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北歐料理實驗室,研究的「食材」有點讓人害怕

2021-02-22 食話

食話帶來全球食物領域發生的最新動態和腦洞大開的奇思異想,讓我們一起關注食物領域的發展與挑戰。

昆蟲、血、糞便

前兩者也許還算正常

但是第三者,再失了智也不會把它和食材劃上等號吧?

「不!為了環境可持續與健康,我們都該考慮這些食材的可能性!」

一家任性的料理實驗室:

Nordic Food Lab(暫譯:北歐料理實驗室)如是說。

英國《獨立報》報導,2008 年,丹麥名廚 René Redzepi 與其餐廳 Noma(曾4次穩坐世界餐廳排行榜的冠軍寶座,一直以來,它以大膽創新的料理而聞名於世) 的共同創辦人 Claus Meyer 在哥本哈根成立了這個實驗室,成員包括廚師、科學家和設計師,為的是研究探索更多食材的風味與可能性。

▲René Redzepi(左) 與 Claus Meyer(右)。

近十年時間,他們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從各地文化中拼湊出更理想的飲食方式。他們會嘗試各種來源不同的食物,像是昆蟲、血、水母,各種發酵食品和看似腐壞的食物。這麼做能讓團隊更熟悉食物的生產過程。

「關於食物可持續的一大問題是我們跟食物完全失去了連結。」實驗室餐飲研究發展部門的主廚 Roberto Flore 說:「我們不知道食物是怎麼生產的,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食材。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我們可能會漸漸失去數千年累積的智慧,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知識記錄下來,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

前陣子,北歐料理實驗室著手研究螞蟻和昆蟲幼蟲之類的可食昆蟲,更於2017年推出《On Eating Insects》(暫譯:昆蟲飲食)一書。書中集結日本及泰國等地的研究,從昆蟲種類、味道到料理方式都詳加說明,除了獻給對昆蟲飲食有興趣的讀者,他們更希望吸引到那些對昆蟲心懷恐懼的人。

201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布了一項名為《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的報告。報告中提到,全世界可供人類食用的昆蟲超過1900種,許多昆蟲富含優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纖維和礦物質,可以作為人類食物的主要來源,有助於緩解當前全球糧食和飼料短缺問題。

同樣生產1千克的蛋白質,在餵給供養上,牲畜是昆蟲的12倍,用水方面是昆蟲的20000倍,而在溫室氣體的排放上,昆蟲只有牲畜的百分之一。可以說,昆蟲用更少的資源換來了更多的食物,而且減輕了環境負擔。

蘋果螞蟻沙拉

這是2014年 Nordic Food Lab和劍橋酒廠(Cambridge Distillery)合作推出的一款螞蟻酒(西方版的蟻力神?)

除了螞蟻,他們還嘗試了一系列的昆蟲新吃法,比如用蜜蜂幼蟲取代雞蛋製作蛋黃醬,味道香甜可口;而用蚱蜢經過特殊發酵處理後製作成的醬料,味道極其鮮香,勝過魚露的味道。

蜜蜂幼蟲製成的料理

生的鹿心配螞蟻酒調味

此外,他們也研究動物血液的特性,發現或許能用血液來取代蛋,這對部分蛋成分過敏的孩子來說是個好消息。而且研究成品的外觀也不至於噁心的讓人吃不下。

至於開頭提到的糞便,他們也毫不避諱,並認為糞便也可望成為食材來源之一。畢竟,年幼的大象、河馬、樹袋熊、兔子和熊貓都會吃母親的糞便以攝取有益的微生物幫助消化,而且研究也顯示腸道內的多樣微生物對健康很有幫助。

雖然聽起來真的很嚇人,不過相關的料理早已在各地行之有年。像是在日本,人們就會將毛毛蟲的糞便發酵,用來調味米飯。聞名全球的貓屎咖啡也是由麝香貓吃了咖啡豆後產生的排洩物製成(貓屎咖啡來源並環保,不推薦購買)。

「現階段,高品質且符合可持續的飲食方式只有那些願意買奢侈品的人負擔得起。但我們則希望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好的食物,這是我們的主要目標。」Flore 說。

▲Roberto Flore。

除了探索替代性食材,北歐料理實驗室的另一個目標是讓人們擁抱不同的文化,感受食物的多元。Flore認為:「 認識不同文化與價值觀能讓我們在這個國際化的世界中走的更遠,是時候把自己視為這個世界的'市民'了。」

科技和創意正在挑戰我們在食物上的選擇

遵循傳統還是另闢蹊徑?

