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栽種冬桃樹。
齊魯晚報菏澤12月27日訊(記者 王雅楠) 「你看我們村的梨,個大、皮薄,不僅甜還便於存放,是我們村產量最多、銷量最好的品種。」位於菏澤曹縣樓莊鄉的孫灣村和孫莊村是菏澤眾多「一鄉一產、一村一品」村莊中,為數不多依靠果樹種植形成產業的村莊。26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進樓莊鄉,看曾經一畝地收入四五百元的「窮鄉僻壤」,是如何走上果品遠銷,一畝上萬的脫貧致富之路?
「我是2014年開始種這種晚秋黃梨的,因為這個品種好管理、產量高、耐儲存、口感好,所以市場前景很不錯。」李保停是孫灣村村民,也是第一個種果樹的農戶。2017年,李保停的果樹開始結果,碩大的黃梨一投入市場就被搶購一空。畝產量達到2000公斤的結果率,供不應求的市場,讓孫灣村的村民看到了可觀的收益,開始紛紛效仿栽種果樹。
為了進一步拓寬銷路,2017年,孫灣村成立了曹縣映春種植專業合作社。同時,山東省工程諮詢院派駐菏澤第一書記李宏濱還請來了果樹種植專家手把手教授村民種植技術。截至目前,孫灣村共有果林1200畝,果農200多戶,村民通過土裡流轉年增收30萬元,脫貧112人。
不僅是孫灣村,同屬於樓莊鄉的孫莊村也是依靠果林「發家致富」,清脆可口的冬桃是孫莊村的特色產業。「我之前是在果園裡打工,會一些種植技術,2015、2016年我從臨沂返回菏澤老家,承包了400畝地種冬桃。」村民呂同信說,「孫莊村位於黃河故道,從土質、氣候、水分各方面來說,都適合冬桃的生長要求。冬桃在南方少見,價格也高,有很大的市場。」
在鄉裡的帶動下,煙臺恆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萬重陽返鄉創業,先後在孫莊村流轉土地986畝,建立果園,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使冬桃畝產達到3000公斤左右,畝效益一萬元以上。
「土地流轉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農產品產業鏈的形成才是真正能鼓了農戶的錢包。」據樓莊鄉黨委宣傳委員郭相峰介紹,目前,孫莊村已經和一家杭州公司籤訂了合同,將收購2019年全部合格的冬桃。「下一步,我們要做長產業鏈,對水果分揀細化、深加工,做成果汁、果脯等,同時開展農家樂,打造農業觀光區,形成鄉村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