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從去年5月1日起,無論是餐飲經營者還是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都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但記者昨天採訪發現,條例實施已8個月的時間,一些商家仍將一次性筷子等餐具對顧客「敞開供應」,有的商家甚至主動往顧客的餐盤上擺放一次性筷子。
據悉,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將在本月開展主題為「餐飲執法月」的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執法檢查,其中餐飲企業、賓館飯店是否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等,將成為檢查重點。
探訪現場1:一次性餐具明顯擺放、敞開供應
儘管時間已過了下午2點,但位於崇文門外大街國瑞購物中心的味海美食城內依然客流不斷。
「無名緣肉末米粉」店的櫃檯上,如同小山一般的一次性筷子就堆放在櫃檯的玻璃櫃檯面上,可供顧客隨意拿取。
不遠處,一家名為「湖南小碗菜」的商戶,同樣將一次性筷子擺放在櫃檯的顯眼位置,店主還貼心地在每一雙筷子外面包上了一張紙巾。除了一次性筷子,裝在白瓷盆內的滿滿一盆一次性塑料小勺,也同樣被擺放在檯面上無限量「敞開供應」。
在味海美食城和附近搜秀商場美食城的不少餐飲小鋪內,記者都發現了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小勺被擺放在櫃檯上敞開供應的情況。
在美食城內轉悠了幾圈,記者注意到,就餐的顧客人手一雙一次性筷子,有的顧客還順便拿了一次性塑料小勺。
有顧客表示:「這美食城好像不提供可重複使用的餐具,大部分店擺的都是一次性筷子、勺子。」果然,記者發現,大部分餐飲店並未提供可重複使用餐具,櫃檯上擺放的只有一次性餐具,讓顧客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探訪現場2:顧客還沒開口,商家主動「奉上」
個別餐飲店的一次性筷子,被擺進了櫃檯上透明的玻璃罩內,顧客無法自取。
味海美食城內一家售賣「川湘木桶飯」的店鋪內,店員將熱氣騰騰剛出鍋的木桶飯端到顧客的託盤上。緊接著,儘管顧客並未開口索取餐具,店員依然熟練地一回手,從玻璃罩內掏出一雙一次性筷子,主動擺進了顧客的託盤。
探訪現場3:可重複使用餐具和一次性餐具隨意取用
在走訪了七八家店鋪後,記者終於在搜秀商場美食城「湘江人家」餐飲店的櫃檯上發現了可重複使用的餐具,一大把綠色的可重複使用塑料筷子插在筷桶內供顧客取用。
但就在這家小店櫃檯的另一端,大把大把的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塑料小勺被堆放在兩個塑料置物盒內,也在供顧客隨意取用。
本月嚴查餐館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違規最高可處5萬罰款
按照去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無論是餐飲經營者還是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都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不僅如此,還應當設置醒目提示標識。如果違規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勺子等,最高可處5萬元以下罰款。
記者從市城管執法局了解到,本月至2月底,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將開展主題為「餐飲執法月」和「商超執法月」的專項執法檢查。本月,根據臨近春節市民外出就餐次數增多、餐館廚餘垃圾產出量有所上升的特點,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將率先開展主題為「餐飲執法月」的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執法檢查。期間,城管執法部門將集中檢查獨立經營門店和位於商場、超市、商業綜合體等內的非獨立經營門店的餐飲企業、賓館飯店生活垃圾分類開展情況。檢查重點包括,餐飲服務單位是否按規定建立生活垃圾管理臺帳,是否按規定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是否按規定收集、交運、處理餐廚垃圾,是否與有資質的收運單位籤訂垃圾收運合同,是否履行垃圾分類宣傳引導責任,是否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等。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楠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