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料理揭秘——其實它並沒有那麼神秘!

2020-12-09 秒聞視頻

眼下,一家餐廳但凡以「料理」為名,就會瞬間變得高大上起來。如果,「料理」之前還有「分子」二字,那就更加了不得啦。對於「分子料理」,都不能用好吃不好吃來形容,因為這吃的是科學、是藝術,相當神秘。所以,究竟什麼是分子料理,它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神秘而高端的分子料理 是如何誕生的?

2019年6月,有「美食界的奧斯卡」之稱的世界TOP50最佳餐廳名單,在新加坡金沙酒店揭曉。與米其林的匿名評審制度不同,「世界TOP50最佳餐廳」,是由全球逾千名飲食行業專家評選得出的。中國今年共有兩家上榜。分別是上海的紫外線感官餐廳,和香港的大班樓餐廳。

Ultraviolet 紫外線餐廳

不同於往年榜單,今年評獎推出了「新規」:自獎項誕生18年間,已經得過第一名的餐廳,都不再進入今年的候選名單,而是被列入一個名為「Best of the Best」的版塊中。這份名單不是很長,18年間,共有8家餐廳獲得過世界50最佳餐廳第一名的頭銜,其中有三家就是分子料理餐廳。

有兩家還是多次蟬聯呢!

就拿唯一拿過4次的全球最佳餐廳諾瑪餐廳(Noma)來說,它位於丹麥一個小池塘邊的舊倉庫中,過去這裡是丹麥海軍造船廠,餐廳裡的食材全部來自海洋。而且,諾瑪餐廳還是全球聞名的一家分子料理店。

據說這家餐廳需要提前半年預約!

大多數人對分子料理的第一印象就是貴,接觸過它的人更是覺得它難以琢磨,非常神秘。

一道菜而已,有這麼玄乎嗎?

分子料理,因為與物理化學知識掛鈎太多,又被人稱為「未來食物」,其定義是將可食用物質的分子進行改變,重新組合成一種新的食物。通俗點來講,分子料理就是以分子為單位,進行化學和物理改造,打破食材的原貌,重新搭配和塑形——或者說,這是一個旨在「欺騙」你的烹飪流派。

還是聽不懂,滷水點豆腐了解一下?

分子料理是1980年代誕生的,它並不是由某個大廚創始,而是法國化學家艾維·提斯和牛津大學的物理教授尼古拉斯·柯蒂,共同發明的。喜歡吃蘇芙蕾的艾維·提斯在下廚的時候發現,雞蛋放置的數量和次序,對蘇芙蕾的口味有一些影響,作為一個科學家,他萌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開始以科學的角度對食譜進行實驗。後來他的學術前輩尼古拉斯·柯蒂,也加入了這個項目,兩個人將這個研究命名為「分子美食學」。

艾維·提斯
尼古拉斯·柯蒂

女聲配音:真是應了那句話:不怕吃貨走天下,就怕吃貨有文化!

兩人的研究,很快吸引了一位名叫皮埃爾的法國米其林三星大廚的注意。這位大廚從業50多年,獲得過18顆米其林星星,在高端餐飲界地位可見一斑。後來,分子料理在皮埃爾的加持下,逐漸走向了世界,走到了料理界的頂端。

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分子料理就是科學與藝術、美食的完美結合!

分子料理,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神秘力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分子料理也被玩出了各種花樣。接下來將為大家列舉一些現代分子料理中,常用的烹飪和加工技術。

別光顧著流口水,背後的科學原理請大家一併品位!

球化技術

第一次嘗試爆爆珠奶茶的朋友,往往會被那種爆發性的口感驚豔到。這些與奶茶珍珠大小相當的晶球,看起來就像高級魚子醬。不過與實心的「珍珠」不同,這些晶球只有一層薄薄的凝膠外膜,裡面包裹著各種風味濃鬱的液體。只要在口中稍微施加壓力,薄膜破裂,瞬間湧出的爆漿就會帶來一種味覺的衝擊感。

這種食物的製作,用到了一種名為球化的技術,它的原理是水溶性的海藻酸鈉,和乳酸鈣反應後,在大分子間形成化學鍵,形成了凝膠層。簡而言之,這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反應,只不過科學家兼美食家們,將它從化學實驗室搬到了廚房裡,然後製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美食。這不,就有大廚把莫吉託(朗姆調酒之一)做成了一個一個綠色的分子料理球。

把莫吉託做成球一口咬下去,就是夏天的

真空低溫慢煮技術

低溫慢煮技術源自法語,科學家找出每種食材的蛋白細胞,受熱爆破的溫度範圍,從而計算出爆破溫度以內,用多長的時間把食物煮熟最好。例如雞蛋在68攝氏度的時候,蛋黃跟蛋白都在最佳狀態,兩者的軟硬度一樣,吃起來口感最好,不會一邊軟一邊硬,而蛋白質的保存也最多,美味與營養兼得!

