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翼龍天生的就會飛

2020-11-25 每日經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翼龍是最早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在2.1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主宰空域。
翼龍一出殼就會飛還是長到一定大小才會飛,這成了科學家們的討論議題。萊斯特大學和林肯大學的科學家找到了新的證據,證明翼龍是一出殼就會飛。

最近,古生物學家們分析在中國遼寧發現的翼龍胚胎後認為,它們的雙翼不夠發達,不足以用來飛行。但現在大衛·昂文(David Unwin)和查爾斯·迪明(Charles Deeming)將天山哈密翼龍(Hamipterus tianshanensis)的結構與鳥類和鱷魚出生前的結構對比,發現它們都處於發育早期階段,遠不如破殼後,等到孵出時,翼龍的翅膀大小已經足以飛翔。

大衛·昂文稱,翼龍與鳥類和蝙蝠的區別在於,翼龍不照顧出殼的幼崽,幼崽自出生起就要自行捕食和禦敵。飛行能力使得它們能夠躲避猛禽。

研究發布在《皇家學會學報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翼龍:我不是「會飛的恐龍」
    飛翔的翼龍(圖片來源:pixabay)在我們的認知中,遠古時候,恐龍一直是地球的霸主,我們就理所當然地將當時類似的動物都歸納進恐龍的範疇。所以,有翅膀的翼龍就成了「會飛的恐龍」......事實上,翼龍並不是恐龍。
  • 「陸居祖先」如何飛上天空? 自然選擇讓翼龍變飛行「高手」
    科技日報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張夢然)根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英國科學家首次結合統計方法、生物物理模型以及考古學信息,證明正是自然選擇,使動物從起源到滅絕,並不斷提高飛行效率。研究以翼龍為例,指出經過1.5億年的演化,翼龍的飛行變得更為高效。 翼龍是研究古動物如何開始飛行的非常好的樣本。
  • 很奇怪翼龍為什麼會滅絕,翼龍會飛,怎麼會逃脫不了災難
    但是恐龍的種類只包括了蜥臀類和鳥臀目(以臀骨,和行走方式進行區分)所以以翼龍的行走方式和臀骨來看它們已經被單獨分為了翼龍類(其中同時代還有,魚龍類,蛇頸龍類,滄龍類)所以這種會飛行的爬行動物一般被稱之為翼手龍翼龍類體型差距較大,有小到類似鳥類體型的森林翼龍,也有在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飛行動物風神翼龍和哈特茲哥翼龍。
  • 地球最早會飛的動物,不是翼龍,而是1.3億年前的它
    而科學家表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脊椎動物往往都是從擁有四鰭的古老魚類,基本上沒有新的分支可以繼續進化成為飛行動物,只能在現有的動物中尋找最接近西方龍的成員並且加以改造。蜥蜴家族中唯一一個會飛的成員飛蜥另外一部分研究人員表示,飛蜥的飛行能力同樣是進化而來的,這符合物競天擇的法則,與翼龍沒有太大關係。最近,科學家在對飛蜥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終於找到了關鍵證據。
  • 翼龍可以飛,為什麼還是沒逃過恐龍大滅絕?
    翼龍的名字裡雖然有「龍」,但翼龍卻不是恐龍,而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就像生活在水中的滄龍一樣,它實際上也不屬於恐龍,而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動而已,它屬於翼龍目。在科學界,恐龍是蜥臀目和鳥臀目爬行的動物的總稱。所以,翼龍的滅絕和滅絕是同時期兩個不同物種的滅絕。那麼,翼龍可以飛,為什麼沒有逃過恐龍的大滅絕呢?
  • 翼龍和鳥一樣都能飛,為什麼翼龍恐龍一起滅絕了,鳥卻能活下來?
    翼龍比較倒黴,和大部分恐龍一樣沒能挺過6500萬年前的那場大災難,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古生物學家分析翼龍的化石才知道地球上原來還有一種會飛的「恐龍」,為什麼加引號?等下再介紹!看起來這也挺正常的,但自從我們了解了鳥類是進化自恐龍後,就沒法再平靜了!同樣都能飛,為什麼鳥類就逃過了劫難,翼龍卻掛了?
  • 恐龍時代的天空霸主——翼龍,為何這些種類的翼龍長相如此奇特?
    今天我們就說一下恐龍時代的天空霸主——翼龍的幾個比較特殊的代表。  粉紅色的南翼龍  一種長者長長下顎並且牙槽中有非常多牙齒的翼龍,牙齒加起來大概有1000多顆,這些牙齒是柔軟而呈鬃毛狀的,並不是用於咀嚼食物,科學家呈這些牙齒更像是一種過濾器,南翼龍喜歡生活在沼澤、海灘或者是其他淺水區域,它們擁有這樣的牙齒結構是有利於過濾淺水泥灘中的小魚小蝦以及藻類。
  • 現代的飛蜥是翼龍?其實它的祖先是特殊恐龍,生活在1.3億年前
    蜥蜴一直被認為與恐龍有著親緣關係,所以人們非常關注蜥蜴這種動物,其中蜥蜴家族中有一種蜥蜴是會飛翔的,它就是飛蜥,而且與西方龍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它的進化過程非常特殊,所以引起了生物學家爭論的重點對象。有人認為飛蜥之所以會飛行,很有可能是它的祖先是翼龍,但是因為沒有找到確切的證據,所以這個理論被推翻了。
  • 世界上最大的翼龍:披羽蛇翼龍
    翼龍:最早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中生代三疊紀出現在地球上的翼龍是最早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但有人懷疑它只是徒有虛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腦中處理平衡信息的神經組織相當發達,翼龍不僅能像鳥類一樣飛翔,而且很可能是飛行能手。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使用計算機分層造影掃描技術,依據化石建立了翼龍大腦的三維圖像。圖像顯示,翼龍的小腦葉片相當發達,其質量佔腦質量的7.5%,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動物中比例最高的。
