮引起多大的關注?在大威比賽開始後不到10分鐘,她的名字就登上了Twitter熱門詞排行榜Top10,除了網友以外,就連球員與專家也加入了對大威服裝評頭品足的行列。
  • 就因為國家需要我,8位哈佛博士集體放棄了回國和美國的有利條件
    此時,許多在美國學習的學生毅然放棄了在國外獲得的一切身份,榮譽回到了祖國。據統計,在華留學人數最多,為1.32-3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哈佛八大人才。哈佛人才放棄眼前利益,毅然回國哈佛大學的八位人才是中國研究強磁場的知名專家,他們是王俊峰,劉青松,劉靜、王文趙,張欣,張鈉,林文楚,任濤。這八個人在哈佛學習,因為他們是中國人,他們的關係非常好。
  • 著名遺傳學家談家楨逝世
    人民網上海11月1日電(記者姜泓冰) 一個多月前剛剛度過百歲生日的著名生物學家、中國現代遺傳科學的奠基人之一,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社會活動家,民盟中央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復旦大學副校長談家楨教授,今天7時1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 5年前,尹希成為哈佛教授,學成未歸;今曹原拒絕綠卡,堅持回國
    在留學之前,尹希曾向父母、導師許諾,有朝一日學成歸來,必定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但事實是,尹希在哈佛任教幾年後,便加入了美國國籍,娶了一位白人妻子,成為地地道道的美國人。無可否認,他背叛了許諾。有人為他辯解說,這樣的人不能用國界和民族來約束和歸屬。他是人類的天才,世人的驕傲。但200多年前,法國著名科學家巴斯德就高喊: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所以,巴斯德拒絕了德國的頒獎,畢生為法國生物科學貢獻力量。
  • 美國都不想放手的科學家,手握15項專利,國家有難毅然回國
    但是也有許多毅然決然執意回國的留學生例如楊承宗、羅祖道、華羅庚、錢學森、鄧稼先等為祖國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而林媛也是一個手握15項專利,執意為國效力的科學家。國家有難,她手握15項專利毅然回國2008年汶川地震,我國的科研事業一直停滯不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號召海內外同胞和華僑華人尋求幫助。聽到祖國陷入困境,林媛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回國幫助祖國偉大復興。美國為了留住林媛,也是煞費苦心,給出極為優厚的待遇,但是,林媛始終心繫祖國,毅然回國。
  • 24歲中國天才少年,拒絕美國綠卡選擇回國,人稱「科技怪物」
    時隔兩年,在被壞消息和疫情充斥的今年,曹原以再次連發兩篇魔角石墨烯的《自然》論文的卓越成就登頂各大國內媒體界面。學的好的被國外留了下來,學的不好只是「出門鍍金」討個學歷才會回國。可是曹原為什麼選擇回國了呢?美國政府當然不會放棄這樣一位潛力無限的青年志士,卓越的成就更是讓美國提出了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優渥條件,並且承諾給予他美國的綠卡。
  • 又一個公派華裔天才,加入美國籍,拒絕回國引發輿論
    最近公派留學的華裔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籍,32歲成哈佛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終身教授),拒絕回國發展,再次引發了輿論的熱議。尹希不到13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7歲完成中科大5年制本科學業後公派留美。天不天才姑且不論,既然是公派留學,就是說國家是出了很大的經費來培養你的,個人追求發展和報效國家之間應該有明確的界定而不是模糊的。當年的錢學森也大可留在美國,榮譽,金錢,成就也會很高,那時的中國更加積貧積弱,和美國沒法比,但錢老毅然回國,這就是人格!
  • 著名計算機專家夏培肅院士逝世
    原標題:著名計算機專家夏培肅院士逝世 中關留倩影,計算記芳魂。2014年8月27日11時10分,著名計算機專家和教育家、我國計算機研究的先驅和我國計算機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夏培肅先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1歲。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他還曾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生產線,其生產工藝裝備和管理均達到國際水平。在新型特種材料研究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開拓了其應用研究的新領域,是特種材料在非核特殊領域研發應用的奠基人。李冠興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在他熱愛的核事業領域,為我國的核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曾融生院士逝世,10月已送別4位院士
    曾融生曾深入研究唐山和華北盆地以及唐山震源區的深部構造,提出張性盆地和盆地中震源的統一動力學模式。1990年後,曾融生承擔中美合作的青藏高原深部探測任務,對高原的深部構造和動力學問題進行創造性研究,並提出印度-歐亞大陸碰撞過程,它也適用於其它的陸-陸碰撞帶。1980年,曾融生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他主持與具體組織的研究堆多層套管狀燃料組件和兩種板型燃料組件均已投入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他還曾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生產線,其生產工藝裝備和管理均達到國際水平。在新型特種材料研究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開拓了其應用研究的新領域,是特種材料在非核特殊領域研發應用的奠基人。
  • 大名鼎鼎的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毅然棄美回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大名鼎鼎的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毅然棄美回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大名鼎鼎的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毅然棄美回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當代社會,人口、糧食、環境、能源等問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打基礎,和培養更多科研人才,取得更多成果,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了。
  •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當初回國有多難?
    1955年9月17日,僑居美國的著名工程物理學家錢學森踏上了回國的輪船"克利夫蘭總統號",同行的還有他的妻子蔣英和他們可愛的兩個孩子,一家四口經香港轉火車入內地,終於在1955年10月1日清晨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縈的祖國。這場景既真實又夢幻,可誰又知道,為了回到自己的祖國,這位世界聞名的飛彈專家和其家人曾經歷了怎樣的磨難。
  • 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卓仁禧逝世
    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卓仁禧逝世 2019-08-08 08:54:48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夏靜、張銳 |字號:A+ | A- 著名化學家、我國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卓仁禧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8月6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 被毛主席和周總理「請」回國的功臣,曾在美國「火箭小組」任職
    ,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曾獲得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物理「天才少年」曹原,放棄美國籍回國,卻遭中科大教授質疑炒作
    曹原 發現開闢了「凝聚態物理」新領域,目前國內外許多物理方面的專家學者都在試圖拓展他的研究,而這樣一位天才少年,也引起了世界各地高校的注意。擅長籠絡人才的美國自然也動了心,曾給出優渥的條件,力邀曹原加入美國國籍,試圖留下曹原為美國的科技領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