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日式料理,包頭人都選這家!
    日式庭院和鯉魚燈源松露作為店名,初聞時頗讓人感到好奇,而這三個字不僅畫龍點睛般突出了料理店的特色——食材中的貴族:松露,且蘊含深意。源松露料理創始於2012年包頭市,目前在內蒙古地區有4家分店。董事長劉源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料理團隊,團隊的成員都是有著北京料理多年經驗的料理達人,他帶領著團隊在不斷的思索和學習中成長,創新菜式、兼收並蓄,賦予了松露餐廳源遠流長的匠人精神。而源松露料理的匠人精神,就是集美好、短暫新鮮度的食材,知時節,知品性,與料理精髓把它演繹成每一道美味佳品,展示給每一位食客朋友們品鑑。
  • 《饑荒》海難食材分析 饑荒海難新手實用料理推薦
    》海難新手實用料理推薦及食材分析,一起來看看吧。新上手海難的玩家中有不少人搞不清楚新食材的肉度和魚度... 《饑荒》DLC海難中食物料理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飽食度精神值的保證,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了《饑荒》海難新手實用料理推薦及食材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 臺北最好日本料理去哪吃 臺北的日本料理餐廳哪家好
    這次給大家整理一下最好吃的臺北的日本料理餐廳,在臺北,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臺灣人喜歡吃日本料理,因此很多的日本料理店也很火。到底臺北最好日本料理去哪吃呢?今天為你介紹臺北日本料理店。臺北最好日本料理去哪吃?
  • 分子料理揭秘——其實它並沒有那麼神秘!
    大多數人對分子料理的第一印象就是貴,接觸過它的人更是覺得它難以琢磨,非常神秘。分子料理,因為與物理化學知識掛鈎太多,又被人稱為「未來食物」,其定義是將可食用物質的分子進行改變,重新組合成一種新的食物。通俗點來講,分子料理就是以分子為單位,進行化學和物理改造,打破食材的原貌,重新搭配和塑形——或者說,這是一個旨在「欺騙」你的烹飪流派。
  • 伊藤滿:一日料理人,終生料理人
    不過,無論是何種日本料理,它們都是還原食材原本的樣子、原本的味道呈現給食客,這一點,又跟粵菜「不鮮不食,不時不食」的理念是互通的。和不少料理人一樣,伊藤滿入行也是因為喜歡美食這個理由。不過,他在「喜歡」這一點上,還多了一份「熱愛」和「用心」。
  • 《南極料理人》冷凍食品
    ■影片《南極料理人》中出現的正在解凍的冷凍藕片。最後,我不得不拿出殺手鐧,必殺技,向寒帶食材儲備的內行專家——東京港船舶食糧品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東京港船食)求助。這家公司的千葉先生和稻田先生是我的老相識,在我第一次去南極時就打過交道。千葉先生是公司的社長,喜歡開奔馳車,車技很好,是海外留學歸來的青年實業家。 說起來,我和千葉先生的第一次見面充滿了喜劇色彩。我們是在國立極地研究所首次會面。
  • 日本懷石大廚料理中國食材 優酷《大地私宴》邀您來嘗懷石料理
    懷石料理是日本的高檔菜色,其菜式極端講求精緻,無論餐具還是食物的擺放都要求很高,所以被一些人視為藝術品。懷石料理的理念沿襲禪宗思想發展而成,也因此得來「淨心料理」之美謂。而當這樣的懷石料理與中國食材相遇時,將會發生怎樣的火花呢?
  • 日本料理超低溫冷凍和一般冷凍食材一覽
    學習日本料理,食材的保存也是一個重點,很多日料從業者往往不注重這一塊的細節,從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在本文中,佐井日料著重介紹一下日本料理冷凍類食材的保存方式,分為超低溫冷凍和一般冷凍2種保存方式。那麼哪些食材需要超低溫冷凍,哪些食材需要一般低溫冷凍呢?
  • 探秘潮州美食:花生醬腸粉有點黑暗料理,粿的吃法千奇百怪
    環境氣派,一線江景,大廳裡幾十桌人一起吃早茶,人聲鼎沸,非常喜歡這種氛圍。接下來就說重點了,潮州的腸粉,在開元路的八十五號,是一家名為阿臣腸粉的店面,店面雖然說不是很好看,食材也是隨意擺放,但是味道真的沒的說。