真空低溫慢煮最佳的操作方法,是將食材放進能抵禦高溫的塑膠袋,抽盡空氣呈真空狀態後,放進計算好溫度的恆溫熱水中,浸泡規定的時間,讓食物在熱水中慢慢泡熟,食物便能在最適合的溫度中,釋出最多的穀氨酸鈉,也就是鮮味的分子。頻這樣烹飪既原汁原味,食材的質地與營養也是最佳狀態。整個過程根據食材不同,短則三五小時,長則幾天幾夜。

液氮速冷技術

液氮速冷技術利用液態氮氣的超低溫特性,瞬間冷凍食物。同時,液氮在常溫下會氣化,能夠製造一種雲霧繚繞的特效,宛如魔術秀。

在這種超低溫環境下,食材中的水並不會凝結為大顆粒的冰晶,而是形成細小的顆粒。在極短的時間內分子重組,因此產生特殊的口感和質地。

總的來說,在許多熱愛美食的人眼中,分子料理就是這樣的存在:

眼下的分子料理,已經成為了美食與科學、藝術的結合體,能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其實,我們常吃的棉花糖,也可以說是一種接地氣的分子料理。所以說,「分子料理」並不玄乎。它既能出現在大街小巷,也能出現在世界頂級餐廳的餐桌上,還可以出現在你家廚房——只要你願意學習新知識,讓自己的烹飪技術升級。分子料理最大的賣點,也就在於此吧!