  • 與恐龍時代生存的翼龍,雖名為翼龍,卻非恐龍
    翼龍,是一種滅絕的物種,他的確是曾生存於恐龍時代,可能給人的感覺翼龍就是恐龍,但事實上,翼龍卻非恐龍。其是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他的翼是從位於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的皮膚膜生長出來的。翼龍是飛行的脊椎動物。
  • 同樣都會飛,為什麼翼龍滅絕了,鳥類卻能生存下來?
    咋一看是個非常有道理的話題,因為大家都知道鳥類的祖先就是恐龍,地上跑的恐龍都滅絕了,而天上飛恐龍進化了6500萬年,最終演化成了現代鳥類的樣子,是這樣嗎?
  • 億年「翼龍伊甸園」胚胎化石首現,原來翼龍是卵生?
    其實,翼龍雖然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卻並不是會飛的恐龍,而是和恐龍一起同屬於被稱為主龍類的爬行動物。而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大滅絕中,翼龍徹底地從地球上消失了,唯一給我們留下的就是那些或完整、或稀少的翼龍化石。如何識別翼龍?在翼龍存活的1.7億年歷史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翼龍類型。
  • 遠古巨獸入侵:翼龍再生?
    翼龍再生?1890年4月26日,美國亞利桑那州墓碑鎮的兩個牧場主在小鎮附近的沙漠地區發現了一隻有翼生物,小鎮的人們對這種動物早有耳聞,當地土著居民將它們稱為「雷鳥」。那隻動物的頭看起來有點像鱷魚,拖著細長的尾巴,扇動著一對巨大的翅膀飛在空中。當時那隻動物似乎已經筋疲力竭,因此飛不高,也不快。倆人騎馬追趕並開槍射擊,最後才把那隻動物打了下來。
  • 它是蜥蜴中唯一會飛的,但沒人知道它從何而來,只能猜測是翼龍
    學術界一種主流的觀點將目標鎖定在飛蜥身上。飛蜥,顧名思義是一種會飛翔的蜥蜴,同時它也是蜥蜴家族中唯一能夠飛翔的種類。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飛蜥的飛翔屬於滑翔,它無法像鳥類那樣進行長遠距離的飛行。而支持飛蜥進行滑翔的身體部位是它身體兩側的翼膜,它起飛後就會盡力張開翼膜。兩側的翼膜發揮的作用和降落傘一樣,讓飛蜥不至於快速掉落在地上,而是利用空氣動力進行短距離的滑翔。
  • 中生代天空的史前巨怪:從風神翼龍說起
    翼龍是中生代古生物中,最迷人、也最神秘的類群之一,它們當中有一些龐然大物,比如風神翼龍,體型大小宛如一隻長頸鹿長了翅膀。它們能飛麼?它們吃什麼?它們為什麼和今天的生物完全不同? 今天的分享,來自復旦研究員、動物學家王放老師在11月的直播課,將圍繞一篇風神翼龍的報導,看一看科學家如何用科學的方式,研究一個不復存在的史前巨獸。
  • 最新研究表明:翼龍不僅地飛可能還是飛行能手
    新華網倫敦10月30日電(記者曹麗君)中生代三疊紀出現在地球上的翼龍是最早能夠飛行的脊椎動物,但有人懷疑它只是徒有虛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腦中處理平衡信息的神經組織相當發達,翼龍不僅能像鳥類一樣飛翔,而且很可能是飛行能手。
  • 中國遼寧發現翼龍新品種 酷似「阿凡達坐騎」
    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導 外媒稱,科學家在中國遼寧省發現了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翼龍的化石,由於這種翼龍的頭部結構與《阿凡達》中的伊卡蘭很相似,科學家決定將其命名為「阿凡達伊卡蘭龍」。英國《獨立報》網站9月15日發表題為《新發現會飛的爬行動物,名字靈感源自<阿凡達>》的報導稱,科學家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翼龍的化石,這種動物生活在距今1.2億年前,外形與2009年的大熱影片《阿凡達》中的那種生物十分相似。
  • 古生物學家在遼寧發現翼龍化石,它只有一個手掌的大小
    雖然有些種類的恐龍天生就是龐然大物,但是在恐龍的世界裡也有大有小。翼龍就是一種有大有小的恐龍,這種恐龍因為長著翅膀能夠在天上飛而被稱為「翼龍」。大的風神翼龍其臂展超過了十米,應該是地球上最龐大的飛行動物了。而小的翼龍究竟有多小呢?翼龍中有一種特別小的種類叫做「森林翼龍」,它還是在中國被發現的。
  • 翼龍是研究古動物如何開始飛行的最好樣本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英國科學家首次結合統計方法、生物物理模型以及考古學信息,證明正是自然選擇,使動物從起源到滅...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英國科學家首次結合統計方法、生物物理模型以及考古學信息,證明正是自然選擇,使動物從起源到滅絕,並不斷提高飛行效率。研究以翼龍為例,指出經過1.5億年的演化,翼龍的飛行變得更為高效。翼龍是研究古動物如何開始飛行的非常好的樣本。
  •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樹棲翼龍
    翼龍和恐龍幾乎同時在地球上出現,在白堊紀末期的生物大絕滅事件中,又一起永遠地消失了,科學家們只能通過化石的發現來逐漸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2月12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NA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員和巴西科學院的兩位科學家凱爾勒、坎普斯博士合作研究的論文,報導了發現於我國著名的熱河生物群的一新的翼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