  • 生活 Noma的秘密:分子料理背後的「科學碉堡」
    也許你早已經聽過這家餐廳的大名——Noma,這個名字常年佔據「世界上最好的50間餐廳」榜單的前三的位置。 這個稍顯簡陋的房子是他們的「科學碉堡」(Science Bunker),Noma的研究經理Arielle Johnson說到,這個地方介於廚房與實驗室之間,他們的理想是更接近廚房一些。
  • 《南極料理人》烤肉大會
    然而,讓他頗為失望的是,隊員們對於這道奢華料理並不感冒,評價一般,似乎他們平民的胃接受不了如此貴族化的食物。 周日料理 儘管食材並不齊備,晚餐終究還是要準備的。我們為今晚的土豆燉牛肉準備了冷凍胡蘿蔔、土豆以及洋蔥片,其中的冷凍土豆是我們整個越冬期的寶物。
  • 日本館推出2000元「會席料理」
    □記者 俞陶然晚報訊 昨天,記者從日本館獲悉,設在該館的東京「山裡」餐廳將於從本月11日起推出2000元一人的料理套餐,每晚限量供應10套,只接受預訂。「山裡」餐廳料理長原繁表示,推出這套料理,難免會使人將它與日本產業館料亭「紫」的3000元料理相比較。
  • 日本龍吟料理,工藝複雜到極致,一隻螃蟹也要處理半小時!
    眾所周知,日本是食物極度匱乏的國家,這也就造成他們只能在食物的造型和精緻程度上下功夫,而料理就是日本的一絕,它能夠以最少的食材,做出最受歡迎的美食,而在眾多的料理中,龍吟無疑是最知名的!這家創建於2003年的料理店,至今在全球只有3家,分別在日本東京和中國的臺北、香港,而價格則達到2000元每位,而且要提前預約,一般人都吃不起!為何它的價格能賣到這麼貴呢?除了食材的新鮮,它的工藝也繁瑣到極致!
  • 《南極料理人》鮟鱇火鍋
    ■影片《南極料理人》中越冬隊員們在雪原上勞作的鏡頭。 說幹就幹,我立即前往冷凍庫準備食材。相比人員眾多,食品使用都要精打細算的昭和基地,我們在選擇食材上的自由度要高得多,這也是圓頂基地相比昭和基地僅有的優點。當天值日的川村隊員跟我一起前往選擇食材。他掃視了幾眼擺放整齊的食材後說道:「這裡的東西還真不少啊,難得搞一次宴會,弄什麼好吃的呢?」
  • 這兩種美食這麼美味,為什麼很多人不敢吃,還稱其「黑暗料理」?
    就比如被叫做「黑暗料理」的繭蛹。繭蛹體型圓潤,體表呈淡黃色或者黑色,用手觸摸起來表面光滑,活著的還會輕微蠕動。兩頭大小相似,完全分不清哪裡是頭,哪裡是腳。有些人說光看著都覺得「噁心」,又如何能下得去嘴呢?但其實吃繭蛹有著久遠的歷史。早在一千多年前,這個營養高的食材已經被發現了。
  • 美國人最害怕的亞洲料理:雞爪活章魚納豆均上榜(圖)
    人民網6月16日訊 據韓國《亞洲經濟》報導,最近,美國一家知名媒體以「美國人最害怕的亞洲料理」為主題,製作的相關視頻立刻成為熱議話題。在時長約4分鐘的視頻中,中國人常吃的雞爪,韓國著名活章魚,日本的納豆,以及臭雞蛋等食物相繼登場。視頻中的試吃者有的驚訝不已,有的則擺出恐懼的表情。特別是他們試吃後的痛苦表情令人印象深刻。
  • 中華料理天下第一?別忘了,中華料理≠中國料理
    分餐制料理,都是以一人份為單位製作的。大一些食材,都要分割成一人份來製作。雖然分餐制的國家也有類似烤火雞,這種整隻大體積食材的料理,但畢竟只有非常少數的菜品。多數料理都類似牛排、魚排那樣,以小塊製作。所以,合餐製造就了很多使用整條魚,整隻雞、鴨,甚至整頭豬、羊的製作料理,這也是中餐的特色之一。
  • 江浙滬十年歸來,身懷懷石料理技藝的他在武漢做起了會席料理
    此間,推開一家叫做「餘生向左割烹料理」的門,豁然開朗,頭頂上是一大片竹子模樣的燈在照射著,幾個日式長裙女子垂手露出月牙兒之微笑,客人請坐,一側吧檯上主廚準備料理食物,靜。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帳燈。嗯。我選擇坐吧檯,可與廚師親密接觸,亦可以全程看見料理過程。
  • 在這裡吃過一次米其林日本料理之後,我再也不相信日劇了|米其林...
    這家只有8個座位的隱秘小店,常常一座難求。所有的食材都由料理長嚴格挑選,魚貝類都以最好的狀態呈現,可以說是從視覺到味覺的全方位享受。大分花山椒僅聽名字就能知道店內最要緊的食材一定是花山椒,但除此之外,大分縣當地的時令蔬菜才是料理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