相關焦點

  • 神秘的分子料理到底是什麼?真的很高端嗎?其實大家小時候都吃過
    分子料理相信是這些年來很多人都聽說過的一個詞,而它也被稱為分子美食學,簡單來說就是把傳統的烹飪技術和方式用科學方法去解釋。下過廚的人都知道,做菜的時候每種配料需要加多少,火候需要怎麼掌握其實都是憑感覺和經驗,沒有辦法量化的去表達出來。
  • 棉花糖、果凍……「分子料理」,其實並不「高大上」
    比如它可以讓馬鈴薯以泡沫狀出現,也可讓荔枝變成魚子醬狀,還可以把巧克力做成義大利麵的樣子……   「分子料理」:廚房就像科學實驗室   走近分子料理的後廚,仿佛走進了一個現代科學實驗室。郭紅曉介紹說:「區別於傳統烹飪的煎炒烹炸、鍋碗瓢盆,分子料理走了另外一條路——用電氣化、醫療、科研、製藥、航天等領域的機械設備來烹飪做菜。」
  • 分子料理是什麼?其實有一種你小時候就吃過
    這個聽起來近乎高大上的詞語,總讓菌菌每一道跟它沾邊的菜都要細細品嘗,才能明白其中神奇!其實分子美食學就是用科學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學特性,然後創出「精確」的美食。「分子料理」就是把食物看成一個一個分子的綜合體,改變食物本身的味道,製造驚奇。
  • 中秋節來一頓「分子料理」? 其實你小時候吃的棉花糖就是
    然而在吃膩了中華料理、日本料理、印度料理、各種西餐之後,似乎再難有什麼美食能讓人們眼前一亮,那麼這個中秋不妨試試光聽名字就很「高大上」的分子料理吧。 先別急著流口水,記者採訪到了法國美食總統獎獲得者、餐飲業國家級評委、「中國分子廚藝教父」郭紅曉,帶你提前品味分子料理背後的科學。
  • 聽說,真正的分子料理是這樣的...
    那麼分子料理都需要研究哪些問題呢?拿牛排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為什麼覺得牛排好吃?牛排的味道都是由哪些化學成分組成的?為何不同部位的牛排的風味和質感不同?牛排在何種溫度、溼度、酸鹼度、壓力、時間條件下烹飪對成品的影響有哪些?回答這些問題都需要嚴謹的食品科學研究方式作為支撐。
  • 讓Paragon電磁爐告訴你啥叫分子料理
    【分子料理】又名分子美食學,是近年在海外噱頭十足的一個廚藝概念。其實就是運用物理理論於煮食之上,將食物的分子結構重組。
  • 分子花生?分子料理?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創新的地道吃貨,你或許會對「分子料理」有所耳聞。
  • 神奇的分子料理:南京——魔術分子冰淇淋
    分子料理又名分子美食學,是近年在海外噱頭十足的一個廚藝概念
  • 頂級奢侈的」分子料理「,重塑食物造型欺騙你的雙眼!
    微信號:meishixs 分子料理,一個近年在海外噱頭十足的廚藝概念,不但被視為全球最為奢侈的美食之一,更被認為是21世紀以來最具顛覆性的創意美食嘗試。作為一種新的潮流不僅常見於中高檔餐館,又可親民亮相街頭。分子美食烹飪技法更顯得重要,因此分子料理也被迅速引入國內。
  • 追求極致的日本分子料理美食——龍吟草莓
    分子料理在百科上的解釋是這樣的:分子料理的理論,研究了食物在烹調過程中觀察、認識溫度升降與烹調時間長短的關係,再加入不同物質,令食物產生各種物理與化學變化,在充分掌握之後再加以解構、重組及運用,做出顛覆傳統廚藝與食物外貌的烹調方式。
  • 《河圖洛書》真的沒有那麼神秘,其實它就是當初的太極圖
    著名理學家朱熹派自己的得意弟子蔡元定前往四川,尋找兩幅神秘的圖案,這就是《河圖》與《洛書》,神話傳說中,黃河的龍馬背負河圖交於伏羲,伏羲據此畫八卦,後人推演出《易經》,成為中國一部揭示變化的經典。《洛書》則是落水中靈龜送與大禹,大禹依此制定九疇,指導人類的生產、生活。
  • 分子料理怎麼做:液氮,加熱,起泡!
    前文已介紹分子料理定義,就是用科學的方法把飯菜做好,做新。 分子料理是什麼? 本文將介紹如何把飯菜做好,而不是做出從沒吃過的東西。
  • 網友點評:追求極致,這家的法國分子料理誘惑你
    GIF說到羅曼蒂克,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法國,海明威說「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在巴黎待過,那以後不管你跑到哪裡,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巴黎就是一席流動的盛宴。」而法國菜是我吃過最難忘,最具儀式感的美味,它的口感之細膩、醬料之美味、餐具擺設之華美,簡直可稱之為一種藝術。
  • 聽完周杰倫的《Mojito》,我不禁想用分子料理做幾顆
    分子料理又叫分子美食學(Molecular gastronomy),是一門研究烹飪過程中食材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用於指導製作「精確」的美食的學科。提出分子美食學的可不是大廚,而是兩位「不務正業」的科學家。
  • 米其林餐廳的「分子料理」是啥?看到製作過程後,像做化學實驗!
    生活中你聽最高大上的料理方式是啥?對於大多數廚師來說「分子料理」應該是最難學習的一種做菜方式,別的食物都是按照正常烹飪方法做,但是這個分子料理卻不同。米其林餐廳的「分子料理」是啥?看到製作過程後,網友:像做化學實驗!
  • 魚子沙拉脆豆腐和低溫慢煮三文魚,在家就能做的分子料理!
    傳說中的分子料理很高大上?只有在酒店才能吃到?看起來很豪華?但不知道吃的是什麼?其實分子料理就是一種將所有烹飪技術和結果,都用科學的方式去解釋、並用數位化精控的一項烹飪技術,我們平常吃的棉花糖、素雞、素鴨和賽螃蟹都是分子料理~今天來的兩位,就是要把高大上的分子料理,變成普通的家常菜!
  • 雲蒸霞蔚、分子料理……中國地大舉行化學實驗展演
    當你輕輕撫摸它時,他會像水一樣流動;而當你重重擊打它時,他就會像固體一樣堅硬。除了好看好玩的,還有「好吃」的。汪若涵、馮夢露、姚瑤等同學展示了「分子料理」的製作。分子料理又叫分子美食學,通過研究食物烹調過程中及加入不同物質後,食物隨溫度、烹調時間變化而變化的關係,探討其過程中各種物理與化學變化規律,在此基礎上再對食物加以解構、重組及運用。
  • 其實百慕達三角沒有那麼神秘
    02百慕達三角所謂的百慕達三角就是指北起百慕達群島,南到波多黎各島,西至美國弗羅裡達州,三個地方圍成的一塊海域,海域的面積大約有116萬平方公裡,而且這個地方也從來不叫做百慕達三角,這個地方並沒有那麼可怕,相反還是一塊旅遊勝地,那既然當地沒有百慕達三角這個說法,那麼
  • 《行屍走肉》10:神秘電臺究竟怎麼回事?其實尤金沒有那麼不堪
    在《行屍走肉》第十季第六集中,那尤金在修理山頂的收音機時,和一名神秘的女子取得了聯繫。但是這也是目前為止,這名神秘女子最後一次出現在《行屍走肉》第十季當中。那麼,這名女子是否就是第九季最後一集的那個聲音嗎?那麼,這位神秘女子究竟是不是第九季最後一集的那個聲音呢?
  • 《原神》重雲特殊料理是什麼 重雲特殊料理分享
    導 讀 原神重雲特殊料理是什麼?